司馬缸砸缸家喻戶曉,你可知他救的是誰?名氣很大,名字聽著耳熟

2020-12-24 文史天天見

中國古代歷史上,誕生過眾多天賦異稟的神童,他們有著不少英年早逝,或者泯於眾人,但是也有些帶著光環,一直到長大成人,具有類似例子的可不在少數,比如讓梨的孔融,以及北宋的司馬光。

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學家,司馬遷官至尚書左僕射,配享宋哲宗廟廷,在文學上,司馬光更是有著《資治通鑑》等經典著作。不過大部分讀者,對於司馬光小時的故事,就已經了如指掌。

公元1019年,司馬光出生在了河南光山縣,而他的父親司馬池擔任光山縣令,因此司馬光的名字也因此而來,司馬光從小就有著十分過人的智慧,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夠熟讀《左氏春秋》,而到了1031年,12歲的司馬光跟隨父親外出,在棧道上看見一條巨蟒,更是冷靜的用劍刺向巨蟒的尾巴,其鎮定和勇氣也讓不少人感到深深的吃驚。

司馬光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砸缸救友了,這件事情同樣發生在7歲那年,當司馬光和要好朋友一起在庭院玩耍的時候,一名小孩卻不小心掉在蓄水的大甕當中,不少孩子嚇得大哭,只有司馬缸,用石頭敲破大甕,成功搭救了同伴的性命。

這個故事早已經路人皆知,然而你可知道他救的是誰呢?按照常理,司馬光作為官宦子弟,平日結交者,當然也並非常人,而被搭救的少年,名氣很大,名字聽著耳熟,他叫做上官尚光,竟然也有了一番不小的成就。

上官家族在當時,同樣也是一個名門世家,根據上官家譜記載,尚光先是進行經商,獲得了巨大的財富,之後又步入政途,竟然做到了左僕射的官位,和司馬光屬於同一個級別,也就是宰相。

而為了感謝司馬光的恩德,長大後的上官尚光移居到了光山縣城西龍堤南坡,還專門在此地修建了一所「感恩亭」,來報答司馬光的救命之恩,至今這座修復了的感恩亭,依然放置在了光山縣的南坡上。然而為何老師卻很少提起他呢?

關於上官尚光的資料,正史上並沒有描述,不難判斷,上官尚光的宰相,也應該只做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根據後來的學者分析,上官尚光很有可能是王安石變法時期重要的支持者。

作為宋神宗期間引發朝政動蕩的最大因素,變法派和維舊派在朝廷之間已經是水火不容的形勢,而司馬光作為反對變法最為激烈的大臣,也是數次遭遇貶謫,在維新派失勢之後才重新回到臺前掌管朝政。

上官尚光更是在司馬光之前擔任宰相,因此此時的他和司馬光之間,大概率處在了對立的位置,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兩人在後續的人生當中,卻很少出現交集的最要原因。舊日的童年玩伴,長大後卻成為了冷冰冰官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現實顯然太過於殘酷,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老師會很少提到此人了。

歷史,並不是非黑即白的文字,正如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一樣,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本《歷史懸案大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能夠幫你解開藏在宮廷深處的層層奧秘,細節而又深度的解析歷史上各方面的重大事件,現在立減30元,如果有興趣的讀者,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哦!

相關焦點

  • 新司馬光砸缸之司馬缸砸光
    明《三才圖會》裡的司馬光畫像作者:南航  話說七歲的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成名之後,深刻意識到每隻水缸都有可能是張著大口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砸的真的是缸嗎?
    」的故事家喻戶曉,因為太過耳熟能詳,人們往往忽視了其中的一些疑點。近年來,有學者從缸的器形和製作工藝等方面對「司馬光砸缸」提出質疑,認為司馬光砸的應該不是「缸」。那麼事實真相又是如何呢?  宋代水缸難以溺死孩童  缸是我國古代常見的容器,它下窄上寬,敞口,體積有大有小。小的缸多為文房用具,置於室內;大的缸多為水缸,常擺放於庭院中央。古代水缸的主要用途是汲水、滅火,水缸裡還可以養魚、養花,這也是中式園林的一道別樣景致。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眾所周知,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同時也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說起來關於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這個問題,還曾有過一番辯論,最終得出結論,砸的不是缸,是甕。說來說去,還不都是裝水的大水缸嗎?只是規格不同的區別。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這就是歷史所特有的偏見,對待普通人太過無情,寧可在「司馬光砸缸」的原文中,佔用大量篇幅,來描繪司馬光如何聰明機智,喜歡閱讀、學習《春秋》一書,也不對被救者是如何報答司馬光的行為,進行記述。
  • 司馬光砸缸世人皆知,但為何無人知道他救的誰?真相老師不願意說
    司馬光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人,因對歷史和文學的貢獻與司馬遷並稱為"史界兩司馬"。他一生經歷了四個朝代,從大臣到宰相。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是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知道他的。經過幾千年的交流和解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更新。
  • 「司馬缸砸光」
    說起「司馬缸砸光」,我們馬上會想到趙麗蓉出演的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在小品中,侯耀文扮演導演,趙麗蓉扮演老太太,導演要求老太太說「司馬光砸缸」,但老太太屢屢說錯,或者說成「司馬缸砸缸」,或者說成「司馬光砸光」,把導演弄得暈頭轉向,讓人不禁捧腹。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那被救的小孩到底是誰,後續為何老師不說?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人盡皆知,後世司馬光因為砸缸而出名,他年少時陪朋友遊玩,在朋友不慎掉入裝滿水的大缸裡時,當時還是個小朋友的落水者第一次落水,還很新奇,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甚至還在水裡撲騰兩下覺得很愉快。
  • 當司馬光砸缸遇上槓精
    聽這一聲響,想必你已猜到,今兒個要侃的這樁歷史公案是「司馬缸砸光」。人命關天,正經點,是司馬光砸缸。這一公案,出自《宋史》卷之一二五《司馬光傳》:「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叫上官尚光。如果去網上搜索的話,很多網文說上官尚光也是北宋宰相。
  • 【總第31期】施主,你知道司馬缸是怎麼砸光的嗎?
    司馬光砸缸之司馬缸砸光南航/文話說七歲的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成名之後,他深刻意識到每隻水缸都有可能是張著大口、懷揣滿肚子壞水的下一代殺手。投放市場後,雖因富含高科技而價格昂貴,但憑藉童年砸缸先進事跡的巨大聲譽,新型水缸深受父母們歡迎,一時供不應求。偉大的司馬光同學為了社會效益最大化,更放棄申報專利權,公開設計思路,無償提供大家仿製推廣。感動於他無私奉獻精神,飲水不忘造缸人,人們將其命名為「司馬缸」。既不須購買專利,又具備司馬光名牌效應,還有龐大市場需求量,各地水缸廠家紛紛投產。司馬缸所向披靡,到處風行。
  • 小時候都學過司馬光砸缸!可你知道被救出來的小孩兒是誰嗎?
    在小學課本上,我們就聽說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當時的司馬光只有7歲,他在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忽然有一個小孩掉進了水缸,這時候其他的孩子都嚇的不知所措,司馬光卻非常淡定,然後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搬起了一塊石頭,朝大缸猛烈砸去,結果大缸被石頭砸破,而掉進缸裡的小孩兒也因此而得救。就這樣,小司馬光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神童」。
  • 說起司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但是背後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說起司馬光大家都不會陌生,現在就簡單介紹一下。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 司馬光砸缸,知道他救出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未提起
    另外一個熟知司馬光的故事應該就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了。在故事中,司馬光和一群小孩在一起玩,其中有個小孩不慎掉進水缸中,那時候的的水缸多是為了防火,下雨的時候接雨水裝滿的,平時沒人會在意它,只有發生火災時,大家才會來找水救火。救火可不是三盆兩桶的水就可以處理的事情,可想而知,水缸的容量有多大。
  • 司馬光砸缸真相,流傳了千年的經典故事,竟是大臣拍馬屁杜撰的
    只聽「咣」的一聲,大缸被砸開一個大洞,水奔湧而出。這下禍闖得更大了,大家都埋怨司馬光。司馬光笑著說:「別怕!只有這樣,老員外才不會讓我們賠呢。」司馬光拽過那個孩子,說:「一會兒你鑽到缸裡,只要把衣服沾溼就行,然後就說你不小心掉到了缸裡,我為了救你,就把缸砸破了,不然你就非淹死不可。」又對其他人說,「你們都做出驚慌的樣子,有的喊救命,有的跑去喊大人,明白了沒有?」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他的書法同樣經典!行楷堪比印刷體!
    ,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司馬光就是一位書法愛好者,他的書法也非常的經典。當我們談到司馬光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可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而且從小就比同齡孩子要聰明,特別是他小時候搬起石頭砸缸救落水小朋友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而且還被收錄到小學課本中,如果你對司馬光了解的話,那一定知道他是宋神宗期間的進士吧,既然能考中進士司馬光的才華肯定非常的高,而且在書法方面也有著過人的才華。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是誰?後來混得怎麼樣?我們需要後續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許多人銘記於心,他的機智果敢和臨危不亂的作風被寫進了教科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或許是這個故事太有震撼力,導致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司馬光的身上,以至於這麼多年來很少人會問,那個被司馬光救下來的小孩是誰?這件事的經過和結果又是如何的?
  • 司馬光死後,差點被開棺曝屍,他到底是謙謙君子,還是千年頑固?
    北宋名臣司馬光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他除了擔任北宋宰相以外,還因砸缸而家喻戶曉。歷史的司馬光,曾經是一個「頑固派」,有些人可能會質疑:當年能聰明到去砸缸,可見此人頭腦靈活,怎麼會是個頑固派呢?其實,司馬光的確有「頑固」的一面,但在頑固的背後,他仍然是謙謙君子!筆者與大家分享司馬光的感人故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司馬光砸的不是缸?
    ■ 吳辰  如果司馬光泉下有知,看到一千年前他所為大宋做的一切都早已被人淡忘,使他名揚百世的竟然是一口缸,恐怕連他自己都會啞然失笑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應該叫司馬光砸甕,在這個故事的原文裡是可以看到的,司馬光和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小孩很調皮爬到甕上去了,結果一不小心失足掉到大甕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