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曾經說過,世間就是苦多餘樂,所以一個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在苦中度過的,那麼人生中的苦都有什麼呢?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那麼這些苦都分別代表什麼意思呢?
生苦
生苦,即生之苦。這一點是根據佛陀認為,我們人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受苦了,這是為何?因為我們都知道一般人出生都需要經歷十月懷胎,這是一個苦,在佛教中被稱為「胎獄之苦」。即出生之際,一個達六七磅重的嬰兒要通過一個狹窄的生門,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天地給予我們的第一道考驗,通過了你就生,不通過你就直接夭折了,所以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在出生之後,還要忍受外界冷熱變化乃至空氣汙染之苦,所以大多數嬰兒出生後會嚎叫大哭,多是因為受到了生苦。
老苦
人有生老病死,其中老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可以說這是一種眼睜睜看著自己苦卻不能做出任何改變的苦,對一個人的精神是非常大的傷害。一般來講,一個人在紅塵打拼幾十年,除了生理機能衰退外,因過去勞苦積累而貽留的腰酸背痛風溼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難以忍受的痛苦,至於衰老對於女人,則更為殘酷,因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著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齒,傾城傾國而雞皮鶴髮,老態龍鍾,固然使人感慨,但這是大自然的法則,誰也無法逃避。
病苦
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或多或少都會和病魔進行過多次的較量。例如小時候就容易得天花麻疹;中年就可能開始有胃病肺結核;而老年不多說了,高血壓心臟病是最常見的例子。所以人的一生都會被「病苦」折磨著。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病苦對於我們人的傷害越來越少了,因為醫療的進步,很多病都能夠得到解決的方法,因此若干年後,可能人生八苦裡面,病苦就要被除名了。
死苦
死,是大自然對眾生的懲罰,也是一種法則,我們人的壽命不過數十載,和大自然相比,那就是一粒沙塵,十分渺小。對於死這種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就希望不死,所以歷史上就有了秦始皇求長生藥的故事;有的人無所謂,所以死後能夠安詳揮灑黃土。宇宙萬象,生住異滅,周而復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壞,法爾如是,那麼可有例外?其實在佛經上說,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報終仍當墮落,不出六道輪迴,從這一點就能明確看出,不管是多麼長壽多麼厲害的人,總歸難逃一劫。
愛別離苦
人有生老病死,這個過程其實也包含了「愛別離苦」,為什麼這樣說?所謂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生死離別,人間慘事莫過於青春喪偶,中年喪子,固然悲痛萬分,即使不是因為這種死別,那麼我們還會因為其他原因而導致分別,例如出去某事、迫於形勢而造成兩地相望。像這類與至親至愛之人分開的場面,也是非常痛苦的,當然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親如父子,近如夫婦,亦難得終身相守,又何況其他呢?萬法無常,愛別離之苦,是誰也無可避免的。
怨憎會苦
這個苦和愛別離苦是相對的存在。例如曾經意氣相投的朋友,海誓山盟的愛人,恩愛情深的夫妻,或膝下承歡的子女,或生離,或死別,一切不能自主。但相反的,那些面目可憎,語言乏味;或利害衝突,兩不相容的人,偏又聚會在一起。像這些可厭可憎的人,能夠終身不見,豈不眼前清淨?無奈社會上人事問題,繁雜萬端,不是怨家不聚頭,在某些形勢下,越是相互憎恨的人,就越可能會被安排在一起,而且還是如影隨形,連分開的時間都沒有,所以會讓人顯得很痛苦和無助。
求不得苦
當自己想要獲得一件東西,但礙於很多種原因卻苦苦不能得到,這種時候大多數人都會非常不開心或者痛苦;又或者因為自己想去謀求某個職位,但自己卻落選了,內心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痛苦;最痛苦的莫過於是自己想要和喜愛的女子表白,但對方卻表示不喜歡你,這種狀況,絕對非一般人能夠忍受,有些人還會因此作出過激的事情來,可見痛苦程度。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說求不得,即使第一個願望求得,第二個願望又立即生出來。山谷易滿,人慾難平,誰會感覺到自己一切都滿足了呢?不滿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不是自己自討苦吃嗎?
五陰熾盛苦
所謂五陰,即五蘊,前面七大苦皆由此苦所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