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云:「應念身世苦空。」這是教導我們應修苦空觀,如實觀察身心,透徹了知世間真相。
「念」是用心來專注觀察,不是用口來念。
兩種世間
世間分兩種來講,一是有情世間,二是器世間。
「身」即有情世間,或曰正報,是由過去所造業因而感得的有情之身心生命。
「世」乃器世間,或曰依報,謂諸眾生各各隨其果報身而住的世界、國土、房舍等。
「苦」謂逼惱身心之狀態。苦有多種分類,經典中常見的有「三苦」、「八苦」等。三苦有:「苦苦」,逢不如意之對象感受其苦;「壞苦」,對所愛者之毀壞感受其苦(樂壞之苦);「行苦」,見世間一切變異而感受其苦。八苦包括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五陰又名五蘊,指色受想行識,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能蓋覆真如佛性。由此,引生出無盡煩惱,流轉生死,此皆是五陰熾盛的具體表現)。
「空」,指因緣所生法究竟無實體,大分為「人空」與「法空」。人空,意謂任何有情個體之中,皆無實我存在;法空則謂因緣所生法,皆無實體存在。
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就是世間的一切現象皆是「無常」、「苦」、「空」、「無我」。正如《八大人覺經》中說: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觀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科學研究表明,地球也分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與佛法中所講「成、住、壞、空」異曲同工。人類親身經歷的各種災難,如海嘯、地震、森林大火、蝗蟲肆虐等等,令我們深刻領悟到依報「國土危脆」,實不可靠,無可貪著。
觀察「四大苦空」
了知我們的色身乃是地、水、火、風四大組合,由於四大互相陵害,故有四百零四種病苦。一個多月來,「新型冠狀病毒」奪取了兩千多人的生命,幾萬人被感染,全世界人民談之色變,不安、恐懼。身苦導致心苦,令我們進一步體驗到,在生滅變異的「五蘊身心」之中,實在無有能主宰、具實性之我及我所。此正報——我們的身體,亦不堅牢,無可貪著。
佛陀教導人們「念身世苦空」,不是讓大家沉溺在「苦海」中唉聲嘆氣、自怨自艾;也不是讓人們淪落在「絕望」中醉生夢死、及時行樂,因為此二種極端只能導向更深層的苦。佛教「以慈悲為懷」,它揭示的所有真理,是為了引導人們超越一切身心痛苦,走向真正的自在快樂。
若能依於佛陀的教法,精勤觀察「身世苦空」,生起清淨觀智,切實了知身心世界的實相,就會真正認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真諦。依此知見,即可削弱對身內身外一切法的執著與愛取。在面對各種病苦災難時,便懂得如何調整心態,保持輕鬆平靜,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面對、解決、克服、超越,處驚而不亂,擁有淡定的智慧。從而把握人生,提高生命的質量,發揮人生的價值,躬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實現「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了知身世苦無常,淡然面對不慌張。
看破放下拿得起,積極進取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