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氣候格局被打破?古厄爾尼諾或甦醒,也將影響到中國!

2020-12-23 洋子話科學

地球環境在這些年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系列的極端氣候也都集中發生在了2020年,這也意味著2020年是不平凡的,在這一年中發生了很多大事,都預示了地球環境正在不斷惡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氣溫都出現了異常的狀況,科學家在對地球氣候進行研究、分析時表示,厄爾尼諾可能重返印度洋,隨著地球變熱,印度洋古老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甦醒。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一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它又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氣候現象,大範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如果這個狀態維持3個月以上,那麼就會認定是發生了厄爾尼諾事件。

根據科學家的氣候模型分析圖可知,全球變暖存在逆轉印度洋西風和東風的風險,在未來地球的氣候將會更加複雜,甚至會打破亞洲的氣候格局,那麼必然也會對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

有氣象學家預計,厄爾尼諾會導致印度洋附近頻繁發生超級颶風,影響以印度為主的恆河三角洲地區,引發洪水和極端乾旱的氣候,雖然我國有青藏高原的阻隔,但是在未來這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國大陸造成不好的影響,曾經我國就受到了厄爾尼諾的影響,引發了一些自然災害。

在2015年的時候,NASA就已經對地球的氣候進行了檢測,根據衛星影像顯示,太平洋上厄爾尼諾現象沒有轉弱跡象,專家預測2016年可能成為厄爾尼諾破壞力最大的一年。然而在2020年5月8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已形成,預計今夏澇重於旱。

厄爾尼諾的危害是很大的,不僅會導致熱帶環流和天氣氣候發生異常,還會引起全球範圍內的大氣環流異常,導致規模較大、範圍較廣的災害性天氣肆虐,比如乾旱、洪水、低溫冷害等。在2016年,我國面臨最嚴峻的防汛抗旱的形勢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旦古爾尼諾現象發生,那麼帶來的危害將是巨大的,人類所面臨的問題也將會更加嚴峻,為了防止帶來更大的傷害,中國也要做好準備迎接這個異常的氣候,那麼大家對於這件事情還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哦。

相關焦點

  • 普拉沙恩帕拉梅斯瓦蘭:新冠病毒疫情將怎樣重塑亞洲未來的能源格局?
    其中包括亞洲主要經濟體崛起後推高了能源需求,能源技術的傳播擴散以及各國政府在追求經濟增長目標的同時日益加強對碳排放的治理。在此過程中,我們還看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變化,比如最近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和油價波動,也對這些趨勢產生了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疫情只是眾多將塑造亞洲能源格局的新情況之一。
  • 專家:厄爾尼諾對我國汛期氣候影響複雜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輪番襲擊我國南方地區,強對流天氣多發、重發,天氣氣候形勢嚴峻複雜。今年汛期氣候有什麼特點?厄爾尼諾和夏季風目前狀況如何?對我國汛期天氣氣候有哪些影響?6月16日,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副主任王遵婭博士就此進行解讀。
  • 亞洲和南美洲兩大洲的氣候分布,有什麼異同點?
    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一個區域氣候的形成受到緯度、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和下墊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這些氣候類型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極地氣候亞洲有分布而南美洲沒有分布,而熱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南美洲有分布而亞洲沒有分布。此外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氣候為兩大洲都擁有的氣候類型。
  • 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東亞太平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比重及地位均將進一步提升,在世界貿易格局的重要性將增強。三大板塊的平衡將趨於改變,北美板塊地位可能下降。中國東協貿易額將進一步遠超美國東協貿易額,中國在日韓澳新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進一步超過美國。美國對華貿易戰將加速失去中國市場。中國加入CPTPP又將進一步擴展太平洋兩岸貿易一體化。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因此,到2050年,全球氣溫有可能升高3~6℃。在此期間,預計許多物種的地理分布格局將會發生變化。地球表面的三大生態系統——陸地、淡水、海洋,都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涉及基因、物種、群落、生態系統等各個層面。
  • 氣候變暖引發自然災害 專家:2020年亞洲受影響最大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喀山聯邦大學氣象教研室主任尤裡佩列韋堅採夫表示,全球變暖將決定2020年的天氣,世界不同地區將出現更多自然災害,亞洲地區遭受的損失將超過其他地區。研究顯示,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體積持續下降,其融化速度已經超過了新形成的冰雪的積累速度。這位科學家表示:「人類觀察氣候變化已持續約170年。在最近的幾十年內,我們都看到全球氣溫上升。尤其是北極地區和中緯度地區。過去的一年,每個月都是冠軍,每一次溫度都是一次次達到最高值,全球變暖正在到來。」
  • 「大尺度土地利用變化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項目啟動
    項目由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主持,參加單位有中科院大氣物理所、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遙感所、國家氣候中心等。 項目專家組成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曾瀾評價說:本項目難度非常大,這個項目實際動員了國內長期在此方面有研究優勢和積累的團隊。 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以歸結為:溫室氣體、氣溶膠——會影響到輻射、雲過程等,以及土地利用活動。
  • 專家:氣候變暖使其早甦醒
    中新網3月15日電 據外媒報導,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之下,從俄羅斯、加拿大到美國,都已經提前上演「熊出沒」。通常年份,這個時間熊還都在冬眠期裡呼呼大睡。英國野生動物專家萊特(Alan Wright)說,這對人、對熊都不是好消息。
  • 拉尼娜對氣候影響大:夏天"熱哭"冬天或將"冷哭"
    過往,拉尼娜極少登場,可是今年,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國家氣候中心等組織機構都表示拉尼娜就要來了!今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關於拉尼娜,現在是達到臨界狀態,還未真正進入,預計將在本月進入。專家預測,2016-2017年冬天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究竟是什麼拉尼娜?她的威力有多大?今天,小編就給你科普一下。拉尼娜是「誰」?為什麼是"她"?
  • 中科院團隊破解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氣候變化:總體持續變幹
    研究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最新通過分析青藏高原北緣西崑侖山前迄今世界最厚完整黃土巖芯的研究發現,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乾旱區氣候總體呈持續變幹趨勢,全球變冷尤其北半球高緯度冰量增加和冰蓋擴展,可能是驅動亞洲中緯度地區360萬年以來西風氣候變化和乾旱化的主控因素,並可能通過粉塵輸送對北太平洋和南海生物生產力及與其相關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吸收和全球變冷產生重要影響
  • 寒潮影響持續多日,氣候變化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群馬縣,一個小鎮上3天內降雪量超過2米,打破了有統計紀錄以來的最高記錄。你感覺到了什麼?是不是這個冬天看起來有些不正常,氣候的變化,寒潮的頻繁,冷空氣帶來的低溫等,無疑讓你感覺到了冬天的寒冷。在拉尼娜的影響下,亞洲包括北半球的很多地方,天氣發生了一些不好的變化。
  • 康世昌:冰凍圈化學,解密氣候環境和人類活動的指紋
    冰凍圈科學是研究自然背景條件下,冰凍圈各要素形成和變化的過程與機制,冰凍圈與氣候系統其他圈層相互作用,以及冰凍圈變化的影響和適應的新興交叉學科。 冰凍圈化學是研究冰凍圈各要素化學組分的時空格局、來源、遷移、轉化、歸趨及其對氣候和環境影響的一門學科;它涉及冰凍圈化學成分的地域特性、源和匯特徵、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以及冰凍圈與其他圈層界面的化學過程等。
  •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預期更強烈、更迅速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記者 陳溯)「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強烈、更為迅速。」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31日對外表示。在當天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巢清塵對氣候變化形勢進行介紹,分析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
  • 全球變冷促使360萬年來亞洲中緯度地區氣候急劇變幹
    CO2濃度吸收和全球變冷產生重要影響。 亞洲內陸乾旱區的形成演化過程和驅動機制是當今地學研究的重要科學前沿問題,不僅關係到我國西部和中亞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還可能對全球氣候產生重要影響。塔裡木盆地位於亞洲內陸極端乾旱區中心,據觀測研究,盆地內沙塵天氣頻發,每年產生的粉塵佔亞洲中緯度乾旱區粉塵總量的三分之二。
  • 氣候變遷對中國封建王朝更迭的影響
    微信朋友圈裡有人調侃說,哪裡是有點冷,是真冷,不過冷點好,能讓人年輕,不信你到街上遛一圈,一會兒就凍成孫子了。也有的朋友玩起了以前只有在黑龍江才能玩的遊戲——潑水成冰。可是,這在歷史上真不能算冷天。南宋的杭州比今日之濟南要寒冷得多。
  • 亞投行2025年氣候融資將佔「半壁江山」
    原標題:亞投行2025年氣候融資將佔「半壁江山」 來源:新華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1月13日說,亞投行將不斷增加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融資比重,到2025年氣候融資佔比達到50%。金立群當天在亞投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後疫情時期,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他提出,亞投行將聚焦建設綠色、數字、社會基礎設施等五項重點工作。什麼是綠色基礎設施?金立群認為,這類基礎設施將幫助相關國家和地區加速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邁向碳中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不對環境生態『留腳印』。」
  • 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會有哪些影響?
    而這幾天的低溫情況也說明今年的氣候變化,和往常不一樣。放眼全球,美國的火山爆發,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在大氣環流和海洋暖流的互相影響下,目前這個冬天寒潮頻發,異常大雪,以及颱風的出現,都告訴人類氣候變化越來越不正常了。
  • 免稅概念股瘋漲,商務部研究院白明:國內壟斷格局或將打破
    國內免稅巨頭中免集團的壟斷局面是否被打破,零售巨頭入局將醞釀什麼變局?7月3日,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指出,國內免稅業適度開放是大趨勢。過去消費者在一些免稅店購物,包括機場免稅店或者海南離島的免稅店,覺得並沒有便宜多少,根本原因在於專營。「如果只是專營,國家給消費者帶來的讓利都歸到企業,消費者反而並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 柳葉刀倒計時首份中國報告出爐: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更嚴重
    5年多來,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似乎一直先行於人類行動,前景仍令人擔憂。本文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梳理,並結合《中國報告》,提煉了一些與國民生活相關的信息。高溫和熱浪來襲,老年人死亡率上升2015年世界各國聯合通過了《巴黎協定》,承諾將全球變暖溫度控制在2℃以下。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