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你願意做哪個呢?

2020-12-27 明生老師

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兩個「我」在轉換角色。一個是真實的我,一個是別人眼中的我。在飾演別人眼中的我的時候,我們總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比真實的我更好一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演的就很累,活的不夠真實。

小的時候,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父母經常跟我們說,有親戚來家裡的時候,要聽話,要懂禮貌。這些都是很正常不過的話。但其實也是教育我們,在一些特殊場合,我們要學會比平時的自己表現得更優秀一些。

這個想法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方法。問題在於,這樣讓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我們需要把一個不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別人面前,這才是值得鼓勵和表揚的。而那個真實的自我,則是上不了臺面,見不得光的,應該遮蓋和隱藏。

一方面,飾演別人眼中的我的時候,別人會給予你鮮花和掌聲,我們心裡會沾沾自喜,精神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這種感覺也會讓人上癮。另一方面,其實我們內心很清楚,這個並不是真實的我,實際上自己可能是很喜歡偷懶並且喜歡找藉口逃避的人。

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我們經常聽說誰結婚之前挺好的,但結婚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招聘招來一個人,當時看著很勤快,正式上崗以後,卻非常的懶惰,一點也不積極。

由此可見,偽裝出來的自己,終究不會長久,遲早要露餡。一旦被別人識破,自己的形象也會減分很多。

如果我們覺得真實的自我不夠完善,那就努力讓自己一點一點變得優秀起來,否則偽裝的也很辛苦。何必呢?

其實,這個社會,普遍都喜歡偽裝,那麼真實便是很難得的品質。以真實的面目示人,不必取悅他人,也沒有必要委屈自己。敢於暴露自己的缺陷,別人反而會認為你比較可靠,而自己也會活的輕鬆一些。

你的真實,不僅讓自己安全,也讓別人覺得安全。自己不用刻意去偽裝自己,這樣節省出更多的心力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最快樂的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鏡子中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哪個更接近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
    隨著社會文化越來越豐富,許多人都開始在意自己的顏值,更有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就業和與人交往都與自己的顏值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何定義一個人的顏值高低呢,我們通常都是通過照片來分辨一個人是否長得好看,可是有人卻說,明明我自己長得很好看,但是我的照片卻全都像表情包一樣。
  • 手機和鏡子中的自己,為啥差別那麼大,哪個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估計不少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早上起來的時候,照一下鏡子,感覺自己美美噠或者是帥氣十足。但是中午打開手機的自拍相機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好醜,當然了開了美顏瘦臉的排除,就用蘋果的原生相機自拍。那麼到底哪個是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中的自己又是哪個。
  • 怎麼樣讓自己做個,讓別人最願意幫助你的人
    我們一生當中,總會遇到別人請求你的幫助!而你也會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那我們如何能讓自己成為哪個,讓別人願意幫助的人呢?前幾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向我講述的說。他在做工作的時候,做得不好時特別想找人請教,但他們就是不肯教我,怎麼辦?
  • 「別人眼中的你 vs 真實的自己」-孤獨化妝間
    @假JOKER:你說出來的所有話都可以用做個性籤名、警句名言,我真的是太了!@王不懂:人前的光鮮,背後的累,這好像是大多數成年人的法則了~但自己要相信自己哦!加油明天會更好!@grodon姚_:看完熱血沸騰!!!
  • 圖解·十二星座眼中和別人眼中的自己
    「瀟公公解星座」進行關注,與我一道探尋星座的奧秘。關注並轉發文章,有機會獲得免費星盤諮詢服務。有的星座自我陶醉,有的星座卻又自慚形穢。十二星座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肯定是不一樣的。白羊座眼中的自己
  • 研究顯示: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是社會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觀點便是「鏡中我」,顧名思義,便是以他人為鏡子,來審視自己的形象。所以這種「鏡中」效應是怎樣的呢?鏡中你與鏡頭下的你在智慧型手機普遍的今天,很多人都愛上自拍。那麼鏡頭中的你和「鏡中」的你,哪個更接近真實呢?
  • 早安心語:做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
    1,眼界決定境界,有境界的人往往能夠理解,這世上人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所以才不會隨意去評價人。2,你覺得是很小的事,有可能在別人眼裡是一件大事或者是幸福的事。3,對待誤解別去理會,時間會給你真相!4,沒有人能對你的事感同身受,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選擇把心事藏起來,夜晚哭過之後,第二天還要去迎接新的一天。5,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生活中,最怕這種自以為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勸別人善良的人。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過好自己的生活,何必關心別人的評頭論足。
  • 心理學:1秒之內看見什麼,測你在別人眼中的真實形象?我很真實
    心理學:1秒之內看見什麼,測你在別人眼中的真實形象?我很真實1、女人 信任感,是你在別人眼中的最真實的存在。你在別人眼中是個透明人,不是說你對別人毫無保留,而是別人對你的信任,毫無保留。你有自己的尺度,與原則,不會越界,你只接受別人的傾訴,對於多餘的,你永遠也不會多問。
  • 水瓶座,你的世界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你」真的差好遠!
    你說你的,我做的我的,沒錯,你說得都對,可我就是不聽;你想讓我幹什麼,除非我願意,還得跟我好好商量,否則「宙斯」我都不給面子。就算我答應你,我也得提出我的「條件」,你答應我就幹,不答應我就絕對不配合。03水瓶座自己眼中的自己,跟別人眼中的「水瓶座」所以,水瓶座基本都是以「自由自在」為準則,也同時以此為驕傲的。
  • 我想自己做個真實的人——真實地面對自己,真實地做自己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也沒什麼,但現實就是現實,很多問題或是事情不是你不在意,它就可以不存在,甚至在很多時刻你是真的無法迴避掉的。可能這就是我偶然會有害怕的原因吧!當然,我也在努力讓自己去調整,讓自己學會應對或是想著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只是自己好像沒有那麼著急。
  • 別把自己當回事,其實在別人眼中你什麼都不是
    身邊總是有一些這樣的一些人,總覺什麼事沒有他們不行,無論別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插上一腳,不管別人願不願意或者同不同意,硬是插上一腳,有些時候對這樣的人很是反感、厭惡。別把自己太當回事,沒有你地球照樣轉。你身邊是否有這樣子的人存在呢?
  • 心理測試:你最討厭哪個女孩?測你在別人眼中是軟柿子還是小辣雞
    心理測試:你最討厭哪個女孩?測你在別人眼中是軟柿子還是小辣雞 A: A:如果你最討厭這個女孩,說明你在別人眼中是軟柿子。你性格非常的軟弱,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好欺負的樣子,也正是因此,平日裡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
  • 快樂的根源是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模仿別人 做你自己
    ,活成自認為別人喜歡的樣子,壓抑自己,活的痛苦不堪。做你自己 因為別人再完美 終究不是你 只有你才是你自己剛上班那會,沒控制住飲食,吃的有些胖,加上臉上長滿了痘痘,那時真的特別鬱悶,不喜歡社交,不喜歡主動溝通,不喜歡扎堆,不喜歡與人接觸,甚至聽到有熟人叫自己的名字都會很恐慌。哪怕她們一起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時候,我都會很崩潰,是不是又在嘲笑我的肥胖,嘲笑我的醜陋。
  • 大張偉在線回懟教學:不要理會別人做你自己!人間精品不愧是你
    大張偉教你一招,直接問他:那你做我男朋友嗎?哈哈哈,這個回懟夠絕的,(不過如果對方長得醜的話我是一定不會這麼問的,萬一他答應了怎麼辦,好吧我承認是我想多了)有些人喜歡玩搖滾,這在一些人眼中不被理解,經常會被問:為什麼玩搖滾?玩搖滾有什麼用?
  • 你有人設嗎?你希望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怎樣的人
    或者,你怎麼怎麼~嗯,我知道,他們是在誇我,我從小到大是個很好相處的人,因為我常常沒有自己的意見,因為我好像天生就害怕跟別人起衝突,每當發現別人因為我而不舒服,我就比他還不舒服。我還不太會拒絕別人,有時候明明心裡不樂意,但是想,還是忍忍算了,儘量滿足他人的需求。
  • 《七月與安生》:成了別人羨慕的人,卻做不成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兩個自己,一個是循規蹈矩家長喜歡的自己,一個是叛逆不聽話的自己,但我們都沒法做自己想成為的人。電影《七月與安生》中的七月與安生,他們是彼此的影子,彼此羨慕著對方,想成為對方那樣的人,但又害怕自己的改變。
  • 永遠不要,和別人解釋你自己
    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理解,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可事實是,不懂你的人,你再多解釋、再多辯駁,也得不到對方的信賴和青睞。或許,那些不懂你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去讀懂你;那些誤解你的人,也始終沒想過要去理解你。
  • 姚星彤:「現在更注意的是自己眼中的世界,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我」.
    接拍這部電影的前後也是一段她最願意與別人分享的人生經歷。 在那之前她正處於自己情緒最低谷的時期:畢業三年,拍了幾部不算商業的電影,其中兩部得了獎,但自己始終處於對未來的迷茫之中。她說:「所有找的戲沒有我特別喜歡的,這時候又不像以前,有學校不工作的時候至少可以學習。我就覺得自己是否還要堅持呢?事業上看不到我想去的方向,沒有方向。」
  • 你以為的自己vs別人眼裡的你,哭了……
    為什麼我們本人的顏值,和自拍相去甚遠?這要牽扯到一個客觀現象——我們看到的自己的臉,並不是真實的臉。到底發生了什麼?飛碟一分鐘《一分鐘告訴你你可能比自己想像的還要醜》帶你解讀這一震撼謎底,為什麼你比自己以為得要醜?
  • 你眼中的自己和父母眼中的你,最後一張過於真實
    做銷售的人自然要懂得包裝自己,久而久之內心或許會產生一種自己身為精英人士的自豪感,畢竟每天都能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群,見識和眼界也越來越開闊,但在父母眼中,提起銷售自然而然地跟各類煩人的推銷員掛上鉤。會計是一門學問很高的職業,不僅需要出色的計算能力,還需要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一些職位高的財務人員,可是在父母眼中,常常被誤解為算帳夥計。同銷售一樣,市場營銷工作也常常被父母一輩誤解為推銷員工作,實際上市場營銷對溝通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要求很高,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是從市場營銷行業中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