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 | 奇蹟的再確立——《魔法少女小圓》十周年再考

2021-02-16 幻想現動研

——作為TV動畫《魔法少女小圓》(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2011,下稱《小圓》)最經典臺詞之一,不知不覺已經在日本觀眾之中響徹十年。

《小圓》是由導演新房昭之、編劇虛淵玄、人物原案蒼樹梅、動畫公司SHAFT共同打造的原創魔法少女動畫,講述出身於見瀧原市的平凡初二女生鹿目圓,因為認識了神秘轉校生曉美焰,又受到神秘生物QB的引導,誤入了一個「魔女空間」。然而隨著夥伴的死亡、戰鬥的升級、真相的揭露,一直沒有成為魔法少女的小圓發現魔法少女並非是那麼的美好,而小焰也為了小圓擺脫將死的宿命而輪迴了無數次,這也讓小圓在最後做出了一個決定——通過成為魔法少女,改變世界的運行法則。需要說明的是,出身Galgame腳本家的虛淵玄,與創作出《向陽素描》(ひだまり スケッチ)這樣的「空氣系」四格漫畫的蒼樹梅,在創作風格上有著極大不同,同時還有獨立動畫人組合「劇團狗咖喱」對「魔女空間」進行設計,讓這部作品展現了極其強大的張力。

隨著《小圓》播放十周年,作為觀眾的一員,筆者也再次細數當年《小圓》曾引發過的「奇蹟」:這部作品超越了深度動畫愛好者的範疇,來到了更大眾的評價層面。

2011年6月20日發售的《SWITCH Vol.29 No.7 (ソーシャルカルチャーネ申1oo)》

當時,從普通觀眾到職業評論家、學者,再到各行各業的現場創作者,都在議論著這部「奇蹟之作」;再者,因為「3·11」地震導致最後兩集延遲播放,加上停在第十集這關鍵的一集,也引起了諸多民間的議論和傳言,從當時網絡上留下來的信息看來,作品內部小圓與小焰的彷徨讓許多人與現實世界經歷災難日常的心境聯繫在一起。同年6月,《小圓》甚至登上了文化潮流雜誌《SWITCH》,並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因為在此之前,「《SWITCH》從來沒有用過動畫作品為封面。」[1]不僅如此,《小圓》還漂洋過海,在全世界範圍內開花。2014年,一部名為《神奇女孩》(Magical Girl)的西班牙電影上映,導演卡洛斯·貝爾穆德聲稱受到了《美少女戰士》(美少女戦士セーラームーン,1992-)和《小圓》的影響,該片還獲得了西班牙國寶級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的盛讚。

《神奇女孩》海報

十年的時間,按理來說早已經能跳出局外去看清更多的動向、把握彼時的時代脈絡。那麼,《小圓》如今產生了怎樣長遠而切實的影響?

筆者可以簡單歸納的有以下幾點:1、作為一部有多名跨界人士參與其中、多種風格交融混雜的原創動畫,《小圓》激發了更多類似的原創動畫企劃的出現;2、少女面對殘酷末境去戰鬥的青少年向魔法少女動畫增加,如《穿透幻影的太陽》(幻影ヲ駆ケル太陽,2013)、《結城友奈是勇者》(結城友奈は勇者である,2014),就連《學園孤島》(がっこうぐらし!,2015)這樣的非魔法少女動畫也似乎在其延長線上。這些動畫都有著相似點,那就是伴隨著少女的成長,她們再也回不去往日烏託邦一樣的日常,而是必須要在披荊斬棘的險境下接受殘酷的試煉,也就是說,她們從日常出發的旅程是單行線的。

不過,以上大概遠遠不足以對《小圓》引發的文化現象進行概括,畢竟十年裡,日本動畫光是在影響力上都已經不能同日而語,這兩年成為社會現象的《鬼滅之刃》(2019-)又帶來了另一波改編類動畫的潮流,光是深夜動畫的生態都已有了巨大的變化。因此,筆者思考這篇文章的時候,也認為本文無法避免一個老套的問題,那便是:十年後的現在,我們談《小圓》,還能談些什麼?鑑於《小圓》的內部文本幾乎被粉絲研究透徹,本文決定站在「十年後」這個外部的視角去看待《小圓》這部作品。


在《小圓》引發話題時,許多人將曾經也如此引發話題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エヴァンゲリオン,1995-1997,下稱《EVA》)進行對比,一方面是小眾作品在社會層面引發的議論,一方面兩部作品的主角都是14歲,兩部作品都講述了如此年齡的少年少女與世界之間的關係。筆者認為,若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還有一個關鍵點——對其所處類型的作品群的批評性。

虛淵玄曾說:「對於魔法少女題材而言最大的主題和必不可少的支點,我認為正是都合主義。要構成一個魔法少女的世界,首先那個世界就要有都合主義,否則風格就無法成立了。無論妖怪怎樣肆虐人都不會死,是能徹底地保證這種希望的世界。從一開始就根本不會寫都合主義的我要寫那個的話究竟該如何是好?這就是我考慮的結果,也就是寫都合主義的誕生的故事。」[2]

這可以視為虛淵玄構思《小圓》的起點,從作者的想法也可反推出《小圓》是建立在對魔法少女類動畫的總結之上的,仿佛就像是對魔法少女題材的二次創作。同理,《EVA》也是一部總結了此前的機器人類動畫並作出批評的作品。不一樣的是,《小圓》直到最後,主角小圓才決定成為魔法少女,這又與其他魔法少女類動畫區別開來,在她成為魔法少女之前,以小焰為主的其他角色都在或正面或側面地阻止著小圓成為魔法少女。

《小圓》是關於小圓成為魔法少女這個過程的故事,而不是她成為魔法少女之後的故事,本作標題裡的「魔法少女」四個字並非和其他同類動畫一樣點明作品的本質,而是作品的終點。這也讓《小圓》這部作品在魔法少女類動畫歷史源流之中成為了前史一樣的存在,最後的結局昭示了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魔法少女這樣一個類型的動畫,魔法少女這一類目是如何誕生的,以及軟弱的小圓最後為何能做出這種超出她自身思想局限的決定……這些疑問都指向了虛淵玄所提到的條件——都合主義,這也是魔法少女動畫的「奇蹟」誕生的條件。

都合主義(日語:御都合主義)在維基百科中的定義是「指無視故事之前立下的旗標(flag),強制添加設定,以及使用過度的偶然等手法,以達到方便作者推進故事進行的目的」。可能也因此,很多人把都合主義當作是貶義詞,其實不然,因為利用都合主義達成敘事目的的故事無處不在,這些都合主義敘事的創作者與其受眾達成了一種對故事予以信賴的默契關係。比如為什麼推理類漫畫偵探每到一個地方必會有殺人事件,像是《名偵探柯南》(1994-)裡的日常就需要依賴著不斷發生的案件來維持;比如許多機器人類動畫為了商業利益,也必須每集讓機器人出場,並且展現機器人的各種技能和形態(這一環節被觀眾戲稱「賣玩具」,機器人動畫創作者經常為了故事的合理性與商業利益之間的平衡費勁腦汁)……這類比到魔法少女動畫則成了少女必須每一集都會遇到需要變身成魔法少女才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是為什麼這個作品的內部世界有魔法的存在都可能是一種都合主義敘事。那麼,都合主義敘事在魔法少女動畫裡承擔了怎樣的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面向女童的魔法少女動畫一直都是佔大多數,從第一部魔法少女動畫《魔法使莎莉》(魔法使いサリー,1966)開始便是如此。如今,魔法少女動畫儼然成為了一個大系,雖然細分的類型眾多,故事千變萬化,但這些面向女童的傳統魔法少女動畫依舊有著共性:無論是本身就是有魔法的少女,還是需要變身才能獲得魔法的少女,都是作為這些女童的憧憬對象去描繪的,而且許多魔法少女角色大多數是中學生,年齡設定都比這些受眾要稍大。因此,魔法少女意味著一種對成熟的憧憬,獲得魔法即獲得暫時長大的機會,甚至是成為母親一樣的存在,如《美少女戰士》中月野兔後來組建家庭成為母親,但她依舊是是魔法少女動畫的主角;而關於《小圓》,早在2011年5月剛播完時,批評家藤津亮太就指出過小圓的母親詢子對她人生影響的重要性(第一話詢子為小圓選取緞帶,第十一話與小圓的對峙。)[3]。而幾乎每集一次變身的模式,又賦予了魔法少女更多的意義,可以說變身是一種宣言,讓自己區別於日常生活中作為「普通」存在的自己,有點像是對現實生活中女孩子化妝和打扮的一種夢幻化、誇張化。因此,都合主義敘事為這些暫時性的長大、成為不一樣的自己的橋段提供了一個舞臺,少女需要有必須打敗的敵人、必須爭取的目標,少女們才有成為魔法少女的理由。

魔法少女動畫還代表了對日常的信任。若說魔法少女是關於長大和改變,那麼能讓長大和改變成立的,便是作為基底的日常。為了維持這份日常的不變,魔法少女需要清掃妨礙日常空間的障礙,因此每一次戰勝了敵人,她們會再次回到日常生活中,在循環的時間中緩慢地成為大人。

而《小圓》裡的魔法少女的最終訴求也是想要回歸不變的日常,只是用魔法清掃障礙卻換來了更大的問題,也就是說,在《小圓》的世界裡,魔法的奇蹟是失效的,《小圓》的世界中魔法背叛了少女,說出「魔法與奇蹟都是存在的」的美樹沙耶加,最終也因「魔法」製造的「奇蹟」而犧牲。正如許多文化研究者所認為的,發生了「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氣事件」1995年是日本社會的一條分界線,這一年各種各樣的負面大事件結束了日本長久以來的虛假浮華,人們意識到了危機一直在自己所處的日常的周圍,「沒有終末的日常」(宮臺真司語)被打破。世紀末這個節點,人們懼怕著末日的到來,卻又期待著末日將日常的閉塞給毀滅。虛淵玄這些創作者在這個年代冒頭、《小圓》成功反應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取捨,或許和這樣的背景不無關係。《小圓》所描繪的,正是一個不相信魔法換來日常的時代。

而與此同時,日本動畫也出現了一種對魔法進行戲謔的魔法少女動畫,這便是所謂的「邪道系魔法少女」。若說正統魔法少女是普通少女成為自己憧憬的自己的話,藉助「長大」的力量維持日常秩序繼續運轉的話,那邪道系魔法少女一種被無常化的日常,而「魔法少女」這一經典題材也成為了戲仿、惡搞的素材——邪道系魔法少女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魔法少女」,而是戲仿經典「魔法少女」、並對經典的原意進行扭曲瓦解的仿「魔法少女」,這些無常皆為觀眾提供感官上的愉悅。以此為代表的,便是被出品方稱之為「邪道系魔法少女三部作」的《魔法護士小麥》(ナースウィッチ小麥ちゃんマジカルて,2002-2005)、《撲殺天使》(撲殺天使ドクロちゃん ,2005-2007)、《大魔法峠》(2006-2007)。[4]除此之外,還有《新世紀魔法少女》(ぷにぷに☆ぽえみぃ,2001)《魔法少女朱可奈》(魔女っ娘つくねちゃん,2005-2006)這樣的作品也可歸入「邪道魔法少女」這個概念之中。[4]這些魔法少女動畫面向的也不再是女童,而是男性青年成年。

《魔法護士小麥》《撲殺天使》《大魔法峠》

而另一方面,動畫研究者小川びい也很敏銳地指出了一個潮流的轉變:「像《魔法使莎莉》那樣,一開始是魔法之國的公主,逐漸來到現實生活裡,普通的女孩子開始使用魔法,也會用變為大人的魔法。但這麼一來,就會有『明明順其自然就會長成大人,那還需要用變大的魔法嗎?』的問題。結果就是『單純變身就可以』,最後成了『不變身也可以吧』。這就是被稱為『時髦動畫三部曲』的《橘子醬男孩》(ママレード・ボーイ,1994)《近所物語》(ご近所物語,1995)《花樣男子》(花より男子,1996)。」[5]小川所指出的這個轉變,是因為許多少女漫畫中少女通過化妝和飾品,讓自己變得更為時髦,是一種更加現實、更加生活化和更容易實現的「變身」,魔法的魅力對她們漸漸失效。

《橘子醬男孩》《近所物語》《花樣男子》皆由東映動畫出品

在提及動畫公司Studio Pierrot(國內俗稱「小丑社」)在80-90年代製作的一系列魔法少女動畫時,他還說:「在Pierrot的『魔法少女系』作品裡,主角之所以最後會返還魔法,是因為自己成長了,從少女變為女人了,所以就不需要魔法了吧。」[6]在Pierrot的魔法少女動畫中,魔法沒有佔據作為少女們生活的中心,魔法成為了她們達成目的、實現夢想的工具,同時這些作品也更傾向於擁抱理所應當的日常,不再強調都合主義的奇蹟,其中,安濃高志導演的《魔法之星愛美》(魔法のスターマジカルエミ,1985)的後日談OVA《蟬時雨》(1986)便是這類動畫的名作。這部魔法少女動畫試圖描寫一種非戲劇性、非表徵的日常生活,這種日常由永無止盡的重複事件的疊加,以及讓時間在記憶中循環往復的躊躇、無聊、鬱悶、發呆組成。女主角香月舞最終走出了回憶、獲得成長的條件是失去魔法,但是本作也讓魔法少女變身的儀式復魅成其原始普世的意義——魔法少女的變身本質是從生活中片刻的抽離,成為不一樣的、不再是普通的我,實際上也是諸多成長儀式故事中的脫胎換骨一刻的變奏,香月舞完成了無人知曉的、作為魔法少女最後的「變身」。

《魔法之星愛美 蟬時雨》

這種對沒有起承轉合、稀薄的戲劇性——這樣一種日常進行肯定的故事模式,也是演變成如今大行其道的「空氣系」動畫的源流之一。這些「空氣系」動畫同樣是不再需要魔法的。若說魔法有著「長大」之意,那麼「空氣系」這些作品那些「日復一日的日常」的循環的時間,某種意義上也是對抗或迴避著「長大」這件事,是一種希望讓當下這樣美好的時間永遠持續下去的心態。


「空氣系」又被叫作「日常系」,這是2000年後出現的一種日本ACG作品特有的故事類型或模式,主要是描繪(萌系)年輕女性角色之間的日常生活,其冒頭的標誌性事件便是《阿滋漫畫大王》(あずまんが大王,2001-2002)的動畫獲得成功。正如前文所說,這種故事模式最大的特點便是有著循環的時間,但循環之中又有著潛移默化的變化。正如《輕音少女》(けいおん!,2009-2011)所昭示的,雖然這些少女似乎每天都過著兩點一線的校園生活,但在難以察覺的流逝的時間中,潛移默化的變化又不斷把她們推向至高中畢業之際——許多「空氣系」動畫會把初高中的畢業作為故事的一個終點,終點之後便是到達了「長大」的彼岸,而不再去描繪畢業之後的故事,這個終點也被看作是長不大的青春的末日。

《小圓》的人物設計原案蒼樹梅也是「空氣系」動畫的推進者,在《小圓》之前,《小圓》的導演新房昭之和製作公司SHAFT早已將她的漫畫《向陽素描》搬上過電視熒幕(2007-2013)。而《向陽素描》和《輕音少女》的原作漫畫又同屬於芳文社的一個書系「MANGA TIME KIRARA」,這個書系的作品大多數都屬於「空氣系」。《向陽素描》是該書系第一部動畫化的作品,《輕音少女》則在社會影響力上獲得了成功,可以說,這兩部作品都推動了「空氣系」動畫的進程。

因此,企劃方採取了「新房昭之+虛淵玄+蒼樹梅+SHAFT」的策略無疑是有著跨界合作和「欺詐宣傳」的商業考量,而這種幾位主創差別巨大的風格,也讓《小圓》在內容上充滿了新穎的雜糅感。小川也曾經總結過,Studio Pierrot製作的《我是小甜甜》(魔法の天使クリィミーマミ,1983)有著「被開發過的『生活日常戲』」,然後又經歷了同樣是Studio Pierrot製作的《橙路》(きまぐれオレンジ☆ロード,1987)等作品,接著才由東映動畫做出了有著成熟的日常風格的作品(此前提到的「時髦動畫三部曲」),「最終進化成了例如《阿滋漫畫大王》等儘可能沒有起承轉合的、稀薄的日常系作品。可能把那時蒸發掉的非日常部分濃縮之後,就聚成了《小圓》這部作品吧。」[7]從小川的觀點看出,他認為《小圓》和這些「空氣系」作品是有一定的對立關係的。

《阿滋漫畫大王》

不過在筆者看來,有著和《向陽素描》動畫高度重合的班底的《小圓》,依舊存在著不少共性的部分。無論是《向陽素描》還是《小圓》,都有意製造了一個時間停滯或循環的領域,前者表現為「空氣系」特有的日常性,後者則是關於魔法少女們被禁錮於某個不斷循環的時空中無法長大,而且兩個系列都有過關於「進入」這個領域的描寫。

《向陽素描》是關於幾個住在「向陽莊」的美術高中生少女在高中期間的生活日常。其動畫一大特點便是主角們所度過的三年,每一集都講述了一天的事情,並且這些日期全部被打亂順序播出,因為日復一日循環的時間,即使打亂了時間順序也未造成觀感上的不適,不如說這些遠隔著的集與集之間還經常讓觀眾察覺到一些事件上的連接,以此揭示了這種日常的本質:不變中隱含著變化的高光。第二季的《向陽素描×365》(ひだまりスケッチ×365,2008)第一集,則是關於主角由乃從考試到進入向陽莊並認識高中時期最好的朋友宮子的過程。這一集的演出有意區別了在她進入向陽莊之前和之後的影像風格——「進入」之後的影像,是觀眾們在第一季早已熟悉的SHAFT風格動畫,比如用極簡色塊來構建突出人造感的空間風景,鏡頭大多數都是突出扁平感的平拍大景深固定機位鏡頭等;「進入」之前的,尤其是由乃跑去參加入學考試時,魚眼鏡頭、調動背景動畫的跟拍運動鏡頭,這些不穩定的動勢明顯和進入向陽莊之後的日常的靜態作區別。若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由乃跑步時閃過了一個放映狀態的電影膠片鏡頭,這意味著開始流動的影像時間,故事拉開帷幕,也向觀眾暗示著由乃正在進入她日後將要與朋友們共同度過的、一個有著循環時間感的日常空間。

《向陽素描×365》開頭

無獨有偶,在《小圓》的續作劇場版《叛逆的物語》(2013)中,SHAFT再一次表現了對「電影」這個意象的鐘情。《叛逆的物語》講述了小焰被封入了一個充滿無休止輪迴幻象的魔女結界之中,在這裡,她的幾個在本篇裡皆已不在人世的夥伴過著祥和的魔法少女日常生活,直到她發現她無法走出其所處的見瀧原市。也就是說,續作再次安排了一個循環凝滯的空間。而影片開場,魔女結界的背景出現了一個寫著「Welcome to Cinema」的拱門,似乎是歡迎前來觀看電影的觀眾,但同樣也暗示著正在進入一個由影像魔術虛構的凝滯空間。

《叛逆的物語》

無論是《向陽素描》,還是《小圓》,SHAFT的團隊都發揮了其製造風景、改造日常的能力,他們所做的不是對現實的複製,而是對現實的風景進行編輯和改造,在自然的風景上加入了反自然的要素——就像搭建一個攝影棚一樣,兩者揶揄「電影」之意象也不言而喻。只不過,對於《向陽素描》的主角們來說,這些被製造出來的風景才是屬於她們的安定的日常,而對於《小圓》來說,這些被製造出來的風景反而時常提示著觀眾這是一種反生活化反經驗的狀態,並與完全反自然的「魔女空間」形成一個超現實主義的嵌套。(劇團狗咖喱的「魔女空間」經常採用實拍物體做拼貼剪輯,也是一種對現實素材進行編輯改造的做法。)同理,同樣是凝滯而循環的時間,對作為「空氣系」作品的《向陽素描》來說是一種瀰漫著美好烏託邦氛圍的時間,而對《小圓》來說卻是一種抑制了「長大」這種行為的權力時間。

放入整個魔法少女動畫的大系中來看,那種每集使用一次魔法、每集變身一次的都合主義式的循環,在《小圓》中卻替換成了禁錮長大的輪迴,而蒼樹梅充滿「空氣系」色彩的人物設計豐富了讓評論家進行讀解的文本。

《小圓》的結局,是小圓成為了魔法少女,其願望是成為更高維度的、無法觀測的、如同世界運轉法則一樣的存在,也就是「圓環之理」。也就是說,她決定成為魔法少女的時候,她也為「魔法少女」的身份賦予了終極的神性,並且打破了輪迴的時間,賜予帶有流動性的世界。魔法少女們來到了一個充滿了都合主義奇蹟的世界。這也難怪當時的觀眾與正在發生中的「3·11」慘痛的現實聯繫在一起,「3·11」也讓人意識到了日常的虛構性及危險性,轉而正視切實流動的當下現實。因為災難發生時《小圓》已接近尾聲,日本商業動畫的製作體系是不可能讓這個作品臨時修改故事的大方向的,《小圓》既定的結局無意中應了當時日本觀眾的精神需求,於「3·11」這樣的突發事故之後落下故事的帷幕,或許還真是一個奇蹟也說不定。

而《小圓》之後,魔法少女、戰鬥美少女的「命運」又如何?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出現了諸如《結城友奈是勇者》、《學園孤島》這些少女面對殘酷末境去戰鬥的動畫,而這些少女無一不展現了嬌柔姿色與堅強意志並存的姿態,用批評家宇野常寬的概念來定義這類故事則是「決斷主義」——在宏大敘事失效的時代,擺脫「家裡蹲」一樣的狀態,選擇一個可以支撐自己的力量並活下去。這是一種帶有「生存遊戲」色彩的想像力,以2000年的電影《大逃殺》(バトル・ロワイアル)為起點,此後許多作品包括《小圓》在內都有著這種「決斷主義」的色彩。順便一說,至截稿已播出兩集的《奇蛋物語》(ワンダーエッグ・プライオリティ,2021)中,女主角大戶愛兩集都出現的「決勝臺詞」——「我已經怒不可遏了」便有著如同魔法少女變身儀式一樣的意義,同時也是大戶愛「決斷」的瞬間。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些「後《小圓》時代」的相關作品,還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空氣系」與「決斷主義」並存的矛盾。

《學園孤島》便是典型,動畫第一集從主角丈槍由紀的視角展開故事,是一個和普通「空氣系」作品沒什麼不一樣的世界,然而切換到客觀視角時,實際上這是一個被殭屍侵蝕了的末世,由紀因為不願意接受現實導致她眼中的世界依舊如初。而她的朋友們為了不刺激她,需要一邊擊退殭屍活下去,一邊維持由紀的美夢。這是主觀的「空氣系」與客觀的「決斷主義」相互拉鋸下的故事,兩者必須抉一而不能共存,這也有了後來由紀覺醒後的發展。

《學園孤島》

SHAFT在2020年的作品《突擊莉莉》(アサルトリリィ BOUQUET)又是另一種情況,這部作品講述了在未來與謎之敵人戰鬥的少女們的故事。這部作品可以視作是戰鬥魔法少女動畫,可以明顯看出既有著《聖母在上》這樣的寄宿女校背景下的百合元素,又是《魔法少女奈葉》軍武化熱兵器包裝下的戰鬥魔法少女的一種延伸。奇怪的是,故事中途無論發生了多殘酷的事件,少女們依舊可以繼續校園的日常,比如本作中途登場的角色一柳結梨,與女主角一柳梨璃等人建立深厚的關係之後瞬間戰死匆匆退場。雖然梨璃消沉了一陣子,但振作之後她又繼續回歸校園日常,投入到新的任務中,而故事也進入了下一個大情節。換句話說,像是角色死亡這樣悲痛的事件成為了故事的一個單元。《艦隊Collection》(艦隊これくしょん -艦これ-,2013)中如月的死亡這段情節同理,只是《艦隊》在情節設計上更傾向於傳統魔法少女動畫的都合主義(幾乎每集必有敵人登場,並讓艦娘們與之戰鬥),也因此如月之死這段情節在當時受到了不少負評。

若以比喻進一步說明的話,《突擊莉莉》中所展現的時間就像是一個帶有數個360度翻滾設計的過山車遊戲,故事的發展就像行走的過山車,這些翻轉對應的就是故事中的殘酷事件,從平面上看,翻轉一次的軌道會產生一個交點(就像是回到原點一樣),然後列車(故事)會繼續前進(推進)。故事結束了,世界觀與角色並不是變得不再一樣的一往無前,而是隨著過山車又回到了起點——雖然校園已經摧毀,但一開始存在的角色依然還在,是保持不變的,這麼看來,結梨的死亡似乎早已註定——看似驚險刺激,其實是在安全的範圍裡進行著循環而安全的遊戲,本質上依舊是一種循環的時間。過山車遊戲雖然結束了,過山車的裝置依舊可以重新啟動,讓少女們進入下一次充滿翻滾的「安全冒險」。既像「空氣系」一樣循環,又和「空氣系」有著不同:「空氣系」是不變中的變化的堆疊,最後推移至青春的末日,這些作品則是從變化中回歸不變,無論經歷多麼殘酷的環境,依舊能回到開頭再次開啟故事。奇蹟的魔法依舊會生效,但魔法與世界的關聯早已不大了。在筆者看來,這是相當雞肋的故事推進方式。

《突擊莉莉》

至此本文將要結束,筆者站在十年後的視角,在魔法少女動畫的縱向脈絡上,重新思考《小圓》的時代定位,又橫向梳理通過SHAFT和蒼樹梅的合作,確立《小圓》在十年前所處的位置,從而延伸的結果是嘗試對當下的相關動畫做出一些仍處於時代大局中的判斷。可以看出,《小圓》的奇蹟不僅是商業和地位上的,還有在日本動漫畫作品內部也引領了一種故事與意識形態。

除了《突擊莉莉》,SHAFT製作的《小圓》外傳《魔法紀錄》(マギアレコード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外伝)也在去年播出。《魔法紀錄》將故事舞臺移到神濱市,魔法少女因為一句傳言(「若能去神濱的話,魔法少女就能得到拯救」)而聚集在此,主角環伊呂波則是其中之一,她為了尋找自己忘卻了的願望而戰鬥。與本傳不同,《魔法紀錄》不再是關於個人的力量對世界的變革,不是封閉狹小的世界,而是關於一個聚集了許多魔法少女的世間,一個無法逃離的他者世界(謠空間)。《魔法紀錄》拓展了該系列對世界的指涉。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魔法紀錄》

而在2021年1月8日,SHAFT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段由劇團狗咖喱製作的紀念十周年的視頻,這段視頻再次體現了劇團狗咖喱對現存素材的改造和編輯能力,裡面全都是此前在動畫中出現過的影像和素材,然而卻經過了畫面放大、遮擋、調色等操作,一時間也惹得「圓學家」們紛紛「回歸正業」,引發一波討論熱潮。更早之前,官方也不斷強調《小圓》會有續作。那麼續作又會如何講述新的小圓物語?魔法少女是否又能在《叛逆的物語》的世界後獲得再次「長大」的機會?正如十年前觀眾在停播的時期猜測著《小圓》的結局,十年後的現在我們依舊為之著迷,依舊期待著這個物語的接續。

注釋:

[1]湯禎兆,《魔法少女小圓》的成魔之路,發表日期:2012.07.04,原載《文景》2012年6月號,原文地址:https://site.douban.com/143876/widget/notes/7150451/note/223560533/;

[2]主持&撰文:村上裕一,採訪:虛淵玄、田中羅密歐,翻譯:DREAMER,校對:木下,【翻譯】在這世上存有希望的緣由 ——田中羅密歐x虛淵玄對談,發表日期: 2016.9.3,原載於ユリイカ2011年11月臨時増刊號 総特集=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魔法少女に花束を,原文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15772950259510;

[3]178動漫頻道,「魔法少女小圓」登上日本著名報刊[朝日新聞]晚報,發表日期:2011.5.9,原文地址:http://acg.178.com/201105/98922045436.html;

[4]「邪道魔法少女」這個概念是由《魔法護士小麥》、《撲殺天使》、《大魔法峠》的製片人川瀨浩平提出的,因此有特指這三部作品的意思。其中《魔法護士小麥》是《魂狩》的外傳,後者的導演正是新房昭之;

[5]泉信行、小川びい,翻譯:Revin(前半)、DREAMER(後半),校對:Revin,【合翻】被更新的魔法少女系 ——從動畫史談《小圓》,發表日期: 2016.10.25,原載於ユリイカ2011年11月臨時増刊號 総特集=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魔法少女に花束を,原文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34603928189054;

[6]同[5];

[7]同[5]。

文&排版/塔塔君

美工/勃雞下山

動畫學術趴編輯/若風

本文由塔塔君撰寫,轉載請在幻想現動研留言。

動畫 | 漫畫 | 映畫 | 播客

音樂 | 小說 | 趣談 | 玩樂 | 有聊 | 一遊 | 節目

幻想實驗室

次元中立

相關焦點

  • 官方慶祝《魔法少女小圓》10周年!小圓出現後魔法少女變得不簡單
    今天《魔法少女小圓》終於滿10周年了!官方還祝賀魔法少女小圓10周年而發文祝賀!魔法少女小圓是魔法少女系列動畫中的典型例子,這部由虛淵玄編劇的動畫在2011年1月7日上映,動畫播出後遭到巨大漫圈的巨大反響,本來三集定律真香的預言並沒有在這部動畫中表現出來,第四集畫風突變,從此走上神壇之路!
  • 奇蹟和魔法可以是白嫖的 《魔法紀錄》小圓手遊下載
    奇蹟和魔法可以是白嫖的 《魔法紀錄》小圓手遊下載 來源:www.18183.com作者:Pencildragon時間:2020-10-13 bilibili遊戲獨家代理,魔法少女
  • 慶祝魔法少女小圓10周年!這部動畫重新定義了魔法少女,原來馬猴燒酒並不那麼好當
    《魔法少女小圓》終於10周年啦!
  • 【短訊】《魔法少女小圓》十周年紀念企劃丨《灌籃高手》將出動畫電影丨《愛,死亡和機器人》新消息
    1月7日,《魔法少女小圓》TV動畫開播10周年整,官方也開啟了《魔法少女小圓》十周年紀念企劃,上線了紀念官網。官方宣布從1月14日開始,《魔法少女小圓》十周年插圖將定期在官方頁面上發布,紀念插圖將來自各國的插圖畫家和漫畫家。
  • 《魔法少女小圓》10周年!從此魔法少女成為了高危職業
    不知不覺,神作《魔法少女小圓》迎來了10周年!
  • 《魔法少女小圓》十周年!有特殊企劃?提議做麻美學姐的日常
    《灌籃高手》要出新動畫了!劇場版!昨天,一個真正的重磅消息炸翻了整個動漫圈,相信哪怕能猜中美麗風景線在美國表現的人都肯定猜不到的是,《灌籃高手》要做新動畫了!而且應該不是有人害怕的真人電影,而是由東映動畫製作的動畫電影!在此消息下,粉絲們紛紛表示這才是真正的爺青回,只要是此生不忘的「全國大賽篇」,就是原地螺旋升天爆炸都可以!
  • 《魔法少女小圓》魔法少女動畫的裡程碑
    作為一個極端特化的動畫類型經過二十多年的歷史魔法少女動畫漸漸的喪失了創作活力。魔法少女動畫其實是超級英雄片的一個特化的子類型,而且在劇作上遵循一些普遍通用的邏輯。要拿電影來對比的話可能最像的反而是怪獸片,因為怪獸的存在是怪獸電影立身之本,而魔法少女的存在也是魔法少女動畫的根基所在,至於形式那都好說。
  • 魔法少女小圓(紅藍篇)
    都是在 2011 年前魔法少女動畫中經常出現的元素,當時的魔法少女動畫也因此深受孩童們的喜愛。    2011 年 1 月 6 日前,日本各大網站也放出了「魔法少女小圓」的pv,虛淵玄劇本,新房昭之執導,梶浦由記配樂,三人均在 acg 界享有盛譽,當時 pv 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 眾所周知魔法少女是高危行業,虛淵玄的《魔法少女小圓》就是萬惡之源
    很多半年番都難以做出這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觀感,《魔法少女小圓》在短短12集裡足足大起大落了四次。這樣短小精悍、環環相扣的劇本,簡直只能用「藝術品」來形容。不得不佩服老虛把握劇情節奏的能力。通過這個沉重的故事,老虛向我們拋出了這樣一個命題:奇蹟與魔法都不是免費的,祈求奇蹟,就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 動畫「魔法少女小圓 外傳」推出魔法少女武器主題吊墜&耳環
    動畫「魔法少女小圓 外傳」推出魔法少女武器主題吊墜&耳環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魔法記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2019年TV動畫化
    人氣原創動畫《魔法少女小圓》推出的外傳手機遊戲《魔法記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於9月1日宣布將TV動畫化,同時公開了視覺圖、宣傳PV
  • 《Magia Record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舞臺劇製作決定!
    2011年1月,TV動畫《魔法少女小圓》橫空出世,突變的第三話劇情之後人氣勢不可擋,不僅在動畫領域收穫了高口碑高收視,甚至還引起了日本全社會的廣泛討論,囊括多項動畫類大獎。©Magica Quartet/Aniplex・Magia Record PartnersTV動畫播出之後,《魔法少女小圓》迅速被改編成漫畫、小說、遊戲以及廣播劇,外傳作品也是層出不窮。手遊《Magia Record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就是其中的優秀作品之一。日前,手遊官方為紀念上線一周年,宣布將製作手遊劇情的舞臺劇版本,一時間在網上引起轟動。
  • 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
    《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日語:マギアレコード 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外伝)是由f4samurai開發、Aniplex運營的改編自電視動畫
  • TV動畫《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創作人員訪談:七海八千代 CV雨宮天
    2周年紀念活動『Magia Day 2019』對我來說是2019年最棒的一天。 《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馬上就要播出了,這次的接力訪談請到了為七海八千代配音的雨宮天小姐。讓我們帶著今年秋季舉辦的《魔法紀錄》活動「Magia Day 2019」的回憶一起來聽聽她是怎麼說的吧。 雖然沒有發生什麼事,但《魔法紀錄》的世界中卻充斥著緊張的空氣——動畫《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終於要開播了。在遊戲改編成動畫的過程中,您有過怎樣的期待呢?
  • TV動畫《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創作人員訪談:由比鶴乃 CV 夏川椎菜
    能參加《魔法紀錄》讓我有一種初中時的夢想得以實現的感覺。動畫《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終於開播了。在劇中,為活力四射的由比鶴乃配音的是夏川椎菜小姐。身為《魔法少女小圓》粉絲的她,是怎樣參與《魔法紀錄》的呢?——動畫《魔法紀錄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終於開播了。
  • 《魔法少女小圓》小圓和焰魔的魔法套裝
    史上獲獎最多的日本電視動畫——《魔法少女小圓》,是由SHAFT擔任動畫製作,新房昭之擔任監督,虛淵玄擔任腳本,梶浦由記擔任音樂的膾炙人口之作。
  • 《魔法少女小圓》外傳,當年治癒你的那個魔法少女你還喜歡嗎?
    近日,《魔法少女小圓》系列新作《魔法記錄》上線,當年那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圓臉又回來了!還有那畢卡索式的藝術畫風真令人懷念!曾經的《魔法少女小圓》可以說是跨時代的作品,它完全刷新了曾經我們對魔法少女作品的觀點看法,是一種完全反烏託邦式的動漫。
  • 《魔法少女小圓》獻給我心中的神作——魔法少女小圓
    魔法少女小圓是我心中當之無愧的NO.1的作品,我已經看了十幾遍了,但是仍然能看出深意來,這可不是一部簡單的作品,而是一部神作。原罪之一,希望如同作品裡面所說任何一種希望,必然產生某種扭曲,從而帶來同等的絕望沒錯,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也不知道實現這種希望的代價是什麼所有籤訂契約而成為魔法少女的少女們,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魔法和奇蹟都是代價的,成為魔法少女之後,或許那是你承受不起的代價人的希望是一種通過否定當下而寄望於未來的東西同等的希望,自然產生了同等的絕望在當下希望的實現,也必然產生了同等的絕望的代價我們必然能力有限
  • 童年回憶之作 魔法少女小圓系列APP合集
    《魔法少女小圓》(日語: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拉丁語:Puella Magi Madoka Magica)是一部由日本動畫公司SHAFT製作,於2011年1月起開始在MBS電視臺播放的日本深夜動畫。本故事圍繞著鹿目圓與其同伴的成長與冒險展開。就讀市立見瀧原中學二年級的少女鹿目圓是個出生於良好家庭,身邊環繞著親朋好友,有哭有笑,擁有普通日常生活的女孩。
  • 強行續命失敗,《魔法少女小圓》新作你們還記得嗎?
    這不由得讓pop醬恍惚地想起,一年多前,2015年末的時候,《魔法少女小圓》曾在 SHAFT40周年紀念展上公開了一段《魔法少女小圓》新作動畫的概念影片。《魔法少女小圓》新作概念片《魔法少女小圓》的這段概念視頻,被小圓的動畫製作組稱為「新作一切的開始」,據說出自於製作組們在構思新作時的腦洞和設計。就和動畫進入製作環節前,為了表現動畫氛圍吸引觀眾,製作組們都會製作一個兩個很簡短的,主要是一些概念元素堆積的,「印象畫」一般的宣傳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