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患者出現水腫和蛋白尿,這種情況要優先處理,3件事要謹記

2020-12-27 家庭醫生在線網

很多時候身體出現水腫的情況往往都是腎臟出現了問題,而且水腫的同時,有些腎病患者還會出現典型的蛋白尿,這種症狀是相當嚴重的,治療起來也是比較困難。很多人不知道水腫與蛋白尿的原因,也不知道要如何治療,下面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了解一下。

為什麼腎病患者會同時出現水腫和蛋白尿?

一般情況下,尿蛋白會一直破壞腎小球的濾過功能,這樣就會導致更多的蛋白質漏出,會嚴重損害腎臟功能,隨著腎功能被不斷的影響,蛋白尿的症狀也會逐漸加重,此時大量的蛋白喪失,就會讓身體滲透壓失去平衡,從而出現水腫的情況,這種水腫主要就是身體的水分,從一個環境移動到另一個環境中,可能患者並不會有明顯的腎臟上的症狀,但是這種水腫特別容易影響到心肺,會導致心肺功能的衰竭。

腎病患者應該先處理水腫還是蛋白尿?

一般當身體出現兩種症狀是,在治療過程中都會有先後之分,那麼腎病患者在發作蛋白尿和水腫的症狀是,應該先處理哪一個呢?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兩種症狀對身體的影響,但排尿會持續造成腎功能的負擔,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始終影響到腎臟,腎臟的功能持續衰竭也就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水腫的症狀看起來可能並不嚴重,但是,這種情況的水腫很容易影響到心肺功能,如果導致了急性心衰或急性肺水腫,這就會直接危及到患者生命,因此當尿蛋白和水腫同時出現時,應該首先處理好水腫的情況。

腎病水腫患者要注意什麼?

1、輸入蛋白

很多人會認為治療水腫自然也就需要利水消腫,但是腎病導致的水腫可能比較特殊,這並不是身體水液過多導致的水腫,相反的身體內的水分並沒有明顯的改變,只是這些水分換了一個地方而已,因此進行利水消腫的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此時想要治療水腫,還需要對質治療,這也就需要輸入蛋白,來補充身體內的血漿蛋白,這樣可以幫助身體平衡膠體滲透壓,就有利於將處於異常部位的水分再恢復正常。

2、控制鹽分

水腫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鹽分的攝入,尤其是比較嚴重的水腫患者,每天可以攝入的鹽分都應該適當地降低一些,否則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身體滲透壓,使水腫的症狀再次加重。

3、少量攝入水分

出現水腫時並不代表著不能喝水,但是水腫的患者也要適當地減少水分的攝入。雖然是滲透壓改變而造成的水腫,但是過量飲水有可能會加重水腫的症狀,使滲透壓調節過來以後,也無法有效緩解,所以,水腫患者最好少量的攝入水分,逐漸改善自身滲透壓的問題。

腎病患者的水腫和蛋白尿症狀往往是同時出現的,因為大量的蛋白流失引發了蛋白尿的症狀,而同時也改變了身體的膠體滲透壓,所以水腫的症狀也會隨著蛋白尿的進行而逐漸加重。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人發生水腫,是腎病引起的嗎?
    首先來了解一下,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情況:水腫不一定是糖尿病腎病,如果要診斷糖尿病腎病,需具備以下條件:①足夠長的糖尿病病史;②尿的改變是從微量白蛋白尿發展到臨床蛋白尿,再到大量蛋白尿;③且從臨床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時會逐漸出現腎功能減退
  • 「透析營養」腎病患者低蛋白飲食的必要性
    腎病一般是在感冒或者是炎症侵害之後出現的一種疾病,患有腎病的患者會明顯的出現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尤其是身體水腫都會比較嚴重,而且有的病人會出現蛋白尿和血尿的症狀,患者需要好好的控制自己的飲食,那麼,腎病為什麼要低蛋白飲食。
  • 女子雙腳水腫,診斷腎病症候群,直到出現咳嗽醫生才發現是肺癌
    醫生用了按了按周女士的小腿和足背,一壓就是一個坑。這是很明顯的水腫了,凹陷性水腫。醫生說。還問周女士有沒有留意自己的尿液,是不是尿裡面有特別多的泡泡。周女士恍然大悟,說這段時間來解小便的確是比較多的泡泡,自己也不懂,沒去追查原因。現在醫院問起來,後悔不迭。
  • 腎友出現水腫了,怎麼辦?記住7點,消水腫與治腎病兩不誤!
    腎病出現水腫,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對於腎科大夫來說,判斷腎病是否嚴重,並不以是否合併有水腫及其嚴重程度為依據。也就是說,有沒有水腫與水腫重不重並不重要,判斷病情的嚴重性,更多關注的是患者的尿蛋白量、腎功能、腎臟彩超大小,以及腎病患者的病理類型與引起水腫的疾病等方面。水腫本身,反而沒那麼重要。
  • 腎病預後看24h蛋白尿還是微量白蛋白?一文幫你弄清,別被忽悠了
    尿常規檢查是腎內科必查的項目之一,檢驗腎功能的情況,有一項指標至關重要,就是蛋白尿。尿液的形成與腎臟組織腎小球和腎小管有關,正常尿液中腎臟幾乎不會濾過出蛋白,當蛋白質漏出來,也就說明腎小球或腎小管出問題了。
  • 蛋白尿長期大量漏出,腎傷害「雪上加霜」,3件事做好拒絕尿毒症!
    蛋白尿長期大量漏出,腎傷害「雪上加霜」,3件事做好拒絕尿毒症! 健康,是我們一直追求,一直嚮往的目標!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健康的身體,健康的文化, 健康的心理,就是非常非常開心、自豪的事情!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三點,就是減少了我們人生大道的絆腳石,也就是為我們今後的幸福生活鑄造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 體檢查出蛋白尿,一定是腎臟的毛病?
    ▲圖源視覺中國「醫生,網上說蛋白尿就是腎有問題,那我豈不是不能入伍了?醫生你要幫幫我!」前不久,17歲的馬同學火急火燎地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腎病內科門診求助。報名了參軍入伍的他體檢發現尿蛋白2+,小夥子以為自己得了腎病,急得都快要哭了出來。
  • 有的水腫源自心臟疾病?下肢水腫原因多樣需警惕
    臨床上,腎源性水腫主要分為腎病性水腫和腎炎性水腫。  腎病性水腫主要是指腎病症候群,患者除全身水腫外,還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患者臨床表現除水腫和高血壓外,還表現為尿的變化,如血尿、蛋白尿、紅細胞管型、少尿等,待急性期過後,水腫可消退。
  • 尿液情況與腎病有什麼關係?關於尿的6個真相,你要知道
    慢性腎病患者也達到了1.3億人,這其中還有部分人群,未來可能會發展成腎衰竭、尿毒症!所以,近些年關於慢性腎病的科普文章也越來越多,幾乎都提到了一種,也就是:尿液異常!但這種顏色可隨著飲水量增多或減少而發生改變,當身體極度缺水時,尿液就會呈現出深黃色。而當飲水量增加時,尿液又會呈現出接近透明的白色。在出現腎臟疾病後,早期尿液顏色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如果有出血情況,就可導致尿液呈現出洗肉水、血紅色等狀態。
  • 包頭58歲婦女腎病水腫,中醫有辦法
    把「健康包頭」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哦~包頭58歲的韓女士,前段時間臉部和雙下肢腫脹,持續3個月,後被診斷為腎病症候群。圖片來源|攝圖網幸好,用中藥治療半個月,症狀得到改善。治未病中心副主任範利青了解後得知,韓女士3個月前,出現面部雙下肢明顯腫脹感、乏力,偶有口乾口苦,大便正常,小便量少。既往高血壓病史10餘年,口服降壓藥物,血壓控制一般。經檢查,韓女士被確診為腎病症候群。範利青建議韓女士可做腎臟穿刺進一步明確病理分型,但韓女士不同意腎穿,要求中醫治療。考慮患者要求及臨床診斷已成立,所以範利青開始給予中藥治療。
  • 出現這5個症狀,糖尿病腎損害已經出現了,要提前進行這4個檢查
    我們先來看看腎臟損害的這5個症狀:泡沫尿: 間斷性的泡沫尿是糖尿病腎病患者比較早的的表現,之後看你能就會出現持續的泡沫尿。當發現排尿有泡沫,泡沫持續不散開的時候,要想到是否存在蛋白尿的可能。水腫: 糖尿病人出現腎臟損害的早期,由於蛋白尿的存在,患者會出現晨間的眼瞼和面部浮腫,通常在午後會逐漸減輕,浮腫消失。在糖尿病腎病後期由於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血漿中白蛋白濃度下降,出現低蛋白血症,血液中的水分就會滲透到皮下,出現長期持續的水腫現象。
  • 腎病發生毫無預兆?4個症狀很明顯,防腎衰要趁早
    腎病常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往往悄悄地損害身體,等發現是已經出現了腎功能的損害。其實腎病早期並非沒有「信號」發出來,而是因為多數人對腎病並不了解,導致忽視了身體的異常情況,繼而錯過了早發現的機會。腎病引起的水腫與普通水腫有所不同,臉部與眼部也易水腫,但常較嚴重,甚至發生紅腫。尤其還會引起雙下肢及腳踝的水腫,常常按壓會出現明顯的「坑」,長期間反彈不回來。如果出現這類腎病,首先考慮是水鈉滯留了,最好做下尿檢,排查異常情況。
  • 腎病早期有8大「求救信號」,越早發現越好,別拖到晚期才後悔
    腎臟功能下降時,排洩水分的能力就會減弱,所以有很多慢性腎病患者早期會出現尿量減少,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尿量增多,比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多尿,如果發展到腎功能衰竭期,則又會少尿。一般來說一個健康成人每天排尿次數大約4—6次,尿量約800—2000毫升。如果在攝水量不變的情況下,發生尿量增多減少,不管是哪種情況,儘早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防患於未然。
  • 腎病症候群的常用治療方案
    腎病症候群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臨床突出症狀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常見的併發症為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和動脈硬化。這種病病程較長,腎病症候群治療難度集中在:激素治療效果明顯,但臨床表現蛋白尿、浮腫等問題常反覆發作,成為最大困擾。
  • 下肢水腫到底該看內科還是外科?專家:分情況
    下肢水腫是一個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但讓患者非常困惑的是:明明都是下肢水腫,為什麼有的下肢水腫看外科,有的看內科?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四科醫生張凡帆根據臨床上常見的情況,給大家提出一些就醫建議。看內科的下肢水腫由內科疾病導致的下肢水腫,雙側腫脹程度基本一致,而且休息以後沒有明顯緩解。如果在下肢水腫的基礎上,合併有嚴重的高血壓,尿裡有泡沫,或者體檢提示尿裡有蛋白,腎功能異常,需要到腎病內科就診。
  • 腎病患者的低蛋白飲食回家怎麼做?
    腎病患者的低蛋白飲食回家怎麼做?腎病患者應儘量減少腎臟負擔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但限量的同時,又要保證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這是一個嚴格的飲食行為控制。所以,腎病患者住院期間,營養師會特別設定針對性的食譜,採用低蛋白治療飲食。(慢性腎病營養指導請見公眾號底部欄目搜索框→慢病營養→慢性腎病)那麼,腎病患者的居家低蛋白飲食該如何實際操作呢?
  • 為什麼要檢查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
    蛋白尿是腎臟受損的重要指標,降低蛋白尿是治療腎病的基本措施,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定期檢測尿蛋白尤為重要。臨床上檢查尿蛋白多以尿蛋白定性、24小時尿蛋白定量、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方法進行檢查。那麼它們之間有何區別?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 糖尿病患者出現水腫是怎麼回事?警惕這6大誘因,快看看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發生的糖尿病併發症,當出現腎部病變的時候,患者會出現水腫的情況。但是並不是只有糖尿病腎病才會導致糖尿病患者水腫,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水腫都有哪些原因導致呢?
  • 糖尿病合併高血壓,腎病風險增加,怎麼辦?
    腎臟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損害的共同靶器官。據美國早年醫學統計,腎衰的前兩位原因分別是糖尿病(43.8%)和高血壓(26.8%)。由此看來,如果高血壓與糖尿病共存,對腎臟的損害更為嚴重。有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即使被控制,腎衰照樣發生。而高血壓不但是腎病的病因,也是腎病的結果。腎病進展,出現腎結構變化,會導致血壓升高。
  • 感冒後,出現浮腫,需要做腎病相關檢查
    但是,有些人,會在感冒後出現眼瞼或腿部的浮腫,這時候就要當心,不能忽視就醫和檢查,因為,這種信號,可能是腎病的表現。 感染發生後,機體的免疫系統會按照免疫標記物的指引,對病原體進行識別和清除,在這個過程中,腎臟的基底膜也會受到損傷。體質較差的人,免疫複合物不能完全清除,就會在腎臟內滯留,從而誘發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