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屁會爆炸,還可能影響全球氣候?

2021-01-18 北京科學中心

屁這個東西,人們總避之不及。

不少人可能覺得屁是一種廢氣,沒什麼作用,而且它的存在會汙染局部環境,讓周圍的人遭殃,讓放屁的人尷尬。

不過,你知道嗎?屁可不只是一股廢氣那麼簡單,它的存在可能會造成一些安全事故,還可能會影響全球氣候。

什麼?你不信?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內容。

屁是什麼?

屁也叫「矢氣」,是從肛門排放出來的廢氣。

屁一部分來自於我們每天吞進去的空氣,一部分來自於腸道菌群的發酵產生的氣體。對於人類和哺乳動物來說,屁是消化的產物。

每天我們身體裡大約會產生13升的氣體,不過實際上排出來的廢氣不會這麼多,據統計,人一天排放的屁,大約有1升左右。

人類每天平均放屁10次左右。也有研究統計,男性平均每天放屁12.7次,女性平均7.1次。人們放屁的次數和攝入的食物有關,當食物中纖維的含量越高,放屁的次數也越多。

另外,不止人類會放屁,牛、老鼠、斑馬、蛇等動物也會放屁。

屁的組成

屁是一種混合氣體,其中主要的成分有氮氣、氫氣、二氧化碳、甲烷、氧氣、氨氣、揮發性胺基酸和短鏈脂肪酸等, 其中氮氣佔59%;氫氣佔21%;二氧化碳佔9%;甲烷佔7%;氧氣佔3%。

氫氣、甲烷、二氧化碳、氮氣和氧氣都是無味氣體,氨、揮發性胺基酸和短鏈脂肪酸是屁中臭味的來源,佔比不到屁總體積的1%。

屁能爆炸嗎?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點燃屁的實驗視頻或動圖,那麼屁真的能點燃嗎?

屁是一種易燃氣體。屁中的成分甲烷(佔比7%)已經是大家的「老熟人」了,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組成成分,可以點燃。屁中另一個主要成分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潔能源氫氣(佔比21%)。氫氣是一種極易燃燒、無色透明、無臭無味的氣體,氫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約為同質量甲烷的兩倍多。在特定的空間內,屁達到一定濃度就會爆炸。

幾年前就有外媒報導,德國中部黑森州拉斯道夫的一家農場裡的牛棚裡,養著約90頭奶牛,由於牛舍冬季通風不良,導致空氣中牛屁帶來的甲烷含量過高,從而引發爆炸,爆炸還導致了數頭奶牛受傷。

很多人可能還記得前兩年媒體報導了一起因屁引發的「血案」,日本一位術中患者,在手術時放了一個屁,由此引發火災,導致患者身體被嚴重燒傷。

別的國家也有過類似的案例,在一次腸道手術時,因電手術刀工作時短路,產生電火花,使腸道內溢出的屁發生爆炸……

有一年的搞笑諾貝爾醫學獎,還頒發給了「防止腸子爆炸」的研究。

在太空飛行器中工作的航天員,也要積極排除屁的排放帶來安全的隱患......

屁會影響全球氣候?

前面說到屁中含有甲烷,甲烷是一種重要的,比二氧化碳更活躍的溫室氣體。

早在2006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一份長達400頁的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就指出,牛群打嗝、放屁等過程中產出的氣體會加速地球暖化,其中打嗝中排放的甲烷佔主要原因。

因而研究動物的屁,更多地了解來自動物的甲烷排放,對於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就曾專門建立一個關於動物屁研究的開放資料庫,分享各種動物屁研究的結果,他們相信,這樣可以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貢獻一份力量。

屁可以再利用嗎?

屁中含有甲烷、氫氣等氣體,成分和沼氣高度一致,因而如果我們能夠將屁收集起來,豈不是可以拿來當能源使用了?

其實早就有人想到了,不過不是直接收集放出來的屁。

2014年有媒體報導,阿根廷科學家發明「屁包」,背包一端的管子插入奶牛消化腔,收集其產生的氣體,然後將收集來的甲烷轉化成汽車用的能源。

但是這種將牛消化產生的氣體轉化為能源的做法並不普遍,國內更是難以見到。

雖然理論上屁是可以再使用,但真正操作起來很難。不過,我們可以期待未來能有有效的技術將動物屁收集起來,一方面減少屁的排放對氣候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能解決一部分的能源問題。

最後提醒一下,大家可能在網上看到過一些點燃屁的實驗視頻或者動圖,感覺還挺好玩的,但大家還是不要模仿,一不小心點燃了褲子和頭髮,甚至燒傷自己,就後悔莫及了。別笑,這是真的!

相關焦點

  • 川普下臺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影響
    只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我不願意再看到這個「懂王」。還好,他終於要閉嘴了。我們在南北極航程中的知識講座,不管內容是什麼,或多或少都會提到氣候變化對於南北極的影響。(科普一下,不要以為南北極的海冰減少好像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影響,海冰除了是南北極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和食物鏈中最重要的元素,兩級的海冰也是拉動全球洋流的動力,平衡缺失已經帶來了全球各地的不尋常天氣和災難,而這股不尋常將會繼續加大地區性的災難而最終形成像電影《明天之後》中的全球性災難天氣。)
  • 拉尼娜對全球氣候有什麼影響
    這種氣候除了跟我國大範圍強降雨有關外,還可能跟正開始影響全球天氣和氣候的拉尼娜現象有關,因為美國NOAA近期多次報導稱:拉尼娜已經出現了,或會影響接下來的整個冬季。那麼現在天氣冷得快,是「冷冬」先兆嗎?
  •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對葡萄酒世界的影響 作為對於氣候非常敏感的物種——葡萄,讓我們來看看氣候變暖是如何影響它們的: 1 採收期提前
  • 「大尺度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項目啟動
    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亟待關注 「人類活動作為主導因素所導致的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變化(LUCC)通過地球生物物理過程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
  • 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會有哪些影響?
    而這幾天的低溫情況也說明今年的氣候變化,和往常不一樣。放眼全球,美國的火山爆發,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在大氣環流和海洋暖流的互相影響下,目前這個冬天寒潮頻發,異常大雪,以及颱風的出現,都告訴人類氣候變化越來越不正常了。
  • 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梅雨」可能成日本「第五季」
    【環球時報記者 方晴】據日本《富士晚報》7日報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日本的「梅雨」有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季節。在過去,異常天氣一般每30年才發生1次,而現在,特大降雨、颱風等異常天氣狀況經常發生。此外,以往不應該有梅雨季節的北海道經常迎來梅雨,這都不是正常的氣候狀況。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布朗認為,就最近數年的情況來看,人們經歷的具有破壞力的風暴還只是一個開始。自1970年以來,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了1華氏度。然而,到2100年時,平均氣溫可能上升10華氏度。而全球變暖過程的早期跡象就是帶來更具破壞力的風暴。從長遠來看,地球變暖將導致地球上冰川和極地冰帽的融化,引起海平面升高,從而影響全球的海岸城市。
  • 氣候變化會影響烏龜性別?全球變暖讓海龜"雌性化"
    正在孵化的綠海龜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EXETER新的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綠海龜的「雌性化」,到2100年,高達93%的新生綠海龜可能是雌性。但Exeter大學和海洋與環境科學中心(葡萄牙)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的較高溫度下,76-93%的新生海龜將是雌性。這些數據僅針對西非幾內亞比索的研究地點。但是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期望這個結果適用於全球。他們表示,不斷變化的性別比例一開始會導致更多的雌性築巢,綠海龜的數量將增加,但當「孵化溫度接近致命水平」後,綠海龜的數量將減少。
  • 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在不停地變化著。在漫長的地質時期,氣候總體狀況表現為冰川廣布的冰期和相對溫暖的間冰期的相互交替。
  • 長江院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拉尼娜對氣候影響大:夏天"熱哭"冬天或將"冷哭"
    過往,拉尼娜極少登場,可是今年,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國家氣候中心等組織機構都表示拉尼娜就要來了!今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關於拉尼娜,現在是達到臨界狀態,還未真正進入,預計將在本月進入。專家預測,2016-2017年冬天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究竟是什麼拉尼娜?她的威力有多大?今天,小編就給你科普一下。拉尼娜是「誰」?為什麼是"她"?
  • 氣候變暖給動物帶來什麼影響?北極的狼蛛已經開始殘殺同類
    在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今天,全地球的生物都被迫為生存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自己的應對。只不過,有些動物的變化,令我們震驚……你家的氣溫突破30℃了嗎?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讓很多國家的碳排放都按下了暫停鍵,但是隨著夏季的到來,氣溫仍然在不斷攀升,告訴我們:全球變暖的進程還沒有停下來。
  • 亞洲氣候格局被打破?古厄爾尼諾或甦醒,也將影響到中國!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氣溫都出現了異常的狀況,科學家在對地球氣候進行研究、分析時表示,厄爾尼諾可能重返印度洋,隨著地球變熱,印度洋古老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甦醒。厄爾尼諾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它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學家Susan Wijffels說,這將促進大量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加速是事實,它可能會影響噴流、天氣模式和海洋深處貯存的熱能數量。  海洋學家曾懷疑氣候變暖正在影響海洋洋流,但迄今為止,觀測結果還沒有顯示出這種趨勢。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論文主要作者胡石建認為,只有全球圖景才能揭示總體趨勢。
  • 全球169年升溫1.1度,人類影響氣候要比10年前預期大
    讓我們意識到了再這樣下去,可能人類真的沒有多少時間進行改變了,陸地,海洋都是同樣的如此,生態環境的改變已經深入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地球並且似乎在實施「反擊模式」了一樣。根據科學數據顯示,地球的溫度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上升,從1850年至今,也就是169年,全球氣溫升高了1.1度,海洋酸度增加26%,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至少20%,這些都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 氣候變化帶來哪些影響?
    近幾年關於氣候這個話題最熱的就是氣候變化很多小夥伴覺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改變離自己很遠殊不知,影響和改變就在身邊下面跟著小據一起看看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離我們有多遠?影響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產量以不利影響為主。氣候變化導致小麥和玉米平均每10年分別減產1.9%和1.2%。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種植結構和耕種制度改變、糧食產量波動,以及農業災害加重等諸多方面。近30年,因熱量資源增加,我國南方雙季稻可種植北界北推近300千米,冬小麥種植北界北移西擴20~200千米,促進了作物的穩產高產。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
  •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預期更強烈、更迅速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陳溯)「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強烈、更為迅速。」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31日對外表示。在當天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巢清塵對氣候變化形勢進行介紹,分析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 全球氣候變暖真假仍莫辨? 「挺暖派」信心漸足
    然而,主流的意見還是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是客觀事實,人類活動對此的影響是主要因素,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挺暖派」信心越來越足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全球已經經歷了歷史上少見的持續變暖的過程。過去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74℃,北半球比南半球升溫更明顯,冬半年比夏半年上升得更明顯。
  • 全球變冷促使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地區氣候急劇變幹
    CO2濃度吸收和全球變冷產生重要影響。 亞洲內陸乾旱區的形成演化過程和驅動機制是當今地學研究的重要科學前沿問題,不僅關係到我國西部和中亞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還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塔裡木盆地位於亞洲內陸極端乾旱區中心,據觀測研究,盆地內沙塵天氣頻發,每年產生的粉塵佔亞洲中緯度乾旱區粉塵總量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