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旬報十佳揭曉,懷著崇敬的心情瀏覽榜單,《海街日記》排在第4位,第一位《戀人們》同時獲得了導演、編劇、新人男演員等嘉獎,老導演山田洋次的家庭倫理片《如果和母親一起生活》仍然佔據一席之地,看到這個局面,不禁聯想,咱們中國那些拍家長裡短拍得好的電視劇導演,如果生在日本,或許也能成為大師呢。
海外十佳的榜單則有點無釐頭,《鳥人》《冬眠》《爆裂鼓手》似乎都是很久的片子了,全不像本土榜單新片輩出,能看到《刺客聶隱娘》位列其中,還算欣慰。
其實今天不是來說旬報十佳的,畢竟絕大多數都沒看過,而且估計短期內也是看不到,接下來咱們推薦一部很不錯的推理電影——《以我為名的變奏曲》。這部電影由連城三紀彥的小說作品改編,連城在日本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小說家了,擅長描述女性情感,通過編織精密的犯罪情節講生命的沉淪與幻滅,和影視界互動也很頻繁,在中國應該也有一些粉絲,例如《戀文》《一朵桔梗花》流傳甚廣,遺撼的是,連城已於2013年10月19日病逝了,只留下一些無數名作,繼續給讀者和觀眾製造驚恐和燒腦的快感。
就像這部《以我為名的變奏曲》揭開虛假的表皮,露出讓人不寒而慄的真相,赤裸裸的欲望與抗戰。
影片最厲害之處,也是和其它密室殺人案不同的地方,就是羅生門的手法,美豔但人品極差的名模美織玲子毒死家中,探長在偵破過程中,也聽到各種關於她的負面聲音,例如家政婦說「每一個和她接觸的人都是受害者」,一時間,好像她死得罪有應得。
嫌疑人是被她拋棄的情人,一位醫院內科部長,事發當晚,部長而確實帶著毒藥去玲子家「求和好」,可是部長列出了一個玲子之前提供的嫌犯名單,五個名字,而在警察拜訪這五個人的時候,他們全都和玲子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也都承認自己殺死了玲子,一個人怎麼可能被殺死六次?懸念一點一點匯積,出現了一個恐怖的真相。
六個人先後趕到玲子家,做了相同的事情,毒殺了玲子。不知道有沒有同類型的推理模式,如果沒有,暫且把它叫做公共汽車模式。家政婦、部長和等主要證人的供詞,前後七七八八的當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敘述,每一段都很精彩,有豐富的伏筆和細節,當然,更重要的是,把織田玲子這個國際名模在風光背後,鮮為人知的遍體鱗傷展現出來,讓人看到現實的假相,時尚圈光鮮下的腐爛,有一種近乎絕望的荒冷與悽美。
作為絕對的主角,日本藝能界大齡女王代言人天海祐希演出了霸氣,從初登場的美豔驕橫,到後面狂虐攝影師的瘋狂,對現實的絕望,內心的暗黑,多種極端情緒的表演,從弱小到強大,善良到邪惡的反覆轉變,堪稱不著痕跡。
電影拍得乾淨、簡練,毫不拖泥帶水,給人一種非常簡潔的推理快感,這其實是原著也未曾作到的,據說原著還是描寫得比較拖沓的,有了這種良好的劇情氛圍,觀眾大概也會忽略劇集離奇得有點過分了,一個再有心計的人,能夠整個犯罪設計到如此滴水不露,這個執行力,在現實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