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亞馬爾半島出現巨坑 極端天氣導致熱浪 積聚的甲烷氣體爆炸

2020-12-23 全球黃金眼

據英國《每日星報》8月29日報導,俄羅斯日前發現,在靠近北極圈附近的苔原上,出現了一個深達165英尺(約50.2米)的巨坑,據調查,官方對外宣稱,因受溫室效應的影響,導致季節性溫度異常,今年夏季的氣溫出現了罕見的高溫,極端天氣導致熱浪引起苔原積聚的甲烷氣體形成了此次爆炸,進而出現這個巨大的深坑。

該深坑是世界上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坑洞之一,由俄羅斯某電視攝錄小組在俄羅斯亞馬爾半島進行航拍時發現,進行現場勘察的科學家們提到,此次爆炸的威力相當驚人,很多巨大的凍土塊和冰塊從爆炸中心震中被氣浪衝擊到數百米之外。

據氣象專家們指出,近年來,俄羅斯境內的許多北極地區在經歷了創紀錄的炎熱夏季後,永久凍土層開始出現融化現象,導致凍土中的甲烷氣體被大量釋放,此次發現的深坑,是過去六年裡,出現的第17個巨大的圓柱形深坑,此前,圍繞這些坑,引發了各種陰謀論,從UFO到克裡姆林宮的飛彈試驗,各種聲音層出不窮。

此次對該坑進行調查的科學家葉夫根尼·丘維林博士,也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的首席研究員表示,深坑的大小著實壯觀到令人震驚,深刻展現出了巨大的自然力量,莫斯科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研究所的瓦西裡·博格亞夫連斯基教授連線時表示,深坑是獨一無二的,含了很多額外的科學信息,但目前還不準備透露,不過,瓦西裡·博格亞夫連斯基教授解釋了爆炸形成的具體原因,這些類似隕石坑的巨大坑洞的出現,是因為在永久凍土中形成了飽和氣體的空洞,而溶解後的甲烷,填滿了這些空隙,導致凍土覆蓋層膨脹近16-32英尺(5 - 10米),加上高溫作為導火索,繼而引發了爆炸。

值得強調,並非此前的深坑都因此原因而形成,在亞馬爾半島開採的天然氣可能是導致爆炸的一個因素,亞馬爾半島是歐洲主要天然氣的供應地,此次爆炸引發了一些學者的擔憂,如若天然氣管道、生產設施或居民區下面發生爆炸,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生態性災難。

圖片來源:每日星報、網絡

相關焦點

  • 西伯利亞出現一個50米深的「大洞」,科學家:甲烷爆炸
    然而,這裡令人著迷的不僅僅如此,一個50米深的大洞突然出現在西伯利亞北極的荒野上,這引起了專家們的擔憂,也讓頂尖科學家們困惑不已,那麼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科學家推斷,這個天坑是由於夏季高溫導致的永久凍土融化和甲烷氣體積聚而導致的地下大爆炸的結果,但是這個天坑跟之前的有什麼不同呢?科學家為什麼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呢?
  • 北極圈內接連出現神秘巨洞,科學家擔心的變化正在發生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片永久凍土上出現了這些洞,以及它們是如何突然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謎團。對於許多研究北極的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它表明地球北部這片寒冷、人煙稀少的土地,正在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Evgeny Chuvilin是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的一位地質學家,他特意飛到亞馬爾半島上的這一僻遠角落來一探究竟。
  • 接連出現神秘巨洞,專家:擔心的事正在發生
    在北極圈內的一個偏遠半島上,接連出現了一些神秘巨洞,這究竟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不管是什麼原因,科學家表示:我擔心的事正在發生。研究人員表示,形成巨洞的可能存在許多不同的機制,不可通過單一的模型來解釋,認為它們是膨脹的非常快,高達數米後爆炸,而不是下層導致。目前存在的最大可能性是與氣候變暖有關,有研究人員認為,是地下的甲烷當冰川和凍土層融化後,這些氣體就被釋放出來,發生爆炸形成巨洞,總的來說,還是與氣溫有關,氣溫不上升,凍土層就不會融化,就不會發生爆炸從而形成巨洞。
  • 多處海水向外冒泡,噴出來的都是甲烷氣體
    科學家首先對北冰洋海底湧出的氣體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它們竟然都是甲烷氣體,還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是一種可燃氣體,也是一種重要的溫室氣體。科學家竟然還能用火將這些甲烷氣體點燃,出現了北極著火的神奇景象。這些甲烷氣體的來源,主要是被冰洋海底的永久凍土層。
  • 30年前湖泊爆炸致上千人死亡,基伍湖600億立方米危險氣體引關注
    近年來洪水和野火經常出現在世界各地的新聞報導中,不過今天我們要關注另外一種自然災害。這種自然災害最近30年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了,儘管它很罕見,但誰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它會在幾乎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扼殺附近的大量生命。
  • 地獄熱浪
    最近幾天,熱浪已經把美國和歐洲的大片地區變成了熔爐。儘管伴隨著高溫頭條新聞,,但這種極端高溫的影響往往被忽視或低估。颶風或洪水的壯觀景象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熱浪可能導致更多的死亡。高溫是氣候變化最致命的表現之一。有時它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2003年歐洲的熱浪據估計已奪走7萬人的生命。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 6月以來,南方地區降雨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點雨量大,局地暴雨洪澇災害較為嚴重,出現了多年不見的流域洪水等狀況◆ 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的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
  • 被低估的氣候災難:危險的極端溼熱天氣比預期早幾十年出現
    溼熱是最被低估的局部氣候變化災難,過去科學家認為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極端溼熱天氣已開始出現,並日趨頻繁,提醒我們不得不早一些注意致命風險。來源:圖蟲創意作者 | 祝葉華責編 | 高佩雯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酷熱的夏日裡溼熱比乾熱更讓人感覺難受。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高精度甲烷及碳同位素氣體分析儀採購項目...
    一、項目編號:ZSLTC-2020-S029(招標文件編號:ZSLTC-2020-S029)  二、項目名稱: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高精度甲烷及碳同位素氣體分析儀採購項目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北京世紀朝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北三環西路48號1號樓A座6A
  • 屁會爆炸,還可能影響全球氣候?
    屁的組成屁是一種混合氣體,其中主要的成分有氮氣、氫氣、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氨氣、揮發性胺基酸和短鏈脂肪酸等, 其中氮氣佔59%;氫氣佔21%;二氧化碳佔9%;甲烷佔7%;氧氣佔3%。氫氣、甲烷、二氧化碳、氮氣和氧氣都是無味氣體,氨、揮發性胺基酸和短鏈脂肪酸是屁中臭味的來源,佔比不到屁總體積的1%。
  • 今年韓國天氣極端異常,專家警告,朝鮮半島還將遭遇更為惡劣氣候
    中韓通訊社 韓國金禪子 今年韓國天氣氣候極端異常。全國範圍內長達54天的梅雨季和接連而來的5個颱風,直接影響到人們的餐桌,白菜蘋果等日常果蔬價格暴漲。但這僅僅是開始,專家們警告,韓半島還將很快遭遇更為惡劣的極端氣候。
  • 漠河冰封湖面出現罕見冰泡奇觀!氣體會被「凍住」嗎?
    夢幻的「冰泡」竟是被凍住的氣體?冰泡,即冰凍氣泡,也就是說,被「封印」在冰層中形成絕美景觀的是一種氣體。而冰泡的形成要具備三個條件:水草、低溫和大風。我們知道,湖底生長著茂盛的水草和藻類,其死亡後腐爛分解出大量的沼氣,而沼氣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
  • 鯨爆:大自然的爆炸。你不得不知道的大自然的暗示
    鎮長表示,這條長約25米的藍鯨屍體由於體內充滿了甲烷,其腹部膨脹成了一個大氣球,並且已經開始發臭,可能隨時爆炸。這導致整個小鎮上,都開始傳出這種難聞的氣味,周邊的居民深受其擾,希望趕緊對鯨魚屍體進行處理,但是並沒有人能解決此事。此前,加拿大官方已要求小鎮儘快清理該藍鯨屍體。但地方政府表示由於缺少安全處理的器械,無法對屍體進行分解處理。
  • 科學家新觀點:如果沒有人類出現,地球也會出現全球變暖!
    隨著溫度不斷升高,凍土開始融化,甲烷開始釋放,南北兩極的冰架逐步坍塌,二氧化碳的濃度急劇飆升,這都和人類的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全球變暖就是人類的活動所導致的。從自然的角度來說,當太陽輻射到達地球之後,大氣層也會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有一部分的紅外能量是依舊被留存在地球上的,這也就保持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溫度,其實這也是溫室效應的一種改變,如果地球上真的沒有了溫室氣體,那麼這樣的環境是完全不適合人類生存的。
  • 2020,極端氣候的背後... ...
    ,至2600萬餘人感染;極其珍貴的長江白鱘,宣布滅絕;新冠病毒爆發,全球上千萬人感染;南極溫度首次超過了20度;非洲3600億隻蝗蟲成災,糧食無收;印尼洪水,十幾萬人無家可歸;巴西罕見暴雨,數萬人流離失所;持續高溫強降雨,已成60年來之最;多國多地強震不斷;北極凍結帶融化,甲烷釋放量增加
  • 西伯利亞海水「沸騰」了,危險氣體從海底噴湧,情況看來不太好!
    全球變暖所導致的一系列危害,依然是人類所需要去重點關注的。南北極冰川的融化,想必大家都非常的清楚,這是近些年來全球氣溫變暖所導致的重要災難。與此同時,西伯利亞地區的凍土層也有融化跡象,甚至出現了很多來自史前文明的動物的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