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藝術展!600萬人驚嘆:中國人好浪漫

2021-01-18 騰訊網

《易·繫辭下》中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在上古時期,先民就已經懂得安葬死者,不過那時候只是簡簡單單將人埋葬在荒野,沒有墳墓,也沒有墓碑。

周公制定禮樂之後,演變出一套完整的喪禮禮儀,商周時期人們重視祭祀,《左傳》中載:國家大事,在祀與戎。不過在荒年,無法舉行厚禮,所以就衍生出了「殺禮」,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祭祀的規模。

春秋之外,禮樂崩壞,各大諸侯王都按照自己的喜好修建陵墓,厚葬之風悄然興起,秦始皇一統天下,大興土木修建秦始皇陵,漢代更甚,漢高祖劉邦、呂后的合葬陵是漢墓中規模最大的。

古人認為「事生如事死」,人死後,所有的隨葬品按照生前置辦,在「孝文化」的觀念下,每個人都以厚葬為榮,但凡家中有點條件的,都會隨葬一些金銀玉器,唐以後,皇帝們開始提倡薄葬。

明太祖朱元璋是提倡薄葬的典型,他曾下詔:古之喪禮,以哀戚為本,治喪之具,稱家有無……宜令中書省臣集議定製,頒行遵守,違者論罪。

在這種前提下,紙紮開始出現了,對現代人來說,紙紮已經不陌生了,清明節去祭祀親人的時候,往往都會帶一些紙錢、紙花,不過古代的紙紮是慢慢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記錄,可追尋到的紙紮產自唐代,唐大曆(公元769年)紙棺出現了,宋朝,紙紮祭祀應該已經成型了,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就提到了杭州繁華的市場上就出現了「舒家紙紮鋪」、「獅子巷口徐家紙紮鋪」,經過明清兩代的傳承,紙紮成了中國一種相對特殊的文化,那麼紙紮怎麼跟巴黎藝術展扯上關係了呢?

這個藝術展在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緊挨著艾菲爾鐵塔,這個博物館跟普通的博物館不太一樣,它收藏的都是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最原始的藝術品,法國人將這個博物館視為「非西方藝術博物館」。

為了打造這一次「極樂天堂」藝術展,主辦方特別從中國請來了兩家紙紮店,一家是百年老字號「新興糊紙文化」,另外一家是更具有現代化紙紮藝術的「Skea天堂紙紮」,兩個團隊傾力合作,共同打造了這一次紙紮藝術展。

從吃穿到住行,幾乎樣樣俱全,有包子、油條,還有古代戲曲、門將,更是融入了一些現代文化,讓人看了更加新穎,在凱布朗利博物館大門前,還有兩個紙紮人在門外「招待」,藝術展的消息傳開之後,立刻引起了轟動。

從沒見過中國紙紮的法國人,紛至沓來,當天的客流量就達到了600多萬人,看過中國紙紮的法國人都紛紛感慨:「就算是人去世了,還給他準備這麼多漂亮的東西,中國人對死亡的想法真是太浪漫了」。

浪漫是法國的一個代名詞,在他們的眼中,紙紮並不是什麼迷信物品,而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對我們來說,紙紮傳承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沒有必要因為迷信而覺得它晦氣。

相關焦點

  • 中國葬禮用品紙紮,登上巴黎藝術展!600萬人評價:中國人太浪漫
    提起紙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民間,它常常伴隨著葬禮出現,而古代喪俗本就是紙紮的起源,經過長期發展,紙紮的種類大致可以分成神像、人像、建築、器皿用品這4類。雖然民間的手工藝人能把它做得精美萬分,但大家多少還是會對喪葬用品有些避忌的。
  • 中國葬禮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600萬人觀看,感嘆中國人太浪漫
    上面照片為1909年慈禧葬禮出殯期間,葬禮中的紙紮人隨葬品,做得如真人般大小,令人百感交集的是,居然是「文武百官」的模樣。這恰恰體現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死後所享受的待遇還要和活著時候一樣。當年慈禧葬禮用的紙紮,最大的是一個法船,花去了幾十萬兩白銀。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曾登巴黎設計展,外國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
    前言隨著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的文化也在不斷輸出。中西文化雙向交流使得外國人對中國的藝術品充滿好奇。中國不少民間藝術都令外國人嘖嘖稱奇。甚至喪葬文化中的紙紮藝術竟然也流傳到國外,還曾經榮登了法國的巴黎設計展。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藝術展!600萬西方人感嘆:太浪漫了
    而一個好的紙紮匠人,是可以將陽間的物件按比例還原的,十分逼真。於是在民間,紙紮店之類的都帶著點兒避諱。而紙紮店,喪儀店等也會自個兒避著點人群。一般都開在較為偏遠,荒蕪的地方。除開清明,忌日這種需要祭祀的時候,其他時間大伙兒都對此避之不及。
  •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西方人看後:中國人太浪漫了
    紙紮是中國民間一種非常常見的工藝,通常用於清明等祭祀先祖的節日,一般情況下,人們只有在祭祀先祖的時候才會去觸碰紙紮,因為在中國人固有的思想中,紙紮的東西不吉利,平時裡觸碰是非常晦氣的。但是2016年,紙紮藝術卻在英國的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榮登國際舞臺,並且一經展出,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紙紮藝術起源於喪葬的習俗,在古代,人們認為親人過世之後,他的靈魂會去到另一個地方繼續生活。因此在祭拜已亡人的時候,會給他燒紙錢、紙屋等一系列紙質用品,期盼他能在另一邊過得好一點。
  • 我國葬禮用的紙紮,榮登法國設計展!西方人看後感嘆:中國人真浪漫
    紙紮這門傳統手工藝,傳承至今,品類增多,扎制技術也有提高,紙紮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繁榮於過去,存活於當今,蘊含著民間藝人的心血與情感,具有獨特魅力。但是現代人對紙紮的理解還停留在喪葬文化中,認為其登不上大雅之堂。幸運的是,如今紙紮已經走出國門,登上了法國巴黎設計展,人們可以走進流光溢彩的紙紮世界,探尋它的魅力。
  • 中國燒給死人的紙紮,在巴黎大受熱捧,老外大讚中國人很浪漫!
    很多法國人見到這些紙紮掰出來,就跟人的形狀一樣,覺得非常有意思。但是當地的中國人看到後,卻嚇了一跳,因為在中國紙紮是燒給死人用的,怎麼現在被擺出來展覽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法國對於這種紙紮的看法,和我們的看法不太一樣。美術館認為這種紙紮藝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手藝,所以他們這次展覽就是希望把這種文化以及工匠的精神展示給人們。
  • 中國人最忌諱的紙紮,為什麼在法國成為了浪漫的藝術展?
    說起紙人,來源於中國喪葬文化。它是將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紙紮在民間又稱糊紙、扎紙、扎紙馬、扎罩子等,是為滿足民眾祭祀信仰心理及精神需要的一種形式。人們用竹篾、蘆葦、高粱秸紮成各種家具器皿人物,糊以色紙,飾以剪紙,為死者焚燒。在事死如事生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只有埃及可以和中國人相提並論,但比起埃及,中國人更加浪漫。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曾提到杭州繁華市場的「舒家紙紮鋪」「獅子巷口徐家紙紮鋪」。
  • 中國最忌諱的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法國人感慨:中國人太浪漫了
    人們用竹篾、蘆葦、高粱秸紮成各種家具器皿,舉行祭奠儀式。而到了明清時期,紙紮藝術已經遍及了各大鄉城之中。而且不僅僅是舉行祭祀的儀式,每一些特殊的節日,中國民間的紙紮藝人們,便會製作出各種的紙紮對應節日氣氛。當然最為主要的還是用於喪俗,畢竟這是紙紮藝術的起源。所以在中國只要一提起紙紮,我們都會想到一些「晦氣」或者是「不吉利」的字眼。
  •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歐洲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
    有幸來到這裡參觀的中國人竟然看到了「中國紙紮」,沒錯,就是喪俗活動中用到的紙品,當年來參觀的600多萬外國人還對著「紙紮」感慨:「中國人真是浪漫!」他們為什麼這樣說?
  • 鄉村喪葬用的紙紮,榮登國際設計展,法國人觀後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
    中國的「紙紮」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死後要帶上所謂的「陪葬品」,但古時候人已經死了卻還要帶上金銀珠寶和活人
  • 中國人燒給死人的紙紮,卻在巴黎博物館展覽,中國網友:迷惑行為
    紙紮其實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東西,因為這是屬於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中很重要的一個點,但是中國人往往不會想要見到紙紮,因為紙紮其實一定程度上也是代表著死亡,而這不管是對於誰來說,都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情。中國人燒給死人的紙紮,卻在巴黎博物館展覽,中國網友:迷惑行為。此前在法國巴黎,曾經舉辦過一個紙紮展覽,我們所認為晦氣的東西,被的法國人放在了展覽上。
  • 中國人忌諱的紙紮爆紅巴黎!法國人拿它辦展覽,600萬老外搶著去打卡:太浪漫了!
    是迷信的、用各種誇張色彩做的紙紮小人?是鬼片裡會看到的陰森紙紮店?還是即使沒見過,但一提起就感到忌諱的存在?或許因為忌諱,除了逢年過節祭祖祭神我們會燒紙錢、紙紮,平時生活裡我們幾乎與它們無交集,中國民間流傳上千年的傳統工藝,正逐漸沒落。但今年,中國紙紮在法國火了。
  • 趣聞 | 中國人忌諱的紙紮爆紅巴黎!法國人拿它辦展覽,600萬老外搶著去打卡:太浪漫了!
    或許因為忌諱,除了逢年過節祭祖祭神我們會燒紙錢、紙紮,平時生活裡我們幾乎與它們無交集,中國民間流傳上千年的傳統工藝,正逐漸沒落。但今年,中國紙紮在法國火了。法國人在鄰近艾菲爾鐵塔的凱布朗利博物館辦了個「極樂天堂」的藝術展,裡面展覽了各種中國人用作祭祀的紙紮,這個展覽甚至被巴黎最高點閱率的藝文指南「Sortir à Paris」選為今夏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在國外火了,法國人觀後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
    中國的「紙紮」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死後要帶上所謂的「陪葬品」,但古時候人已經死了卻還要帶上金銀珠寶和活人,未免太浪費資源而且沒有人性,所以後來的能工巧匠們就挖空心思去想去動手做替代品,像秦兵馬俑就比較成功,而且可以說它是紙紮藝術的雛形。
  • 中國人「忌諱」的紙紮被搬上法國展臺,被稱讚浪漫的「極樂世界」背後,是中國版的《尋夢環遊記》
    ,那些被國人用來燒掉祭奠親人的紙紮受到了法國觀眾的稱嘆,直言「中國人對待死亡的方式太浪漫了」,其實紙紮存在的意義並不浪漫,它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生者要堅強。上個月,在法國巴黎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博物館,一場關於中國的藝術展落下帷幕,法國藝文指南雜誌評價它是「今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 中國紙紮走紅法國,法國人:在中國連死亡都是高昂浪漫的
    中國文化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從古代先人那裡流傳下來很多習俗,有人覺得封建應該擯棄,也有人覺得無傷大雅應該傳承。從古至今,中國人都流傳著燒「紙紮」的習慣,因為將「紙紮」燒給祖先,可以讓親人在另外一個世界活的更舒服一些,最近,中國的紙紮卻意外在國外走紅了。
  • 中國喪葬忌諱的紙紮,被放到法國博物館:中國人面對死亡浪漫至極
    而面對親人的提前離世,無疑活著的人都承受著無盡的苦痛折磨,人們用無數的方法與死亡對抗,用一個一個的紙紮寄託著不盡的思念。當造紙術純熟之後,紙張逐漸被民間廣泛應用,在北宋時期紙紮的使用達到民間流行的最高 紙紮也從此成為了中國傳統喪葬習俗藝術。
  • 我們忌諱的紙紮,被法國人拿到博物館展覽:中國人的死亡是浪漫的
    紙紮,讓我們有機會去彌補。紙紮在我們看來是陰森晦氣的。但是今年6月法國人用中國紙紮,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博物館辦了一個叫「極樂天堂」的藝術展,還被法國的藝文指南雜質評為「今年夏天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傳統中式靈厝、阻嚇惡靈的「大土爺」、龍頭獅頭等等這些傳統紙紮少不了。
  • 廣州人最禁忌的紙紮公仔,竟登上巴黎設計周,還被法國博物館收藏?
    天堂紙紮" 另一就是百年老店"新興糊紙文化" 展出了傳統的中式靈厝(冥宅) 很多外國人看到這樣的藝術品都不禁驚嘆 當他們知道這座精美的紙屋 最後要被燒掉後,都覺得非常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