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農村,入不了的城市,城市邊緣人努力重要還是選擇重要

2020-12-20 無語一葉

國人熱愛買房子,可以說天下皆知,有錢人買賣房子賺錢,普通民眾買房子找歸宿感、安全感。每一個年代追求的東西不一樣,結婚都有一個標配。80、90年代需要手錶、自行車,黑白電視機、家裡土地多。2000年以後房子是標配,這樣憑著做農活掙錢的家庭,這收入買房子簡直是杯水車薪。

唯一的出路是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因為買了房子或在買房子的路上,或因經濟收入問題或是子女隨遷讀書,不得不在你從業的城市往返,成為城市邊緣人。

曾經看過的一個小故事,內容記得不是很清楚:說有一個人,他獨自一人來到海邊,看到一位漁民在曬網。於是就上前和漁民攀談,問他一天能捕多少魚?漁民說大的賣錢,小的自留,可以保持生活。這人聽過後深有感觸說,等他有錢了,他也回到農村,種著菜地,養幾隻雞。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其實他不知道他已經回不去,社會進步、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是你要前行,是社會推著你向前進的。你追求東西越多越回不去了。

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這人聽到後反問到道:你為什麼不每一天,多捕一些魚賣錢呢。等有足夠資金就可以開一家專門銷售公司,賺更多錢,買更大的船,出港捕更多的魚。到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曬網了。

努力很重要,選擇有方向的努力更重。

相關焦點

  • 鄉愁《農村大學生的尷尬現實: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的大學生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市。【小編擴展:就像小編一樣,有時候真的是留下的是鄉愁回不去的是故鄉,故鄉能安下肉身可是無處安放靈魂。即使能夠回去也是智能匆匆而過,似乎成了客人或者是遊子,有時候真的想回去,但是奈何很多無賴!
  • 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農村年輕人的路在哪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落葉歸根。特別是在農村,這種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無論我們走得有多遠,我們依然會要回家。雖然生活在社會底層,但比起在農村的其他夥伴,外面打工的收入已經比他們高很多,在城裡的生活似乎也能過得去。但是,隨著這幾年房價高漲,在城裡買房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沒有房沒有戶口,城市雖大卻始終不是我們的家,因為在農村老家有還有我們的父母和小孩。
  • 同一座城市裡,三個不同的人,過著同樣城市邊緣人的生活
    不知道有多少像我這樣的人,生在農村,活在城市,融不進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就像夾生的米飯一般,彷徨且膈應。——網易與音樂《一個人的北京》評論又一次的寒潮湧動,接近零度的晚上,我獨自走在街頭。身上穿著一件單衣,不過我沒有覺得冷,因為真正冷的是我的心。
  • 一位農村年輕人的迷茫與憂傷:家,回不去,在城市,只是漂著!
    今年6月,父母提出讓我在蘇州買房,並願意拿出所有的積蓄,但如今卻遠遠不夠首付了,現在每平米的價格,比2017年,至少高了一萬以上,這個差價,父母和我,至少用二十年的努力,去補這個通貨膨脹,想想太不甘心了。
  • 我們回不去的農村
    我們這一代人是回不到農村去了,回去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就算是有也不懂耕種,何況地處丘陵的地方更加不現實了,現在的人都往城市裡面集中了!城市裡面是好什麼都有,無論、生活、交通、醫療,工資等各方面都很好。
  • 生活工作應該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在每一個關鍵的抉擇點,都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看著真的讓人非常爽。但是今天不是來聊電視劇的,咱們現在還是跳出劇情回歸現實,老話常說人生最關鍵的路就那麼幾步,走對,走錯結局截然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城市選擇一定是這關鍵幾步路裡面的其中之一。那普通人到底應該選擇去大城市還是選擇小城市發展呢?
  • 變形記:農村孩子不想再回鄉下,城市父母:錄完還不回家幹啥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她和豬先生的分分合合,在變形記節目結束後取出了下巴假體,並且發誓再也不整容。可結果呢,沒過多久又開始瘋狂的整容。曾在節目中自曝整容次數多達33次!或許她的目的自始至終都是為成名而來!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節目完成之後依舊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而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他們的內心早已被城市的繁華摧毀。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節目到現在不知道毀掉了多少農村孩子,被扭曲的價值觀誰來負責?
  • 逃離城市回農村的人,都怎麼生活?未來,心懷愧疚卻平凡地堅持著
    一、大環境讓不少人選擇了逃離城市回到農村1、農村是城市的避風港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農村就是城市的避風港,不管在什麼年代,農村都是城市最後的保障。從早年到上山下鄉再到現在回到農村去,正是農村的強大市場和包容在發揮著作用。對於一些在城市發展受挫的農村人來說,回到農村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為啥農村老人不想來城市生活?看看這個原因,十有八九是有想法的
    城市街景1不難發現,很多農村孩子天生的秉性,吃苦耐勞和艱苦樸素的特質,在農村孩子身上都會找到。有些還把家鄉農村的老人接回了城市,得於城市的繁榮,交通的便利,使得城市生活很便捷。我是一個農村人,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對這種現象深有體會。我的爸爸媽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如今七十多歲了。從我出生起,農村的生活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如今,我們長大了,為了生活,不得不選擇外出。經過不懈的努力,在縣城總算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有了自己的「小窩」。
  • 從農村土灶到廚房油煙機,20年城市變遷,食物的味道回不去從前
    從農村土灶到油煙機,城市發展越快,人們越懷念以前的味道!20年前,我十歲,剛上小學二年級,那個時候在學校住校,對於一個10歲的孩子而言,住校是一件最具有挑戰性的事情,10歲的孩子,連一桶熱水都提不起來,澡堂裡沒有冷水也沒有熱水,洗澡水必須拿桶提著去澡堂洗。
  • 放著城市的高檔飯店不去,卻跑到農村吃宴席,這其中是什麼原因?
    ,但是現在有的人放著酒店裡好吃好喝的飯菜,不去,卻偏偏要跑到農村吃一口宴席,這是什麼原因呢?很多像現在來說,在農村請客吃飯,他並不代表著儀式感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傳統習俗的追求。因為在舊有的年代時候,那時候農村的宴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現在在農村請客吃飯,更多的是為了一種面子,是對固有親戚形態的一種表達,因為有一些守舊的親戚,他們並不願意去城市的高端酒店吃飯,更多的喜歡像農村宴席這樣熱鬧的氛圍,所以雖然有上酒店吃實習的機會,但是農村宴席的傳統習俗,到至今為止還是不能扔掉的。
  • 面過花甲的你會選擇城市生活還是農村生活?
    城市,農村,各有利弊,各有千秋。圖享受,城市為首選。圖清淨,遠離鬧市,修仙養道特別是風景優美的山區,是必經之路。人分兩種休閒形,創業形。①休閒形。這種人據多,吃喝玩樂,高興一天是一天,每天吃喝不愁,喝點小酒,打打麻將,或者是到處遊山玩水,逛美景,海吃海玩,四大洲,五大洋,到處都留下了記憶,留下了踏過的足跡,何等的痛快,消灑。能掙錢,更會花錢。這就是掙錢多的人,錢更不夠花的原因。記得七十年代某煤礦普查隊在我們農村這一帶進行普查。一個年輕的工人月工資三十六元,每月除了吃飯花銷外,還能節省二十元寄回老家。
  • 加拿大很大,選擇城市很重要
    2)世界最乾淨城市 同時渥太華也是加拿大第二乾淨的城市和全球第三乾淨的城市。加拿大著名財經雜誌《 MoneySense 》公布最新的本國最佳居住城市排名榜,首都渥太華在本國 190 個城市的排名中,連續第三年排在第一位。其獨特的文化個性、優美的城市風光、閒適的生活情,使渥太華不僅受到加拿大人民的鐘情,而且成為世界人民旅遊觀光嚮往的城市之一。
  • 農村「剩男」為什麼不娶城市女,是因為不喜歡嗎?|| 價值觀
    實際上,當農村年輕女性能到城市打工的時候,男性到城市打工的機會更多。而農村「剩男」不去打工,或者打工後再度回到農村,就是因為他們不適應城市的競爭。這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為什麼城市裡的父母辛辛苦苦地培養女兒,然後就送到鄉下,給當地農村姑娘都看不上的男性配對呢?他們上輩子是造了什麼孽呢? 2/3上面的專家說話還是含蓄的,下面這位微博大V@儒家公羊學 的話就剝去修飾了。他對張桂梅校長扶助女生的行為,非常憤怒,表示:「農村女童跑了,農村的男童咋辦?長大後都打光棍兒?
  • 我們的身體進了城市,思想還留在農村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實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農民能自主支配剩餘勞動時間。富餘勞動力逐漸變多,同時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開始了『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生產模式。蔡繼明:這條路最初還是很有效的,因為大量的剩餘勞動力不可能進城,那個時候城市大門還沒有打開。
  • 《平凡的世界》孫少平:農村還是城市?這是個問題
    孫少平對於城市的嚮往並非是因為物質條件的誘惑,或者說物質的優越還不足以讓孫少平產生如此強烈的出走願望,受過的教育、看過的書、結交的朋友,無一不對孫少平的觀念產生著巨大的衝擊。在孫少平看來,活得有沒有尊嚴、有沒有價值,比活得好不好更加重要,這也體現了孫少平作為一個農民青年思想上的深刻性。
  • 變形計中不願回農村,向城市爸爸要錢被拒的吳宗宏,現在怎麼樣了
    這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很多都是養成一個鋪張浪費的習慣,所以為了讓城市裡的孩子們體驗生活的艱難,讓山區裡的孩子去外面看一下世界的美好,《變形計》這檔公益節目就在2006年橫空出世了。《變形計》這個節目的設計初衷還是很不錯的,只是該如何指引孩子從善,如何鼓勵孩子的鬥志,卻還是節目組在深思的問題。因為往往事情過後的我發展總是與節目組最初的理念產生偏移。
  • 進城市還是回農村?農村戶籍、宅基地的價值有多高?
    城市固然機會多,但城市也充斥著階層和圈子,普通人很難有階層躍遷的機會,更有爾虞我詐、拜金主義、高競爭、高物價的壓力,很多農村人不適應,甚至身心俱疲。農村籍大學生、未購房的打工者,現在都面臨著城市vs農村的抉擇。 一、進城還是回村?
  • 雙重邊緣人,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
    【雙重邊緣人,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01】馮欣決定回老家了,他思念著家鄉的父母,想念著家鄉的美食,渴望著家庭的溫暖,也希望能在老家,尋找到人生的另一半。十年多的光陰,馮欣以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城市站住腳,有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可十多年來,除了不斷的搬家換房子外,馮欣沒能給自己買下一塊磚一片瓦。每個月的收入三分之一都交給了房租,剩下的三分之二,馮欣取出一份,雷打不動的存進銀行,以備不時之需,剩下一份才是每月的生活開支。
  • 有朋友問我,如果什麼都不缺,是願意住在農村還是城市?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人,在農村生活了半輩子,已經適應了農村閒散、隨意和自在的田園生活。說實話,去城市裡偶爾住幾天還可以,要是長住,我還真不大願意,不是城市不好,而是不適應,也不習慣。農村的水泥路我在城市裡首先就住不慣,我有個閨蜜在市裡買了新房,房子裝修得很精緻豪華,可我一走進她的房子,就缺氧悶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