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恩寫給兒子的信:將領受的幸福分享給別人

2021-02-13 獅子家長會

連加恩,臺灣陽明大學醫學系第二十屆畢業。2001年6月,參加臺灣第一屆外交替代役男,在服役的布吉納法索期間的優異表現,贏得外交部頒發「睦誼外交獎章」。2005年,獲布國總統龔保雷先生頒發國家騎士級勳章,以肯定他的貢獻。目前於疾病管制局擔任防疫醫師。這封信是他寫給2歲兒子的。

親愛的兒子:

當爸媽以前,我只知道當孩子的心情,孩子們不喜歡爸媽拿自己和別人比來比去,現在自己當了爸媽才知道,天下父母心──從出生的體重、身高,還有雙眼皮的角度,就已經開始了這場一輩子的競賽。

當你出生第三天,爸媽把你接到坐月子中心,看你和其他(同學)一字排開,探望你的親友就忍不住拿其他的寶寶指指點點:「你看這一排還是我們的比較可愛!」「你看那個是誰家的怎麼那麼黑?」等等。

有一次, 我不經意的聽到你隔壁床小朋友的爸爸和親友聊天,他指著你說:「天啊!為什麼他的頭比我們的大這麼多?」


親愛的兒子,爸爸答應你:儘量克制自己不要老是拿你和別的小孩比較,就算爸爸愛和人家比較,我會放在心裡比,不會像那位爸爸,還大叫出來。

雖然,等你大一點去了學校,爸爸一定會要你好好念書,考試後,也會忍不住問你其他人考幾分、在班上排第幾名之類的問題。老爸其實很清楚,這些東西真正影響人生路的程度並不大;持續的努力、擁有好的品格、充滿上帝恩典的際遇影響才大。

其實很多數字,好比你的出生體重、頭圍,現在看來也不過是親友們聊天的題材,或拿來耍耍嘴皮子用的啦!

上帝給你的這個人生,就是最獨特、最特別的,你有自己的路要走。天底下有六十幾億人,每人自成一格,該怎麼比?如果真的要比,爸爸告訴你,其實你的頭也沒有很大啦!


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和人家比較了、發現自己什麼都贏人家,那代表你的責任更大了!爸爸在非洲的許多朋友,沒有聽過什麼叫做「坐月子中心」,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睡在泥地上的草蓆,罩在蓋剩菜剩飯用的防蚊罩裡,為了躲避瘧疾的威脅,孩子長到5歲以前,他們不敢宣稱家裡多了一個人,因為隨便一個傳染病就可能奪走他們的性命。

說真的,如果你比老爸非洲朋友的孩子們更聰明、更會考試或更有學問,爸爸一點都不會感到意外,上帝給你比較多一點,就是要你多付出一點。這些被你「比下去的人」,都是你的責任範圍。你要用上天給你的才能,去做一些事情幫助這些人。

若用這個角度出發,爸爸就可以要求你好好念書了,目的不是爸爸可以拿你的成績單,去和我朋友們的孩子比較;而是你被賦予了使命,用你的專業和貢獻去改變你所在的世界,讓那些沒有你幸運的人,可以過得更好。


奉獻一生給非洲的史懷哲醫師,小時候也很愛比。他比什麼呢?比武。

有一次,他和鄰居的孩子打架,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那個打輸的孩子說了一句不服氣的話,改變了他一生,他說:「如果我像你家一樣,可以天天吃肉,我就不會輸給你了。」這話讓年幼的史懷哲察覺自己的優越和優勢,都是建立在上天所賜的福氣,而不是他自己有什麼了不得。

當他進一步去思考:上帝給他如此幸福的成長背景、順利的求學過程和不凡的天分之目的為何時?他決定把自己奉獻給非洲無數可憐的人,來活出那一個目的。

親愛的兒子,老爸常常覺得你實在很幸福,你們這一代的人都是。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是希望你不需要等到和鄰居打架,才發覺這個道理。

下定決心服務人群的史懷哲,在完成了醫學、神學、演奏學三個博士學位之後,才踏上前往非洲的旅程。


每次,當老爸受邀作非洲服務的相關演講,之後的Q&A中,年輕學子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現階段的我們該如何準備,才能去第三世界服務?」有時,他們眼裡還閃著真誠的淚光,讓我實在不知道怎樣回答,才算是夠慎重。

直到一年聖誕節,在臺北市政府廣場有一個盛大的晚會,現場集結了五千多位民眾,在電視實況聯機之下,我被邀請作短短的分享,當我拉拉雜雜的講完要下臺時,主持人「黑人」(他是藝名叫黑人,不是真的黑人),忽然讓我措手不及的說:「那最後請你跟大家講講,要加入你們的非洲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條件?」看著手錶,我只剩一分鐘可以回答,我隨口答了一句:「只要覺得自己很幸福的人,都可以去!」就下臺了。

我想講的是,攔阻我們願意幫助別人最大的心理障礙就是:「比起別人,我還不夠幸福!」的想法。

小學老師告訴我們:不要成為手心向上,而要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因為向下是給,向上代表乞討。

如果我是小學老師,我會講一句相反的話:「大家要先學會成為一個手心向上的人,當你把手心朝上,可以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不斷從這個社會、國家、爸媽、老師、校長和上帝那裡領受愛的灌注,那麼,你就可以把手心向下翻,把福氣分享給其它的人。」

孩子,你要先體會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接受者——知道自己從上天白白領受恩典,然後分享你所領受的福氣給人。上帝會給你更多,你就越有力量幫助更多的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迴路。

這種情況下,你更不需要比,You got nothing to lose!——在人生這件事上,你只會越贏 越多。

《放學後》講的,不是怎樣做到最好,而是不能突破的底線;是老師平時很想告訴家長、卻在家長會上來不及細說的經驗。關注《放學後》,跟孩子一同成長。

相關焦點

  • 寫給兒子的信:將領受的幸福分享給別人
    當他進一步去思考:上帝給他如此幸福的成長背景、順利的求學過程和不凡的天分之目的為何時?他決定把自己奉獻給非洲無數可憐的人,來活出那一個目的。    親愛的兒子,老爸常常覺得你實在很幸福,你們這一代的人都是。我告訴你這個故事,是希望你不需要等到和鄰居打架,才發覺這個道理。
  • 連加恩寫給兒子的信:學會將幸福分享給別人!
  • 一封媽媽寫給兒子的英文信
    這是一封媽媽寫給兒子的信。      Michael媽媽說,我有點緊張,還有點小興奮。
  • [ 活出生命 ] 做個無知蒙福人 連加恩:神要的不是Wh,而是Yes!
    回應呼召的道路,雖有苦難,但也有恩典,這是「套裝的行程」。在所有困難裡終會體會到,神的恩典夠用!但是上帝的恩典夠用,祂是我們人生劇本的作者,有時候祂不讓我們看下一頁,因為如果祂把後面的劇情給我們看,我們會『拒絕上路』的。」為什麼?因為未來太可怕、太困難,充滿太多挑戰,你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但是愛我們的天父,祂相信你可以做得到,比你相信自己還更多!連加恩說,因著神的愛和憐憫,上帝讓他們一家人變得「傻傻的」!
  • 走進「中元山英雄連」——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原標題:一封寫給未來的信 1952年元旦,重新整編的「中元山英雄連」官兵又寫了一封信。這封發表在《人民戰士報》上的信,充滿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我們決不驕傲,我們要再接再厲準備更多地殲滅敵人,為祖國爭取更大的榮譽……」 今天,「中元山英雄連」官兵也想寫一封信,寫給69年前犧牲的戰友,也寫給自己的未來。 遇見一名老兵 「爸,你看!
  • 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
    洛克菲勒知道,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性。因此,他對小兒子約翰的教導非常用心,兒子不在身邊時,通過寫信的方式向兒子傳授自己的成功經驗。億萬富翁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藉口是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第15封信。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當你越來越自律時,人生就開掛了
    洛克菲勒為了家族的興旺與長期的富庶,他將自身的經商之道與處世智慧,以書信的形式交給了子孫們,這就是著名的《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一書,關於洛克菲勒及其家族的成功,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二。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當你越來越自律時,人生就開掛了。早睡早起:良好的精神狀態,幫助你起飛。
  • 做人與讀書——致胡祖望(胡適先生寫給10歲兒子的信)
    (這是1929年胡適先生寫給長子胡祖望的信。胡祖望時年10歲,去蘇州讀書。)
  • 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我為什麼要你用功讀書?無數家長看完醒悟!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內容是通過幾個簡單的生活細節,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的道理。相信看完這封信各位家長會受益匪淺,如果您的孩子還找不到努力的理由,請把龍應臺這番話告訴他!
  • 寫給桃子的信
    刷抖音時,無意翻到一部電影解說,《寫給桃子的信》,於是,突然想起他。我是一個遊戲陪陪,技術菜,話少,不會變聲,不會撩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遇到他的那天,他點了三個小姐姐,而我,是話最少最菜的那一個,可怕的是,他居然只跳g港跟機場,經歷了難熬的五個小時,終於結束了訂單。
  • 郭德綱寫給兒子的信中,直言「江湖險,人心更險」引爭議
    郭德綱2014年寫給兒子的信《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太尊重自己了》,前些年有人轉載過,但是影響力不大。據悉,《見字如面》是邀請明星誦讀信件的節目。日前,就在該節目裡,何冰朗讀郭德綱的這封信,一時引得觀眾關注,也引起了網友爭論。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向洛克菲勒學教子心經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本書記錄了洛克菲勒在其 崢嶸歲月中的人生智慧和成功之道,展示了一位父親愛子、育子的期望與方法。艾倫格林斯潘曾這樣評價這些家書:「比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敵國的全部財富還要寶貴。」這本書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特別多,我特意選取幾個感觸最深的點來分享。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世上有2種人,窮其一生都富不了,要遠離
    因此,洛克菲勒在賺錢的同時,把自己的一些良好習性、品格、與內心狀態總結成一封封的信,作為家訓延續下去。這是非常著名的《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每一封信都訴說著一種人生哲學,其中之一就是「世界上有2種人永遠都不會富有」,令人印象深刻!1. 第一種人——及時行樂的人第一類人是及時行樂者,更多的是對於富人來說的。
  • 寫給朱麗葉的信
    直接微信回復問題或故事,與鄧煌分享你的心情、你的故事,即將有機會發表於《鄧煌說》。 寫給朱麗葉的信據說在義大利羅密歐和朱麗葉約會的小陽臺下每天都聚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女子,她們幾乎都是哭泣或是神情哀傷地給朱麗葉寫信。
  • ,每人一首寫給孩子的歌!
    ,這首《不多》歌曲歡快,歌詞仿佛是一位父親寫給女兒的信,歌詞中沒有類似茁壯成長,健康幸福的寄語,倒是寫了許多富有傳授人生經驗意味的話。李志還在歌裡頗為心酸地寫道:「必然有那麼一天,你就突然離開我,你不要裝作多麼的眷戀,你走吧你笑吧,你找尋你自己吧」,一個父親想到女兒終將要嫁人,縱有千般不舍卻終要放手讓女兒去奔赴幸福的形象躍然眼前。
  • 【一封家書】海怡:寫給母親的信——海怡家書二
    善良的媽媽您一生從不笑話任何人,您那「不到八十八,不要笑話別人瘸和瞎」的忠告,已成為我們姊妹倆有同情心的忠告。出版《靈臺第幾重》散文集、與別人合著出版《原野牧歌》。家書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一直是中國人表達孝道親情的重要載體。家書中蘊含著一個家庭的情感和生活哲理,在字裡行間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情感的交融匯通,是現代文明所無法觸及的,曾有杜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名句,千古不衰,傳誦至今。
  • 一個見證人的故事-和受恩教士
    逢人總是堆著充滿了愛的笑臉,使人看了,會忘記人間的苦楚。」論到和教士給人的屬靈供應,這位姊妹回憶說:「她所釋放的話語,滿有亮光,滿有生命,會叫人撇下一切,終生跟隨主。」另一位曾是和教士的學生、同工、並「真兒子」的,現已高齡的弟兄回憶說:「我初次見她時,她眼如閃電,發加銀絲,臉面發光像天上的使者,顏容慈愛像人間的母親,行為極其聖潔,服裝極其樸素,笑容可掬,和藹可親,與其他僑居中國的外國人不一樣。
  • 【影片分享】《寫給桃子的信》:人生需要跳水的精神
    文:inside在日本四國邊上的一個小島上,一位從東京搬來的名叫桃子的女生,充滿憂鬱的表情,不願跟別人說話。她帶著對父親的思念,帶著在父親去世前自己曾與之吵架的愧疚,帶著父親去世前留給她的一封只寫了開頭「給桃子」三個字的信。她將如何恢復生氣,如何從那種負罪感中解脫出來,如何勇敢地開始自己的新生活,如何結交新的朋友,如何找到父親要留給自己的訊息……《寫給桃子的信》講述了這樣一個充滿生活味道的故事。
  • 親情 | 寫給媽媽的一封告白信
    但是,因為我的出現,媽媽的身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我有記憶起,媽媽一直是發福後的樣子,總是說媽媽要減肥,還講別人的媽媽很瘦很美(後來才幡然醒悟,這和媽媽嘴裡別人家的孩子不是異曲同工嘛),其實這些年裡媽媽也努力減肥,最成功的那一次是高考那年,我和媽媽約好要一起去拍藝術照,媽媽為了我們的約定成功甩掉20多斤肉肉,還是蠻期待媽媽再瘦回去,悄悄在這裡給媽媽打氣。
  • 和受恩
    (哥林多後書六章九節) 和受恩(M.E.BARBER)是個很陌生的名字。不只在世界裡,就是在基督徒中間也是很陌生的。有人也許會發現她的名字曾出現於英文本的《荒漠甘泉》裡,只此而已。她是英國人,但是世界名人錄(WHO'S WHO)裡找不到她;她是個傳教士,但是她不像李文斯敦、戴德生等,留下一些轟轟烈烈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