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摔下床,媽媽馬上衝過去扶卻被婆婆阻止,醫生:做得對

2020-12-23 瑩瑩談育兒

文字/瑩瑩

編輯/瑩瑩

孩子呱呱落地的時候,家長的注意力全在小傢伙身上,一刻都不敢鬆懈。畢竟孩子還小,需要什麼或者哪裡難受都不會用語言表達出來,父母們只能通過觀察孩子的動態表現,來獲取信息去了解孩子此刻需要什麼。

小方是一位新手媽媽,面對新生命的到來,有些時候總有手忙腳亂。

她的寶寶今年剛1歲,剛好是好動的階段,經常在床上和地上爬來爬去,甚至有些時候學歷站立經常摔倒,小方的注意力一刻也都不敢離開寶寶。

有一天,小方剛好轉身要去客廳給孩子泡奶粉。

不料,自己剛走到客廳突然砰的一聲,緊接著孩子哇哇大哭起來,嚇得小方和小方的婆婆一下在衝到房間裡。

原來是寶寶從床上摔下來了,小方馬上要衝過去把孩子抱起來,身旁的婆婆卻阻止她,不讓她去抱孩子。

小方看到寶寶都摔倒了,婆婆還不讓自己去抱孩子,任由孩子哭泣,氣不打一處來對婆婆大聲吼了起來。

婆婆還是不讓小方靠近,直到過了兩三分鐘,寶寶沒有什麼異常,才上前把寶寶抱起來,安慰寶寶。

事後,小方帶著寶寶去醫院做檢查,醫生做完檢查,回應道:

做得對,寶寶要是從高度摔倒的話,第一時間要先觀察寶寶的情況,不能馬上去移動。

小方這才知道那天自己誤解了婆婆,對婆婆感到不好意思。其實在帶娃的過程中,很多年輕的爸媽在育兒方面有很多不懂得地方,但是誰都是從不懂到懂,育兒知識是要慢慢學習,慢慢積累經驗的。

那麼年輕的父母如果不懂得如何育兒的話,應該參考以下4點。

1. 多學習

每個人都不是天生什麼都會的,都是在不斷學習摸索中,學到知識和經驗,慢慢成長的。照顧孩子是一件非常需要細心耐心的事情,若稍有不慎都很容易導致意外的發生。

新手爸媽在要孩子之前,要多學習一下育兒的知識,也可以帶動全家一起學習,這樣子全家在帶娃方面的意見才容易得到統一,互相配合。

2. 問醫生

一個人學習的知識範圍是有限的,有些時候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請教別人。比如:孩子感冒了,有些家長就覺得吃點感冒藥就好了,孩子體溫一高就讓孩子吃退燒藥。

其實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孩子身體有什麼特殊的情況下,父母應該要去問醫生原因,找到對的方式有效解決問題,畢竟醫生受過專業的培訓,肯定比自己懂得多。

3. 問老人

有些年輕的爸媽對於老人可能會存在一些偏見,總覺得老人的觀念是陳舊錯誤的。其實老人作為過來人,在帶娃方面的經驗絕對比年輕爸媽來得多。

年輕爸媽在不懂的地方可以請教一下自己家裡的老人,懂得篩選有用的訊息來照顧孩子。而且直接問老人,直徑獲取信息的速度較快,有些時候可以更高效解決難題。

4. 不要自以為是

能不能把孩子照顧好,這個是自己的學歷沒有必然的聯繫。有些新手爸媽會覺得自己的學歷比較高,在育兒方面也可以做得很好。

在生活中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有時候旁人的好心提醒反而被當作是幹涉。父母要懂得分辨是非,不能自以為是,有時候自以為是會耽誤到孩子。

在對待事物的態度不是永遠只看一面性,可能大家都覺得老人的思想都是腐朽的,但是相對於老人來說他們的經驗是年輕人沒有的。對於老人的有些建議,尤其是在育兒方面,他們絕對比年輕人更有發言權。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和育兒故事,可以關注我!幫助你成為一名成功的父母~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歲寶寶半夜摔下床,媽媽做法讓婆婆直呼冷血,醫生直言:做得對
    1歲寶寶半夜摔下床,媽媽做法讓婆婆直呼冷血,醫生直言:做得對導語孩子在年齡比較小的階段,生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當然,這就需要家長們細心照顧,才能避免孩子的危險出現。案例靜靜是一位90後寶媽,她的兒子剛剛1歲,小傢伙才學會走路但是不穩當,靜靜平常也很是小心,生怕孩子有什麼閃失。
  • 1歲寶寶從床上跌落兩天後腦死亡!寶寶掉下床,一定不要馬上做這件...
    說到寶寶掉床,很多媽媽都就有類似的經歷:寶寶躺著,你轉身拿個紙尿褲,寶寶摔了;寶寶睡覺,你在廚房,結果聽到孩子哭,一看,寶寶掉了;晚上睡夢中,孩子一聲大哭,猛然起身,寶寶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著;... ...看到寶寶摔了的第一反應,很多爸媽都是趕緊跑過去,立刻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寶寶不要哭了。
  • 寶寶摔下床該怎樣做?「黃金10秒」很重要,不是抱起,而是觀察
    寶寶會從床上摔下的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事情,有很多的家長都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的,很是正常,不需要什麼特殊處理,但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寶寶的頭部骨骼比較軟,不小心摔下床,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更加嚴重的摔傷有可能會危及到寶寶的生命,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能將這個問題忽略掉。
  • 嬰兒摔下床怎麼辦?切忌馬上抱起,2種情況第一時間上醫院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嬰兒摔下床是育兒過程中難免發生的事兒,有的家長因缺乏經驗過於驚慌,火急火燎地抱孩子去醫院,結果沒什麼事兒;而有的家長不以為然,覺得磕磕碰碰實屬正常,卻給孩子留下難以彌補的創傷,遇到這種情況,到底該如何做呢?
  • 5個月大BB兩次摔下床,差點致死,記住這5點能救BB一命!
    爸爸媽媽會溫柔的跟你說,寶貝,別哭,自己爬起來!但並非所有的摔跤都不能當一回事噢!前兩天一則新聞深深揪住了呦呦媽的心:家長神經大條,5個月大寶寶兩次摔下床,差點致死一位5個月大的男寶,幾天前自己從家裡60cm高的床上掉了下來。摔下後孩子除了哭了一陣子,神志清楚,沒有嘔吐、抽搐等表現。
  • 寶寶從床上翻身掉下來,媽媽好自責沒看好,預防比處理更重要
    孩子掉下床,應如何處理?孩子掉下床了,有些家長一看到,馬上把孩子抱起來了,想著趕緊檢查下,但這樣往往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下面的幾個步驟,來自於兒科醫生的提示,家長瞧仔細了。當寶寶從床上摔下來,送到醫院後就交給醫生去處理,他們比我們更專業,你不必喊,也不必催,只要相信醫生,會認真負責對待我們的孩子,就可以了。如果有必要,醫生會要求拍片子、抽血檢查等等,都得積極配合,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
  • 千萬別忽視寶寶摔跤!9個月女嬰摔下床3天後死亡…
    浙江一名9個月的女嬰,從半米左右高的床上摔落後,媽媽看見孩子僅僅是額頭腫起了一個小包,因此沒有太在意。然而3天後病情加重,醫院搶救一個多小時都沒能挽救過來……當然,也不是讓大家過分緊張▼▼  那麼寶寶跌下床後,家裡的大人應該怎樣做呢?哪些症狀必須引起注意呢?
  • 寶寶摔倒之後,你是馬上把寶寶抱起來嗎?很多媽媽的做法都是錯的……
    A-馬上抱起來哄,用玩具、吃奶分散孩子注意力;B-孩子哭你也跟著哭,還想扇自己兩巴掌,怎麼就沒把孩子看好呢;C-沒什麼事,小孩子哪有不摔的,摔跤容易長高;D-讓寶寶待在地上,觀察孩子的反映從嬰兒床上墜落的案例也很多,寶寶學會站立之後,醒來想找媽媽可能就會翻過柵欄;如果是睡大床,四周沒有床圍,也很容易摔下來。
  • 福州七歲男孩摔斷門牙!醫生提醒:恆牙磕掉,「塞」回去還能「活」
    在省級機關醫院口腔中心診室裡,七歲的男孩小聞眼神驚恐地看著醫生,臉上還掛著淚珠,捂著嘴巴的雙手血跡斑斑。原來,疫情防控期間,小聞在家裡憋壞了。小聞的爸爸為了逗孩子開心,就帶著小聞和弟弟玩起了「打仗」遊戲。不料玩嗨了的小聞從沙發上跳下,一個跟頭摔在了地上,摔出了一嘴的血。小聞媽媽一看嚇壞了,只見孩子門牙缺了一半,趕緊帶著小聞來到了省級機關醫院口腔中心。
  • 伊能靜衝婆婆喊「身體健康不重要嗎」?憤怒離去背後的真相感人
    伊能靜在節目中會時刻關心婆婆的身體,為了健康會監督婆婆減肥,婆婆出門買衣服電話不接會擔心,婆婆要爬到石頭上拍照,伊能靜會阻止。婆婆把伊能靜當成女兒來疼愛,伊能靜何嘗不是把婆婆當成媽媽來孝順。秦昊就提出讓媽媽累了休息一會。正在興頭上的秦媽媽一直堅持「我行」。無奈下,在路窄的地方,伊能靜就扶著婆婆。伊能靜為了婆婆好扶著婆婆走,婆婆卻告訴伊能靜,你不用扶我,你一扶我我就著急。已經在氣頭上的的伊能靜問婆婆「你急什麼呢?那我們不管你了,讓你隨便走好了。」婆婆還在一直堅持說自己行,你們這樣我還著急。
  • 寶寶不小心掉下床,再心疼也不要馬上抱起來,黃金觀察期要注意
    但實際上,有些時候寶寶摔倒之後,第一件要做的事並不是扶他起來,而要注意24小時的"黃金觀察期"。昨天同學小莉急急忙忙給我打電話,說自家孩子在自己稍不留神的時候,從床上摔下來了。"我沒有在意,只是聽到寶寶在哭。所幸嬰兒房不是地板,而是鋪了厚厚的墊子,寶貝也沒有碰到頭,只是嚇壞了。"
  • 寶寶2歲不會說話,婆婆竟叫醫生剪一刀:別讓你的無知害慘了孩子!
    局長昨天剛好聽閨蜜說,她的寶寶2歲多了,不僅話少,還不怎麼會說話,含糊不清。每當這時,婆婆就拿出剪刀,比劃著說:「都是因為沒給他剪舌根導致的,剪了就會說話了!」閨蜜一方面怕婆婆亂來,另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以後語音發育真的會有影響,於是請假帶去醫院檢查。
  • 給新生寶寶準備床護欄真的防摔?有用嗎?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婧雅寶貝對於寶寶的用品有太多,但是每買一件寶寶用品媽媽都很用心,只為給寶寶最好的呵護,有媽媽就問我寶寶大了要不要給 寶寶買床護欄?到底買來有用嗎?有了護欄孩子是不是就不會摔下床了?對於我而言,床護欄是必須要買的,有的媽媽會在寶寶一出生就單獨睡覺,但有的媽媽還是讓寶寶和自己睡在一張床上,我的寶寶也是和我一起睡覺,我喜歡讓寶寶睡在我旁邊,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寶寶睡中間產生危險,和我睡一起方便照顧好寶寶,寶寶剛出生一兩個月還好,隨著寶寶大了就會亂七八糟的睡覺,這時寶寶有可能掉下床,那就更危險了,所有我覺得買一個床護欄很有必要!
  • 寶寶幾歲可以吃大人飯菜?兒科醫生提醒:最好別早於這個年齡
    寶寶1歲左右,基本就可以為斷奶做準備了。而斷奶之前,寶寶的輔食又成了父母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很多父母嫌麻煩,或者是一些養娃比較糙的老人,會直接讓寶寶吃大人的飯菜做輔食。類似於這樣的做法,其實對寶寶來說不是好事。
  • 1歲寶寶摔東西,媽媽訓斥,寶寶火星語反擊,網友笑翻
    1歲大的寶寶在家中和媽媽摔東西,媽媽見寶寶不聽話,追著寶寶打他的屁股,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也有「小脾氣」,於是小寶寶嘟起嘴巴和寶媽烏拉烏拉的說了一大堆讓人哭笑不得的「火星語」,畫面也是逗的寶媽和網友們哈哈大笑。畫面既有趣又讓人哭笑不得,同時也反映了一個讓寶媽們深思的問題。
  • 寶寶滾下床可不是小事!90%的媽媽都做錯了
    」幾乎每個新手媽媽都被這種狀況嚇掉過魂!第一反應就是抱起地上的娃,一邊摸頭,一邊焦急地自語「要不要緊,要不要緊」。其實有的時候寶寶並沒有跌得很嚴重,卻被媽媽過度緊張的反應給嚇哭了。雖然由於驚嚇或疼痛,寶寶會大聲哭鬧,但過個幾分鐘,ta 又能屁顛屁顛跑去玩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是沒事的!➤ 如果娃頭上出現腫包,可以馬上冷敷 20 分鐘,以減輕疼痛和腫脹(不要直接用冰塊敷在寶寶的皮膚上)。這種由於頭皮受傷而出現流血或腫包的情況很少會傷及大腦,媽媽們不要過於緊張。
  • 3歲寶寶誤食媽媽的化妝水,媽媽的急救方式救了娃,醫生:做得對
    小吳的女兒三歲大了,人小鬼大、機靈古怪,特別討大人的喜歡。但是女兒有一個壞習慣讓小吳頭疼不已:女兒特別好吃,無論能吃還是不能吃的東西,一抓到手就往嘴裡送。一次,小吳在廚房緊鑼密鼓地準備晚飯,把女兒放在臥室一個人玩耍。突然,臥室傳來玻璃砸碎的聲音,接著是女兒的哭聲。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婆婆總誇「好帶」,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
    同事小李的孩子剛滿1歲了,前幾天她向我們討教,孩子1歲時該怎麼照顧的問題。我們這些「過來人」,說起寶寶1歲的時候,是數不清的「辛酸淚」,因為1歲多的寶寶有了語言能力、行動能力,整天不是哭,就是鬧,太折騰人了。
  • 1歲孩子愛摔東西習慣打人,聰明的父母不呵斥而是這樣做
    文|秘籍君          家裡的寶寶只有1歲,不知道跟誰學的喜歡摔東西
  • 媽媽最頭疼的事:半夜寶寶哭鬧要吃奶,婆婆老公都在睡!
    因為是剖腹產,產後身體非常虛弱,奶水一直沒有下來,沒辦法只能給寶寶吃配方奶粉。本來以為餵奶粉的寶寶,肯定要比餵母乳的寶寶省心,沒想到我只想到了初一,沒想到十五。白天的時候還好,有婆婆幫忙衝奶粉,有時候老公在家也會幫忙,我基本上不需要親自動手,可是到了晚上,讓頭疼的事情來了。婆婆睡眠質量差,一直以來都要吃助睡眠的藥,才能睡踏實,所以婆婆單獨在一個屋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