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垮你的情緒勞動,我們該怎麼辦?

2020-12-18 澎湃新聞

原創 0時差科學團 心理0時差

最近朋友抱怨白天開了一天的會,等回到家,感到異常的疲憊 …… 「明明我也沒說什麼話,沒幹什麼事啊,怎麼這麼累呢?」

你也遇到過這些情況嗎?工作不多還感覺很累、提不起精神,或者白天上班激情滿滿地幹完工作,回家只想靜靜躺著,誰也不想搭理,在公司的那個笑臉常在的人一回家就變成了冷漠臉 ……

此時,可能你沒有意識到,你付出的情緒勞動已經在慢慢壓垮你。

什麼是 「情緒勞動」 ,陷入情緒勞動怎麼辦?快和本期的《 0 時差心理快報》一起探究 「什麼都沒做也累」 的原因吧。

01

假裝積極損害健康?

你的工作領域是否要求無論內心感覺多糟糕,都得微笑著為客戶提供服務?或者你的工作環境讓你壓抑自己的情緒,屈從於顧客、病人、難以相處的上司的意願?

美國社會學家 Hochschild 定義這種 「公眾場合中,員工利用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等方式對情緒的管理」 的行為就是情緒勞動。

人們應對情緒勞動一般有兩種策略,一種是淺層扮演(surface acting),也就是裝裝樣子,假裝表現出需要的情緒,而不觸及深層的感受;另一種是深層扮演(deep acting),這時員工會努力調整內心的感受,以迎合要求。

其實,「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際互動,員工都可能需要進行情緒勞動」。

這時我們一定覺得情緒勞動會帶來很多危害,是這樣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 Sayre 和 Grandey 以及臺灣國立中山大學的 Nai-Wen Chi 研究了情緒勞動和飲酒的關係。[1]

研究者們在線上招募了 90 名傳統工作時間的全職工作者,平均年齡 31.63 歲,73% 是女性,要求他們在下班後完成以下長達 10 天的評估:

情緒化工作要求,比如「我必須與那些容易對我生氣的人打交道」、「我必須做大量耗費情感的工作」等

情緒勞動,比如淺層行為「我只是假裝所展示的情緒,深層行為「我試著去體驗我必須表現出來的情感」,

感覺消耗,比如「我覺得很懶」、「我覺得我的意志力消失了」、「我難以抗拒某種誘惑」等

分離的動機,比如「我想忘記工作」、「我需要從工作中分離」等

飲酒,下班後到第二天早上的酒精消耗量

結果表明,對於高情感要求下工作的員工,淺層扮演行為的增加,會導致下班後喝更多的酒。而深層扮演行為多的員工,則不會。

研究者解釋,這種淺層扮演行為需要個體控制自己的情緒並消耗調節資源,因此在某一天進行更多的扮演會導致當天結束時自控能力減弱,所以,一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得越表面化,他就越不容易拒絕和朋友喝酒的邀請,或者在飯後再喝一杯。

但是深層扮演行為通過深層次的行為調節後,人們對於從工作中分離的需求減少了,反而減少了飲酒量,保護了健康。

當然,如果我們能自然而然地表達出工作場所中所體驗到的情緒,用一種自然動作的情緒勞動策略,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02

淺層、深層扮演與情緒恢復

上述研究我們看到了同樣是情緒勞動,淺層扮演和深層扮演會有不一樣的結果,這到底是怎麼作用的呢?Despoina Xanthopoulou 等四位心理學者研究了淺層和深層扮演行為對於情緒勞動後恢復的不同影響。[2]

研究者們招募了來自不同的、對情感要求很高的職業(如教育、醫療、銷售和客戶服務)的員工,要求他們參加一項關於工作中情緒的日記研究,最終收集到 34 名波蘭人和 16 名荷蘭人的完整數據。

參與者被要求在工作日結束時填寫日記的第一部分,包括淺層扮演行為、深層扮演行為、工作時心理狀態、疲憊程度和恢復需要的程度,而睡覺前填寫第二部分,包括放鬆和活力的程度。

結果表明,情緒勞動中淺層扮演越多,越感覺疲勞,工作時心理狀態越差,工作結束後更需要恢復。相反,深層扮演越多,工作時心理狀態越好,沒有那麼疲憊,工作完恢復需求也較低。

研究者解釋,員工在進行淺層扮演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認知和情感資源,隱藏了真實的情緒,很可能產生負面情緒、精疲力竭,使得幸福感降低,失去對工作的專注和積極感受。

然而在進行深層扮演時,雖然也要投入資源,但員工更是專注於解決問題,追求與客戶的積極互動,從而激發積極的情緒,享受工作,在互動中投入進去,產生內在的快樂。

看來,如果我們遇到一個憤怒的客戶,不是逼著自己始終微笑,強忍著耐心,而是做出真正理解他的反應,可能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呢。

03

幾種方法,應對情緒勞動

「人前笑,人後哭」 的經驗告訴我們,「情緒感受」 和 「情緒表達」 的差別越大,付出的 「情緒勞動」 的工作量也就越大。

當我們每天不得不進行很多情緒勞動,已經感到它在壓垮我們、摧毀我們時,該怎麼辦?

1. 察覺情緒變化

我們很多時候只知道自己很累,很疲倦,但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從來沒有去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

當被同事懟了、被上司批評了、被客戶拒絕了……我們會難過、憤怒、不爽,但是理智告訴我們要克制住,依然虛心接受,這時候,情緒勞動在消耗著我們的能量,及時察覺到,才能夠積極有效地面對它。

2. 總結反思引起情緒大波動的事情

每個人的情緒的臨界點都不同,可能 「垃圾情緒」 積攢多了,就突然爆發了。

如果每次都把引起自己情緒波動的事情記下來,總結反思自己會因為什麼感到不適,下次面對相同的人、聽到同樣的話語,也就告訴自己,有些不必要的事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折磨自己了。

3. 調整情緒感受,而非一味控制情緒表達

在職場中,一般都要求員工要有積極正能量的情緒表達,要微笑,有耐心,有禮貌,這就是讓我們 「控制情緒表達」 ——隱藏住自己的壞情緒、假裝開心,然而這時候有可能我們的服務態度再好,顧客啥也沒買就走了,這不就心態崩了?

而我們如果選擇的是調整情緒感受,比如 「客戶挑剔是因為希望成品更好」,而不是 「客戶故意刁難我,我還得微笑承受」,可能我們能更快地開心起來哦。

所以,情緒也是我們可以主觀選擇的,一件事開心與否,在於你怎麼想這件事,在此之外,也不必過於壓抑自己,適當表露一些真實情緒,也許會得到驚喜的反饋呢。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參考的文獻資料:

[1] Sayre, G. M., Grandey, A. A., & Chi, N. W. (2020). From cheery to 「cheers」? Regulating emotions at work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after wor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5(6), 597.

[2] Xanthopoulou, D., Bakker, A. B., Oerlemans, W. G., & Koszucka, M. (2018). Need for recovery after emotional labor: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daily deep and surface acting.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9(4), 481-494.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壓垮你的不是事,而是情緒
    這個片段是:謝娜提到有一次她的事情很多,忙到她自己感覺有點承受不了了,她就問何老師:當你覺得你搞不了了,應該怎麼辦?何老師是這樣回復的:在這種時候不要被自己的情緒綁架,因為其實事情壓不垮我們,反而是情緒會壓垮我們。何老師看問題確實很通透。
  • 面對勞動爭議,怎麼辦?
    面對勞動爭議,怎麼辦?下列錦囊請收好 01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應當辦理什麼手續? 答: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雙方要籤訂勞動合同。
  • 【法官解答】疫情期間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該怎麼辦?
    【法官解答】疫情期間被企業解除勞動合同該怎麼辦?那麼疫情期間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問題應如何處理呢?一、面對企業解除勞動合同怎麼辦在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如果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管理部門投訴,也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
  • 女生總是向你抱怨,把你當情緒垃圾桶,該怎麼辦?
    女生容易受到情緒的操控,在她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喜歡找個人傾訴,這時候去安慰其實是個刷好感的好時機。但如果一個女生總是找你抱怨訴苦,而在你安慰好她的情緒之後,她就變得冷淡了,那麼她很可能是把你當成情感垃圾桶了,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呢?
  • 何炅朋友請聽好:事情不會壓垮人,情緒會壓垮你
    本文中的插圖均選自網絡,如侵權刪除文|心的微光朦朧心靈原著何炅曾在《朋友請聽好》:「事情不會壓垮一個人,但情緒會壓垮一個人,所以不要被情緒所綁架,我們要學會和自己和解」中說過。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調和自己首先,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三點:1。什麼是情感?2。情緒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三。我們應該如何優化我們的情緒?通過這三個遞進點來簡要描述如何控制情緒。首先,什麼是情感?
  • 面對「校園霸王」的恐嚇,你該怎麼辦?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6年7月刊《面對「校園霸王」的恐嚇,你該怎麼辦?》
  • 被「情緒勞動」消耗的人,如何自救
    這是因為除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還有一項更容易讓人疲憊,也易被忽視的付出:情緒勞動。 簡單來說,「情緒勞動」是為了讓自己維持恰當的精神狀態,必須誘導或抑制情感。你可能得假裝開心,擠出一個笑容。 你可能得假裝平靜,讓自己別黑著臉。 你還可能得假裝難過,拉下嘴角和眉眼。 每一個扮演出來的表情背後,都是一次「情緒勞動」,都可能讓你的疲憊再多一些。 多少人臉上笑嘻嘻,心裡MMP?
  • 重籤勞動合同後遭遇降職,我該怎麼辦?
    2020-09-03 05:55:29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法問】重籤勞動合同後遭遇降職,我該怎麼辦?本期主持人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讀者來信編輯您好!2018年,我與該網絡商務公司有股東關聯關係的另一家招標公司籤訂了新的勞動合同,約定為管理崗位,合同有效期到2021年3月31日,月工資基數標準為1500元。但新合同生效後我始終幹的是網絡公司的活,我的工資也統一由原公司按照副經理的工資標準發放。今年8月8日,我收到了網絡商務公司發給我的崗位調整通知,把我的工作崗位調整為產品經理,月工資只有不到4150元。
  • 孩子有負面情緒家長該怎麼辦?
    ,很多父母都習慣或是苦口婆心、或是崩潰的質問:「道理都跟你講爛了,你怎麼還是不聽?」在孩子情緒激動時講大道理,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誤區,如果你曾嘗試過和一個孩子講道理,你應該會明白那是一種多麼糟糕的體驗,因為從科學角度講,孩子3歲前,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根本沒有用!
  • 【情緒問題專欄】有悲觀厭世的情緒該怎麼辦?
    【情緒問題專欄】有悲觀厭世的情緒該怎麼辦?
  • 每個假笑背後,都是一次「情緒勞動」
    別人的行為我們無法控制,但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一是怨恨老闆或者同事的飛揚跋扈,並將這種情緒延續到工作中產生牴觸;二是工作是工作,端了這個飯碗就受老闆管,隨他吧;三是老闆也有他的難處,罵人是他個人的情緒問題,我作為員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 如果沒有違反公司規定,公司擅自解除勞動合同該怎麼辦?
    由於受疫情的影響,面臨失業的人不在少說,有些是按照勞動法協商離職,但也有不少是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自己離職的,我們知道,如果自己主動提出離職申請是沒有辦法獲得失業金的,但也有不少朋友留言說,自己並沒有違反公司規定,公司擅自解除勞動合同,自己的應該怎麼辦?
  • 總是因為情緒影響做事效率,該怎麼辦?
    ,因為有了情緒,我們才更熱氣騰騰地活著,情緒也是了解一個人的窗口。 1.為什麼情緒總變成我們的敵人? 在後臺收到過很多關於「情緒」的提問: 「總是控制不住胡思亂想,很焦慮睡不著怎麼辦?」 「為什麼男朋友隨口說的幾句話就會讓我情緒失控呢?
  • 面對前任留下的「爛攤子」,你該怎麼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前任留下的爛攤子,一不小心落自己手上了」這個發人深省、振聾發聵、震撼人心的名場面很多人都遇到過問題來了你該怎麼辦無論你是拍拍屁股,甩手不幹還是氣得跳腳,只想罵人或是工作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它如初戀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 疫情之下,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
    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出現過度焦慮的情緒怎麼辦?下文經出版社授權節選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眾防護與心理疏導》的心理保健篇,以饗各位書友。2過度焦慮了,該怎麼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焦慮情緒。當我們面臨生活中的重要事情,需要做重大的決定,或有一定的危險時都會出現焦慮。焦慮情緒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在高速運轉,以提醒機體現在是關鍵時刻,需要提高警惕去應對。
  • 壓垮你的從來不是壓力,而是你不處理,任由它慢慢滋長
    公司業務不好,領導遷怒於你,當著大家面的批評你,感覺很是丟臉, 又或是本來說好升職的,名單公布以後,發現沒有你。這些都會帶來壓力,那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哪些地方會帶來壓力呢?根據埃利斯的ABC理論,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C(Consequence),來自於他對該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
  • 貴州墜湖真相公開,司機蓄意報復社會:撐不下去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公交車上的37個乘客究竟做錯了什麼,要因為你一個人的怨念,承受這樣的驚嚇。那20條生命又做錯了什麼,要跟著你陪葬!那5個學生何辜?那兩個高考學生何辜?更可怕的是,這個司機從有厭世想法到決定自殺只用了4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時間線。犯罪嫌疑人張某剛,男,52歲,離異狀態。
  • 面對性騷擾,我們該怎麼辦?(內含英文學習資料)
    你以為頭埋在沙子裡,看不到危險,危險就不存在嗎? 幾天之後,刷到一條新聞,「養父」強姦14歲幼女。最令人心痛的是,無人接案。最令人難過的是,網上還有討論這到底構不構成犯罪。我管你構不構成犯罪,不構成犯罪說明法律是時候該修改了!
  • 面對疫情,如果出現負面情緒,你可以這樣做
    眾志成城 共同戰「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在流行,面對疫情,我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因情緒而影響免疫力,更有效地保護好自己呢?文/孫莉莉為避免出現過度恐慌、焦慮,支持廣大戰友度過心理難關,這些常見的心理問題你一定要清楚: 一、 看到疫情的消息感到恐懼怎麼辦?
  • 勞動者申請仲裁時效 勞動仲裁超過一年時效怎麼辦
    申請人入職以來,在該單位認真工作,兢兢業業,曾先後多次被公司評為先進工作者。但被申請人突然宣布停止業務,不發工資,逼迫申請人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現申請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6、47條規定,提起勞動仲裁,請求裁決被申請人申請人支付經濟補償金(月工資是5000元)5000x6.5=32500元。該申請書送到xx區勞動仲裁委員會的當天,就被駁回,原因是超過仲裁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