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鉗燙頭+一發兩梳:揚州理髮刀的頂上功夫!

2021-02-17 今日生活

提到「三把刀」,連外地人都曉得的,廚刀、修腳刀、理髮刀,這是揚州地方文化的真實寫照,更是揚州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元素。昨天說過了「廚刀」,今天來說說「理髮刀」,和其它兩把刀一樣,也是講究的手上功夫。理髮刀的技藝高低,最主要是合人心意,正所謂揮刀在頂齊落髮,執鏡端詳展笑顏。

焦其和,今年57歲,是揚州百年老店紫羅蘭美發廳的一位美髮師。從業39年。在電話還只是電話的年代,一提煤爐,一把火鉗,就能滿足人們對髮型更多的追求。火鉗燙頭,是傳統理髮師傅們的一門老手藝。

要想用火鉗打造髮型,第一步要將燙髮用的鴨嘴鐵鉗加熱。經驗老道的師傅將火鉗置於煤爐上15分鐘左右,看一眼火鉗的顏色,拿起靠近鼻尖,稍吸口氣,就能判斷溫度是否合適。

火鉗的溫度最重要,溫度恰到好處的時候啊,把顧客的頭髮燙得不焦、不斷、不枯、不傷頭皮。

左手木梳,右手火鉗,一夾,一卷,一擋,手到之處,再硬的發質也得服軟,任由梳理造型。焦其和說,以前火鉗燙頭雖也用於女士髮型,但是後來更多地是給男士短髮服務。通過鴨嘴形的鐵鉗夾卷配合木梳,起到軟化頭髮、造型、定型的作用。通過高溫,讓髮絲之間產生一定的粘黏。頭髮打理起來更加順滑、服帖,這樣燙出來的髮型能維持3個月之久。

紫羅蘭理髮廳的百年歷史,自然也傳承了百年規矩。術業有專攻,在紫羅蘭,一直秉承男女分項的原則。進門之後,兩排沙發為分界線,左邊做女士髮型,右邊做男士髮型。

今年61歲的周平,就是一位專攻女士髮型的美髮師。早在80年代,他的燙髮技術就已經徵服了揚州的美女們。當時有一款叫做長發波浪的髮型,一發兩梳,風靡一時。而這樣的髮型,對技術要求很高。

周平今天要用傳統技法打造這款曾經的「網紅」髮型。首先用剃刀裁剪髮型,根據想燙出的效果,修剪頭髮的輪廓、厚薄。然後分區上藥水,等頭髮軟化後衝水上卷槓。包裹髮絲的燙髮紙經過牛油浸泡,可以更好的保護客人的頭髮不被燙傷。卷槓的大小,分布疏密都對髮型的呈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周平都早已瞭然於心。

最後經過燙髮機的加溫,冷卻定型,就可以拆掉卷槓,做最後的造型了。剛拆完的頭髮雜亂無章,彎曲的弧度和大小也都不合適。但是,經過周平一把梳子,一個無聲風的打理。很快便呈現出了弧度柔和、造型自然的波浪髮型了。

然而這還只是一發兩梳的第一種形態。利用發卡,將長長的捲髮分組盤起、定型。原本張揚的長髮波浪,立馬就轉變成了端莊的束髮造型。顧客就可以根據場合改變造型,收放自如。這也是當時這款髮型風靡的重要原因。火鉗燙頭解決了燙髮造型的從無到有,一發兩梳,用一次燙髮變化出兩種造型。這兩種技藝展現了揚州師傅利用溫度造型的功力。而這兩種處於不同時期的美發技術也反映了人們的審美需求在不斷提高。揚州理髮刀這門「頂上功夫」也在不斷修煉。

火鉗燙頭和一發兩梳,都是用溫度給頭髮造型。傳統理髮刀最基本的功夫還是在刀上。明天我們繼續談剃刀。    

相關焦點

  • 跨越73年的火鉗燙頭,91歲老人一生只燙一個頭,不到死來不罷休
    這讓有些人覺得去理髮店不是剪頭,而是上戰場。這次故事的主人公姓黃,名文祥,今年91歲了,是一個理髮師。1947年,18歲的黃老正是青春年少,他從漢川到武漢學習理髮。至今天2020年,這已經是他在「慶新理髮店」工作的第73年了。
  • 剪髮前九旬理髮師先用火鉗燙頭 顧客:復古又清爽
    剪髮前九旬理髮師先用火鉗燙頭 顧客:復古又清爽 2020-12-24 08:44:29  來源:封面新聞
  • 於門傳承,郭麒麟的徒弟去理髮店燙頭
    抽菸喝酒燙頭,說起于謙老師的三大愛好,那真是聲名遠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人設立得真穩,永遠不倒。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父有三大愛好,徒弟也有三大愛好,是配合師父的三大愛好來的,點菸倒酒給人燙頭。可著整個德雲社的後臺來說,於門大弟子郭麒麟最佩服的人,是自己的師父于謙。
  • 四川傳統理髮師:火鉗燙髮定型3個月
    火鉗燙髮一度在我國非常普遍,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幾個人希望用這種方式燙髮,堅持這門傳統技藝的人更是鳳毛麟角。王維美家住四川三臺縣金石鎮,17歲便和哥哥王維布一同學習理髮技藝。
  • 【頂上功夫.寶坻剃頭匠的歷史記憶】骨幹
    顧連成白天理髮,晚上去夜校學習文化知識。領導喜歡上進的員工,把他調到服務公司當部門主任,管理南開區浴池、理髮、照相等服務行業。 他白天理髮,晚上去夜校學習文化知識 他做管理工作非常認真,幹工作兢兢業業,加班加點。結果勞累過度,一下子就病倒了,動了手術。
  • 【頂上功夫.寶坻剃頭匠的歷史記憶】理男發
    14歲在天津小白樓河北大街學習理髮。專門研究男士髮型,整理出《理男法》一書,創新了理髮技術。我沒文化,腦袋瓜子好使,半年就能給人剃頭。師傅對我不滿意,嫌我學得太快了。那會兒,男髮型由髮際向上留,女髮型由髮際向下留。男女之分,刮邊刮在髮際上,錯了,證明你沒學過,學不好。理髮得講德性。比如你不想在這個地方幹了,有價錢高的,也不能拔腿就走,得跟掌柜的說清楚原因。
  • 揚州炒飯 暗合兵法 | 做好"揚州炒飯的"得練就好功夫
    你吃的是揚州炒飯,還是蛋炒飯?別自欺欺人哦!揚州炒飯,幾乎是揚州最著名的一道美食,甚至可以這麼說:在中華美食裡面,它的美譽度也極高。揚州炒飯能有今天這樣的地位,顯然是因為它並非我們一般見到的蛋炒飯那麼簡單。蛋炒飯和揚州炒飯的區別在哪裡?且不說配料有多麼豐富、工藝有多麼複雜,我們只說一條:蛋的形狀。
  • 【頂上功夫.寶坻剃頭匠的歷史記憶】削髮高手
    16歲去天津南開區四馬路國營理髮店學剃頭。1992年,去寶坻「惠顏理髮店」進修,這位大叔級的徒弟,憑著深厚的基礎和孜孜以求的精神,把傳統剃刀技術與現代美發理念完美融合,很快掌握了一套削髮技術。1961年,我不上學了,去天津的舅舅家學剃頭。當時已經是公私合營了。舅舅叫張瑞平,是西河口人,是一個老手藝人,十五歲就在天津學理髮。因為家裡很窮,很多人都在外面學剃頭,當時還在鬧日本鬼子。
  • 遺落在香港北角的上海理髮店,是80年代時髦的代名詞
    店鋪門口老式的三色燈箱,在香港這個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的襯託下,看著很有年代感。門頭上寫著「僑冠男女理髮公司」的招牌充滿著舊時代的味道。鼎盛時期,曾有上百家上海理髮店分布在北角和西環地區,一度成為香港時髦男女追求上海情懷的首要選擇。 半個世紀過去了,理髮從一次1.8元港幣,到現在一次約80元港幣,當年扎推開業的上海理髮店現如今差不多隻剩僑冠這規模最大的一家。
  • 淮揚菜系刀與火:一煮雙炒揚州飯
    █茆衛東/文 富春/圖在揚州,淮揚茶見的是刀功與火功,差一刀、欠一火,出鍋裝盤的菜品就好像不是揚州的味。特別是這最具代表性的淮揚菜:一煮雙炒揚州飯,除了後天的刀與火的打理,全是原生態的江湖河鮮的本真滋味。無論是三五好友,還是十人一行。
  • 買年貨、大掃除、燙頭,這些春節儀式打卡完成了嗎?
    你們的媽也是每逢過年就燙頭嗎?看看網友怎麼說↓過年的公交車上整齊劃一的小卷卷五顏六色的羊毛衫「燙頭的媽」一多看誰都像我老媽正是中國媽媽心照不宣的過年儀式感成就了這種「春節限定好風景」媽媽為啥年前要燙頭?
  • 明天就帶我「下揚州」吧,枉費這花紅柳綠的江南春景,我會傷感的.
    於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魚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魚卻偏偏不聽話,平日裡一呼百應的乾隆皇帝釣了半天,就是沒有一條魚上鉤。這下陪同的揚州鹽商著急了,當即悄悄選了幾個水性好的水手帶著活魚潛到水下。舉著荷葉,靠荷莖來換氣。上面的乾隆魚杆一落,下面的活龍魚就被掛上了鉤,這下乾隆爺自然是龍心大悅了。
  • 男士燙頭髮型介紹 適合自己展現魅力
    燙頭一直以來深受女性歡迎,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男士也加入了燙頭的行列。燙頭會使人充滿自信和朝氣。現在燙頭分為冷燙和熱燙兩種,冷燙相對來說對頭髮傷害比較小。燙頭在很早之前就傳入我國了。只不過在當時的年代,沒有現在這麼高科技的手法以及先進的工具。
  • 理髮師周福明:陪伴毛主席17年,訣別時的理髮,他跪著含淚完成
    只要能把手中的活做到極致,世界總會看到你的光芒,如曾給毛主席理髮17年的周福明,平凡的手藝人,也有不平凡的光芒!01理髮結緣主席自古揚州有"三把刀"聞名於世:一廚刀二剪刀三便是理髮刀!周福明把便是誕生在人傑地靈的揚州的理髮師,他心靈手巧,20歲剛出頭,便是杭州小有名氣的理髮師,他是杭州美髮師的理髮員,雖然年紀不大,但手藝精湛令人稱道。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只要你足夠優秀,總會遇見屬於自己不平凡的經歷,從而讓自己的人生發生驚天逆轉。
  • 燙頭髮型該怎樣選擇 你是哪一款帥氣男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燙頭再也不是女性的專利,越來越多的男人為了自己更加帥氣也選擇了燙頭,但是面對那麼多的燙頭髮型,而髮型對於容貌很重要,該怎樣選擇成為了一個難題。首先要介紹的是一款男士長久不衰的經典髮型,那就是大背頭,雖然說背頭一般不用燙頭,但是背頭燙髮打理起來就簡單的許多。
  • 一天十幾個人燙頭,天天忙到半夜十一二點!最近杭州最忙的店就是它們了!
    燙個「羊毛卷」回家過年的話題,最近甚至上了微博熱搜。昨天我們跑了幾家理髮店,看到來修整自己的人確實很多,「天天要忙到晚上十一二點」,理髮師說,快過年了,接下來只會越來越忙,杭城理髮店一般會開門營業到臘月廿八九,想要理髮、燙頭的這幾天要趕緊了。
  • 網友要被理髮難瘋了:狗狗的剃毛刀都用上了!
    我們以前從沒在家手動理過發,儲物櫃裡,專門給泰迪剪毛的推子這下派上了用場。「特殊時期特殊工具,老公你就忍忍吧。」好在他並不嫌棄,我們在廁所擺上小椅子,用我染髮的小披肩圍上他的脖子,便開始了長達40多分鐘的家庭造型之旅。
  • 剃頭、理髮和美發
    他的挑子(擔子)上,一頭挑著火爐,一頭挑著理髮用具,因此只有一頭是熱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有不少人習慣把「理髮」叫做「剃頭」。現在沒有了挑著擔子的剃頭匠,理髮的地方成了髮廊和髮型設計中心。城市裡的很多髮廊裝修豪華,理髮師大多穿戴很講究,有著高級髮型師、總監等頭銜……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理髮的從剃頭挑子、理髮店到髮廊,再到連鎖的髮型設計中心,不斷變化著。
  • 揚州人流行說「剪頭」,為何不說剪髮?
    那時,家住大板井附近,常去皮市街中段西側真君巷口的一家理髮店,店門朝東,門店不大,約略兩三張可坐可躺的理髮專用椅,在那裡剪頭近十年。可惜不知店主姓名,印象中是位謙謙君子的模樣。上中學,校園有個理髮室,很小,一椅一鏡而已,好幾年就在這裡剪頭了,記不清是為了方便還是為了省錢,抑或從眾心理作怪,或許也是貪圖聽剃頭老顏的俏皮話,覺得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