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態 | 淡定處世 樂觀為人

2021-03-05 沂南大觀音寺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云:「應念身世苦空。」這是教導我們應修苦空觀,如實觀察身心,透徹了知世間真相。

 

「念」是用心來專注觀察,不是用口來念

 

兩種世間

世間分兩種來講,一是有情世間,二是器世間。

「身」即有情世間,或曰正報,是由過去所造業因而感得的有情之身心生命。

「世」乃器世間,或曰依報,謂諸眾生各各隨其果報身而住的世界、國土、房舍等。

 

「苦」謂逼惱身心之狀態。苦有多種分類,經典中常見的有「三苦」、「八苦」等。三苦有:「苦苦」,逢不如意之對象感受其苦;「壞苦」,對所愛者之毀壞感受其苦(樂壞之苦);「行苦」,見世間一切變異而感受其苦。八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又名五蘊,指色受想行識,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能蓋覆真如佛性。由此,引生出無盡煩惱,流轉生死,此皆是五陰熾盛的具體表現)。

 

「空」,指因緣所生法究竟無實體,大分為「人空」與「法空」。人空,意謂任何有情個體之中,皆無實我存在;法空則謂因緣所生法,皆無實體存在。

 

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就是世間的一切現象皆是「無常」、「苦」、「空」、「無我」。正如《八大人覺經》中說: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觀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科學研究表明,地球也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與佛法中所講「成、住、壞、空」異曲同工。人類親身經歷的各種災難,如海嘯、地震、森林大火、蝗蟲肆虐等等,令我們深刻領悟到依報「國土危脆」,實不可靠,無可貪著。

 

觀察「四大苦空」

了知我們的色身乃是地、水、火、風四大組合,由於四大互相陵害,故有四百零四種病苦。一個多月來,「新型冠狀病毒」奪取了兩千多人的生命,幾萬人被感染,全世界人民談之色變,不安、恐懼。身苦導致心苦,令我們進一步體驗到,在生滅變異的「五蘊身心」之中,實在無有能主宰、具實性之我及我所。此正報——我們的身體,亦不堅牢,無可貪著。

 

佛陀教導人們「念身世苦空」,不是讓大家沉溺在「苦海」中唉聲嘆氣、自怨自艾;也不是讓人們淪落在「絕望」中醉生夢死、及時行樂,因為此二種極端只能導向更深層的苦。佛教「以慈悲為懷」,它揭示的所有真理,是為了引導人們超越一切身心痛苦,走向真正的自在快樂。

 

若能依於佛陀的教法,精勤觀察「身世苦空」,生起清淨觀智,切實了知身心世界的實相,就會真正認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真諦。依此知見,即可削弱對身內身外一切法的執著與愛取。在面對各種病苦災難時,便懂得如何調整心態,保持輕鬆平靜,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解決、克服、超越,處驚而不亂,擁有淡定的智慧。從而把握人生,提高生命的質量,發揮人生的價值,躬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實現「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了知身世苦無常,淡然面對不慌張。

看破放下拿得起,積極進取有力量!

相關焦點

  • 從《老酒館》這部電視劇,看人生百態,學處世為人
    喝一杯煮酒,品百味人生,老酒館從來不缺少客人,更不會缺少有故事的客人。最近一部電視《老酒館》在遺憾和不舍中看完了,意猶未盡。這部電視劇讓人看完,仍是猶豫未盡,記憶猶新吶,用心看這部電視劇細細品味,細細品味,這酒館雖小卻也道盡了人生百態。從中也教會了我們不少道理。
  • 為人處世,做到「三點」,相信你會創造出精彩的人生
    文 / 西郊有情在生活中,不乏有因一點小事的計較導致身心俱疲的人,還有為人大度,懂得包容,生活的很幸福的人。前者,屬於活得很累的那一種,而後者,才是生活中的智者。曾看到過一個詞叫:「認真你就輸了。」其實也有些道理,在我看來,生活就必須要稀裡糊塗地過,倘若事事認真,你不累誰累呢?
  • 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四種「心計」,懂得趨利避害!
    具體而言,為人處世,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四種「心計」,懂得趨利避害;具備這四種「心計」,福報不請自來,人生會越來越順。「心計」一、少一些執著,多一些放下在做事時,執著或許算是一個優點,但為人處世,執著卻容易蒙蔽你的雙眼,讓你無法看到更長遠的未來。
  • 胡雪巖:為人不忘本,處世不忘恩
    他還訓誡員工,要以顧客為上,遇到藥品質量不高,要收回調換,直到顧客滿意為止。胡慶命堂因其誠信聲名鵲起,胡雪巖本人也被譽為「江南藥王」。隨後,胡雪巖的生意越做越大,逐漸涉及當鋪、絲業、房產多個行業。也正是因為他的誠實守信,才成就了中國晚清最著名的「紅頂商人」。《菜根譚》有言:「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胡雪巖十幾歲時,在雜糧店裡當學徒,收入微薄難以果腹。
  • 《教父》唐·柯裡昂的為人處世
    我要多陪陪我,我喜歡有你作伴,你說不定能從你教父身上學點為人處世的代理。幫你在了不起的好萊塢混世界。一個月結束,你回好萊塢,這個一把手、炮筒子,就會把你要的角色交給你。成交嗎?」教父是很謙遜的。教父取得了這麼高的成就,當然和他的為人處世是分不開的。今天來說其中的重中之重——教父是如何幫助別人的。
  • 為人處世最「狠辣」的星座,愛上他,做好遍體鱗傷的準備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是上升星座,上升星座對你的為人處世有很大的影響,也是你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一個人的星座分析中,太陽星座、上升星座,以及月亮星座,是三個最重要的星座,弄明白這三個星座,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你就可以較為完整的推斷一個人的性格特徵。
  • 許敬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軀,要謹慎對待聽到的傳言,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哪個人在人前沒有說過別人?哪個人背後不被別人評說?唐太宗說:「你講得很好,我會記住的!」這是許敬宗智慧的地方,也應該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為人處世的借鑑和參照。只要自己路走得直,無愧於心,完全不必去理會他人的評說。(本文選自簡易心理學)1896年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上,美國選手伯克在腳前挖兩個小坑,雙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然後兩腿前後分開,臀部高高抬起。當時,伯克的這個姿勢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大笑。
  • 《增廣賢文》5句格言,感悟人生百態!
    下面為大家挑選了其中的五句格言,讓我們感悟一下人生百態。一、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感悟:人這一輩子,經歷的事情越多,就越能感覺到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所以為人處世,確實不能太執著,越執著,就越得不到,就好比手掌心裡的水,你越想抓住它,手握得越緊,它流出去的就越多。二、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感悟:不管是龍還是虎,只要你學過畫畫,都能畫個差不多。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不僅如此,老子也談到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處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認為「柔弱勝剛強」,就已經很厲害了,甚至「知其雄,守其雌」,也能讓自己的一生,無所缺失。也就是說,《道德經》中講述了許多的人生智慧。但是其中最大的智慧,既不是上善若水,也不是知其雄守其雌。
  • 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他用30年的困頓,熬出三句為人處世之道
    前三十年的郭德綱難為相聲主流所容,為了德雲社的生計,各種走穴演出,這也讓他吃盡了底層的苦;而等德雲社如日中天的時候,郭德綱回顧前三十年的困頓,用自己的血淚教訓和艱難際遇,借著自己的相聲,熬出了三句為人處世之道。
  • 老實人不懂怎麼為人處世,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
    鬼谷子留下4句處世良言,讓你左右逢源,無往不利!4,知之始己,而後知人為人處事所有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幾斤幾兩,唯有了解了自己才可以更加好地了解他人。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才可以合理有效的避開和利用,了解清楚自己之後才可以在共處中更加好的避免掉性格上的缺失。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多數人不在意
    現在這個社會最離不開與人打交道,這個時候你就要求你懂得人情冷暖,讓你不得不接受社會的現實,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學會怎樣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渲染,對此王陽明早已言明,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
  • 為人處世的5大忌諱,看看你犯過嗎?
    一、濫用善良  善良,確實是美德,是令人尊敬的,但不能濫用,還需要有一定的智慧。  三、說話太狂  記住這句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再厲害,也總有比你強的,所以為人處世一定要學會謙虛低調,千萬不要太狂妄,否則就是自討苦吃。
  •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再教會TA如何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是一輩子的學問。「為人」即做人,「處世」即接觸和處理外界各種各樣事物的方式。歸結起來,「為人處世」是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對待事情以及事務的處理方式與方法。很多人認為,為人處世是成年人的事,因為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是難以叵測的,如果不懂為人處世的智慧,必定會在職場上受挫、生活上受傷。而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沒有人情世故要面對、要處理,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會將更多精力傾注於孩子的學習,忽視了對他們為人處世方面的教育。
  • 一個人越有出息,在為人處世中,都懂得說這三句話
    我們人人都嚮往成功的人生,現實生活中,那些有所成就的成功者也常常在其他領域也是「集大成者」,一個人要想成功,單單靠著出色的能力是絕對不夠的,它需要的是你擁有在為人處世中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觀點。有的時候,這些的重要性甚至高於自身能力,為人處世處處顯現的是一個人的智慧,體現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和場景裡,一個人越有出息,在為人處世中,就懂得說一下這三句話。一.「堅持下去,我們能行」再成功的人,再仕途風順的人的人生都不可能處處是坦途,因為人生在世,遇到困難時在所難免的,困難也是生活對自己的一個反向獎勵,也是對你能力的一個檢驗。
  • 讀懂了《菜根譚》的人,為人處世一般都高人一等
    其實在生活當中,黃金律幾乎無處不在:旗幟的長寬,人體上下部的長短,窗子的大小,一天當中氣溫冷暖的比差,甚至陽光的強弱……都有一個科學的定律在發揮作用,這也就是人生的分寸。生活中沒有了分寸,就好比魚兒失去了水,它將使我們的人生出現許多磕磕碰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佛祖的塑像,但究竟要塑成什麼樣子,直到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確定。
  • 曾國藩:「謙虛為人、謙遜待人」是一種處世智慧
    謙虛為人、謙遜待人,這個道理置於人脈關係的構建之中,指的是待人處事須謙遜恭敬、有禮有節,切勿目中無人、傲慢無禮。
  • 《菜根譚》裡的10句智慧名言,為人處世必看
    戰國的辭賦家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言:「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敷朱則太赤」這裡雖然是用來形容的是一個陽光帥氣的男子,但是這樣適度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三、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 做人心胸豁達,有氣度,是深諳人生智慧
    如果我們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比作人生的最高境界,那麼淡定和豁達則是做人有氣度的重要體現。如果一個人真的能夠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那麼他肯定是一個為人淡定、心胸豁達的智者,即使風吹雨打,他的心中總是充滿陽光。從前,一個裁縫師傅讓一個年輕的學徒去鎮上買布料。中午,徒弟神情很沮喪地回來了。師傅疑惑不解地問他:「你怎麼了,為什麼不高興?是不是把買布料的錢給丟了?」
  • 弘一法師智慧:為人處世的8句良言,教你立於不敗之地
    那麼在他的《格言別錄》中,有這樣8句話,關乎為人處世,關乎道德修養,可以使你在人生中立於不敗之地。弘一法師《格言別錄》載:「明鏡止水以澄心,泰山喬嶽以立身,青天白日以應事,霽月光風以待人,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灑脫是養心第一法。」這8小句,也被世人稱作為人處世的8句箴言,簡稱為「八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