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山陰張侯的第392篇原創文章
文/山陰張侯
1986年秋天的一個星期三上午11點,川普出席沃爾曼溜冰場的新聞發布會。
現場已經有20幾位記者和攝影師在等候,顯得十分熱鬧,甚至有點喧囂。
紐約公園管理委員會主席斯特恩第一個發言,他對川普讚賞有加並說,如果紐約市想獨立完成當前的改革任務,那麼「我們希望財政預算審查委員會( Board of Estimate )能夠批准唐納·川普先生的這項市政工程」。
有了ZHENG FU的背書,川普更是胸有成竹地說:沃爾曼溜冰場已經鋪設了22英裡的管道,全部經過嚴格測試,沒有裂縫。工程進度比原計劃提前了至少一個月,預算控制在40萬美元以內。
川普還宣稱,已準備好滑冰場11月13日的盛大開業,屆時將有眾多溜冰運動員給大家帶來精彩表演。
接著,記者們問了一大堆問題。最後,川普站到溜冰場上,和圍觀群眾們合影。
幾個工人用獨輪車推來一些溼混凝土,把小車立在溜冰場面前,川普象徵性地用鐵鏟挖了一些土,澆在管道上,攝影記者在旁邊忙著拍照。
但其實,川普心裡在笑。
每每碰到這種場景,川普都覺得滑稽可笑。想想看,幾個西裝筆挺的人,拿著鐵鏟挖混凝土,該是一副怎樣的景象。
這是做秀,這當然是做秀,這就是做秀。
但是,川普就擅長這種做秀,或者說,他很享受這種做秀。川普是一個極其擅長「投記者所好」的人。他深知,要想成為超級富豪,就要善於利用媒體的力量。
1983 年 2 月 14 日,情人節這天,位於紐約第五大道 721-725 號的川普大廈開始對公眾開放,川普第一次在自己的大廈裡面見記者。
大廈巨大的中庭主要由義大利山鶉紅礫石砌成,最終入駐的商戶包括 Gucci、Landau 珠寶和 Trump Store,等等。
在川普位於曼哈頓中城的大廈裡,除了 Michael Jackson 曾在此居住外, 其住戶還包括賭徒、龐氏騙局策劃者和股票操盤手、股市投機者。
這棟富麗堂皇的建築什麼都不缺,但偏偏不太有家的感覺。川普自己也不太喜歡這裡。
大廈開業前,曾有報導稱,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將入住於此,事實證明這是一條假新聞,不過川普仍然利用了這條消息。在《交易的藝術》中,川普說,這筆「從未發生過的交易」是「對川普大廈幫助最大的交易」。
在川普成長過程中,父親弗瑞德·川普對其影響極大——然而,在很多方面,川普又不願意承襲父親的風格。
川普的父親是艱苦創業的典範。他1905年出生於新澤西州,幼年時代從蘇格蘭來到美國,弗瑞德的父親(川普的爺爺)經營一家旅館,生意還不錯。
但由於患有肝硬化而且酗酒成性,在弗瑞德11歲那年,川普的爺爺就去世了。
奶奶伊莉莎白為了養活三個孩子,做了一名裁縫。川普父親弗瑞德排行老二,但卻是家裡的第一個男孩。
弗瑞德開始打零工,什麼活都幹,他去水果店運水果,也給建築工地的搬運工擦鞋,並逐漸對建築業開始感興趣。
後來,弗瑞德開始念夜校,學習木工活,想學一門和木工有關的手藝。
那時,美國很多中產家庭剛開始買車,很多人家裡沒有車庫,弗瑞德便開始做可拆卸車庫的生意,每個車庫要價50美元。
雖然後來,弗瑞德開始建一些稍大的房子,但總體上做的都是窮人和中下階層的生意。
但川普不想這麼做。
川普覺得做窮人和中下層群眾的錢,賺錢太慢。而川普出生在一個很傳統的家庭,所有很長一段時間,由於經營理念不和,川普和父親的關係並不好。
幸運的是,川普很早就開始接觸商業。他敢於挑戰父親的權威,川普和父親之間更像是一種公事公辦的關係。
有一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川普和父親的理念區別。
對於父親弗雷德來說,錢都是省出來的,房子不需要建得奢華,更別提什麼設計風格了。所有的房子最好都一個模樣:正面用普通的石料,內有四面牆,外觀筆直。
畢竟,這樣成本更低,更省材料。
1980年代,川普大廈正在施工時,弗雷德經常來施工現場。他看了玻璃幕牆後說:「真是浪費,下面四五層用這個,上面用普通磚塊就行了。反正也不會有人抬頭看。」
川普心裡對父親的建議感到不以為然。他覺得:父親做的都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意,一輩子省錢省慣了。
川普則不同,他追求的就是奢華,他就是要在最好的地段打造最好的地標建築。
這種心態驅使下,1990年的某一檔綜藝節目上,川普放出了「要競選總統」的豪言壯語。
不可否認,當時他說下這句話,也有記者激將的成分在。川普最不喜歡的,就是在記者面前丟面子。
四年的總統任期內,他依然口無遮攔,因此得罪了大量媒體。其中,包括一直和他關係不好的媒體,也包括當上總統後得罪的一些媒體。
川普是這麼一個人:他認準了目標就去做,用他自己的方式愛著美國。他不偉大,也不高尚,他就是一個純粹的民粹主義者。
如今,他收穫了7000多萬個普通民眾的支持,也得罪了一大批華爾街精英和矽谷大佬。
川普是美國最後一代傳統行業裡的NEW MONEY(新貴),隨著社會階層的固化,以後在傳統行業裡(網際網路這種新興行業不算),誕生新貴的可能性基本是零了。
看看沃爾瑪、美孚石油、富國銀行、房地美、科赫工業,美國傳統行業的巨頭,哪一家背後沒有根深蒂固的家族勢力和財團。
川普本可以和這些OLD MONER一起,大賺特賺底層群眾的錢,共同割韭菜。
但他沒有這麼做。不是他多光榮,而是他沒有機會,或者嫌這樣賺錢太慢。
總之,他被推到了精英階層的對立面。那些華爾街和矽谷的大佬們,發動一起輿論機器去貶損他。
雖然他還有7000多萬民眾的支持。但他已沒有機會。
川普就算想做一個好人,但也已經沒有機會。
(全文完)
滑動手指,點個「在看」,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