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聰明小生 校對|李蓉嫿
原創內容,請勿搬運抄襲,違者必究
在國內社交領域,騰訊一家獨大,當年靠QQ打出名聲後,穩坐中國網際網路社交的頭把交椅,後來又推出了微信,進一步穩固霸主地位。對於網際網路公司來說,社交軟體就像是一個流量池,龐大的用戶群體可以為公司今後的發展創造先天條件。作為騰訊對手的阿里,也一直覬覦這塊蛋糕,但這麼多年來一直沒能做出一款像樣的日常社交軟體。
事實上,除了社交領域之外,騰訊還有一個領域也「獨孤求敗」,這個領域便是音樂。聽音樂是國民閒暇娛樂消遣的重要方式,早些年,中國音樂市場百花齊放,但如今經過多次洗牌之後,現在比較常用的也只有那麼幾個,例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QQ音樂、網易雲音樂,而以前的千千靜聽、天天動聽等早已被人遺忘。
大家都知道,QQ音樂是騰訊旗下的音樂品牌,但如果告訴你,除了QQ音樂之外,酷狗、酷我,再加上大家常用的「全民K歌」,這些都是騰訊旗下的產品,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事實就是這樣,騰訊音樂佔據國內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在這種背景下,其他的音樂平臺頂不住壓力陸續關停,少部分還在苦苦支撐。近日,蝦米音樂也宣告即將停業。
1月5日,蝦米音樂發布了一則聲明,聲明中表示,由於業務調整,從1月5日10 點起,蝦米音樂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服務;2月5日0點起停止所有歌曲的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蝦米官方還表示:「12年的陪伴,說不出口的再見,對於此次停服,深感抱歉。」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蝦米音樂,對於昔日音樂巨頭即將停服的消息,有網友感嘆:「來不及說再見,一個時代記憶就這樣終結了!」
公開信息顯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由阿里前員工王皓創立,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各種過硬的產品設計以及優質的內容贏得了聽眾的好評,每月人均使用時長一度位居行業第一。然而,在後來的版權大戰中,騰訊憑藉資金優勢,買斷了大量的音樂版權,藉此吸引了大批的用戶,與此同時,蝦米大量歌曲被下架,流失大量的用戶。
2013年1月,瀕臨死亡的蝦米音樂被阿里收購,2015年3月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本以為有了阿里在背後支撐,蝦米能逆轉局面,但沒想到在版權競爭中仍然敵不過騰訊和網易雲,最後只能繼續選擇走小眾音樂的路線,苦苦支撐。數據顯示,2019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而騰訊旗下的QQ音樂的是它的50倍之多,阿里也救不活蝦米!
對於一個音樂平臺而言,版權就是它的生命,缺少音樂版權,自然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隨著蝦米宣告沒落,阿里也再嘗敗績,當然阿里並沒有放棄在線音樂這塊蛋糕。2019年9月,阿里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B2輪7億美元的融資,而網易雲也成為阿里在音樂領域的另一條賽道。
有了阿里的加持,最近一年,網易雲也開始購買大量版權,但效果卻不明顯,新版權也未能吸引更多的用戶,無法撼動騰訊系音樂的地位,畢竟騰訊系已經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
當然,相比之下,網易雲音樂也有它自己的優勢,例如網易雲熱評以及個性化推薦功能等。不過,網易雲的評論區近兩年也變了味,曾經精彩的評論區,如今更多的是無病呻吟;而網易雲個性化推薦歌曲,雖然能解決用戶的選擇困難症,但也會給用戶推送一些完全不感興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如今騰訊在音樂領域已經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如今用戶多了之後,大家也應該已經明顯感覺到,越來越多的歌曲需要VIP才能聽,所以,很多人都希望網易雲有了阿里的扶持之後,能打破騰訊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樣雙方有了競爭,用戶才能受益。對此,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你現在最常用的音樂軟體是哪個?
市值「二連漲「,鍾睒睒成大贏家:坐擁5950億財富,世界排名第六
不解禁華為,將離開瑞典!愛立信力挺華為,背後原因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