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節奏越來越快,大家壓力越來越大,有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經濟的壓力。
疫情來襲,很多公司都不開工,開工了也有裁員的,有降薪,發基本工資,還有就直接倒閉了,原來事996壓力大, 現在是怕沒有工作壓力大。
公司業務不好,領導遷怒於你,當著大家面的批評你,感覺很是丟臉, 又或是本來說好升職的,名單公布以後,發現沒有你。
這些都會帶來壓力,那在我們的工作中,有哪些地方會帶來壓力呢?
1 壓力的來源
1) 向上發展的時候,受到了抑制,看到了天花板
在職場中,升職是一個特別大的動力,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大家都想著提升,因為升職可以帶來很多的好處。
第一,帶來工資的提升
第二,帶來資源,升職以後,你可以掌握更多的資源,得到更多的機會。
第三,更為廣闊的視野,當還在公司底層的時候, 只能看到本職工作的東西,當你升職以後,你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東西,思考更全面,視野更開闊。
當向上發展的導入受阻,看到了自己的天花板,在公司已經沒有希望升職了,這個時候,就會焦慮,如果辭職,又不甘,但是留著,又沒有機會了,壓力山大。
2) 突然的變故
突然的變故,把人從自己平時舒服的模式中拉出來,這樣需要重新適應,如果適應不好,就會有壓力。
比如這次疫情,就帶來了各種不確定性,不能去公司上班,在家上班,帶來了各種幹擾,比如說孩子的幹擾,在家上班不能專心的問題,這些都會帶來煩惱,帶來壓力。
3) 橫向的攀比,可以帶來幸福,也可以帶來壓力
有一種說法,幸福是比較出來,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 可是在比較的過程,也是有可能帶來了壓力。
你工資不錯,有房有車,老婆孩子熱炕頭,可是有一天,碰到自己的老同學,原來混的比你差,開著豪車,住著別墅,瞬間自己的房子,車子不香了,壓力就來了。
2 不能改變問題,可以改變對於問題的看法
很多時候,壓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能改變,那怎麼辦呢? 改變不了問題,那就改變對於問題的看法。
根據埃利斯的ABC理論,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C(Consequence),來自於他對該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
這個需要自己腦袋中有一根弦, 把自己從問題中抽離出來,重新看這個問題,把自己作為局外人來看這個事情,就會發現,有不一樣的看法,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老闆批評你,那是因為對於你還是抱有希望,希望你還能進步的。 疫情來了,有些行業沒落,有些行業起來了,那在新的行業,自己還是有機會的。
3 尋找合適的發洩渠道
情緒不會消失,抑制情緒,總有一天會爆發啊,只有引導,才有作用,設法與壓力事件和平相處,有一種方法就是感受他,人有一種能力,可以用第三視角來觀察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1)適合自己的壓力釋放渠道
據心理學家調查,最有效的解壓方式包括:傾訴、祈禱、參加公益活動、鍛鍊或參加重體力活動、按摩、陪伴家人朋友、散步、閱讀、聽音樂、冥想或做瑜伽等。
最沒效果甚至起反作用的活動是:賭博、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玩遊戲、瘋狂購物等,這不僅於事無補,甚至會雪上加霜。
我自己的喜歡的方式:
一是找自己的朋友訴說訴說,發洩發洩,這個時候就體現了朋友的用處,跟老婆孩子父母說,他們不一定懂,而且都是發洩的話,其實作用不大。
朋友可以聽聽你發的牢騷,你可以吐槽公司,吐槽領導,百無禁忌。
而且發洩完,可以和朋友一起分析,朋友還能提供幫助。
二是,鍛鍊身體,可以遊泳,遊到動不了,跑步啊,爬山啊,這些都是可以舒緩心情的。
2)培養樂觀的情緒
在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 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面對各種問題,各種壓力,我們有選擇的自由,選擇使用什麼方式回應的自由。
面對問題,老闆的責難,我們可以辭職,這是一種逃避,也可以承擔起責任,把問題解決,讓老闆看到你的價值。
就像我們出去玩,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這個時候,你可以抱怨其中不足,也可以欣賞其中的美好, 使用「來都來了」, 讓自己把不開心甩在腦後。
4 寫在最後
美國文學家及哲學家梭羅說過,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
面對困難,面對壓力,不要被困難嚇倒,不要被壓力壓垮,而應該積極主動應對,不能改變問題,可以改變對於問題的看法,找到壓力釋放渠道, 培養自己樂觀情緒,勇敢面對問題。
歡迎關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職場乾貨,HR知識,認知成長。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別忘了分享點讚支持阿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