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這!就是街舞》第三季官宣了決賽「盛典——冠軍之夜」的嘉賓,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其中,對韓庚、吳建豪和易烊千璽三位前明星隊長回歸的感慨,以及對神秘嘉賓身份的猜測,成為了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受到疫情影響不得不推遲錄製,許多國際舞者退賽,隊長「大換血」……在重重坎坷與隱憂中,《街舞3》依然存在感十足。
不僅熱度居高不下,長期佔據綜藝榜單前列,同時作為系列綜藝的第三季,《街舞3》在豆瓣開分就獲得了9分的成績。
而經過了近兩個月,賽程接近尾聲,它依然保持了超越前作的8.9分,成為今夏S級綜藝中的口碑優等生。
縱觀國內綜藝市場,優秀作品層出不窮,但「出圈」之道大多在「新」與「巧」上。「綜n代」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卻往往陷入「再而衰,三而竭」的魔咒之中,即使熱度不減,口碑也再難超越前作。
《這!就是街舞》卻逆流而上,從第一季到第三季,評分從8.7、8.8到8.9,呈現出從「優」到「優+」、一路上揚的趨勢。
前有姐姐乘風破浪,後有樂隊迎頭趕上,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中,《街舞3》是如何守土開疆,成為「綜n代」的一匹「黑馬」的?
話說從頭,《這!就是街舞》第一季開播之時並不被看好,觀眾期待值遠低於隔壁的《熱血街舞團》。但三期節目播出之後,《這!就是街舞》實現了口碑與人氣的全面反超。
究其原因,是製作方把節目的重點放在了「街舞」上,而非「綜藝」。
該節目並沒有為了製造所謂的「綜藝效果」而刻意安排提升綜藝感的冗餘環節,而把功夫下在對街舞文化的深耕與表達。即使請來了人氣明星做導師,也並沒有讓選手淪為明星的陪襯。
節目組請來專業的DJ與主持人保證現場氛圍,環節設置上給予舞者足夠的尊重和展示的空間,全方位地傳達了彼時不為人所知的小眾文化精神。
節目中的高光時刻都匯聚在舞者身上,如「石頭和王子奇的battle戰」、「韓宇搶七battle」等名場面,時至今日依然被觀眾反覆提及。
讓專業回歸專業,內容回歸內容,以「街舞文化」為核心,將舞者作為主角,讓流量明星作為輔助融入其中,奠定了《這!就是街舞》的基本盤。
回到《街舞3》,新的一季四位隊長全員「換血」,這已經是極大的冒險,還是三位「流量明星」、一位「演員」的配置,不免讓人充滿了懷疑。
但看到現在,幾乎每一位隊長都憑藉在節目中的表現刷新了大眾的認知。「狂派舞」推廣大使張藝興、「這就是藝術」的王嘉爾、「不把自己當藝人」的王一博,細心、認真、拼搏到底的鐘漢良。
他們在節目中憑藉實力與精神贏得了舞者的尊重,也獲得了節目外觀眾的肯定。
不是讓街舞去迎合明星,而是讓明星通過街舞打破桎梏。節目中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在這裡只有舞者。」可以確定,即使換了導師,「街舞」還在。
舞者這一邊,《街舞3》同樣面臨著選手資源枯竭的問題。原本計劃的全球招募被猝不及防的疫情打斷,但萬幸有前兩季的專業製作打底,第三季還是吸引到了布布、Klash這樣頂尖的國際舞者撐場面。
他們也不負所望,提升了節目的專業水準。
最近播出的節目中,請來了隔壁張萌、白冰、金晨、黃聖依、王霏霏五位「乘風破浪」的姐姐前來助陣。
此舉也引起了諸多爭議,觀眾認為請來與節目內容無關的嘉賓是純粹的「帶流量,蹭熱度」的行為。
在節目播出後輿論有所緩和。一則,姐姐們的到來並沒有搶去舞者的風頭,除了開場的亮相之外,大多數時間都在觀看席位上點評或者投票,盡職地做好美麗的觀眾。
二則,幾位姐姐並不是隨便請來,而是《街舞3》真正的粉絲,無論是對舞者和前期節目中「梗」的如數家珍,還是點評中的認真態度,都可以看到她們對街舞真誠的熱愛。
導演陸偉在採訪中表示,此舉其實只是想「通過姐姐提高選手的出圈率」,只要在不破壞節目專業性的條件下,儘可能地增加舞者的曝光率,對他們來說就是成功。
讓小眾的舞者和街舞文化走到更大眾的視野中,是《街舞3》一直努力在做的事。
根據導演給出的數據,《街舞3》的觀看人數遠超前兩季,有40%並非前兩季的老觀眾。
換言之,《街舞3》確實比前兩季更加「出圈」了。
從精彩絕倫的隊長大秀,到35人大齊舞這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有水舞臺、火舞臺、風舞臺的新挑戰,《街舞3》也在不斷地嘗試,探索著街舞表演的可能性。
隨之而來的也有節目組「不顧安全」「自我感動」的批評聲,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接近極限的挑戰與新奇的視覺體驗中,舞者們熾烈的熱愛、拼命的堅持深深地刻在觀眾的腦海裡。
節目在剪輯中,也增加了許多舞者現場討論、日常排練、相互評價等等內容。
這不僅讓「門外漢」的觀眾們更加深入、沉浸式地了解街舞文化,也展示出不同舞者各自的個性和特點。
「抓馬」的小寶、搞笑的小雞、「黑馬」江德朝、鎖舞之王肖傑、編舞大師張建鵬、自帶「恐怖濾鏡」的蘇戀雅等等各具特色的舞者也真正被觀眾所熟知。
在節目之外的輿論場中,《街舞3》的話題從不缺席。
正面的,有「黃金夫妻檔」楊文韜與CiCi的作品《囍》。收穫了熱搜第一和網友的眼淚,其中的靈感,是武漢疫情中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飽含的情感與人文關懷也感動了無數人。
負面的,如前文所述的舞臺安全問題,以及嘉賓的爭議。還有關於節目維權下架視頻的烏龍事件,對部分賽制朝令夕改的質疑等等。
你方唱罷我登場,熱度夾雜著爭議,《街舞3》也走進了尾聲。
無論如何,瑕不掩瑜。在專業的支撐,用心的製作,導師、舞者、嘉賓的全情投入下,《街舞3》還是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縱觀整個節目,街舞精神、小眾文化輸出以及對舞者的重視依然是不變的核心。
在「綜n代」的光環之下,堅持專業性,讓探索與創新服務於內容,對舞蹈保持敬畏,對流量點到即止。或許這在「變與不變」之間的選擇,是《街舞3》得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最質樸的緣由。
【文/魏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