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長子叫作永璜,他是乾隆庶長子,也是他的後代差一點讓乾隆成為了八輩祖宗,下面就來說一說乾隆的長子永璜。
永璜生母出身低微
永璜生母是死後被追封為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看到富察氏很多人都可能會想到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但是永璜的生母富察氏可非此富察氏,永璜的生母是噶哈裡富察氏,而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是沙濟富察氏,雖然都是富察氏,按照女真人的歸屬地來說卻並非來自同一個部落,所以永璜生母的富察氏家族身份地位比皇后富察氏可差遠了。
而永璜的生母富察氏家族地位十分卑微,她的父親是滿洲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身份地位很低下,因此即便這位富察氏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就入了還是皇子的乾隆弘曆府上,但也只是一個侍妾,連側福晉都沒有當成,因為雍正對乾隆很重視,所以他不可能讓乾隆娶一個出身低微的嫡福晉或側福晉。
乾隆在雍正五年(1727年)才正式大婚,娶了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孝賢純皇后富察氏,但是這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卻在雍正六年(1728年)先誕下了皇長子永璜,孝賢純皇后則在雍正八年(1730年)才生下了乾隆的嫡次子永璉。
庶長子和嫡次子都生出來了,但是待遇就不一樣了,嫡次子永璉從出生起就受到祖父雍正的喜愛,並且被雍正賜名為永璉,隱示承宗器之意,但是永璉很可憐,在乾隆三年(1738年)年僅8歲就夭折了。
而永璜的生母富察氏也是紅顏薄命,她都沒等到乾隆即位就去世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這位富察氏比公公雍正還早一步就去世了。
乾隆繼位後對這位身份地位都不高的侍妾還是比較有情義,而且也更多的是看在長子永璜的份上,乾隆在即位之後,也就是乾隆元年(1736年)先被追諡為哲妃,隨後又在乾隆十年(1745年)被追諡為哲憫皇貴妃。
可以說永璜的生母富察氏是乾隆未登基前早逝的幾位侍妾格格之中唯一被追封為皇貴妃的侍妾,也算是乾隆對她不薄,這其中更多的也是母以子貴,畢竟這些侍妾之中只有她生下了皇長子永璜,由此也可見,乾隆對這位庶出的長子永璜也是比較喜愛。
永璜卻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抑鬱而亡
乾隆原配孝賢純皇后曾經生下兩個兒子,也就是次子永璉和七子永琮,永璉在乾隆即位後就被秘密立為繼承人,但是很可惜上面說過,永璉很快夭折了。
永璉夭折後,孝賢純皇后深受打擊,直到8年後才有生下了七子永琮,還是因為嫡子的緣故,永琮一出生也被乾隆迅速秘密立儲為繼承人,但是很不幸,永琮兩歲夭折,而孝賢純皇后經受不住打擊,在永琮夭折後不久也去世了。
孝賢純皇后去世後,對乾隆造成了很大打擊,據歐洲在清傳教士所記載,乾隆在孝賢純皇后去世後深受打擊,開始變得喜怒無常,而且根據史書記載,乾隆在這孝賢純皇后去世後確實是性格大變,孝賢純皇后的去世也對乾隆的性格和情緒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史書記載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乾隆經常對著富察皇后的牌位自言自語,可見乾隆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愛戀之深。
而就因為乾隆太過於喜愛孝賢純皇后,所以對她的葬禮要求極為苛刻,儘管在孝賢純皇后葬禮上很多大臣都是盡心盡力操辦,但是乾隆還是吹毛求疵,為此很多高官遭到罷官奪爵的待遇。
這其中最慘的就屬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因為他們倆在孝純賢皇后葬禮上表現得不夠悲傷,所以乾隆大為震怒,乾隆幾近瘋狂的拿腳狂踹永璜,痛罵永璋為畜生,還有兩名重臣因為操辦葬禮不力被杖斃在紫禁城內。
同時還有乾隆朝重臣阿桂之父禮部尚書阿克敦因為在祭文中將稱謂整錯了一點,就被乾隆判處了斬監候,秋後處決。幸虧乾隆當時只在氣頭上,消了氣之後,他也覺得對阿克敦有些過分了,所以撤銷了阿克敦的判決。
但是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來乾隆在孝賢純皇后去世後幾乎失去理智,而永璜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嫡母去世表現不夠悲傷,所以被乾隆痛打痛罵一頓,同時乾隆在當時直接暗示永璜,他的兩個嫡子去世,按理應該是永璜繼承皇位,但是看永璜如此不孝,乾隆決定終生不會讓永璜繼位,也就是永璜永遠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其實當時永璜只有20歲,雖然已經生有一個兒子綿德,但也不是年紀太大,而永璋更只不過12歲,年紀尚輕,再者過世的並不是自己生母,他們很難表現得呼天搶地,豪哭流涕。
乾隆就孝純賢皇后葬禮事件表現出來的嚴酷,確實是有些精神失常的表現,而他痛打痛罵永璜,還直接告訴他因為這件事他永遠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可見這件事會對並不成熟的永璜打擊有多大。
史書記載,經歷孝純賢皇后葬禮事件後,永璜徹底被父親乾隆整的得了抑鬱症了,整天抑鬱寡歡,悶悶不樂。
抑鬱了兩年後,永璜最終身體熬不住了,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永璜因為抑鬱症開始病重不能下床。
最搞笑的就是乾隆,這時候慈父乾隆突然展現出了偉大的父愛,他親自將永璜接到皇宮中養病,專門派了陳志敬和王炳兩位太醫院醫術最高超的御醫替他看病,這期間乾隆對永璜是噓寒問暖。
所以說乾隆喜怒無常,你早知道這時候心疼孩子,當初幹嘛對他又打又罵整成了抑鬱症這毛病,這種病在現代都是絕症,更何況還是在古代了,這就是典型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事情。
所以說陳志敬和王炳醫術再高超也挽救不了永璜的性命,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申刻永璜最終還是因抑鬱症去世。當天,永璜病逝,臨終前對父親乾隆說「不能伺候皇父了。」享年22歲。
永璜去世後,乾隆悲痛欲絕,更倒黴的還是陳志敬和王炳這兩位太醫,本來永璜就是被老爹乾隆折磨出的絕症抑鬱症,反而這鍋還得由太醫背,乾隆認為陳、王兩位太醫沒有盡心盡力治好兒子,將兩人罷官並抄沒家產流放寧古塔。
從史書上來看,這兩名御醫真的算是非常倒黴的御醫了,也由此看出了乾隆在孝賢純皇后去世後是多麼喜怒無常。
原配去世,還連累長子永璜也跟著抑鬱而亡,乾隆最會做的就是事後補償了,在永璜抑鬱去世後,乾隆先是追諡永璜為定安親王,後來又在年老之時寫了很多首哀悼永璜的詩詞。
事後做再多又有何用,沒有當初乾隆對永璜那一頓痛打痛罵,永璜何至於22歲就英年早逝,所以歸根到底的錯還是在乾隆自己身上,但是乾隆可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所以陳志敬和王炳這兩名倒黴的太醫就只能默默承受乾隆的怒火。
永璜雖然早逝,卻讓乾隆見到了六輩子孫
雖然永璜去世的很早,但是永璜在19歲是就已經生下兒子綿德,讓當是36歲的乾隆順利的當上了爺爺。
而永璜的後代也很出彩,差點讓乾隆在臨死前看到第八輩人,成為八輩祖宗。
乾隆在55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1767年,永璜長子20歲的皇長孫綿德為爺爺乾隆生下了長曾孫奕純。
到了73歲時17歲的長曾孫奕純很爭氣的讓乾隆當上祖宗,生下了載字輩長孫載錫。
乾隆對於永璜長房這一輩能如此繁衍,也是十分高興,他一直都希望載字輩長孫載錫能儘快為他生下第七輩溥字輩長孫。
所以乾隆在88歲大壽時,親自為14歲的長玄孫載錫賜婚並在同年舉行了大婚,乾隆當時是滿心歡喜的盤算著再過一年半載能見到載錫生下溥字輩的長來孫。
結果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乾隆沒有熬過90歲的大關,載錫結婚一年後89歲的乾隆去世。
其實乾隆如果能再熬三年,晚死三年,也就能見到載錫的長子溥慶出生了,載錫在乾隆去世三年後,也就是大婚第四年才生下了溥字輩長子溥慶。
以前一直以為乾隆距離溥字輩的子孫年代很久遠,其實現在看來他只需要多熬3年就能成為八輩祖宗了,很可惜老天不給乾隆機會見第七輩人了。
誠然乾隆壽命很長,但是很可惜他的子孫後代都沒遺傳到他的基因,長子永璜算是被他整的英年早逝抑鬱而亡,但是他的長孫綿德也沒有這麼長的壽命,綿德在見到孫子載錫兩年後就掛掉了,年僅40歲。
乾隆熬死了兒子和孫子,不過好在他的長曾孫奕純沒有被他熬死。
下面說一說乾隆繼承人嘉慶帝顒琰這一支與長兄永璜這一支的年齡差距,就可以發現永璜對乾隆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他在有生之年過上了五世同堂的生活。
嘉慶帝出生於公元1760年,比大哥永璜小了35歲,他比自己的侄子綿德還小了13歲,僅比侄孫子奕純大7歲。
綿德作為綿字輩長孫,比嘉慶帝的繼承人道光帝旻寧大了整整35歲;而奕字輩長孫奕純比鹹豐帝奕詝大了整整64歲;載字輩長孫載錫比光緒帝載湉大了87歲;至於載錫的長子溥慶則要比末代皇帝溥儀大了103歲。
所以說如果乾隆按照只有嘉慶帝這一支傳下去,他頂多見到孫子道光帝,而長子永璜則讓乾隆見到載字輩的子孫,甚至差一點見到溥字輩子孫,這也算是永璜對父親乾隆最大的貢獻了。
寫在最後
所以說永璜的結局很不好,作為乾隆長子他其實主要就是被父親乾隆折磨的抑鬱而死,這也主要在於乾隆受孝純賢皇后去世的打擊,導致喜怒無常,情緒和性格大變,所以也連累死了兒子永璜。
乾隆的這個問題也應該給天下父母一個警示,不要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尤其是還不成熟的孩子,不然很容易造成抑鬱症,其實看看清宮之中,很多皇子和王公貴族以及朝廷重臣都是得抑鬱症或者死於抑鬱症,這個病從古至今都很可怕。
所以這麼說來,帝王之家和王公貴族之家未必幸福,他們反不如普通百姓平凡的活的逍遙自在。
小島知風拙見
歡迎四海八方的朋友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