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一個永遠帶著墨鏡,卻能拍攝出最絢麗色彩攝影畫面的導演

2021-01-09 光影匠

在強烈的陽光下,光線容易讓人睜不開眼,濃烈的色彩環境中,目光也會天然迴避。就像走在正午的路上,或者開車遇上向南方向的太陽,這個時候有一副墨鏡搭在鼻梁上,感覺就舒適的多了。

王家衛是大家熟悉的導演,先不說他在導演電影上的成就,無時無刻帶著墨鏡,反而成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片場、訪談節目、書籍封面,全部都是他帶著墨鏡的形象。那麼問題來了,墨鏡將世界簡化為黑白影調的過度,如果他在工作的時候也是帶著墨鏡,他電影中攝影拍攝出的絢麗畫面是從何而來的呢?

色彩是攝影藝術語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而對視覺影響最大的則是色彩。人的行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響,是因人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受情緒的支配。顏色源於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藍色的天空、鮮紅的血液、金色的太陽……看到這些與大自然先天的色彩一樣的顏色,自然就會聯想到與這些自然物相關的感覺體驗,這是最原始的影響。

王家衛在電影《一代宗師》中,就是利用了我們對色彩的直觀聯想,讓色彩主導了整部影片攝影的基調。用色彩調動了整體上的觀看情緒。

攝影中的黃綠色調,將我們帶回武林的黃金時代

如果說電影攝影中色彩能夠建設情節時代感,描述年代背景感,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應該算得上是這種攝影色彩主義的宗師。

《一代宗師》講述的是功夫大師葉問生逢亂世,拳法精湛,其中又遇於八卦拳法宮家兒女情長埋藏心底,被冷若寒冰的車輪碾作碎泥的剛勁功夫於柔情潛底的故事。

所有劇情發生於30年代,王家衛一方面通過服裝置景還原時代場景和人物面貌,但是最為一個帶墨鏡的導演,不可思議的使用攝影中的色彩表現方法,在色彩上對你那代進行了描繪。金樓之內,蓬蓽生輝,堂子深奧,魚龍混雜。

整個環境也就定下了整個影片的基調,黃綠柔和的協調。黃綠色彩屬於協調的顏色,搭配起來在視覺上能夠體現出一種復古韻味。王家衛在影片中主色調使用金黃色,在飽和度和明度上更是增加到大膽的範圍。

金黃色在中國人的色彩印象中本就代表著尊貴與豪華,在電影中,金樓內,無論裝飾器皿,家具陳設無不金光閃閃,雍容華貴。為了視覺上的平衡,綠色的加入將時代帶入,將色彩平衡。

金樓的色彩不僅確定了整部影片的色彩基調,也暗示了中華武術的輝煌年代。在金樓中的比武,投射出的光線都是金黃與翡翠,武林界的各派宗師,也全是玉帶當風,有裡有面。這也給後面情節在國家戰亂動蕩中武林陷入沉寂和蕭條做的反差鋪墊。

在攝影上,色彩的運用是烘託觀看的視覺情緒的重要手段,色彩的冷暖就是最基本的運用。《一代宗師》中使用的色彩,在飽和度和純度上,似乎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外加上大光比的使用和低調的曝光,這無疑讓色彩如油脂般流淌在我們的印象中。

色彩表達也有節奏感

色彩表現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是攝影中所必須的,但是如果在整部電影中都是相同的調子,未免也會感覺單調。這個時候,依託劇情發展,人物心境的轉移與變化,畫面的色調也隨之更改。

當往事成為過去,當感情訴諸釋然,放下了情愫,坦白了衷腸也承認了宿命。畫面的色彩該如何適應這種氣氛,電影畫面給了很好的解答。象徵輝煌的濃鬱的金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素雅色調,平常又平靜。多年之後武林中的豪情逸致消逝,人生反思的兒女情長尤其顯得珍貴悲情。

影片中的很多空鏡的色彩突變,作為影片色彩表現的透氣口,給整個影片的色彩節奏做了緩衝。

人物群像塑造的豐碑感

影片的劇情是以葉問為主線展開,但是當中對於整個武林的介紹也毫不吝嗇筆墨。雖然武林人士形色各異,魚龍混雜,但是在民族大義、大是大非面前,中華武術和武林人士總是能夠堅定站位。

金黃色的色彩烘託提升了武林中人的光輝感,形象的崇高性。但是作為平衡,將劇情和人物安排在金樓內,堂子中,又各種聲色犬馬來對衝單方面的形象塑造帶來的說教感。

也就是說,在人物塑造上,既要政治正確,也不能枯燥的偉光大。手段就是攝影視覺上的「統一戰線」。

具體說來,王家衛在電影中拍攝了相當多的人物群像的攝影畫面,這些人物包括主人公在內的各色人等,又拳師,徒弟,堂子中的小姐等等,這一類人物群像最終仿佛浮雕般呈現,在影片中的各個節點處顯露。

與其說導演想要製造情節矛盾升級的緊張感,其實更是通過老照片合影式的群像呈現,塑造武林時代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物的豐碑感。

即便是堂子中的小姐,她們的美貌與獨特氣質,也是武林黃金時代的美好記憶之一,這於金樓堂子這種場所的性質並無關聯,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物的存在,那個金色的武林時才這樣值得今天的人去回望。

細節永遠是插入時代的最尖銳的一把匕首

一個攝影師拍攝照片最成功的地方不是到過別人沒有到過的地方,而是拍攝出別人沒有觀察個發現到的觀點和想法。一部電影導演最高明的地方不是花最的預算和搭建最大規模的場景,而是細節中能夠見到聯繫到人的情感的細節。

《一代宗師》中拍攝了幾個大特寫的細節描寫。它們稀少,精確, 小腳女人的三寸金蓮,這樣的拍攝近乎於博物館級的展示。新生兒滿月的紅色與母親服裝的青色對比,展示時代的美感,映襯的文化的華麗。

一封書信,胸意難平,心中千言,筆鋒無落,大特寫的毛筆筆尖將女主人公的全部思想和多年壓抑的情感全部都壓在的上面,筆尖承擔的全部重量就來自於武林的時代和背景。

如果我們拍攝照片,平面攝影還有什麼可以借鑑

1.黃金分割構圖

黃金分割構圖在影視拍攝上是最基礎的方式,電影畫面的比例一般為2.35:1。這個畫面的比例與攝影稍有不同,但是黃金分割法的使用是相同的。由於這樣安排畫面的中心物體或者人物,會在視覺上產生協調感。

在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交代人物形象的時候,不僅僅安排在黃金分割線上,在人物形象表現上,大量使用3/4側面。與此同時,拍攝視角大量使用俯拍角度,這樣既能夠使高光比用光的效果達到最強,明暗交界線能夠在畫面的黃金分割線上。在演員表演中俯視拍攝能展現訴說情緒的複雜性。

2.居中構圖

居中構圖將人物和場景放置在畫面中心表強調意味。主要是為了加強衝突,在宮二和馬三的對決中,將雙方置於畫面最中心,突出各自的心裡訴求,強化矛盾爭議。中心構圖也強迫了觀眾的視線。

3.分割構圖

分割構圖、框線構圖是利用場景中的現有條件,將人物或者情節框取在一定範圍內。這樣的構圖容易在畫面中產生規律的秩序感,場景形成的區域分割也會形成畫面的不同的解讀中心。攝影家馬克·呂布在中國拍攝的一張照片就是區域構圖的經典代表。

攝影中的分區構圖

影片中的分區畫面在區分的場景中,更加強化描繪了人物的形象,連同環境本身也成為畫面形式解讀的對象。

4.光線上的大光比

在攝影照片拍攝中,我們實際上很少使用大光比拍攝照片。因為大家都知道,大光比帶來的可能會是大的細節層次損失,所以在光比上攝影師們普遍的態度是小心翼翼。實際上,在電影拍攝中,光比的概念也是必須控制好的。

在《一代宗師》中,導演的大光比,高對比不僅在光線上,還在色彩上。高對比帶來的高反差,同樣出現在色彩表現中。黃綠協調色彩凸顯復古,黃色青色的對比增強視覺反差,弱光暗調曝光增加武術文化的厚重感和武林生態的神秘感。

從這幾個角度看,光線在各種拍攝畫面中,都是與畫面表現、情節描述相輔相成的拍攝成分,需要隨時胸有成竹才行。

總而言之,王家衛導演的這部影片在色彩上樹立了經典懷舊的武林風,易於常見的消色和暗黑,創意性的將雍容華貴的金黃色鋪墊到整部電影中。綜合了獨具特點的王家衛式的畫面構圖方式和電影敘述語言,形成了又一部王家衛式的經典之作。

電影中的很多拍攝技巧,光線色彩技巧和構圖技巧在攝影拍攝中同樣能夠借鑑。突破自己的拍攝習慣,也許會收穫以往沒有的經驗,同學們可以大膽嘗試哦。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喜歡的同學別忘記關注、轉發、點讚。有什麼想法咱們可以在評論區交流,想要了解更多攝影與攝影文化內容的同學可以到我的主頁看一看之前的內容。

咱們下次啦

相關焦點

  • 王家衛代表作,電影畫面背後有哪些攝影構圖元素,愛好者如何借鑑
    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可以將我們的視線和回憶拉到那個時候,並且緩慢的了解和講述一對婚外情戀人隱秘的故事。導演王家衛出生在上海,5歲之後成長在香港,這樣的生活經歷成為他創作《花樣年華》這部影片的生命體驗的素材來源。以年幼時的上海記憶勾勒了吳儂軟語和精緻的旗袍,以少年時60年代的香港背景導演了一出視覺上美輪美奐的電影。
  • 從編劇到導演,墨跡拖沓的王家衛,為何能拍出這麼多經典電影?
    說起王家衛,貼在他身上的標籤很多,作為香港著名的導演、編劇,第一位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他在電影上的成就可以說是鮮有人能夠與其媲美。他的電影常常帶有一種哀而不傷的文藝情結,每一個畫面都很唯美,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每一句臺詞都經過精心雕琢,然而卻常常票房慘澹。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注這位傳奇導演的電影往事。
  • 掌握這些攝影思路,你也能拍出電影質感的畫面!
    你是否想過自己拍照時是否也能拍出這樣的照片?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深挖一下,如何拍出電影質感的畫面。不過,在給大家講解如何拍出電影質感的畫面之前,首先先得跟大家普及一些基本的電影原理。構圖 :電影畫面中的構圖會將場景空間中動態和靜態的被攝主體按照時間和空間位置,有重點、有次序地排列組合遠景:在拍攝人像時不要總想著拍攝人物,帶著環境可以很好地渲染氣氛。特寫:特寫能夠讓你完全注意人物的細節,是表現細節最好的方式。
  • 王家衛電影回顧展開啟線下展映,那個戴墨鏡的男人和他電影
    甚至有人戲稱,一人一句王家衛,讀起來都是莫名的心酸。的確,別人拍電影,出現大量的旁邊可能會讓我們感覺到出戲,但王家衛不會。他的旁邊是電影的一部分,是鏡頭之外情緒的衍生,然後在各種別的導演很難駕馭空間裡拍出那種虛無、曖昧、頹廢又迷人的氣息。
  • 王家衛:廟堂裡、墨鏡下的,是一種高級審美
    這是張國榮給王家衛的評價。從小和母親一起看電影的王家衛,電影有著濃鬱的歐洲風格。所有的十部電影都有一個同樣的價值觀,一個時空的探索以及一個時代的緬懷。有著香港理工學院美術系的知識拼圖,讓王家衛電影有了一種獨特的美學風格。王家衛身上有兩個顯著的標籤:一個是墨鏡,另一個是無劇本。
  • 王家衛 | 藏在墨鏡背後的一代宗師
    該電影節的創始人福茂曾表示,希望這個獎能成為電影界的「諾貝爾」。但無論如何,這個獎對於王家衛來說,是實至名歸的。這與他從影近三十年來的優質作品有關,也可以說獨特的性格與獨特的作品交織下的美好成全。而王家衛和他作品的特質,離不開一個「藏」字。
  • 王家衛:藏在墨鏡背後的寵妻狂魔
    60年前的今天,著名導演王家衛在上海出生。說起王家衛,我們都知道他是文藝片導演,他為數不多的十幾部經典電影,道盡世間痴男怨女的情事滄桑,影片裡又有張曼玉、張國榮、梁朝偉、劉嘉玲等眾多優秀演員,再加上夢幻般的剪輯和色調,讓他的電影成為一種獨特的王家衛式美學。
  • 只有睡覺才摘墨鏡?原來這才是王家衛不摘墨鏡的真正原因!
    王家衛是香港著名導演,今年也是作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主席,他多次在公共場合拒絕摘下墨鏡的原因也再次的被影迷所關注,王家衛在一次訪談中曾經說,說作為導演,要有自己的堅持。為什麼戴墨鏡,有一種說法來自於這張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1992年,當時王家衛在陝北拍攝東邪西毒,當地的風沙很大,讓王家衛的眼睛十分的不適應,所以就戴上了墨鏡,其實這種說法純屬猜測,因為早在1989年,王家衛在拍攝《阿飛正傳》的時候就早已經戴上了墨鏡。
  • 王家衛軼事:拍哭梁朝偉、拍得張國榮不願合作,梁家輝最怕的導演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天才是不世出的。做電影,我不是天才啦,我最多算個人才,在我這輩導演裡,真正的天才是王家衛——李安。c,張國榮拍攝《阿飛正傳》時,有一場戲NG47次,最重要的是張國榮不知道自己前面46次錯在哪裡?或許王家衛要的就是NG46次之後,在壓力下張國榮呈現出來的狀態。
  • 王家衛居然曾是科班出身的平面設計師?
    在我這輩導演裡,真正的天才是王家衛。如果你問10個外國導演,最喜歡的中國導演是誰,有9個會說,王家衛。昆汀·塔倫蒂諾、馬丁·西科塞斯都是他的超級迷弟,昆汀說「我沒見過任何看過《重慶森林》的人會不愛上王家衛」。
  • 【攝影技巧】教你如何拍出電影感畫面!
    景深  被攝景物能產生較為清晰影像的最近點的距離。當鏡頭聚焦於被攝景物中的某一點可清晰成像。色彩  電影藝術中的色彩是客觀性基礎上的主觀性應用,再現的是客觀性,運用的是主觀性。再現是寫實,運用是寫意。光線  光線是攝影畫面創作的靈魂,在電影中,所謂真實的「自然光效「是不存在的。
  • 劉德華、周潤發經典帥氣,王家衛、謝賢墨鏡直接焊臉上
    墨鏡,對很多人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時尚道具。大衣一穿,墨鏡一戴,即使太過平庸的人,都瞬間有了大哥氣質。墨鏡在娛樂圈眾明星中的影響力尤其明顯。居家旅行,日常出遊,,一個墨鏡遮百醜。讓墨鏡在臉上生根的導演,那就是王家衛。
  • 王家衛是什麼級別的導演?有人愛得死去活來,有人覺得故弄玄虛
    他可以一個夜晚構思出故事,但開機卻遙遙無期。有時劇本已經完成,卻仍能狠下心來全部捨棄。以至於讓每次合作都有生命危險的張國榮,終起了退意,一向嚴格要求自己的鞏俐也在合作一次後直言這是在浪費演員的時間。杜可風的攝影和張叔平的場景設計等更是給這個美夢構造的房子添磚加瓦,塗上了迷濛般的色彩。
  • 1994年,王家衛用迷幻美學,拍出了孤獨的《重慶森林》
    ,最具標籤化的即是同一畫面中的冷暖撞色。冷暖撞色在王家衛的畫面中並不突兀,反而保持了畫面的平衡感,渲染出迷幻的異質氣氛,表達了都市男女寂寞又渴望的心理。王家衛說,那些追殺、逃跑的畫面是劇組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闖入了重慶大廈拍攝的,當時大廈裡的印度警衛們是真的在追他們。筆者翻閱了很多關於《重慶森林》的影評,跟隨鏡頭在其他影評中提及較多,而鏡頭的遮蓋法卻鮮少有解讀。
  • 《2046》:從王家衛獨特的鏡頭語言出發,淺析周慕雲的愛情悲劇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在香港隆重上映,從此這部電影成為了經典之作,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名,但是愛情是永遠講不完的,所以2004年王家衛帶著《2046》把前面未講完的愛情延續一下,這一次則講述了一個故事中的故事,帶著奇幻色彩,愛情的悲喜劇一覽無餘。
  • 沒墨鏡不接受訪問的王家衛:一個女人夜晚戴著墨鏡,只有三個理由
    電影《一代宗師》的編劇鄒靜之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他更王家衛坐火車去東北,一車廂的人都沒有認出王家衛,而他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帶王家衛逛街買東西也從來沒人認出王家衛,只有一次,一個老闆娘看了王家衛無數回,但最後還是沒認出,對於這個聞名遐邇,知名度極高的香港導演,在公共場合出現竟然沒人認出
  • 墨鏡背後的男人王家衛
    關於王家衛,就如同他的墨鏡一樣,充滿著神秘。究竟是什麼,讓王家衛一直戴著墨鏡,人們對此充滿了好奇。1989年,潘迪華便與王家衛相識,在《阿飛正傳中》,潘迪華扮演的是張國榮的養母。對於王家衛為甚要戴墨鏡,潘迪華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 王家衛獲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戴墨鏡拍照
    王家衛獲博士學位網易娛樂5月25日報導  當地時間24日上午,哈佛大學授予導演王家衛藝術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在電影藝術領域的成就及影響力。同時在官網簡介上稱他為「現代電影界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 在官網簡介上稱王家衛為「現代電影界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王家衛導演曾拍攝過《重慶森林》、《春光乍洩》、《一代宗師》、《阿飛正傳》等經典影片。他曾獲得第50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香港導演。
  • 「墨鏡王」的廣告 還真有《重慶森林》、《花樣年華》的味道
    122年後,在同一個地方,總帶著墨鏡的王家衛從法國女神伊莎貝爾·阿佳妮手裡,接過盧米埃爾電影節頒給他的「盧米埃爾大獎」。盧米埃爾電影節創辦於2009年,它致力於電影史上經典電影的修復、翻拍與交易,「盧米埃爾大獎」是其每年頒出的唯一獎項,名導昆汀•塔倫蒂諾、佩德羅•阿莫多瓦、馬丁•斯科塞斯,還有法國女演員凱薩琳•德納芙等電影從業者都曾獲得過此殊榮。
  • 《撞死了一隻羊》北影節展映 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
    近日放映後,有觀眾贊該片是「西藏貧瘠土地上的一部偉大的電影」,是「2019年截至目前最驚喜的影片」,有人表示影片在影像質感、人物關係及故事呈現上十分突出,將之類比為藏版《東邪西毒》,更是湧現出「回味感很強」「每一幀畫面果然都是享受」等好評。影片已走過全球九大影展,收穫大獎肯定,亦獲觀眾讚譽,故事內涵、畫面、色彩、聲樂等均令觀眾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