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暫時放棄對具體的卡牌或卡組的評價,讓我們從更高的角度來聊聊爐石傳說這個遊戲,以及這個遊戲給我們帶來的影響與思考。今天我想談論的是博弈的理性與感性的問題。
我說過,爐石傳說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博弈性,當然,我們的生活之中也同樣存在大量的博弈,但爐石傳說中的博弈,我們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計算。額,似乎有些奇怪的是,博弈的時候顯然是理性要比感性好,我也確實這麼認為,但有些時候,我還是會受到感性的影響。
如果泛泛而談,就是,現在有三個方案:方案A,比較激進,對獲勝概率的影響在20%-80%之間;方案B,比較保守,採用它,獲勝的機率為50%-60%;方案C,它非常有趣,採用它,獲勝的概率是0%-100%。那麼,如果我足夠理性,顯然我應該選擇方案B,因為根據計算,它帶來的勝率的數學期望最高,大部分時候我也確實會這麼做。但實際上,我有時候也可能會選擇方案A,因為我有些時候會比較亢奮(比如在數場連勝之後),我會過於相信自己的運氣。更少的時候,我會選擇方案C,這種時候我對勝負不是那麼在乎,比如休閒對局。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贏得更多對局,那顯然我們應該採取理性的對局思路,但有些時候,我們的情緒會影響我們,迫使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在爐石傳說這個遊戲中,我們很快就能夠看到這些感性的選擇所帶來的結果,它能立馬以數值的形式呈現在棋盤上,但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生活中,那它就隱蔽得多了。你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剛剛做了一個多麼愚蠢的選擇,僅僅因為你今天多喝了一杯咖啡。額,我認為博弈中的感性行為避無可避,但我們可以做點什麼來減少它發生的概率。保持平靜的心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觀察到,當我在連勝或者連敗數局的時候,我更喜歡嘗試一些激進的打法;當我勝負比較平衡的時候,我會打的比較穩妥,但我在這種情況發生數次之後選擇關掉爐石傳說改做其它事。
但有些時候,我們會陷入到兩難的境地中:方案A的收益的數學期望要高於方案B,但如果按照方案A,我們只能將劣勢略微縮小,而如果選擇方案B,某些極端情況下我們將使得劣勢變為均勢。那麼,我們該怎麼評估兩種方案可能帶來的勝率呢?
在爐石傳說裡,很多東西可以被量化,一些沒法直接量化的東西,我們可以參考統計數據,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計算來得出當前最好的方案是什麼,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然可能做出不理智的選擇,那麼,在更難量化的方面,我們做的怎麼樣呢?比如在生活中,我們遇到麻煩時可不像爐石傳說裡那樣。爐石傳說你最多不過擁有十張手牌,七個隨從,你所能做選擇非常有限,但在生活裡,你可能有多達幾十種甚至上百比較不同的選擇(如果區分細微的差別的話,是正無窮種),而絕大多數選擇所產生的結果比較中性,你無法判斷它究竟是好還是壞,你也很難考慮,如果使用其它方案,效果是否會更好。
況且,很多時候,你也沒有爐石傳說中固定90秒一回合的時間來思考。在做出很多選擇的時候,可供思考的時間只有幾秒,我們如何能夠使得這幾秒不犯蠢呢?如果我們連爐石傳說裡那些簡單的選擇題都做不好,我們如何能夠處理好生活中複雜的主觀題呢?最可怕的是,生活中可沒有人來提醒我們回合開始與結束,當我們深陷麻煩時,我們也很難判斷究竟是哪一步做錯了。
上述問題,我沒法給出有影響力的回答,因為我也不是什麼成功人士。在這裡,我甚至不想引用那些廣為流傳的雞湯,因為我覺得它們會使我們做出更多感性的選擇。那麼,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你自己來思考了,我們評論區見。
(我為什麼會寫這篇文章呢?因為今天我在競技場裡抓到了我曾經抓到過最棒的一副套牌,但我用它只取得了兩勝。並且,我想嘗試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