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的形成原因

2020-12-25 騰訊網

四川盆地屬揚子陸臺一部分,稱為四川陸臺,屬較穩定的地區,但仍經過兩次大規模的海浸.第一次從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延續到3.7億多年的志留紀,不斷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紀時發生加裡東運動,除了西部的龍門山地槽繼續下陷外,其餘地區上升為陸.2.7億年前的石炭紀末,發生範圍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為海洋佔據.二疊紀時海陸交替,形成重慶附近的南酮、松藻、天府等煤礦.二疊紀末,盆地西部巖漿噴出,峨眉山小金頂及清音閣一帶的玄武巖就在這時生成.

距今1.9億年的三疊紀,「印支運動」使盆地邊緣逐漸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沒的地區逐漸上升成陸,由海盆轉為湖盆.當時湖水幾乎佔據現今四川盆地的全境,稱為「巴蜀湖」,從此結束了海浸的歷史.在中生代漫長的1億多年裡,盆地氣候溫暖溼潤,到處生長蕨類、蘇鐵和裸子植物,是又一個成煤期,永榮煤礦即在三疊紀和侏羅紀時形成.東起長壽、墊江,西到江油、邛崍,北抵大巴山麓,南到貴州赤水,還是天然氣富集區.這一時期爬行動物恐龍稱霸一時.1957年在合州發現的「合州馬門溪龍」身長22米,高3.5米,是我國亞洲最大和最完整的恐龍化石.

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發生又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燕山運動」.盆地四周山地繼續隆起,同時產生不少大斷層,如西部的龍門山大斷層和東部的華瑩山大斷層,把盆地分為三部分.巴蜀湖縮小為僅有2萬平方公裡的蜀湖.封閉的盆地地形及急劇縮小的水面,使氣候逐漸變得乾熱,沉積物由海相、海陸交替相變為陸相,大量風化、侵蝕、剝蝕的物質在盆地堆積了數千米厚,形成紅色和紫紅色的砂、泥、頁巖.裸子植物不斷衰退,恐龍滅絕了.內陸湖泊在乾燥條件下,經強烈蒸發,濃度增大,鹽分不斷積累,形成鹽湖,後來泥沙掩埋而保存於地層之中,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巖層,自貢一帶是著名的井鹽產地.

2000多萬年前的新第三紀,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距今二、三百萬年的第四紀,地殼再次發生構造運動.巫山兩側水系溯源侵蝕,共同切穿巫山,形成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盆地之水納入長江水系.從而,四川盆地由內流盆地變為外流陸盆,由封閉的內流區變為外流區,由以堆積為主變為侵蝕為主,經歷了海盆——湖盆——陸盆的滄桑之變.

第四紀是冰川廣布的時代,盆地西北山地發育大量冰川.川消融後,大量沉積物由岷江、沱江等攜帶,堆積在西部的凹陷區,即以前的蜀湖之中,最終形成了成都平原.

相關焦點

  • 四川盆地是中國的泡菜罈子(上)
    分布在盆地各個角落的移民會館是「異鄉人最後的紀念碑」宋末至清初的多次戰亂導致四川人口銳減,城市、良田慢慢被森林吞沒,某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虎患。於是明清兩朝鼓勵人民入蜀開荒,或減稅免賦或武力強制。人們從湖廣、閩粵、山陝、江左等地拖家帶口進入四川,尤以清代順治至嘉慶年間的移民浪潮規模最大。
  • 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34處   ●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   85%   ●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   獨一無二   ●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四川新聞...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34處●目前,全川共發現34處恐龍足跡化石點,分布在10個市(州)的16個縣(區)85%●從地理分布上,四川盆地南部(樂山、自貢、內江、宜賓、瀘州)與涼山州地區的恐龍足跡化石點最為豐富,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獨一無二●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
  • 四川盆地西部仍有較強降水 西北華北局地地有大到暴雨
    原標題:四川盆地西部仍有較強降水 西北華北局地地有大到暴雨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4日至16日,西南地區東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黃淮等地有大範圍強降雨,部分地區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 強降雨接連來襲,四川盆地遭遇暴雨「車輪戰」
    (記者 邵明亮) 強降雨接連來襲,四川盆地遭遇暴雨「車輪戰」 四川成8月全國降水中心,最近7天局地累計雨量直逼1000毫米 氣象專家認為—— 四川正在經歷特大型暴雨 8月16日16 過去30天,強降雨接連來襲,四川盆地遭遇暴雨車輪戰。新一輪降雨從8月14日夜間開始,15日開始加強。 省氣象臺專家指出,此次降水過程覆蓋範圍廣、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強降水落區主要在綿陽、德陽、成都、眉山、雅安5市和廣元西部、樂山北部及漩映地區。
  • 四川人在外省人心中的印象是什麼?全國哪些地方四川人最多?
    四川人幾乎遍布全國,在外地說起四川人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1、四川多美女。四川地處盆地,氣候適宜,空氣溼潤。大家都知道重慶是著名的霧都,其實位於盆地的成都和四川人口主要聚集區四川盆地都是多霧氣候。雖然大家經常以霧霾稱呼空氣汙染物,但霧不同於霾,霧是天然形成的,主要成分是水汽,而霾是固體顆粒物,是空氣的主要汙染物。
  • 雨水造訪,冷風拂面,盆地東北部局部暴雨丨攀西地區步入陽光之旅!
    「統一戰線」,都在20℃以上,僅在盆地西部沿山一帶在20℃以下,但也是在17~19℃之間。  此時可能有點恍惚到底是何季節,接下來的降溫,主要影響的是盆地。  四川天氣趨勢  雨水造訪,冷風拂面,盆地東北部局部暴雨,攀西地區步入陽光之旅!
  • 四川行政區域變遷史
    四川地處西南內陸,東連重慶,西接西藏,南鄰雲南、貴州,北靠青海、甘肅、陝西,總面積48.6萬平方公裡,目前有21個地級行政區,其中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常住人口約8375萬。四川地形複雜多樣,地勢西高東低,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
  • 中學地理中山脈所形成的六大類分界線
    打開中國地形圖我們可以看到,我國不僅有縱橫交錯的山嶺、雄偉廣袤的高原、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群山環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緩的丘陵。五種地形類型中,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 顓頊和嫦娥在四川的傳說研究
    過去研究表明,喜馬拉雅山脈形成於6500萬年前。但最新研究顯示: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最少有4.5億年。 科學家研究表明,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等人證明:類人猿起源於約55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脈早於人類誕生。
  • 旅遊:陰陽界——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堪稱最神秘的景點
    ·陰陽界是西嶺雪山景區內的一條很窄的狹長山脊,它是前山和後山的連接處,也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 ·如果趕上好天氣,能看到山兩側不同的景象,一邊是晴空萬裡,湛湛藍天;一邊是雲蒸霧湧,朦朦朧朧。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大渡河秘史:一條河流不為人知的秘密
    有關大渡河的歷史就象一團亂麻,它和四川盆地西南緣的青衣江、岷江交織在一起,越理越亂。 或者說有沒有這種可能,大渡河本身已經折轉回來向南流淌,但後來由於地殼變化等其他原因導致河水不能南流,這才被迫切穿大瓦山,奔向東側的四川盆地呢? 與大渡河南北對應的河流是位於攀西地區的安寧河。安寧河全長337公裡,多年平均流量217立方米/秒,這個流量與相鄰的金沙江(4750立方米/秒)和雅礱江(1860立方米/秒)相比,顯得十分寒酸。
  • 「一帶一路」盆地行|叩開「地獄之門」!
    與世界其他大型含油氣盆地相似,阿姆河盆地的油氣勘探開發經歷了一個平面上由盆地邊緣到盆地中部、縱向上由淺層到深層、勘探對象由簡單構造圈閉到複雜多類型圈閉的艱難探索歷程。煤系地層成烴以氣為主、油為輔,為阿姆河盆地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奠定了物質基礎。  廣泛分布的厚層膏鹽巖是油氣保存的重要因素。膏鹽巖是優質蓋層,像巨大鍋蓋將中下侏羅統的天然氣封存在鹽下碳酸鹽巖中。儘管喜馬拉雅運動期間阿姆河盆地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但並未造成膏鹽巖蓋層的破壞,反而促使天然氣聚集構造圈閉的形成。
  • 四川的四個「川」,分指哪些地區?如今只剩下兩川,很少有人知道
    那麼,四川省名為「四川」,真的有四條江河嗎?電燈點火——其實不燃(然)。四川地區的中心城市,唐代以前稱「益州」。地處盆地,域內水網縱橫。但是四川的「川」,指的是一馬平川的「川」。宋朝時期國家的行政區劃不稱「省」,而稱「路」。天下被分為十五路。後來的四川,包括「西川」和「峽西」兩路,因此又稱「川峽路」。
  • 為什麼說:「四川太陽雲南風,貴州落雨如過冬」?佩服古人智慧
    四川太陽四川位於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四川盆地,盆地四周都被高山環繞,除此之外,四川盆地的平均海拔高度僅500米,在四大盆地中海拔最低。山高,盆地矮,這就導致了大山擋住了相當一部分陽光的直射,而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陽光即便是穿越了山峰,也因為盆地太矮,而無法照射到盆地中。再加上四川盆地本身就十分潮溼,空氣溼度大,雲層多,陽光穿越雲層,也會影響到太陽的照射,所以說,四川的太陽天,確實不多,即便是在全國範圍來看,四川的日照時間,都是全國倒數的。
  • 大天鵝飛抵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大天鵝飛抵柴達木盆地都蘭湖國家溼地公園「越冬」 2020-12-07 17:41: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霈韻 責任編輯:李霈韻
  • 這裡是四川|成都人有多愛雪和太陽?北方人根本不知道!
    強勁的冷空氣,首先要從北方翻越過龐大的秦嶺及大巴山脈一路南下,將要到達四川時,又因為四川盆地的地形原因,冷空氣被四面群山阻隔在外。等到冷空氣真正進入四川境內時,已是強弩之末。即便降雪,這「頭皮雪」一落到地上,也便化成水了。其實下雪的本質上就是固態降水的表現形態之一,然而在盆地的溼冷條件下,霜都很難形成,就更別說是雪了。
  • 四川,對不起!|甘孜|雲南|康定|理塘_網易訂閱
    四川,橫跨了第一級和第二級兩級階梯,一半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一半在盆地。最高海拔點貢嘎山 (7556米) 和最低海拔點御臨河峽口 (188米) 之間,相差了7368米。  一個顛覆認知的事實是,四川是山城。全省面積的77.1%,都是山,主要分布在四川西南部涼山地區和甘孜、阿壩的東南部。記住了,四川是山城,山城,山城。  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川東部的盆地地區,盆地西部和河流兩岸是平原,盆地中部地勢稍高的地方是丘陵。丘陵和平原分別佔了四川全省面積的12.9%和5.3%。
  • 大C遊世界 四川成都陰陽界超詳細介紹
    四川成都陰陽界    它既是分水嶺,又是不同氣候的分界線,西部為青藏高原氣候,寒冷乾燥,東部為盆地氣候,溫暖溼潤。這兩種不同的氣流在白沙崗上相遇,形成了奇特的氣象:一邊是晴空萬裡,湛湛藍天;一邊是雲蒸霧湧,朦朧世界。「陰陽」兩界分明,且變化無常,世所罕見。● 大C一句話簡介
  • 月球最大盆地是巨大金屬核撞擊產生的嗎?科學家究竟發現了什麼
    在月球最大的盆地下發現了巨大的巨石,原始撞擊器的巨大金屬核是否埋在月球另一端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之下?月球最引人入勝的特徵之一-遙遠的地方看不見它-是一個巨大的撞擊盆,稱為南極艾特肯(SPA)。它是巨大的,僅次於火星的海拉斯盆地,是太陽系中影響最大的地方。在太空飛船的照片中,SPA並不是特別明顯-從月球的深層地殼或最上層地幔中挖出的中心金屬材料有點暗一些。但是從地形上看,這是一個深達9公裡的深坑。今年初,中國的Chang娥四號著陸器跌落到盆地中心附近一個特別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