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寄生上流」背後的悲劇與階級意識的湧現

2020-12-19 扒拉文史

《寄生蟲》這幾天一下子就火了。

國人一直很關注獎項,特別是外國的那種獎,當年莫言拿了諾貝爾霎時間莫言就火了,這次也不例外。儘管是韓國導演和韓國演員,但是作為東亞電影在奧斯卡獎項上的重大突破,還是讓很多人高興

當然,有人高興,也就有人不高興,比如一直不怎麼高興的川普先生。

拿了四項大獎還拿了最佳影片,並且把最佳外語片的「外語」兩個字挖掉了,總得讓川普先生表達一下他的不滿。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部電影,拋棄成見來看,確實是一部好片子。

「寄生上流」

《寄生蟲》還有一個名字叫《寄生上流》。

故事的構思很精巧,圍繞一個房子展開三個家庭。住豪宅的樸社長一家,身上總帶有地下室氣味的金家,還有一直藏在豪宅地下室,四年來一直靠富人家養活的舊保姆一家

故事的開始是由金家開始的,一開始便是在半地下室蹭Wi-Fi的場景,充分顯示出了這個家庭的貧困。兒子金基宇長得很帥氣,但是一直在為了考最好的大學而努力,足足考了四次也還沒有通過。當他的朋友赫敏來找他當家教的時候,明明不是大學生的他通過自己的妹妹偽造了延世大學的畢業證書,順利的當上了富人家女兒的英語家教

交集從此開始。

當聽到樸社長夫人說自己小兒子的藝術天賦的時候,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機會,謊稱自己的妹妹是美國著名大學藝術專業的學生,從而為自己的妹妹金基婷贏得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隨後金基婷陷害了樸社長原來的司機,讓自己的父親金基澤成了樸社長的司機,又再次利用管家水蜜桃毛過敏的事實,從而讓他們的媽媽忠淑成功的進入了這個家庭。

在這個金爸爸口中所謂的「500個畢業大學生搶一個保安崗位的時代」,他們一家成功實現了就業。為此還進行了慶祝,金爸爸在酒席上說了很多遍「感謝偉大的樸社長」之類的話,而對於被自己擠掉的尹司機和舊保姆卻在當時沒有絲毫愧疚。

在自己的生存面前,他們沒有錢這樣具有魔力的熨鬥,去熨平自己的奸詐狡猾。歷史無數次證明過,貧窮不是好事情,他會讓人們在一次又一次地填飽肚子的過程中,滑坡自己的道德觀念,最終徹底淪為物質的奴隸。奸詐狡猾,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往往是很多窮人的生活常態。

而當這一家暫時的「富裕」之後,比如那個雨夜,他們開著威士忌,躺在富人家的沙發上,彷佛這房子就像是他們的時候,爸爸才會良心發現一下,問問兒子「尹司機會找到工作的吧」。導演為了更加凸顯這一主題,又在之後他們從富人家冒著暴雨出逃後,回到自己的地下室,路上有人請金爸爸拉一下自己的自行車,剛剛數小時前還在感傷尹司機的金爸爸,遲疑了一下便匆匆走開了。

「窮生奸詐,富長良心」就這樣出現了。

在不提「階級」這個詞很多年之後,《寄生蟲》帶給我的,是階級意識的湧現。社會現實告訴我們,就像韓國著名的「江南媽媽」一樣,階級帶給我們的,不是個體差異,是群體差異。富人和窮人都在一個社會規則下進行運作固然是不錯,但是富人與窮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資源不對稱,也導致了他們拿到的那份人生的入場卷,考的相同又不同。

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廣大的窮人除了寄生上流,再也沒有別的辦法養活自己,而為了養活自己而進行的競爭,只會越來越喪失道德下限和不擇手段。就好比影片最後舊保姆一家和金司機一家你死我活的抗爭一樣,甚至不惜以人命為代價來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

金司機的味道

這個電影中,兩個家庭之間有過一次近在咫尺的「交流」,那就是富人夫婦回來之後在沙發上做愛而窮人一家只能躲在沙發旁邊的桌子底下,忍受著擁擠和富人在做愛時候的那些下流話。那場戲既有「味道」這個關鍵線索,還呼應了之前尹司機被解僱的時候,窮人家女兒所設計的圈套。

樸社長是看得出來是剛剛躋身上層的人,看似豪華的背後是對上層規則的不了解,不然也不會輕而易舉地就中了窮人家所謂的「會員制公司」的圈套。表面上待人寬和,實際上手腕也很多,在試車的時候,雖然說「這不是試駕」,但是依然把手裡的咖啡杯拿在手上以檢測司機是不是開的平穩,而在一次轉完之後,才真正露出了滿意的表情,不由得讚嘆了一句「你的駕車技術真的很平穩」

很多人奇怪為什麼後來金司機,也就是窮人家的爸爸奮而殺了樸社長,並由此產生了富人何其無辜的看法,然而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樸社長嫌棄金司機身上的「味道」,那種半地下室的味道,其實並不是嫌棄的是這個「味道」,而是這個「味道」到了不該到的地方。就像他發現尹司機車子上的廉價內褲的時候,他對自己夫人的反應不是氣憤於「車震」這一行為,而是尹司機在專屬於他的後排「車震」。

同樣,當金司機順口一問「想必您很愛您的夫人吧」,樸社長也會微微一愣,滿臉不高興地驚訝於金司機的越界,相同的還有那段沙發上的戲,樸社長先聞到的是那股金司機身上的「味道」。

而在社長夫人那裡,也有「味道」的存在。這個傻白甜的社長夫人是一個標準的家庭主婦,因為缺少真實的社會歷練,所以在每個人的口中都是「傻白甜」人設,然而如此的人,在他的腦海裡也會有階層意識,就像她和司機握手一樣,會先問司機有沒有洗手,也會在自己丈夫說了金司機身上的「味道」之後,第二天在車裡不由得捏起了鼻子。

同樣的還表現在社長的小兒子多頌身上,童言無忌的也表達了「傑西卡老師,金司機還有家裡的傭人都有一樣的味道」,孩子的心裡,也開始對「味道」的極度敏感。

味道就好像是一道無形的分割線,把他們都割裂開來了。窮人有窮人的味道,富人也有富人的味道,什麼是階層壁壘,這就已經是了。窮人一家氣的不是富人對「味道」的嫌棄,而是自己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這個「味道」的影響。

富人的死和富人的「無辜」,恰好說出了這個社會的「有辜」

我不由地想起了一則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就是晉代皇帝司馬衷「何不食肉糜」的典故。下面的人來報導說百姓吃不下飯,造反了,你是皇帝你會怎麼說?你可能會說什麼「太可憐了,招安吧」,或者你會說「把他們都抓起來殺了」,但是只有傻子皇帝會說「為什麼他們不喝肉湯呢?」

這句話之所以有名,因為包含了階級,乃至最大的階級差距。豪門女主人的所謂的傻白甜人設也正是這個原因。富人越傻白甜,越優雅,窮人們的卑劣,不擇手段就會更加明顯。而他們之間本來一開始的差距,只是錢而已。財富的馬太效應剛開始會造成「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最後直接就能變成「富人的存在本身,就是錯誤」。

臺灣古早蛋糕

看完影片,其實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值得推敲

比如窮人家的孩子去富人家面試,卻一點都沒有不得體的地方,給富人家的夫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哥哥自稱參加過童子軍,妹妹更是對藝術極有天賦,窮人家的爸爸試了一次車就能開出讓社長滿意的大奔,窮人家的媽媽也能通過面試,成為富人家的保姆。

這難道是真的社會底層嗎?

一開大奔就直接上手,只能說明爸爸之前一定經常開車,甚至有可能開豪車,而媽媽曾經是全國亞軍,兒子金基宇如果沒有參加過童子軍訓練營,斷然不會如此了解,就算是女兒謙稱自己背了幾個概念,如果沒有一定的功底,也絕不會讓富人家的孩子服氣。

這些只能說明,窮人家以前並不如此貧窮。

以此類推,舊保姆一家在欠下高利貸之前,應該也不會太貧窮,甚至見識還高於金司機一家。舊保姆會和金基宇抱怨大師設計的藝術品變成了孩子的遊樂場,也會鄙視金司機一家把好好的酒喝成街頭上的那種貨色,舊保姆一家甚至在地下室,也不忘讀大量的政治、經濟和法律類的書籍。

而他們變窮的原因,聯繫在於金司機在偷看舊保姆一家的時候那一滑。金司機滑倒的原因,在於臺灣古早蛋糕。金司機的失敗乃至於淪落至此,也正是因為這個臺灣古早蛋糕。

但是金司機一開始只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能力不行,不會經營才淪落至此,但是聽到舊保姆一家的控訴之後,他突然發現,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和自己一樣淪落了?就比如舊保姆的老公,懂藝術,有品位,還喜歡看書,這麼優秀的人搞這個創業都失敗了,他開始思考究竟是為什麼?

一個人搞事業不成功正常,但是一大堆人搞事業卻都沒有成功,究竟是為什麼?那只能說明,這個事業,就根本不可能讓人成功。那些真正得利的人在哪裡呢?

是營造起這個騙局的資本家們,是那些所謂的上層。

這也就是中產階級的悲劇,他們就像韭菜一樣,在一場有一場資本的遊戲裡,貿然的上了賭桌,然後把自己那點所剩不多的籌碼輸給規則的製造人。

金司機恍然大悟,真正寄生蟲的,並不是他們和舊保姆這一家,是樸社長,是無數個自詡為上流的寄生蟲,更是這個社會。

他們肆無忌憚的玩弄著資本遊戲,精心設計利於他們的遊戲規則,像割韭菜一樣把所有的社會上的資本都收割乾淨,他們是大號的寄生蟲,不斷地吸食宿主們的資源,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更值得玩味的還有這樣一個細節,要不是熟人推薦,金司機,金家媽媽,還有他們的兩個子女,會不會找到這樣一份充分體現他們能力的工作呢?

所謂的熟人推薦,有一天取代了這個社會上正常的上升渠道,會不會有更多的人失業呢?

印第安人式的隱喻

這部片子多次出現了印第安人。

富人家媽媽崇拜美國,認為美國的東西都是好的,甚至頗帶有隱喻意味的從美國人的手裡買印第安人的箭。

我們已經習慣性的忘卻了,當現今的美國人登上那塊大陸的時候,那塊大陸的主人是印第安人。美國人享受過印第安人無私的幫助,然後強大起來之後,按照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模式,把他們一直驅趕到不毛之地,大量的血腥,大量的原罪。

原來的寄生蟲,在一次又一次的絞殺之中,終於掌握了原來宿主所擁有的東西,乃至用印第安人的箭進行美國的商品輸出。再結合富人媽媽對於美國的諂媚,我們可以得到一種隱喻性的象徵,韓國這個國家,其實就是美國軀體上的寄生蟲,正如舊保姆的丈夫每日感謝樸社長一樣,韓國人的美國崇拜,更是無可救藥。

同樣的,還有對北朝鮮的揶揄。在這個意識形態為王的時代,韓國電影還是沒有擺脫國家的意識形態,對於半島無核化的諷刺也深刻的反映在舊保姆的嘴裡,還有那個被遺忘了的防空洞。

東亞內捲化的時代,韓國幾千萬人在小小的彈丸之地撕扯,敵視自己同根同源的鄰居,永遠擺脫不了大洋之外的那隻老鷹。我們每年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都以去西方留學為榮,就像金基婷美國留學生的身份永遠比金基宇韓國最好的延世大學好使,西方發達國家的民眾在這種意義上,他們過於優越的生活,也正是因為東亞源源不斷地供血,在他們的體系之中。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而蝦米們,在地下室裡。

白人老爺有的時候,甚至只需要發一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我們這些被寄生的人們,就能高興很多天。

這是最後的諷刺。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階級固化,寄生上流 ——《寄生蟲》
    影片中的寄生蟲將生物學概念具象化成兩種階級。底層人士迫於生計,寄生在上層階級的房屋內;上層階級則通過合法手段,光明正大地從底層人士身上攝取財富;    影片的前半部分是輕鬆幽默的,「國民影帝」宋康昊飾演的「老司機」
  • 神作必看 19年韓國《寄生上流》(寄生蟲)階級的鴻溝
    2019韓國《寄生上流》(寄生蟲)前言位粉絲們 好久不見,我終於發文了!!今天來給大家帶來一部最新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又寄生蟲),可以說這是2019年最值得觀看的影片!!又一部神作啊!!看到這個名字千萬不要誤會,它不是日本《寄生獸》這種變異類片,也不是講述怪物的災難片,而是精彩的劇情片。內容題材稍為沉重,以「階級鴻溝是難以跨越的」為主題,看完心裡感慨頗多。故事節奏較快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反轉不斷,讓人屏息凝神,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看完後回味無窮。
  • 從《寄生上流》,審視令人毛骨悚然的韓國社會階級
    《寄生上流》是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新電源,不久前才奪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成為首部榮獲這項殊榮的韓國電影。這部經典之作的韓文名稱為《 》,也可以直譯為《寄生蟲》。本來抱著休閒娛樂的心情去看,結果看完用手拭去額頭上的汗珠,才感受到手心冰冷的溫度。
  • 寄生蟲-寄生上流
    20xx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寄生蟲》,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人性,關於階級固化,關於貧富差距的故事。基宇和父母、妹妹基婷生活在逼仄陰暗的半地下室裡,一家四口都沒有工作,只有靠幫披薩店折外賣盒做臨時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 雨來 | 方日長《寄生上流:善惡之間的鈍痛》(#影評《寄生蟲》#)
    寄生上流:善惡之間的鈍痛  文/方日長第92屆奧斯卡如約頒布,《寄生蟲》一舉奪得最佳影片獎項,奉俊昊導演也滿載榮譽歸回韓國,這部影片以針砭時弊的方式,再次將奉俊昊這位導演推上風口浪尖,向來帶有犯罪、懸疑、反烏託邦標籤的奉俊昊,在《寄生蟲》之中將類型混合化,形成了一幅冷漠的現實主義畫作,冷靜地鈍痛著人心。
  • 換個角度看《寄生蟲》:上流家庭如何規避「被寄生」
    作為本屆奧斯卡最閃亮的黑馬,《寄生蟲》實際上展示了一幅上流家庭如何被寄生和毀滅的全景圖,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殘酷法則令人唏噓不已。二戰後全球經歷了難得的75年和平發展,各國都催生了新的階層分化,上流社會與最底層的財富差距和社會鴻溝已經儼似天塹。
  • 社會上流與底層生活無法逾越的鴻溝——電影《寄生蟲》的社會隱喻
    金家四口通過一出出荒誕離奇的設計成功取代了樸家的司機和保姆,寄生到了這個社會上流家庭最終,當陰暗被揭開,我們看到是一幕社會悲劇的誕生。生活在韓國社會的底層居民即使滿身本領依然無法穿透階層的壁壘進入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更別提什麼階層躍遷,最終他們能做的就是要麼寄生在上流社會
  • 《寄生蟲》階級氣味引發的悲劇
    首先《寄生蟲》是一部非常有韓國味道的電影,近年來,韓國電影立足於本民族的歷史現實,努力彰顯本民族的審美風格,同時又融入了現代價值觀,這也是本部電影受到韓國本土和海外觀眾喜歡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階級矛盾在當今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是很難調和的矛盾,這種題材自然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因此可以說是本部電影做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從它斬獲海外各項大獎也可以看出它的成功,
  • 《寄生上流》分析影評:「有小丑的喜劇,沒有壞人的悲劇」
    寄生上流劇照一部電影當然有很多議題可以延伸討論,但在看《寄生上流》前如果先知道這是一個討論「社會階級」的故事會幫助你更聚焦。寄生上流劇照當你知道這是個關於「階級」的故事後,回想一下電影中兩家人的家:1.有錢人樸家的住所不僅在上坡,進門後你得先爬個樓梯才會看到一片綠草地、來到房子的一樓。
  • 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說明了什麼?
    電影誤樂產業往往由歐美壟斷,韓國影視產業深耕細作多年,作品近年漸漸以黑馬姿態,進入全球觀眾視野,《上流寄生族》這次能揚威奧斯卡,憑的是什麼?韓國電影又可否一登龍門,聲價十倍?《上流寄生族》電影講述一家四口都是無業游民的家庭,兒子因一次機遇,成了一個富有家庭的補習老師,一家四口接連運用下流詐騙技倆,取得信任,混入這個富有家庭打工,一邊賺人工,一邊像寄生蟲般,偷偷蠶食宿主一家的資源。然而因陰差陽錯,一家四口揭破了收藏於豪宅地下室的另一個「寄生」秘密,演變成一出曲折荒誕的悲劇。
  • 一部必看電影:拿下今年金棕櫚的《上流寄生族》
    知名電影導演奉俊昊以韓語電影《上流寄生族》(內地譯名《寄生蟲》)贏得康城影展(即坎城電影節)最高殊榮金棕櫚大獎,也是首部韓國電影獲此大獎,並且是整個評審團一致投票,顯示其非凡實力。英國著名雜誌Screen International更給予該片在今年競賽單元最高的3.5評分,電影在韓國上映5日便回本。
  • 影評第500話《寄生蟲》——寄生上流,卻無法躋身上流
    影片《寄生蟲》於5月30日和10月11日分別在韓國和美國首映。
  • 除去「寄生關係」,《寄生蟲》金像獎背後,還有這些深意
    基宇在去家教的路上,一直向上走,也意味著他在向上流社會靠近,他明白了靠自己的努力也幾乎不能進入上流社會。」與「被寄生」。在面對被標籤的同時,兩個階層的人反映的狀態和心理的活動都是向更好的上流社會生活的近乎「病態」欲望。
  • 《寄生上流》中那些看第二遍才會注意到的細節
    —喜劇的體裁能快速塑造人物,懸疑色彩又能抓住觀眾緊張的心,悲劇的收尾則進一步展現影片的批判性主題和對現實的無奈 3.而寄生蟲作為底層階級的隱喻,被踢開了被隱形了卻不死,也繼續存在在同一個空間中,也意味著底層就算永遠都在「被消失」,卻永遠不會真的消失,因為沒有底層就沒有上流,相互依託的結構其實也隱藏了「上流」同樣是寄生蟲的道理。
  • 強烈推薦│《寄生蟲》,短暫的上流夢
    昨天終於抽出時間看完了火極一時的《寄生蟲》,看完著實壓抑《寄生蟲》講述了發生在身份地位懸殊的兩個家庭身上的故事:宋康昊飾演的無業游民父親基澤,讓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崔宇植 飾)前往IT公司老總樸社長(李善均 飾)家應聘課外教師,隨之發生了一連串意外事件。
  • 上流寄生族:韓國電影再次轟動世界,感人至深又盡諷人世
    臺灣譯名為 「寄生上流」 香港譯名為「上流寄生族「看過這部電影後,我敢說這兩個譯名都非常不合格,未能表達出奉俊昊導演的電影語言,從」 寄生蟲「這片名起,已經是在諷刺,是在幽你一默,觀眾可以不斷地問,誰才是真正在社會上寄生的蛆蟲?在當代社會,仍然停留於「錢是萬能,是權力」的意識形態,人人都渴望做有錢人,晉身上流。
  • 《Parasite 》上流社會的寄生蟲
    結果韓國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橫掃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到最佳原創劇本的四項含金量最高的奧斯卡獎項,快速搶走了聚光燈。這是奧斯卡歷史上第一次把最佳影片頒給非美國電影,而且同臺競技的包括《1917》、《小婦人》、《小丑》、《福特和法拉利》、《喬喬的異想世界》等在內的其他影片,無一不是攝獲人心的佳作。
  •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是誰在寄生誰?【此刻電影】
    基澤一家,則用了更長的時間,他們偽造學歷,設局陷害,終於全家擠進上流的樸社長一家,充任家教、藝術治療師、司機與家務幫傭——直到那個戲劇性的暴雨之夜,他們從上流家庭落荒而逃,才終於被提示了這一現實。正如母親在微醺中突然提到的蟑螂,人類一開燈它們就四散的樣子可笑又可憐,甚至可憎。
  • 《寄生蟲》:解讀奉俊昊特色電影風格下的黑色荒誕「寄生」大戲
    整部影片以一場荒誕的「寄生」大戲拉開序幕,欲望的膨脹,矛盾的暴力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最後的夢碎,讓我們看到的更多是現實的無奈。那麼,奉俊昊導演這部影片中的「寄生蟲」到底是在隱喻、表達什麼思想情感呢?因此,我今天會從奉俊昊導演的特色電影風格入手,來解讀這部與眾不同的反映現實階級題材商業片以及「寄生」背後隱含的真正思想。在文章第三部分,我也會結合影片故事內容,談談影片帶給我的現實思考。01、黑色荒誕及懸疑貫穿影片:一場荒誕的「寄生」大戲拉開序幕,窮人慾望的膨脹、矛盾的暴力,到最後的夢碎。
  • 影評;《寄生蟲》喜劇悲劇共存的大師級傑作
    ,紛紛用盡詭計想以無孔不入的方式共享上流生活,但索求無度的貪婪之心,卻讓他們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瀕臨失控。如同喬登皮爾《我們》透過地上、地下代表兩個世界的隔閡,《寄生蟲》也透過社會的階級差異,以上、下層階層之間的互動關係,對現今韓國、甚至對世界各地的貧富差距與難以翻身的社會狀況提出強烈犀利的批判和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