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臻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就在大家期待春天想要出門賞花的時候,有一群人偏偏就見不得花開,聞不了花香。一進公園就噴嚏不斷,有時身上還會起一個個小包,越癢越撓,越撓越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蕁麻疹。
蕁麻疹是由過敏引起的是一種症狀。過敏的醫學術語叫做I型超敏反應,能引起過敏的物質通常稱為過敏原。那麼在我們的身體裡I型超敏反應是怎麼發生的呢?當機體首次接觸過敏原(如塵蟎、牛奶、花粉等)後會產生特異性IgE抗體,IgE抗體能致敏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使機體處於致敏狀態,此時不出現臨床症狀。當機體再次接觸過敏原時,機體就會進入發敏階段。這時,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迅速活化並且釋放出各種活性物質,如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由於I型超敏反應發生速度快,通常再次接觸過敏原後數分鐘甚至數秒鐘內即出現臨床反應,所以又稱速髮型超敏反應。
就好比,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是一支軍隊,當人體接觸到外界的蛋白時會自動產生特定的偵察兵,他們會告訴我們體內的衛兵,「這種蛋白是外來物種」。第一次接觸時我們體內的衛兵按兵不動,但當偵察兵發現這種蛋白再次入侵時,我們體內的衛兵就會迅速出動並且釋放出各種活性物質參與戰鬥。蕁麻疹就是當體內的偵察兵發現了再次入侵的蛋白,存在於組織及周圍血液中的衛兵被激活,迅速釋放組胺而引起局部蕁麻疹樣風團和深部組織血管性水腫,也就是過敏時身上起的小包。單個風團可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出現並消失,也可以持續存在12~24小時。但新的風團可能會不斷發生。
通常引起蕁麻疹的因素有哪些?主要分為四類:
1、食物以魚、蝦、螃蟹、蛋類和牛奶等最為常見,其次是香料和調味品;
2、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阿司匹林、阿託品等;
3、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等;
4、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花粉吸入、羽毛和皮屑等。
那麼發生蕁麻疹時該如何處理呢?
1、僅出現少許風團時,有可疑過敏源的患者可以先遠離過敏源繼續觀察;
2、如果風團數目不斷增多,瘙癢明顯時建議及時就醫;
3、如果有呼吸道(胸悶、呼吸困難)或者消化道症狀(腹痛、便血)明顯時應緊急就醫。
自抗擊疫情以來,大家都響應國家號召呆在家中自我隔離,「躺著」為國家做貢獻。但是隨著疫情的發展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不少人就迫不及待地出門享受春日暖陽。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這個階段的戰「疫」成果,繼續保持「不扎堆,不添亂」。
作者: 上海九院檢驗科 趙真臻
本文刊於《臨床檢驗一萬個為什麼》
責任編輯:奚榮佩
原標題:《談醫論症 | 為什麼會發生蕁麻疹》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