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當桐華坐在電腦前敲下「馬爾泰·若曦」這個名字的時候,她大概不會想到,自己這本網絡小說會在6年後被拍成一部不折不扣的「網紅」電視劇,並在那年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清宮穿越劇」狂潮,成為捧紅了包括劉詩詩在內一大批演員的「造星機器」。
她更不會想到,如今這個IP還能走出國門,被韓國電視臺購買版權,並翻拍成一部由一線導演、超強卡司加盟的頂配韓劇。
8月29日,韓版《步步驚心》——《步步驚心:麗》在韓國SBS電視臺和中國優酷網同步首播,引發兩國關注。有人說,《步步驚心:麗》的開播「打開了原創IP跨國開發的一片新天地」。然而,後續收視和口碑的反響平平,又讓人不得不理性審視國產IP反輸的艱難。
《步步驚心》的韓國本土化改編之路中國版《步步驚心》在2011年播出,是當年當之無愧的「收視王」,播出期間平均收視率高達1.72%,網絡點擊量在當年便已突破30億。
該劇可謂拿獎拿到手軟,不僅橫掃2011、2012年度亞洲電視劇盛典,還在韓國獲得超高口碑:先後斬獲了首爾國際電視節上的「最受歡迎海外電視劇」大獎、「2012年韓國內人氣電影與電視劇」評選「best海外電視劇」首位,吳奇隆也憑藉此劇在首爾國際電視節上獲得了「亞洲最具人氣演員」獎。
正是基於《步步驚心》的超高人氣,以及韓國本土此類古裝作品的市場空白,使得韓方最終決定拍板買下版權,並邀請了一眾名導名演員加持翻拍製作。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投資方由中美韓三方構成,分別是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的YG娛樂、湖南廣電旗下的芒果娛樂和美國NBC環球,可謂不折不扣的國際化投資陣容,強大的資本方也為聚集提供了更多傳播與銷售砝碼。
當然,早已形成完善韓劇工業化流水線的韓國版權方,對《步步驚心》IP進行了全面的本土化改造,以期讓翻拍之作再成爆款。
故事背景的本國改造韓國製作公司在獲得《步步驚心》版權後,首先以韓國歷史為背景進行了改編,以高麗宮廷為架構,同時在原著基礎上對部分人物和情節進行了改動。故事主角由「若曦」改為一位在日全食現象中穿越到高麗的21世紀女人「解樹」,而她則在之後參與到高麗太祖之後的王權競爭中,並和皇子們展開了浪漫的愛情故事。
此外,韓版《步步驚心》還套用了韓劇的路數,增添了更為複雜的情感線索和戲份。這一切,都讓《步步驚心:麗》有了更多「韓國特色」。
卡司陣容年輕化《步步驚心:麗》的男女主角分別是「王的男人」李準基、「國民妹妹」IU李知恩、EXO主唱邊伯賢以及兩位屢獲新人大獎的超新星姜河那、南柱赫等。
整體演員陣容相比中國的「老司機陣容」更為年輕,且劇集中大量「演員肌肉秀」,整個風格更傾向於韓劇「青春偶像」系。可以看出,演員的選角主要將受眾群瞄準年輕收視人群和大量的粉絲群體。
那麼,改造後的《步步驚心》,究竟反響如何?
收視口碑遇冷,被質疑出口轉內銷?據收視率調查公司「尼爾森韓國」公布的數據顯示,韓版《步步驚心》在韓國並未複製中國版的成功,首集收視率僅為7.4%,第二集沒有任何對手的情況下才升到9.3%,第3集又回落到7.0%,可謂從開播後收視率一路墊底,成為韓國三大公共頻道同時段收視最差的劇集。(8月30日,同時段播出的《雲畫的月光》以16.4%的收視率位居水木劇收視率一位,《Monster》以10.8%的收視率位居第二位。)
反觀中國,該劇在豆瓣評分6.2,遠低於原版的8.0分。口碑也是褒貶不一,除了集中對李準基的演技給予好評之外,均表示「還是劉詩詩版好看」。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兒了呢?
IP+卡司+大投資為何還會撲街原因或許有以下幾點:
1)韓版的本土化改編,把原劇大量歷史糾葛進行了刪除,轉而是「眾星捧月」的純瑪麗蘇劇,再用兄妹亂倫的重口味情節來博眼球,缺少了厚重的底蘊,也就少了可看性;
2)《步步驚心》在韓國沒有原著的IP效益和粉絲群,引入IP缺乏根基;
3)演員選角一味「看臉」,除李準基之外,配角演員缺少自己的風格。
再將視線回歸到中國,截止9月28日,該劇播出11集,在優酷收視率為12.94億,相較於《微微一笑很傾城》的123億,差了不止N個《幻城》。而在中國,人們對於韓版《步步驚心》更困惑的是,不是說好的IP出口嗎,為何又變成了「內銷」?
激動了半天,還是出口轉內銷?原來,韓版《步步驚心》拍攝後,優酷網便用800萬美元(約5343萬元人民幣)買下了該劇在中國的獨播權。這筆費用究竟是怎樣的比例?
有公號算過這樣一筆帳,「此前YG曾公布過韓版《步步驚心》的投資數據,其中美國公司投資了150億韓元(約8115萬元人民幣),佔劇集製作費的50%。由此可以推出,整部劇的成本大概在1.6億元左右」,而優酷的版權採購費用就cover住了1/3的製作費。
此外,還有人指出,或許韓版《步步驚心》一開始就是瞄準中國市場的:
選角上,很符合中國觀眾的愛豆口味;
拍攝上,同《太陽的後裔》一樣,採取先拍後播、中韓同步的「事前製作」模式;
資本構成上,有芒果娛樂的加盟,也早已預示著該劇要發力中國市場。
因此,有人評價:《步步驚心》韓國購買中國版權又來中國圈錢的目的再明顯不過。但這裡要明確的是,從商業運作上說,《步步驚心》對準中國市場絕對是符合邏輯的事情,這一點我們無需吐槽,只是可以再進一步思考國產IP海外輸出的落腳點,並考量在國際IP市場上的位置。
中國IP的跨國徵途近年來,除了《步步驚心》,我們其實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國產IP走向了出口之路。
優質劇目登陸海外螢屏早在2002年,當時大火的《還珠格格》被韓國SBS引進,儘管是在深夜11點播出,但仍舊橫掃KBS、MBS、SBS三大電視臺黃金時間收視率,以致於一度被禁播。
去年,《甄嬛傳》還被Netfilx引入播出,為了適應美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從76集改編成了6集電影電視劇。這部「史詩級」劇目廣受美國用戶讚譽,Netfilx官網得分3.7,和《犯罪現場調查》的得分相同。
實際上,《步步驚心》此前還登陸日本電視臺,改名為《宮廷女官若曦》,據悉開播後不久就立刻成為BS JAPAN電視臺訪問量最多的節目。
而這一波國產IP的出口,多為亞洲地區引進,並採用翻譯播出的方式。近年來,國產IP的反輸程度更加深化,方式也更為多元。
優質IP的版權輸出近期就有消息傳出,同樣以小說為基礎的超級IP《何以笙簫默》,將被韓國MBC電視臺翻拍,分別由樸信惠、李鍾碩擔任主角,鄭秀晶、鄭容和飾演配角,還有趙寅成、池昌旭等高人氣演員加盟。
此外,還有《琅琊榜》被改編為泰國版的消息傳出,製作團隊是《不一樣的美男子》的原班人馬。
今年坎城電影節,《盜墓筆記》是唯一一個亮相的國產片劇組,據悉《盜墓筆記》的法國版漫畫在上個月開始發行,有英國視頻網站也正在洽談這一IP的版權採購事宜。
越來越多的走出實踐也讓我們開始意識到:給一個支點,中國式超級IP或許就能撬動海外市場。而且改編劇的意義已經不僅限於IP輸出,更多是海外對於國產優質原創文化的認同。
但是,IP的出口之路絕非一片坦蕩。僅從《步步驚心》來看,我們就見到了收視口碑遇冷、出口實質轉內銷、IP的海外生態圈建設不足等問題。而更多的問題,還有待我們去各個擊破。
IP反輸還要經歷多少關卡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中國IP的出口還要擊敗多少個「怪獸」?我們僅羅列如下,供大家思考。
中國IP賣不上價錢?對比《太陽的後裔》引進中國時的版權費用(每集23萬美元),《步步驚心》的出口版權費用較低,再加上優酷高價購買獨播權,這中間的巨大差價不一而足。
目前,中國的超強IP在國外市場還缺少「叫好叫座」的硬實力,資本市場的售賣金額依然有待拼殺。
中國IP缺少超級符號《步步驚心》《盜墓筆記》在國內市場確實擁有巨大的粉絲群,但IP中蘊含的文化對於海外觀眾來說很難「感同身受」,即諸多中國熱門IP缺少世界觀和全球通行的價值觀。
反觀美國的漫威系列作品,在漫畫製作成電影大獲成功之後,推出了「漫威電影宇宙計劃」,電影與電影之間情節迭進,交錯的角色關聯加之精良的特效,使漫威系列長盛不衰,在世界範圍均收穫大量忠實粉絲。此外,價值觀以及經典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在全球範圍內對粉絲都有較強黏性。
目前,中國IP總體來看還缺少這樣的「魔性」。
IP海外養成艱難IP的立身之本,就在於能夠圍繞超級符號打造產業鏈,實現IP的邊際增值,發展出廣闊的文化邊際。例如《玩具總動員3》為迪士尼在全球收進11億美元票房,但遊戲、圖書、DVD、版權和授權衍生品全線開發創造了87億美元效益。
中國IP目前也不斷開發手遊等周邊產業,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同名手遊就收穫超高人氣,但總體IP布局仍需要時間和耐心。尤其當IP走出國門,就更難以對IP進行維護和產業布局,這也將成為導致國產IP出口變成「一錘子買賣」的超級短板。
無論如何,《步步驚心:麗》都是原創IP跨國開發的一個裡程碑事件,儘管其中有遺憾、有吐槽...我們都期待,中國式優秀IP可以更多走向世界,並衍生開發更為豐富持久的商業模式。
不過最後還是想說,把《琅琊榜》交給泰國人翻拍,乃們真的放心咩?!
====================
本文系《全媒派》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