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鄧玉嬌案——活在案件裡外的人

2021-02-07 央廣網

在看《我是歌手》第二季的時候,每當臺上響起「鄧紫棋」的名字,我都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受。怎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我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要去網易做一次「如何做人物報導」的交流,我在準備PPT材料的時候,發現了這種「似曾相識」的感受從何而來。「今年3月5日,鄧玉嬌失眠仍沒有改善,張樹梅帶鄧玉嬌到恩施州優撫醫院看病,並做了血液和腦電圖檢查。報告單上用的名字是『鄧子琪』,報告結果寫著『正常範圍』。」「今年」指的是2009年。這是《南方都市報》的鄧玉嬌案報導——《女服務員與招商辦官員的致命邂逅》中的一條圖說。寫這篇報導的記者是龍志。很巧,我在網易的現場見到了龍志。兩年前,他離開了《南方都市報》,如今是網易新媒體中心總監。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龍志,上次通電話已經是5年之前,鄧玉嬌案的影響力席捲全國的時候。彼時,龍志已經迅速發表了關於鄧玉嬌案的最有影響力的報導,離開了巴東。而我剛寫完發生在杭州的「70碼」飆車撞人案,匆匆趕往湖北。路上給龍志打電話,了解到許多當地情況。我在野三關遇到了《新京報》記者孔璞。那是她剛從《新世紀周刊》轉投《新京報》後的第一次出差。我和孔璞在野三關木龍埡村採訪鄧玉嬌外公外婆的時候,遭到了暴力阻攔,採訪被迫終止。幾個月後,以為局勢有所緩和,我和同事鄭廷鑫再次前往巴東,又是失望而歸。這些失敗的採訪經歷令人沮喪,幾乎成為我揮之不去的心結。

今年3月,在網上看了賈樟柯導演的電影《天註定》,趙濤扮演的角色小玉,被認為原型之一來自於鄧玉嬌。

由此,激發了我繼續去做當年未完成的採訪的想法。

當我見到鄧玉嬌外公張明瑤的時候,他正在幹農活。馬上就是端午節了,高粱地裡的雜草需要清理。太陽很毒,他的皮膚被曬得黝黑。

儘管耳朵有些背,但張明瑤的記憶力很好,他很快認出了我。他從木龍埡搬到了現在竹園淌的住所。這是親戚家的房子。

當年,我在木龍埡採訪兩位老人的時候,有一伙人突然闖入,把我幾乎是扔了出去。我手上戴的一串佛珠撒了一地。「這些小珠子滾得地上到處都是,他(張明瑤)還幫你一顆顆找回來。」鄧玉嬌的外婆秦尚菊說。

跟兩位老人聊天,我了解了許多並不知道的事情。當年,各種離奇的傳言都有。木龍埡村的各個路口幾乎都有人看守,阻止陌生人的進入。「他們在那裡打一天牌都有40塊錢。」秦尚菊說。

當初,我和孔璞是走了一條人跡罕至的路,到了鄧玉嬌外婆家,才被人發現。一個人看到我們進門後,馬上出去打電話報信。隔了不久,一群人來了,衝在最前面的體態比較胖。

在遭到暴力推搡後,我給同事打了電話,同事通過飯否,將事情經過發布到了網上。飯否是當年流行的社交媒體,被認為是中國微博的鼻祖。那是社交媒體剛起步的年頭。此後5年中,微博興起,然後是微信成為新寵。而飯否幾經起落,差不多已經被人遺忘了。我當年用的電話是諾基亞,被人奪去使勁摔到地上還沒壞。如今,諾基亞經摔已經從品質變成了笑話。5年時間過去,大家如今最熱衷談論的是移動網際網路和新媒體。世事紛擾,大家使勁奔跑,生怕被時代拋下。這些年沒變的大概是,鄧玉嬌外公外婆的穿著還和5年前差不多,種的還是那些寒來暑往秋收冬藏的作物。

我是繞過許多人的視線來到鄧玉嬌外公外婆家的,他們也囑咐周邊人,不要讓別人知道我來了。

在記者被打的事情發生以後,兩位老人被要求搬離自己的家,到指定的一個地方居住。有人看護著他們。「我去拔草,他們都跟著去。」張明瑤說。在那裡,看護人員的價格更高,達到了70塊錢一天。兩位老人被迫在這樣的監護下過了一段時間,直到鄧玉嬌案開庭,他們才得以回家。

那段時間,張樹梅聯繫不上自己的父母,父母也聯繫不上她。包括記者,也打不通鄧玉嬌家人的電話。

「當時,我被要求換了電話卡,我現在還用著別人給的電話號碼。」張樹梅說。

這一回,我在野三關的一輛計程車上,才第一次見到了張樹梅。開車的是她的丈夫(鄧玉嬌的繼父,鄧玉嬌的親生父親好多年前已經去世)譚支波。這輛車主要跑野三關到宜昌的路線。當初,在鄧玉嬌事件鬧大的時候。張樹梅和譚志波向政府提出的一項條件是解決車輛運營路線的牌照。到現在他們還沒有拿到。獲得解決的是鄧玉嬌的工作問題。鄧玉嬌現在工作的單位是政府當年安排的。

「她(鄧玉嬌)現在一個月的工資1300多塊錢,去除一些費用,也就1000塊錢。」張樹梅說。

「但工作還是挺輕鬆的。」鄧玉嬌的外婆說。

我向張樹梅提出,想見見鄧玉嬌。張樹梅考慮了一下,打電話徵求了鄧玉嬌的意見,鄧玉嬌通過電話跟我聊了聊。她的話語聽上去挺疲憊,一直都是語氣輕微而簡短地回答我的問題。她強調的是,謝謝當初幫過她的人。

當年龍志的報導出來後,有律師和學者很不客氣地批評了他,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平衡報導」很愚蠢。網民罵他的聲音更是鋪天蓋地,有人乾脆寫信到報社,要求開除記者龍志。這一度困擾了他。「之前,我出去做調查報導,回來之後,一搜索,都是好話一片,這篇報導不同。」龍志說。

最讓龍志難以接受的是,南都內部的討論中,有同事說他的報導是南都10年裡的一顆老鼠屎。這樣的討論態度,他斷難接受。

龍志的報導,模仿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經典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的筆觸。為了表述流暢,他做了許多技術化的處理。他一一跟我說了當時的信息源。這是一篇特稿,特稿經常被人提到的就是信息源的處理問題。懂特稿的明眼人,能夠看出其中的信息源。也有記者為了保險起見,在文章的後邊會逐個列出。

看到龍志報導的時候,張樹梅也提出過疑問:這些信息是從哪來的。龍志是嚴謹的記者,他說了自己的看法,「有時候,母親不一定完全懂自己的女兒。」

龍志思考了當下語境中媒體有時要面對的共同困惑:是堅持立場,還是順應民意?

鄧玉嬌在前年結婚成家。老公是恩施人,通過別人介紹認識。老公之前知道鄧玉嬌案,但不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鄧玉嬌。不過,鄧玉嬌一開始就主動提了這件事情,她認為如果接受就交往,不接受就別交往了。

鄧玉嬌在判決之後改了名。

「她現在叫╳╳╳。」張樹梅說。

「那原來化驗單上寫的鄧子琪呢?」

「那是她當時隨便起的名字。」張樹梅解答了我的疑問。

鄧玉嬌現在的名字中,有一個字含有「水」的形態。因為算命先生說她命裡缺水。

「她信這個。」當年出事之前,鄧玉嬌去算過命。算命的人說她從17歲到22歲之間,會闖禍,但會有貴人相助。出事那年,她正好22歲。這看上去真的就是「天註定」。或者理性一些說,這是命運的不確定性。龍志當年在自己的稿子裡,想表達這一層意思。他在文章一開始,用了兩條線索。這兩條毫不相關的線索,在某天產生了交集。「鄧玉嬌事件引起這麼大波瀾,可能就是因為太簡單荒誕了,簡單荒誕到大家不願意相信。」龍志說。

案件塵埃落定之後,張樹梅覺得鄧玉嬌在野三關很難待下去了。這裡那麼小,走在路上,大家都很容易碰上,難免尷尬。

這件事情過去5年了,圍繞著這件事情的人,裡裡外外都有了變化。所有的故事仿佛都是時間的故事。「鄧玉嬌」這個名字,成為了過去式,這個名字停留在了2009年的那場軒然大波裡。(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衛毅)

相關焦點

  • 案件回訪踐初心——準旗法院法官回訪離婚案件當事人踐行審判能力...
    案件回訪踐初心——準旗法院法官回訪離婚案件當事人踐行審判能力現代化 2019-12-17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鄧玉嬌案被刺官員之妻:丈夫死得太不值了
    他本不是那種人。  擁有礦場的股份完全是無稽之談,他在的時候一個月1600塊。其實,他就是窮光蛋一個。  鄭愛芝把自己收拾得很利索。黃色的夾克,挽起的長髮。從外貌很難相信是一個年已41歲的女人。  家和單位很近,上坡下坡即到。站在野三賓館門前一聲吆喝,在家裡也能回上話。
  • 家事案件入戶回訪,司法關懷溫暖人心
    家事案件入戶回訪,司法關懷溫暖人心 2020-12-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棉法院安順法庭建立家事案件回訪制度
    石棉法院安順法庭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妥善審理家事案件,建立家事案件判後回訪制度,努力維護家庭和睦,促進社會和諧。  一是確定家事糾紛案件回訪的範圍。認真梳理近幾年來審理的家事糾紛案件,提取需要進行回訪的案件,總結案件類型、特點,確定家事糾紛案件需要回訪的範圍,主要是多次起訴離婚、判決不準離婚、贍養、撫養、涉及家庭暴力等幾類案件。  二是制定家事案件回訪規程。
  • 湖北大案:11年前,因被騷擾怒殺淫官的鄧玉嬌,如今怎樣了?
    到了洗浴中心,見到三位客人之後,鄧玉嬌心裡開始緊張起來,這三人都是鎮上招商辦的官員,因為工作需要他們經常來這裡應酬,一來二去娛樂城的人都認識他們了。其中有一位名叫鄧貴大的人,是鎮上招商辦的副主任,每次來都會對鄧玉嬌動手動腳,讓人非常反感。果不其然,鄧貴大見到鄧玉嬌之後,又開始對她進行各種騷擾,並且提出要鄧玉嬌與他一起洗澡。
  • ...市掃黑除惡辦組織開展案件評查工作 回訪金灣區兩宗涉黑涉惡案件
    【掃黑除惡】市掃黑除惡辦組織開展案件評查工作 回訪金灣區兩宗涉黑涉惡案件 2020-12-21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史記•鄧玉嬌列傳
  • 辦理不起訴案件 公開是關鍵
    「醉酒駕駛危害公共安全,為啥還能不起訴,得好好聽聽……」近日,在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檢察院不起訴案件公開聽證會上,兩名人民監督員邊聽邊討論,並對該院公正透明、精益求精辦理不起訴案件的做法豎起了大拇指。  2019年以來,蘭山區檢察院共受理偵查機關移送審查起訴案件5000餘件6300餘人,不起訴1500餘人,案件基數較大,不起訴數較多。
  • 柳北區積極推進「三轉」式 回訪教育工作 做實案件查辦 「後半篇...
    」近年來,柳北區紀委監委始終秉承「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持續在回訪教育上拓寬思路、轉變方式,日前制定出臺了《柳北區紀委監委做好案件查辦「後半篇文章」深化以案促改回訪教育工作實施方案》,完成了從「一對多」向「一對一」、「線下訪」向「線上訪」、「一張紙」向「一堂課」的三個轉變,大大提升了監督執紀綜合效果。
  • 判決後家事回訪 司法關懷暖人心
    近日,依法判決後,縣人民法院玉山法庭庭長施江飛對九和鄉一起離婚糾紛案件進行家事回訪。得知夫妻雙方感情得到改善後,他非常高興。  家事回訪制度是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創新舉措,是積極樹立家事審判新理念、轉變家事審判職能的具體體現,也是對家事案件判後服務工作的重要延伸。
  • 拒絕陪洗澡後刺死「淫官」,女服務員鄧玉嬌已為人母
    今年32歲的鄧玉嬌,曾是湖北巴東縣野三關鎮雄風賓館的服務員。2009年5月10日,她因拒絕「異性洗浴」服務,遭遇官員的騷擾挑釁。之後她基於自衛目的,用水果刀刺向兩人,其中一人被刺傷頸部、胸部,經搶救無效死亡。「鄧玉嬌」案至今整整十年。當年的辯護律師介紹,鄧玉嬌早開始了新的生活,目前已經有了孩子,當了母親,生活平靜下來,不希望受到打擾。
  • 福建建寧法院:家事跟蹤回訪 讓愛回歸家庭
    為促進家事糾紛的有效解決,增強家事審判的社會輻射功能,近日,福建省建寧縣人民法院對4起婚姻家庭案件當事人進行跟蹤回訪,通過走訪、談心,了解當事人判後生活、感情狀況、矛盾是否完全消除等情況,促進家庭和諧穩定,確保案結事了人和。
  • 陳新民:擅把「死案」變「活」的金牌調解員
    冬日暖陽中,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調對接中心調解員陳新民到洛陽一拖職工張躍玲家中回訪,71歲的張躍玲握著陳新民的手滿懷感激。2014年12月7日,張躍玲的丈夫任相如晨練回家途中,被借別人車駕駛的姚文陽撞成一級傷殘。在支付了8萬元醫療費後,姚文陽表示,無力支付更多醫療費。而此時,任相如尚在重症監護室,生命岌岌可危。
  • 掃黑除惡見長效 檢察機關針對辦理的一起涉黑案件開展回訪
    近日,大連市旅順口區檢察院按照上級有關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回頭看」部署,密切跟蹤大連地區一起校園涉黑案件辦理質效,承辦丁某某等12人涉黑案的專案組成員郭長鵬檢察長、孫春升副檢察長、檢察官助理張倩,來到案發地大連工業大學校園進行案件回訪。
  • 家事審判回訪記 | 判後關懷暖民心 離婚證明化尷尬
    徐老伯對進行案後回訪的興業法院家事審判法官說到。案情回放兩個月前,興業法院審結了一起特殊的離婚案件,在這起案件中,不僅被告下落不明、無法聯繫,連原告在立案之後竟再也無法聯繫,而徐老伯就是這起離婚案件的原告。
  • 2013年度十大佳片之一,改編自真實發生的四大轟動全國的案件
    電影本身有四個獨立的故事,分別改編於當年震驚全國的四大案件。2001年的胡文海案件,2012年結案的周克華案件,2009年的鄧玉嬌案件以及2010年的富士康跳樓事件。影片的開始,王寶強飾演的周三兒騎著摩託車在公路上孤獨的行使,臉上面無表情,這個時候的配樂是高昂的嗩吶,這就給人一種梁山好漢式的感覺。突然,他被三個年輕的小夥拿著斧頭堵住,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搶劫事件。
  • 夫妻因「酒」鬧離婚 法院判後回訪修「裂痕」
    近日,潘安法院玉山法庭法官來到九和鄉對一起離婚糾紛進行家事回訪,了解法院判決後夫妻雙方感情是否得到改善。原告陳某與被告傅某相識結婚多年,婚後育有一子,雙方感情一直較好,生活幸福。近幾年因被告頻繁喝酒,雙方多次為此發生爭吵,傅某屢次保證不再喝酒但一直沒有做出實際改變。
  • 「愛滋女」案等入選十大案件
    十大案件從全省法院40多萬新收案件中評選出,石家莊國土資源局局長土地窩案、晉州電視塔倒塌案、保定容城愛滋女案等名列其中。晉州電視塔倒塌案2009年7月23日,一場狂風讓晉州迎賓大道附近的廣播電視塔折斷,造成巨大損失。被告人晉州市廣電局原局長楊秀斌、原副局長史志峰均獲刑,原副局長劉強英犯玩忽職守罪,免於刑事處罰。唐山李崇瑞涉黑案李崇瑞黑社會性質組織以暴力和威脅手段壟斷搬運業務、開設賭場、尋釁滋事、聚眾鬥毆。21名涉黑成員作案51起,致一人死亡。
  • 家事審判團隊——結案再回訪,這是為什麼?
    (化名)對進行回訪的柳江法院家事法庭的法官說到。近日,柳江區人民法院家事審判團隊針對2019年度家事案件進行回訪,走進當事人家中,實地回訪家事案件審理後當事人的家庭情況,並對當事人出現的問題進行疏導。離婚案件回放張強(化名)和小薇2015年自由戀愛,2016年結婚,婚後生育了兩個孩子。2019年8月,張強將妻子小薇起訴到柳江法院,以雙方感情破裂為由,訴請判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