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八苦,悟透便不再苦!

2021-03-02 祖道影

佛教說的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

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

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皺紋滿面,腰彎背婁,老態龍鍾,做不了事情,苦死。

有些老年人在家無所事事,又擔心被子女遺棄、孤寂與疏離難以掙脫,尋取溫暖與親情難得;年輕力壯時,高朋滿座,意氣風發,神採飛揚,誰也沒料到晚年的境遇卻是如此的孤單,寂寞與悽涼。


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病有種種,有些病很輕微,有些病很嚴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結果暴病而終。

我們的身體有如機器,終歸會變壞,變壞就是病苦。

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

臨命終時,死的境象令人難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時,嚇的面色變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時,不願死去,雙手抓的緊緊。

如果有一天我們發覺雙手不能動彈,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時候,身體各部分慢慢的動彈不得,內心一定很恐慌,這就是死苦。

大家都知道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經麻木了,無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說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麼?但是沒人講反正要病嘛,理它幹嘛?

當你病了,會呱呱叫,病苦來時,就受不了。當死還沒來臨時,你嘴巴大,愛講大話,當它來時,你就怕死。

如果有人用刀指著你,你會嚇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還沒動到你,就嚇到如此這般,等死期到來時,更不用講了。

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

比如一對夫妻,婚姻生活美滿,恩愛,過後吵架鬧翻了,但是為了兒女,夫妻之緣難斷,必須天天見面;或是打工仔,雖與老闆不和,但為了家計,為了五鬥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歡的老闆見面;還有某些同事,跟你吵過一次架後,兩人見面就不說話,因為某種業因緣,你不能離開他,天天要會面,這就是怨憎會苦。

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因為某一些因緣,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捨不得,所以感覺到苦。

比如做父母親的,女兒出嫁或是兒子出國留學,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常掛心頭。有的傷心流淚,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吃不下。

這些還不太嚴重,嚴重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相愛的人卻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侶就因此跳樓殉情。在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些纏綿偉大的愛情故事,常使同情他們的人淚流滿襟。

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欲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欲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是苦。

我們對五蘊(色、受、想、行、識五種身心聚合)的身心產生執著,稱為五取蘊。取是執取的意思。五取蘊剎那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所以是苦。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為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既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為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抬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

例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裡泡著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

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為我們有了某種欲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

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當我們帶著強烈的欲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為痛苦了。

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欲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為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為壞苦。

行,是遷流變化義。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人際關係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總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有八苦,悟透便不再痛苦!
    佛教說的人生八苦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胎兒出世時,要經歷生育之苦,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 人生有八苦,八苦是什麼?
    佛曾經說過,世間就是苦多餘樂,所以一個人的一生,大多都是在苦中度過的,那麼人生中的苦都有什麼呢?
  • 【村田學堂】悟透自己
    人生在世,和「自己」相處最多,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走上坡路時,往往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一切都能唾手可得,甚至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身價的一部分而喜不自勝。悟透自己,就是正確認識自己。既知道自己的優勢,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人一旦有了自知之明,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 人生有「八苦」?懂了就不苦!
    再來說「八苦」。所謂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等這八種苦。生老病死,老與病這兩種苦不需要講,我們都知道。這有兩種含義啊:一是說我終於離開了這個活地獄啊。二呢,我離了虎口又入狼群吶。為什麼?他到這個世界上也不適應吶,風一吹如刀割。這叫生苦。為什麼要有這個苦啊?這是警告你:因為人身很難得,你可不要忘本,做人可不容易啊!有這麼好的機會,你還不趕快了生脫死!
  • 悟透自己(好文)
    打交道最多,但是往往悟不透「自己」。把煩惱踩在腳下,把明媚裝在心中,凡事看淡一些,不計較,不苛求,當一切塵埃落定,往日的喧囂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人生不過百年,轉眼也就成空,我們匆匆來人間一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邂逅,悲喜皆由心定。
  • 人生有「八苦」!
    再來說「八苦」。所謂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等這八種苦。生老病死,老與病這兩種苦不需要講,我們都知道。生苦:就是「胎獄」。可是那種苦比不上你在娘胎裡苦的萬分之一:母親喝一口熱,胎兒感受如同在烈火地獄;母親喝一口涼,胎兒的感覺就是寒冰地獄;母親彎彎腰,翻翻身,胎兒感受如同泰山壓頂,氣都喘不過來啊。可是出了娘胎以後,因為隔陰之謎就把痛苦忘記了,所以你看小孩子一落地,是不是哇地大哭一聲啊?這有兩種含義啊:一是說我終於離開了這個活地獄啊。二呢,我離了虎口又入狼群吶。為什麼?他到這個世界上也不適應吶,風一吹如刀割。這叫生苦。
  • 六道輪迴、人生八苦
    伊士邁對阿比遺族的眷戀之情與日俱增,常在就寢時夢囈般呼喚阿比子女的名字;有好吃的東西,便要求父親送給阿比的妻兒。  伊士邁3歲時,雙親帶他去阿比家。他從未去過那個地方,卻領頭在前面走。同行者故意指示錯路,伊士邁不予理睬,逕自走到阿比家。看到阿比的妻子,他跑過去喊她的名字,擁抱她,淌著眼淚(這情景拍有照片)。
  • 老祖宗總結的人生八大苦:生苦、老苦、病苦,剩下的是什麼?
    老祖宗總結的人生八大苦:生苦、老苦、病苦,剩下的是啥?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而就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嘗到人生的八大苦,曾經我們的老祖宗就總結過這人生八苦,直到現在,我們每個人都還會受這句俗語的影響,可見這句關於人生的俗語該是多麼貼切現實。
  • 悟透自己
    經過上半年的煎熬,人生還是慢慢挺過來了,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挺住,才能看到美好。人生,一定要悟透自己,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下,越是要給自己信心,只有熬住的人才能出眾,而熬不住的人只能出局。人有悲歡離合,每一次遇見的人,都是人生的過客,在你的人生中,會遇到非常多人,有的人會一直陪伴我們,有的人只是短暫停留在你的生命裡,每一個出現在你生命中的人,
  • 34歲就悟透人生?楊冪一句話圈粉無數,網友:屹立十年不倒的原因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怪不得楊冪被大家稱作高情商的代表,這樣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充分體現了自己的急智,沒有一定的生活閱歷,或許對人生沒有悟透,恐怕說不出這樣的話!「眾人皆苦,但有這種心態的人才是最難得的,要明白誰都不欠你的,你再辛苦是為了你自己,不是為了別人,我喜歡她這麼多年她的作品是一方面,另方一面就是楊冪對待生活的態度……」「知道、有分寸、請放心。楊冪長紅十年不是沒有理由的!」
  • 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
    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讓茶由苦變甜,生活磨礪能使人超越苦難。不經苦,何來甜。人生有三苦,熬過便幸福。1有一種苦,叫放不下俗話說:「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人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 悟透人生的精闢語錄,句句富含人生智慧,很適合發朋友圈!
    悟透人生的精闢語錄,句句富含人生智慧,很適合發朋友圈!1:不要由於別人不能成為你所希望的人而憤怒,因為你自己也不能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2:當你停止為實現一個目標而努力時,你就真的失敗了。可以改變實現目標的方式,因為只要你堅持,你就在不斷向成功靠近3:有多少感情,原本情同手足,如影隨形,後來格格不入,煮豆燃萁,寒了人心,失了感情4:我的心就像明明滅滅的信號燈,進來一個人,便亮一下,發現不是他,便滅了。這種滋味不好受,我承認,真的不好受。
  • 佛說,人生有八苦(深度好文)
    佛家常說,人生有八苦。分別為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陰熾盛苦。細數起來,人生何止千難萬苦:天倫之憾,風月之愁,黍離之悲,袍澤之恨,哪一件不是放不下、忘不了也捨不得的苦?《莊子·庚桑楚》中有言:「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用現在的話來說,人的一切苦痛都來源於內心,而這些來源於內心的苦痛卻往往是人給自身套上的枷鎖。阻礙我們遠離痛苦的三堵牆就是:名利、情緒和得失。人生要破除痛苦,就要從貪慾、意欲、情慾中解脫出來,才能養精修性,虛靜淡泊。
  • 人生八苦,你能躲開哪一個?
    1.生苦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因為,有風刀刮身之苦,更有許多痛苦,唯有嬰兒自己知道,他是啞子吃黃連,有口說不出。2.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長,由長而老,這是發展規律。過去,有位禪師說得好:「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老病衰殘。」說來,真是有許多痛苦臨身。老年的人,是有著深刻的體會。3.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調,百病叢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長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
  • 回不去的曾經,留不住的風景,得不到的真情,悟不透的人生
    回不去的是曾經,留不住的是風景,得不到的是真情,悟不透的是人生!人生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我們能做的就是去珍惜。人生三修煉,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感情,需要的是理解;相處,需要的是默契;陪伴,需要的是耐心。氣不順的時候,少說話,說出來的話,必定傷人,而受傷的往往是,身邊最親密的人。
  • 散文:悟透是歲月,經歷才是人生
    悟透是歲月,經歷才是人生命運從來不會同情弱者,只有堅強走過才有生命的重生。...人生,總有一段路是流著淚向前走。這正是生命中永不言敗的堅強。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種極致的柔和,這是逆境中煥發出來的內心的執著。        生命是一樹絢爛的花開。那些放下或放不下的,都是人生風景的錦瑟。一場追逐過後,錯過的已物是人非,留下的不過如此。
  • 《菜根譚》經典名句,悟透了,一切便釋然了
    原文: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悟:世上有太多八面玲瓏、圓滑世故之人,為求目的小心謹慎,乃至委曲求全,他們忘記最初的自己,忘了一個人最難能可貴之處是樸實善良,保持純真的本性。長安街繁華歷盡,願你我歸來仍是少年原文: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悟:帶上一把傘的好處是,避免盛夏一場場猝不及防的雷雨,有「未雨綢繆」之心,才有閒庭散步,忙裡偷閒的可能。
  • 身在福中不知福,身在苦中不覺苦!
    我們的人生是不知不覺的
  • 佛說,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01人生有「八苦」,每一苦都逃不掉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人生八苦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貧富貴賤,這八苦都逃不掉,躲不開。生、老、病、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是逃不開的苦難。
  • 說說這實苦的人生路
    佛家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生老病死都好理解與接受。相親相愛的人不得已分離,憎恨厭惡的人不得已共處,極度渴望與需求而得不到,這些苦聚集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這樣看來人生確實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