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臨床突出症狀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常見的併發症為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和動脈硬化。這種病病程較長,腎病症候群治療難度集中在:激素治療效果明顯,但臨床表現蛋白尿、浮腫等問題常反覆發作,成為最大困擾。腎病症候群如治療不及時,隨病程進展將很快導致腎功能不全。
得了腎病症候群如何醫治
治療腎病症候群用藥原則: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糾正負氮平衡,利尿消腫,活血抗凝,降低血脂,注意水電平衡。
一般治療原則
水腫:限制水、鹽攝入量(
蛋白尿:ACEi或ARB可改變腎小球血流動力學,控制血壓,減少蛋白尿。
高脂血症:他汀類藥物常用於治療繼發性高脂血症,但在腎病症候群患者中療效較為有限。
特異性治療
免疫抑制藥可靶向治療腎小球病變,激素可單一使用也可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如環磷醯胺、鈣調磷酸酶抑制劑、黴酚酸酯和利妥昔單抗。治療過程包括誘導緩解(無蛋白尿和水腫)和維持治療兩部分。成人腎病症候群患者最常見的三大疾病的誘導治療方案如下:
微小病變:潑尼松 1 mg/kg /d(最大劑量80 mg/d)。治療16周後無效者可使用環磷醯胺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等替代藥物治療。
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潑尼松 1 mg/kg /d(最大劑量80 mg/d)。治療16周後無效者,推薦使用環孢素。4-6個月無法獲得緩解者,建議使用高劑量地塞米松和黴酚酸酯。
膜性腎病(特發性):因1/3的患者可自發緩解,通常選擇保守治療6個月(不使用免疫抑制藥)。而出現嚴重、危及生命症狀的患者則需給予免疫抑制治療。誘導治療方案為每月1次交替使用激素和環磷醯胺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共6個月。
中醫治療難治性腎病症候群
中醫治療難治性腎病症候群的研究進展
西醫面對難治腎病症候群多在應用糖皮質激素的基礎上聯合環磷醯胺、環孢素A、他克莫司、嗎替麥考酚酯等,即使患者病情能在臨床上緩解,也帶來了肝損傷、骨髓抑制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治療主要是配合激素來使用,以此減輕激素帶來的副作用,同時增強患者抵抗力。
中醫認為腎病症候群屬"水腫"範疇。先天稟賦不足,導致氣化、水液代謝功能失調精微不固,水液聚停是腎病症候群的主要病機。
水溼內停則鬱久化熱,導致其它病理產物形成,使腎病症候群病情反覆或加重。
鄭州華軒堂中醫門診腎內科範俊玲醫生認為:應從中醫"陰陽平衡"宏觀辯證角度出發,從修復受損病變的腎臟細胞著手,通過多方法、多途徑口服外用綜合作用於人體,整體協調心、肝、脾、 肺、腎五臟,調和陰陽氣血內環境平衡,疏通經絡,調暢氣機,修復受損腎臟細胞,激活腎功能,糾正機體免疫、體液、內分泌紊亂狀態,使身體內環境重新恢復平衡。從根本上改變腎病症候群病程漫長、水腫反覆發作、難以治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