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要興旺,一定要從家規嚴整做起

2021-02-08 傳統文化聖賢教育


《朱子治家格言》 裡講家規,說「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這句話提醒我們,家道、家規的建立,一定要從父母、長輩自身做起。「長幼內外」,就是家中老的、少的,內外,男主外、女主內,都應該有嚴正的規矩,這是「法肅」,法就是規矩;「辭嚴」,就是言語要非常莊重,不可常常亂開玩笑,或者嬉鬧、嬉戲,講一些輕浮的話,人就不穩重。

 

有一戶陳姓的人家,陳昉,他們家十三代人都沒有分家,幾百年都在一起,團結到都是全家族的人到齊了才開始吃飯。結果出現什麼情況?他們家族差不多有一百隻狗,被他們這一戶人家感動到,狗要一百隻都到齊了才吃食。所以兄友弟恭,連狗都感動,都效法這種團結、禮讓。所以「留與兒孫作樣看」,也是我們每個為人父母、長輩應有的態度。

 

現在有些父母沒有好榜樣,又受到綜藝節目的影響,有沒有感覺年輕人講話,穩重的不多?「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沒有威嚴就不尊重自己,人家怎麼可能尊重我們?所以常常開玩笑的人,人家會搞糊塗,他到底哪句話才是真的?

 

所以「法肅辭嚴」是必要的,一個家要興旺起來,一定從家規嚴整做起。家規不嚴整,那孩子都造次亂來。尤其父嚴母慈,女人比較柔順,男人比較陽剛。現在很麻煩,父親沒有威嚴,都討好孩子,他要什麼就買給他,反而男人演成白臉,結果叫女人演黑臉,女人得很兇地對待孩子。我曾經聽過一個媽媽罵完孩子,自己痛哭一場。真難為現在的女人,又要扛責任,又要管孩子,又要兇孩子,不然孩子很造次,先生又不管。這樣的日子,一下要演男人的角色,一下又要演女人,陰陽都亂了,不得內分泌失調都很難。所以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

 

那天坐電梯,電梯門一關起來,看到一幅畫:一個父親把女兒頂在自己的頭上。小孩從小都坐在父親的頭上,她會怕父親嗎?我們去翻五千年的歷史,從來沒有這樣的事,現在看人家這麼做還很羨慕,馬上就把自己的孩子頂上來。人無知,很可憐,都羨慕那些錯誤的做法,不做好像還趕不上流行。大家想想,我們成長過程中,看到父親馬上就不敢亂來了,稍微有點不妥當的行為,父親一咳就馬上收回來,哪敢亂來?所以父嚴母慈是很有道理的。

 

我分析這個都是有經典依據的。六十四卦有一卦叫家人卦,老祖宗留給我們怎麼經營好家庭。家人卦就講,「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一個家庭,有非常威嚴的領導者,誰?就是指父母。而且又提到,「言有物,行有恆。」父母是非常嚴謹的領導人,因為他們知道一言一行,潛移默化都在影響小孩,有這個警覺性,一言一行都非常慎重,言語不輕浮,不亂開玩笑,而且講出來的話,都是誠實無欺的。司馬光先生為什麼能做到「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沒有一件不能告人?就是他小時第一次說謊,被他父親嚴正地制止,他從此不敢亂來。有其父,才有這樣人格完好的聖賢。

 

「法肅」就是家規。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整個威儀要有。我們想想:小的時候我們看自己奶奶的穿著端不端莊?很端莊。奶奶衣著都是這麼莊重,叔叔、父親、伯伯在奶奶面前都是恭恭敬敬,一想起老人家那個威儀,肅然起敬。結果現在母親在家都穿得特別隨便,那孩子怎麼尊重我們?我們現在穿得隨便,那我們的女兒以後會穿成什麼樣子?會更隨便。學好終年不足,學壞一天就夠了。

 

我們不要小看女子的穿著,它直接影響到天下的安定,一點都不誇張。女人的穿著一暴露,離婚率、犯罪率絕對跟著增加。人心,尤其男人的心都不定,邪念都增長,現在那些廣告又都是那些東西,所以這個時代當君子有點困難,走路會撞到電線桿,不好亂看。

 

其實家規,在很細節之處都能提醒孩子。比方孩子一看到他喜歡吃的東西,拼命吃,會教的母親就會提醒及制止:「吃個飯就欲望這麼強,你以後不是被欲望給控制住了?你都吃那麼多,人家都沒得吃了。」有些父母不懂:「他喜歡吃,給他多吃一點!」疼孩子,疼到最後他的欲望愈來愈強。

 

比方孩子跌倒了,有的媽媽是這麼做的,打那個地。孩子再長大一點就會想:我為什麼會跌倒?地害我的。自己走路不小心,跌倒了還打地。大地承受了太多的屈辱,是不是?每天養育萬物,我們還不感恩,什麼責任都推給它。

 

宋朝程顥、程頤兩位大儒的母親侯氏,她抓住每個生活細節教育孩子。她的先生是大官,家裡有僕人,孩子對僕人講話稍有傲慢之氣,馬上呵斥他:「大家都是人,他年齡還比你長,你怎麼可以這樣跟他講話?」不增長他的傲慢,不然富貴人家特別容易傲慢,瞧不起人。所以富貴教子,沒有智慧談何容易?尤其不愛慕虛榮,對一切人、事、物要恭敬,雖是富貴,但生活非常節儉,就對了。

 

這些規矩要帶頭做,而規矩離不開倫常,父母跟子女之間都是倫常規矩。「晨則省,昏則定」就是規矩。現在我們的家裡有沒有晨昏定省?孩子懂不懂晨昏定省?我們明理之後要做,自己跟家庭才能受益。學了以後十年都不做,受益不了。所以真要受益,明白一條就要把這一條變成自己的家規、家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孩子不知道晨昏定省,他每天的孝心都在往後退。一個大學生對父母無禮、冷漠,難道是一天造成的嗎?這個孩子從小晨昏定省,怎麼可能會變成這樣?

 

有一個小學老師,從教一輩子,他回想小時候,他的父親每天起床,都是恭恭敬敬去給他奶奶請安、問好,而且帶著太太去。好像現在在華人社會,太太陪著先生去跟父母請安都很少見了。中華文化命若懸絲,岌岌可危。我們不落實在每天的行持裡,慢慢地這個文化就傳不下去了。



↓↓點擊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應採兒七大家規:教兒子一定要打
    據悉,應採兒對待兒子一向嚴格管教,毫不留情,並且設立了七大家規:家規一: 要有自理能力Jasper很小的時候,應採兒已經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了。當年他還不到3歲,就能背著小書包自己去上學。到了5歲,他已經是個萬能的家務小幫手,不但能自己洗內褲、收拾玩具,還能幫媽媽切菜、拖地,真厲害!
  • 家庭興旺發達的4個徵兆,有一個,也要賀喜了
    家和萬事興。別小看這5個字,家庭的幸福,不在別人眼裡,而在自己心裡;不在闊氣富有,而在不爭對錯。家,不是辯論場,不是爭輸贏的地方,而是一個講愛的地方。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
  • 社會新聞丨5姐弟自訂家規:大人不在了 要自己管自己
  • 《陳情令》藏書閣內,為何藍湛要抄寫家規?
    這七天時間,羨羨除了抄寫禮則篇就是各種撩撥我們藍二哥哥,而作為「監督委員」的藍湛在這幾天裡本應該是監督羨羨受罰、研讀藏書閣書籍,但令牌們是否發現藍湛居然也一起在抄家規!《魔道祖師》原著中是這麼寫的:藍忘機在重新譽抄藍家藏書閣裡年代久遠、又不便為外人所觀的古籍。而《陳情令》中的藍湛竟是在抄家規?藍家都是何時抄家規?應該是觸犯家規才需要抄吧。
  • 《魔道祖師》:藍家家規上千條,你記得哪一條?最後一條堪稱恐怖
    今天小編繼續給大家說小說,這次我們繼續來說魔道祖師,作為一名網文界的資深讀者,尤其是在耽美類型中,小編也是一個盡職盡責的道友,在看魔道祖師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覺得藍忘機都特別有禮貌,其實小編想說藍忘機的禮貌,根本離不開他家裡從小就可以耳濡目染的家規,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藍家的家規,仔細的研究了一下
  • 丁家老祖宗傳下的家規,丁家人一定要好好看看!
    01.② 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 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定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③ 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 宣揚家風,讚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④ 不要管閒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⑤ 子女的事不要幹涉,放手讓位給後輩來當家,不擺老資格。⑥ 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
  • 9歲女孩立下19條家規,徹底制服了爸爸
    原來,於可欣做了小冊子,上面都是《家規》,一共19條規矩,一家四口需要改掉的壞毛病和要遵守的規矩都在裡面。 孩子眼中的家規●爸爸的要求每天晚上只能玩1小時手機多幫媽媽做家務,不要惹媽媽生氣到大伯家玩,只能3~4個小時  ●媽媽的要求多做點家務,少罵人●自己的要求
  • 我家家規的初嘗試
    太好用了!於是直接盜版過來,根據我們家的情況,我編寫了我們家的家規: 有人覺得我們的家規過於嚴格,啊,可是其實我們從小就是這樣要求孩子的,這個家規並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根據我們平時對孩子的要求整理而成的,我們家的老大和老二早就知道家裡是這個規矩的。
  • 佛教:大富之家,往往有這3個「徵兆」,有一個家庭也興旺
    其實在生活當中,一個家庭是否能夠興旺發達,就在於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兒女是否有孝道,而且在經濟方面是否能夠做到勤儉。若一個家庭滿足了以上這三點,那麼這個家庭確實能夠興旺發達。若是從佛教這方面來理解的話,也對家庭是兇還是吉,這個本質上還是要看這個家庭是積善之家還是積惡之家的。其實佛教當中有興家旺業之道,實際上,這正是佛教佛法當中的圓融所在的道理,正所謂"佛法在人世當中,不離世間覺"。
  • 老祖宗家訓:家和萬事興,竟然蘊藏這麼多人生哲理!
    每逢春節,很多人家大門上貼上「家和萬事興」字樣,也有不少家庭用十字繡把這五個字繡好做成匾幅放在正堂房間,不少姓氏家譜上都把這句話作為家訓家規,可見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得到大家認同。清代作家吳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寫道:「大凡一家子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就是說一家人在一起過日子要和和氣氣,只有家庭和諧,事事才能興旺!《論語》裡也強調「和為貴」,「和」是一種智慧、一種策略、一門藝術,「和」是生存發展之本!家和則萬事興旺!
  • 這三種行為,會葬送一個家庭的氣運,一定要警醒!
    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求家庭的興旺。古語有云:合家安康,破家敗運。家運的興衰,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佛經記載,遇到災年,很多人都餓死了。佛託缽乞討3天,都沒有要到吃的,實在很虛弱。有個出家人來請教問題,不忍心看佛陀挨餓,就把自己僅有的飯缽和衣服賣掉,換來食物供養佛陀。
  • 老人說:家裡常來這幾個人,是家族的興旺,要把握住
    而一個環境不良的地方,會讓你受到越來越多負面的影響,對於人生的發展是不利的。 當你處在一個有能量,而且是正能量的圈子裡,你內心的志氣是會被激發出來的,同時會衍生許多值得你去實現的條件。你的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精彩的地方,對後代的影響也是良好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 喬致庸定下這三條家規,隱藏了家族六代人富裕的原因
    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的部分。在鼎盛時期,喬家擁有數百家店鋪和錢莊,成為當時晉商的翹楚。家規嚴,人知善用。喬志勇雖然是個商人,但絲毫沒有狡猾和邪惡的作風。相反,他為大家族的生存和興旺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家規家訓。
  • 讓優秀傳統家規綻放鮮活的生命力
    如今,在浙江還有不少這樣的好家規家風景點。走進浙江餘姚的王陽明故居瑞雲樓,在正堂前抬頭可見「吾心光明」四字。「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這篇寫給長子的家書,是王陽明著名的家規「三字經」,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地告誡子女怎樣做人,如何做好人。  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表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很值得繼承和弘揚的方面就是家規、家教、家風的建立和培育。
  • 這三種行為,會葬送一個家庭的氣運,一定要注意防範!
    一個家庭想要興旺,可能需要一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可能在一夜間崩塌。佛家講因果報應,一個家庭的敗落,往往是這三種因果導致的。老人是根,是一個家庭的氣象,所以老人若是心生歡喜,則家庭興旺;老人若是生氣,這就是哀象。古代有一個叫倪九的人,從小喪父。母親在富人家當奴僕,含辛茹苦地將他撫養長大。他長大後做生意賺錢,成為了財主,娶了一位漂亮的妻子。這個妻子十分看不起他的母親,認為她是奴僕出身,身份下賤。倪九也順從妻子,不孝順母親,打掃、做飯、清理廁所等雜活都讓母親幹。
  • 倘若家庭出現這三個徵兆,預示著「家運興旺」
    無外界的接觸也好,成員之間的相處也罷,當所有人都能夠保持和睦的狀態時,那這個家庭肯定會家運興旺。倘若家庭成員之間總是暗自較勁,甚至與外人的接觸也頤指氣使,遲早會搞得家裡烏煙瘴氣,到最後不但會迫使家庭的破碎,還會引起周圍人的吐槽,招惹來不必要的災禍,那麼來年的家運一定不會好。
  • 家和萬事興,如何讓家庭興旺?這三個人是關鍵,有一個就恭喜你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很快就到年底了,如果你是一個在外地工作的人,此時是不是盤算著回家過年了呢?「回去過年」,聽著就很暖心,因為家是每個人中國人的情感歸屬,是生命中重要的港灣。我們常說「家和萬事興」,要想家庭興旺發達,就需要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齊心協力。當然,一個家庭想要把日子過好,這個三個人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直接影響著家庭的運勢。
  • 中國老家規,這就是教養!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著規矩的說法,對於中國人來說,有家的地方必然就有家規。可是現今,很多父母卻丟棄了古訓,教育孩子絲毫沒有原則。
  • 「家運好壞,關鍵看女人」:女主人有這三個特質,家庭興旺
    婚姻不能盲目,任何決定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千萬別給自己的未來埋下隱患。一個好女人對於家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好的女人會讓一個家庭越來越興旺,因為她具備真正的智慧,這種智慧來源對家庭家風的塑造,也來自自我不斷進取。
  • 遲重瑞:我們家有一項家規,我妻子要求必須嚴格堅持
    談起豪門生活,遲重瑞說:「我們家有一項家規,我妻子要求必須嚴格堅持。」主持人問:「是什麼?」遲重瑞說:「在我家,每天晚上,全家必須一起吃晚飯,三代同堂,能坐滿兩桌子。」他還介紹說,家裡孩子們都很支持,大家住在一起,而且只要奶奶(陳麗華)不動筷子,大家都不能吃,奶奶放下筷子,大家要站起來。對於嚴格的家規,遲重瑞特別支持,陳麗華選對了丈夫,作為女富豪,她最需要的就是丈夫對自己有一個淡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