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熱愛買房子,可以說天下皆知,有錢人買賣房子賺錢,普通民眾買房子找歸宿感、安全感。每一個年代追求的東西不一樣,結婚都有一個標配。80、90年代需要手錶、自行車,黑白電視機、家裡土地多。2000年以後房子是標配,這樣憑著做農活掙錢的家庭,這收入買房子簡直是杯水車薪。
唯一的出路是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因為買了房子或在買房子的路上,或因經濟收入問題或是子女隨遷讀書,不得不在你從業的城市往返,成為城市邊緣人。
曾經看過的一個小故事,內容記得不是很清楚:說有一個人,他獨自一人來到海邊,看到一位漁民在曬網。於是就上前和漁民攀談,問他一天能捕多少魚?漁民說大的賣錢,小的自留,可以保持生活。這人聽過後深有感觸說,等他有錢了,他也回到農村,種著菜地,養幾隻雞。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其實他不知道他已經回不去,社會進步、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是你要前行,是社會推著你向前進的。你追求東西越多越回不去了。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這人聽到後反問到道:你為什麼不每一天,多捕一些魚賣錢呢。等有足夠資金就可以開一家專門銷售公司,賺更多錢,買更大的船,出港捕更多的魚。到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曬網了。
努力很重要,選擇有方向的努力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