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再起紛爭。
近日,很多網友發現網易雲音樂歌單裡一些港臺歌手的歌曲被下架,點擊這些曲目時,頁面下方的提示信息顯示:「因合作方要求,該資源暫時無法使用」。
8月10日晚間,網易雲音樂公開發布《關於版權,我有一些話想跟大家說……》一文對此事進行回應,承認部分歌曲下架,原因是因為此前籤署的版權協議到期,正在與騰訊音樂進行新的版權轉授的洽談。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網易雲音樂出現版權「空檔」?
8月11日晚間騰訊音樂集團發給第一財經記者的最新回復表示,因為網易雲音樂存在多次侵權行為,因此暫停與網易雲音樂部分內容轉授權合作,同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向深圳法院提起訴訟,直至對方盜版問題肅清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網易雲音樂「版權」困境
網易雲音樂方面表示,近期確實被迫下架了一部分歌曲,量級在網易雲音樂曲庫的1%左右。
對於在線音樂平臺而言,音樂版權無疑是平臺生存的根本,一般在版權到期之前必然會早早與版權方籤署新的版權協議。而此次網易雲音樂怎麼會容忍音樂版權出現空檔?
對於下架的原因,網易雲音樂表示錢並不是問題, 目前擁有充足的資金購買版權,自己同樣心急如焚,正在竭盡全力與騰訊音樂進行版權轉授的洽談。
對此,音樂先聲負責人範志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可能騰訊開價過高,網易雲音樂難以承受,畢竟這兩年版權價格漲得厲害,騰訊拿環球音樂的版權也花了幾十個億,網易雲音樂的7.5億融資也要省著點花。
記者聯繫了騰訊音樂集團,根據騰訊音樂集團最新回復稱:「自2015年開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QQ音樂就與網易雲音樂達成版權戰略合作,例如環球音樂、索尼音樂和華納唱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環球詞曲等全球四大詞曲版權公司,以及杰威爾音樂等公司旗下的大量優質音樂版權內容,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均已經轉授給網易雲音樂。「
騰訊方面進一步表示,」近期,因網易雲音樂有多次侵權行為,嚴重破壞市場秩序,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向深圳法院提起訴訟,同時暫停與網易雲音樂部分內容轉授權合作,直至對方盜版問題肅清並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涉及的音樂作品包括由騰訊音樂獨家享有的包括吳亦凡付費專輯《6》在內的歌曲,騰訊音樂向深圳法院提起訴訟,責令被告立即停止在網易雲音樂網站、PC客戶端、手機客戶端、IPAD客戶端等終端播放、提供下載涉案錄音製品,連帶賠償經濟損失,並發布聲明向原告公開道歉。
騰訊版權一家獨大
騰訊音樂集團在音樂版權方面一家獨大。
今年5月16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宣布與環球音樂集團籤訂了中國大陸地區數字版權分銷戰略性合作協議。這意味著騰訊已擁有了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的獨家版權。
騰訊音樂相關人士曾向記者表示,由於國內音樂盜版嚴重,雖然2015年號稱史上最嚴音樂版權令頒布,但盜版問題依舊存在,各大唱片公司希望能夠找一個獨家代理人幫助打理版權分銷以及打擊盜版,很顯然,如果將版權交給多家在線音樂平臺,那就回造成互相推諉,版權就得不到很好的保護。
騰訊音樂集團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多個在線音樂平臺,具備獨家代理版權的能力,而音樂版權就是音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騰訊方面也樂於購買獨家版權。事實上,為了獲取更多版權,騰訊旗下騰訊音樂集團近年來到處「掃購」版權,目前儼然已經是國內擁有版權最多的音樂公司,並且大部分版權跟唱片公司籤署的都是獨家代理版權,其他公司要獲得版權都只能跟騰訊方面購買。
不僅在版權上騰訊佔據絕對優勢,在渠道方面,騰訊不僅擁有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QQ音樂,還通過收購海洋音樂集團取得了酷我和酷狗兩家主流在線音樂平臺。並且,隨著阿里音樂收購了另一家主流在線音樂平臺蝦米音樂後陷入漫長的整合期,百度音樂被太合音樂集團收購後仍需整合,一時間騰訊音樂集團在在線音樂平臺領域難尋敵手。
網易雲音樂成騰訊音樂最大對手
網易雲音樂雖然是在線音樂行業的後來者,卻通過發力好友推薦及社交等功能快速崛起,特別在年輕用戶中佔據重要位置。根據網易雲音樂公布的數據,成立僅四年用戶基數就突破3億,估值80億元。這顯然給正在積極謀求上市的騰訊音樂集團帶來壓力。
日前QuestMobile發布了移動網際網路2017年Q2夏季報告,在移動音樂APP方面,網易雲音樂上升勢頭強勁,新下載用戶增長強勁於2017年6月達1905.28萬人,同比增長率達109.77%。報告還顯示,24歲以下的用戶在QQ音樂佔比達44.6%,在網易雲音樂佔比達54.8%。網易雲音樂用戶更具備年輕化特徵,更貼近青年用戶。
此外,網易雲音樂用戶在一線城市的佔比達21.1%,二線城市達39.3%,分別高於QQ音樂的15.2%和39%。在用戶的城市分布上,網易雲音樂用戶更加集中於一二線大城市。
然而,網易雲音樂擁有的獨家版權極少,在版權上對騰訊音樂集團的依賴非常強。範志輝向記者表示:「目前網易雲音樂快速崛起,已經是騰訊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排除騰訊音樂利用版權來拖垮對手的可能。」
面對版權困境,網易雲音樂也在加速構建自己的壁壘,包括推出發展獨立音樂人計劃,目的就是為了掌握更多頭部新歌曲的版權。目前獲取音樂版權的形式有三種:第一,自製內容;第二,代理版權;第三購買轉授權。其中,以版權代理與轉授權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受飛漲的版權價格影響,其未來盈利的預期愈發模糊。而網易雲音樂作為行業新秀,上遊音樂原創能力還不夠強,大部分版權還需要依賴騰訊。如果騰訊方面對網易雲音樂版權授權進一步收縮,網易雲音樂恐怕日子不好過。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