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柴達木盆地:滿目蒼涼裡,有瀲灩的水光,有豐盛的自己

2020-12-27 墨華不冷

文/圖 墨華不冷

(本文已加入維權騎士版權保護計劃)

柴達木盆地在蒼茫粗獷中,也有瀲灩柔情

終點,在路上的曠世孤絕中;遠方,在腳下的蒼茫戈壁上。柴達木盆地,有別於我此前的人生體驗。

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被阿爾金山、崑崙山與祁連山等環繞,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江蘇省面積的2.5倍,海拔約2600至3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盆地。我的青甘大環線10天自駕遊中,其中穿越柴達木盆地的路程,約1000公裡,前後加起來共2天。

這是一堂生動的戶外地理課。原來,柴達木盆地,不但是富藏石油與礦物的實用性「聚寶盆」,還是蘊含極致風光的自然美學;原來,它不但有戈壁、荒漠、雅丹、雪山、沙塵,還有瀲灩的彩色鹽湖、靈動的牛羊駱駝、生機的旱生植物。這是一種荒涼粗獷的美,卻有豐富生動的表達,以至如今,仿佛還響著當日我站在土堆高處的呼呼風聲。這風聲,無限遼遠,不可磨滅。

從青海湖(上圖)到柴達木盆地畫風急轉

公路:帶著豐盛的自己,在315與215國道上流浪

7月25日,我們離開浪漫旖旎的青海湖,沿109國道,在傍晚時分,路過茶卡鹽湖,到達柴達木盆地,我們這才有了到大西北的感覺——這正如遇見一個西北猛漢,他突然亮出了音質粗獷、音域寬廣的歌嗓。7月26日與27日,我們從德令哈出發,先後沿著315與215國道,依次經過小柴旦湖、東臺吉乃爾湖、烏素特水上雅丹、南八仙雅丹、大柴旦翡翠湖,最後往敦煌方向翻越當金山,才結束柴達木盆地之旅。

沿途的雪山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縱貫柴達木盆地的315與215國道,至今讓我們念念不忘。

此前讀過楊柳松的《北方的空地》。作者是首個以自力方式,橫穿西藏大羌塘無人區的人。他寫道:「事實上,走出荒原沒有想像的幸福感,或是什麼成就感,甚至是一種輕度的抑鬱和迷茫。巨大的幸福並未如期而至,偶爾的幸福也只是短暫。」歷盡生死磨鍊的他,對荒原才有如此複雜、深邃、獨特的感受。相比之下,平凡保守的我們,驅車在路況極好的315與215國道上,遇到的小困小累小折騰,皆不值一提,而我們的感受,更多的是視覺盛宴帶來的歡喜。

透著孤獨氣質的315國道

315與215國道,皆可媲美66號公路。它們隨著地形,活潑起伏,像飄逸的黑色遊龍,像飛舞的生命血脈,綿延在蒼涼大地上。向前看,天際線一直懸在盡頭;往左眺,崑崙山長時間貼心陪伴。路上,車輛廖廖,司機開車會爽爆!

從德小高速轉入315國道後,有一個地方,許多人停車拍照,我們亦然。我爬上了一個小山丘,極目四望,嗷嗷叫著「好美啊」。只見一個個土堆,如翻滾的巨浪,如奔騰的萬馬,很多保持一致方向,透露了千萬年來風的主要方向。

在這裡,隨手就可拍出又酷又颯的畫風。一個女孩,拖著行李箱凹造型,看上去像逃荒的公主。在高處拍照,竟有點航拍的意外效果,且畫面大氣乾淨。

仿佛到了異星球

這是千古的蒼莽、荒寂、遼闊與冷漠。而我,只是路過這絕美風景的一粒塵埃。

上車繼續西行。我戴上耳機,聆聽曲子《victory》。這曲子太應景,我聽得熱血澎湃,覺得汽車玻璃窗外的風景,像一場轟轟烈烈的私奔。

大地的博大,人類的渺小

因極端氣候,柴達木盆地絕大部分地方,荒無人煙,不宜生存。這是我首回見識了電影裡出現的無人區。我們仿佛到了異星球,只是公路、汽車、高壓塔、電纜、風車等人類蹤跡,會提醒我們,我們還在地球。這兒的築路、石油、電力等工人,都值得我們致敬。

生命在這兒是罕見的。動植的出現,令這片蠻荒煥發生機——

野駱駝的出現,令荒蕪的畫面變得靈動

偶遇野駱駝。比起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見到的飼養型駱駝,它們顯得好瘦小。我們停車,給野駱駝拍照,發現有些駝峰耷拉下來,看來它們沒有吃飽喝足。我對駱駝說:「你的旅行袋,沒有裝滿食物,咋辦呢?」駱駝「不解風情」,被我嚇走了。

後來,看到一隻野驢,孤零零地站在廣袤的荒地上。我對先生說:停停車,這隻野驢好孤獨,我去陪陪它,給它拍拍照也好。先生卻說:你去陪它,它更孤獨。

鹽鹼地的耐旱植物

至於植物,無論在315國道,還是在215國道,草長之地與不毛之地,電影鏡頭般漸變切換,讓你在同一天,領略地貌、土質與水源的不同分布,所帶來的神奇變化。

駱駝草、梭梭、麻黃等耐旱植物,默默應對著儲存水分的挑戰,從幹瘠土壤中,頑強地探出頭,使整個畫面獲得生機。而越往西,特別在礫石遍地的戈壁,基本寸草不生,將荒涼演繹到極致。在氣質這一塊,柴達木盆地拿捏得妥妥的。

215國道切換草長之地與不毛之地

很珍惜路上各種新鮮陌生的體驗——

315國道有段道路,目之所及,一馬平川,一望無際,浩浩蒼蒼,連兩側山脈都退場了,讓人產生不在封閉式盆地的錯覺。

曾遇上沙塵,天地變黃,風挾裹著沙子,在車窗上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幸好不是沙塵暴,否則倉皇演繹逃生記。

路邊的丘陵,各色各樣,有的像斧鑿刀刻,有的像河流凝固,有的像麻花擰繩。它們呈淡黃、棕色、鐵鏽紅、深灰、黝黑……其中有一座,通體黝黑中,竟補丁般地泛出一小塊墨綠,這是有銅可採嗎?我喜歡看白雲投影在山體上,明明暗暗,影影綽綽,美哉!

沿途的丘陵各色各樣,讓人充滿想像力

鹽湖:這瀲灩的柔情,讓人忘記身處茫茫戈壁中

2020年的我們,其實是在遠古時期海洋的海底,驅車、暴走。若時光,是啟動了延遲攝影功能的攝像機,那麼,在剎那間,我看到滄海桑田的巨變:遠古的柴達木盆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古板塊碰撞,崑崙山、祁連山與阿爾金山相繼隆起,形成封閉性的柴達木盆地,相當於形成一個巨大的水盆,盛有大量海水;因周邊隆起的山脈,阻擋外來水汽進入,柴達木盆地的氣候環境,完成從溼潤到極端乾旱的演變;在漫長的地質演變中,盆地裡的海,逐漸變成湖,水分陸續蒸發,鹽分不斷析出,便形成如今的鹽湖,當鹽湖的滷水變少,便形成鹽灘。

彩色的鹽湖,白色的鹽灘

若說柴達木盆地,是有味道的,那首先是鹹的。它因鹽而名——「柴達木」是蒙古語,意為「鹽澤」。柴達木盆地現有鹽湖33個,是中國鹽湖最密集的區域。它因鹽而興——鹽湖能生產食用鹽(氯化鈉)、農業所需化肥(氯化鉀),還能提取鋰電池的鋰材料等。

而我們對鹽湖,只負責審美。在貧瘠的土地上,遇見一個個瀲灩的鹽湖,覺得畫風突轉,恍惚間,忘記自己身處茫茫戈壁中。

純淨剔透的鹽湖

我們穿越柴達木盆地時,途徑的第一個鹽湖,便是著名的網紅景點茶卡鹽湖。茶卡鹽湖,近年被開發過度了,遊人如織,再加上當時已是傍晚,天空陰暗,影響拍照效果,我們便佛系拋棄了它。

我們打卡的鹽湖,有小柴旦湖、東臺吉乃爾湖與大柴旦翡翠湖。

小柴旦湖

小柴旦湖,是未被開發的野景。它「名不副實」,雖被稱「小」,但比起大柴旦湖,面積更大,達至100多平方公裡。它寶石般熠熠生輝的淡藍,瞬間撩到了我,讓我這個不正宗的女文青,想起一句話:「捻指筆落,畫不盡夢裡眉眼。

為了這「夢裡眉眼」,我們停了兩次車。第一次停車,只差幾米,便可步行至湖邊,但沼澤無情阻斷了腳步。那裡的蚊子,嗡嗡作妖,多得能將人抬走。臨行時,先生逗趣地說:蚊子才是這裡的居民,我們打擾了它們的清靜,不好意思咯。第二次停車,我們終可步行至湖邊,但遊人多的地方,隨扔的垃圾也多,辣眼睛也辣心。

東臺吉乃爾湖,有著純正的蒂芙尼藍

東臺吉乃爾湖,被稱為中國版馬爾地夫,亦還沒被開發。我們沒有走收取停車費的官方入口,自行尋找靠近湖邊的停車之地,不料讓汽車開啟了顛簸的「吃土」之旅。每個人在車上酸爽地搖晃,跳草蜢的《忘情森巴舞》。因鹽鹼地,土質鬆軟,容易陷車,我們只好中途停車,歷盡風吹日曬,悲壯地步行了約一公裡,與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才夠得著那片夢幻般的蒂芙尼藍。當然,有去,就有返……

東臺吉乃爾湖,走的是清新治癒系路線,令我們在現場,邁開了少女的輕盈步伐。嘗了一口湖水,好鹹!這兒有廣闊的鹽灘——由鹽結晶形成的白色沙灘。踩在那種顯鬆軟的鹽灘上,會聽到咯吱咯吱的聲音。烈日之下,鹽塊反光,雖戴墨鏡,仍覺眼痛。

西臺吉乃爾湖,是我們糊裡糊塗錯過的美景。我們離開東臺吉乃爾湖,沿315國道西行70多公裡,便抵達西臺吉乃爾湖。這湖獨步江湖的絕招是,涇渭分明,公路一邊是碧水、一邊是藍水。但我們遠遠地望見,現場正在施工,儼然露天大工地。我們以為封路了,便拍拍屁股離開,後來才得知,它其實可通行。這個絕美的雙色湖,我們莫名其妙地錯過了。不測心理陰影面積,化身雞湯段子手:好吧,所有的旅途,都有遺憾,好吧,反正我們沒有小飛機航拍……

藍天下的翡翠湖,像童話世界

大柴旦翡翠湖,作為廢棄的鹽礦工地,並非一個大湖,而是由許多大小不一、互不相連的鹽湖組成,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目前它仍免費,但服務中心正在建造,翡翠湖很快變身為收費景區。

一大早,我們就從大柴旦鎮出發,直奔翡翠湖。不是早起的鳥兒就有蟲吃,清晨時分,雲厚天陰,翡翠湖的姿色,略為寡淡。我們耐心等候天空轉藍,常走出車外,壯士般迎著冷嗖嗖的風,邊遊邊攝。

兩個小時後,藍天登場,翡翠湖的顏值嗖嗖嗖地飆升!

淨澈的綠

我們又見證了物理學的審美魅力——每個鹽湖,因礦物質含量不同,故顏色不一,呈現出淺藍、碧藍、淡綠、黃綠、墨綠等色彩,如上帝打碎了的藍玉或翡翠。

細看,每個鹽湖,純淨剔透,可看到近處湖底雪白的鹽層。水的亦綠亦藍,鹽的如脂之白,相映成趣,冰清玉潔。

湖面如鏡

我們在堤壩上,自由驅車,看到哪個湖美,便翻牌,親近它。靠近景點入口的湖,被絲巾、紅裙、相機、人聲所佔領,而遠一點的湖,相對清靜,利於拍照。只是風啊,有時太淘氣,吹亂了人兒、白雲與山峰顧盼生姿的倒影。

我們發現,鹽湖竟有「水鳥模特」長腳鷸。你們是想將水面,變成T臺秀嗎?

翡翠湖上的長腳鷸

在翡翠湖,我收穫了人與山水之間溫柔的清談,也收穫了一鞋子的鹽水——走在一片有積水的鹽灘上,不小心中招了。上車離去時發現,鞋襪都析出白花花的鹽,閃著銀光。

這是翡翠湖給我的小彩蛋。

高原地區的天空之鏡

雅丹:這是風的傑作,布滿千萬年光陰的皺紋

中國面積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北部,面積約2.15萬平方公裡,分布於大柴旦、冷湖、茫崖三個轄區內,約形成於7500萬年前。「雅丹」,源於維吾爾語,意為「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這格外形象。

在315國道上西行,從東吉乃爾湖附近開始,雅丹便向我們陸續報到,起初稀少,三三兩兩,後來越發密集。這兒的雅丹,千姿百態,令腦洞變大:像墳頭,像殘牆,像荒堡,像走獸,像金字塔……一個愣神,便覺來到電影《火星救援》的現場。

我感到餓了,便說:這是饅頭版雅丹。我突然懷念在德令哈大快朵頤的犛牛「退骨肉」。文壇吃播大V梁實秋說過:「山河遠闊,不如一碗人間煙火。」一個人餓時,此言極是。在荒漠穿越,需自備糧水。我吧唧吧唧地消滅了一個自備的麵包,又有精力,觀賞「山河遠闊」。

行車的前方,不斷洞開火星般的世界,公路兩側的雅丹,衛士般紛紛退避。一輛越野車,開進路側寂靜的雅丹世界。那長長的車轍,那揚起的塵土,仿佛打上問號,探索著更深處的神秘。我還偶爾看到路側幾百米處,有一輛汽車,在雅丹包圍中,孤獨停駐。人車渺小,像天地間的螻蟻。

我們停車,撲向雅丹,撫摸它粗糙的外表。因長年風蝕,雅丹像一本被翻爛了的古籍。那橫布的一道道溝壑,是千萬年光陰的皺紋,是風的刻刀留下的劃痕。

烏素特水上雅丹航拍(該圖來自網絡)

烏素特水上雅丹與南八仙陸上雅丹,是我們在柴達木盆地打卡的兩處雅丹景點。

烏素特水上雅丹,是目前世界發現的唯一水上雅丹景觀。它的價格並不美麗(門票加觀光車共120元),但風景是一流的美麗。這是鹽湖與雅丹的美麗相遇,是柔美與粗獷的和諧融合。這裡原本無水,發源於崑崙山的那稜格勒河,因山洪暴發而改道,淹沒了東臺吉乃爾湖岸邊的一部分雅丹,無心插柳地形成了水上雅丹。

柔美的碧水與粗獷的雅丹,和諧融合

看慣了地面的雅丹,便覺得碧波蕩漾中的雅丹,絢麗而靈氣。大大小小的風蝕殘丘,破水而出,格外魔幻,儼然一片海市蜃樓。從上帝視角俯瞰,水上雅丹,確如整裝待發、同一朝向的軍艦,充滿動感。

當天,藍天帥得讓人想打包帶走,白雲的狂舞自由而恣意,連水上雅丹,亦仿佛沾上狂放不羈的氣質。

演繹自由與釋放

大自然一邊創造美,亦一邊毀滅美。受常年湖水的衝刷與侵蝕,水上雅丹像年邁的長者,每天都走向消亡。這讓我意識到,我目睹的,是一片終會消逝的風景,而這片風景,正看著終會消逝、歲數更短的我。

世上任何的相遇,都是時光洪流裡的擦肩而過。

南八仙雅丹

離開水上雅丹後,我們沿著315國道,轉入215國道,抵至大柴旦南八仙雅丹。我們沿著別人留下的車痕,開進去約兩百米,就停車。我們租的是小轎車,不是越野車,註定淺嘗輒止,無緣於千帆競渡般的南八仙核心地帶風景。

南八仙的名字,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1955年,來自南方的8名女地質隊員,勘探石油,遇沙塵暴,羅盤失靈,不幸迷路,饑寒交迫,犧牲於此。為紀念她們,人們稱這個地方為「南八仙」。

我們紛紛跳下車溜達。在夕光中,殘丘壯麗,卻亦森然,狀如鬼魅,一切靜謐得能聽到心跳聲。我曾看過視頻,在南八仙,狂風怒號,嗚嗚作響,仿佛靈魂駐留的低喃,令人心怯,怪不得雅丹林,也叫「魔鬼城」。

絕美的風景,總伴隨無法預知的風險。南八仙是無人區,信號不穩定,我們不敢滯留太久,於是上車,掉頭駛回安全的公路,趕在天黑前,抵達大柴旦鎮。

由《北方的空地》改編的電影《七十七天》,質量比不上原著,但有一句臺詞,我記憶猶深:「這片只屬於你的荒原,沒有限制,沒有規定,你可以獲得真正的自由,甚至是讓你猶豫和膽怯的自由。」

後浪們又酷又颯的畫風

結語

柴達木盆地很大,此回我沒有涉足茫崖、冷湖、格爾木的路線。這次旅行,是我對柴達木盆地豐富內涵的初探。我輕輕掀起它的面紗,驚鴻一瞥。

日本攝影師星野道夫在《在漫長的旅途中》寫道:「人,其實總是在潛意識中,透過自己的內心瀏覽風景。」見多了青山綠水,呆慣了繁華都市,在蒼茫的大西北,我舒展著另外一個自己。這樣的我,懷著對粗獷荒涼之美的嚮往,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戈壁上,釋放著與天地、與歲月、與自己對話的自由。

在蒼茫的大西北,舒展著另外一個自己

(版權聲明:維權騎士籤約作者,原創文字,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不可摘編、洗稿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大天鵝飛抵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大天鵝飛抵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2020-12-07 17:41: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 |柴達木盆地|青海湖|315國道|雅丹|...
    丨大柴旦湖·比茶卡鹽湖更出鏡大柴旦湖又名大柴達木湖,蒙語稱依克柴達木湖。在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一盆地內。圖蟲網陳哥307鹽湖裡有一大片潔白的鹽殼,各種大大小小的水窪色彩多變。遠處是巍峨的雪山,但比茶卡鹽湖邊的顯得更近,更上鏡。
  • 柴達木盆地發現一中大型規模鈾礦產地
    國內柴達木盆地又發現一鈾礦產地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北方砂巖型鈾礦調查」工程近日傳來喜訊:通過運用煤油資料「二次開發」找鈾新思路,在柴達木盆地七個泉地區發現這是繼躍進II號礦產地之後,該工程提交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柴達木盆地西南緣第四系七個泉組、新近系獅子溝組中首次發現較大規模鈾工業礦體,意味著新地區、新層位鈾礦找礦取得新進展。
  • 青海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引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青海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引數萬隻野生鳥類越冬 2020-12-02 19:51:4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駿 責任編輯:李駿
  •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2020-07-07 09:35:49 7日,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郭勒木德鎮紅柳村仁達合作社社員黃磊對記者說。  盛夏時節,格爾木郭勒木德鎮紅柳村仁達合作社種植的百畝苦水玫瑰迎來了採摘季。走進合作社的玫瑰園,上百畝玫瑰競相盛放,一團團、一簇簇,嬌豔欲滴,花香四溢,沁人心脾。鮮花叢中,工人們正趕花期採摘花瓣。
  • 戰友作品:金色柴達木(張怡華)
    察汗諾,一個富有詩意的地名,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柴達木盆地中。這裡高山矗立,盛產雪山。這裡有戈壁沙灘,鹽湖沼澤。這裡有遼闊草原,牛羊成群。最令人驚喜的是,沿青新公路往烏蘭方向的高山上有成片的綠色樹林,這在柴達木是難得見到的。六月,剛從嚴冬走來的柴達木,小草發芽,萬物復甦,蒼莽高原充滿無限春光。
  • 青海人與柴達木的故事,看上去太美!
    打卡第三站:可魯克湖可魯克湖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北部的懷頭他拉草原上,有兩個一大一小、美麗恬靜的湖泊,名叫可魯克湖和託素湖。打卡第四站:大柴旦翡翠湖 大柴旦翡翠湖,蒙古語稱伊克柴達木,意為大鹽湖,是柴達木盆地的「北大門」。位於柴達木盆地北緣,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轄縣級行政區。
  • 柴達木枸杞吃上了物聯網水肥滴灌「配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導)柴達木枸杞是青海省有名的土特產之一,是大美青海一張響噹噹的名牌。最近,柴達木枸杞成功吃上了利用物聯網技術提供的水肥滴灌「配餐」,對提升柴達木枸杞品質,改善枸杞種植生產中水肥利用率偏低等問題將起示範作用。
  • 隨筆|一抹靈動的黑色,風流了波光水影
    對於我這個攝影迷、碼字工,它偶爾會到我的鏡頭裡做客,在我的文字裡遊弋。我與它之間,有溼地清新的氣息,有荷塘柔軟的芬芳,有波光瀲灩的煙水,有杉紅如霞的秋冬,有圓滿孤單的美……我對黑水雞,不負責專業,只負責審美——冬季,瀘沽湖。
  • 中國最大沙漠底下發現地下「海洋」,水量驚人,水可以直接飲用
    沙漠的荒涼之態,意味著很少有生物可在其中生存,原因就是缺乏水資源,沙漠的缺水狀態已經成為人類對沙漠的普遍認識,但是也有例外。我國最大沙漠底下發現地下「海洋」,不僅僅水量驚人,這些水還可以直接飲用,它就是位於柴達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它是我國境內最大的沙漠,但是出水量卻十分驚人。在柴達木盆地被發現儲存著大量水資源,或許有人會發出疑問,為何一個荒漠會有著龐大的水資源儲存呢?
  • 青海海西推介會在寧波舉行 創造浙商尋找柴達木「聚寶盆」新商機
    原標題:青海海西推介會在寧波舉行 創造浙商尋找柴達木「聚寶盆」新商機   「對口支援青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 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和大自流盆地,對該國農牧業生產有什麼影響?
    澳大利亞地形圖由於澳大利亞國土面積巨大,人口數量很少,所以各種自然資源的人均擁有量都很大,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大量礦產品和農牧產品可以大量出口,因此澳大利亞又被稱為「坐在礦車裡的國家」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一個國家的農業生產主要依賴該國的自然稟賦,與地形、氣候、水源、土壤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都密切相關。
  • 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四川盆地屬揚子陸臺一部分,稱為四川陸臺,屬較穩定的地區,但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海浸.第一次從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延續到3.7億多年的志留紀,不斷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紀時發生加裡東運動,除了西部的龍門山地槽繼續下陷外,其餘地區上升為陸.2.7億年前的石炭紀末,發生範圍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為海洋佔據.二疊紀時海陸交替,形成重慶附近的南酮
  • 探秘可可西裡無人區,一路玩轉大西北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 西寧、青海湖、海西、可可西裡、貴德自駕8日遊 DAY1 塔爾寺—日月山—青海湖景區-二郎劍景區—青海湖—黑馬河鄉 DAY2 橡皮山—茶卡鹽湖—巴音河
  • 京都豆腐丨水韻裡的豆香綿長
    對於京都的印象,似乎總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鴨川水邊,舞伎身姿曼妙巧笑相迎;保津川裡流水潺潺新綠掩映;小川通裡三千家的釜水已開茶香四溢;御香水邊月桂冠的造酒醉了多少飲者酒客。 桂川、宇治川、木津川三川匯聚之所,形成了京都盆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京都的豆腐,依著傳統,只用地下掘出的甘甜泉水來製作。故而,想要尋找地道美味的豆腐料理,一定得往京都的名水附近去探尋。①精進料理指以蔬菜和豆製品等植物性食材做成的菜餚。原本是日本對寺院齋飯的稱呼,後發展成為和食中的素食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