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老理髮師王維美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傳統的火鉗燙髮,也就是俗稱的「打火夾」。火鉗燙髮一度在我國非常普遍,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幾個人希望用這種方式燙髮,堅持這門傳統技藝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王維美家住四川三臺縣金石鎮,17歲便和哥哥王維布一同學習理髮技藝。上世紀80年代和哥哥在鎮上各自開了一家理髮店,生意都非常不錯,隨著哥哥王維布前年的去世,現在整個鎮上只剩下一家生意,王維美以打火夾替人燙髮幾十年,從未燙傷顧客的耳朵或頭皮,儘管他的理髮店毫不起眼甚至沒有店名,但老顧客和慕名而來的人絡繹不絕,他說:「客人們都相信我的手藝。
為客人燙髮時,王師傅首先將鴨嘴形鐵鉗放在爐子裡燒,直至燒紅,取出後一頭放入水中降溫,而後一手拿著火鉗,一手拿著梳子,熟練地在客人頭髮上翻滾,頭髮不時冒出縷縷白煙並伴隨著一股焦糊味。完成這道工序後,王師傅讓客人洗頭吹乾便大功告成。
既方便又實惠
王師傅說火鉗燙髮的訣竅就是要掌握火鉗的溫度並以雙手配合,如果溫度太高、動作太慢,會將頭髮燒斷,如溫度太低,又燙不出合適的髮型。王師傅表示打火夾唯一的缺陷就是頭髮燒焦時散發出的焦糊味,有些客人很討厭這種味道,但絕大多數客人並不介意。
一名長期光顧的顧客說,打火夾燙髮不用化學藥水,對人體無害。頭髮一旦燙好之後,風都吹不散,可維持至少3個月,早上起床只要用手一抹就成型了。而且王師傅收費低廉,可謂既方便又實惠。
在上個世紀,打火夾燙髮在各地理髮店相當普遍,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技術現在已經難覓蹤跡。王維美說,他年紀大了,再工作也做不了幾年,由於這項手藝無人繼承,而且專用鐵鉗無處買,將來註定會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頭髮被視為裝飾物。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頭髮捲曲的方法。如古代埃及,是把頭髮纏卷在圓木棒上,在用溼泥凃上,在太陽下曬乾後就成捲髮了。燙髮藥水是法國人馬爾賽爾哥拉德發明的(1872年),是熱燙而不是通電加熱,即電燙。到了20世紀30年代冷燙才出現,(斯皮克曼教授發明)
1、水燙水燙就是把溼髮捲在恤髮捲蕊上。等自然幹或用烘發機加溫成型。水燙是借用毛髮結構中的氫健見水張開,而且是隨溫度愈高,斷裂氫健愈多,這是部分氫健發生了重排,不會導致分子鏈完全分開與拉直。一是再次同水接觸,頭髮又會因原有的形狀的內在力而恢復原狀,氫健回歸原位,反正它是暫時燙卷方法(即物理性)。
2、火燙最早是用電鉗或鐵棒等工具事先燒熱,再對頭髮進行捲曲成波浪。這種方法很傷發質,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已棄用.
3、電燙用藥水和加熱使卷好的頭髮捲曲成型。它是傳統的方法。藥水由氨水等鹼性物質和亞硫酸鉀等還原劑組成。
電燙捲曲頭髮時水使氫健斷裂,鹼使鹽健斷裂,還原劑使二硫鍵斷裂,當用水衝掉藥水後,鹽鍵就結合,在用風筒吹乾頭髮的過程中二硫鍵因空氣氧化而重排,氫鍵也發生了錯位,達到卷了效果。
用這種方法燙髮時熱源機械的使用掌握會導致捲曲效果,用電源即危險又使被燙者有高熱的難受感等。逐漸被淘汰。
4、冷燙(化學燙)目前使用廣泛的燙髮方法,它不用藉助熱和機械,機理同電燙一樣,所以稱之為冷燙。在冷燙中所用的還原劑是巰基醋酸鹽及酯類,對二硫鍵的打開用亞硫酸鹽容易,所以需要的溫度就低了,對二硫鍵的恢復則需用溴酸鈉,雙氧水等來幫助。
目前冷燙卷了均為兩劑型的產品由捲曲劑(還原劑)和定型劑(氧化劑)組成。掌握冷燙的時間和方法要求技術高,得根據發質不同去判斷。
(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