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經常會有兩個「我」在轉換角色。一個是真實的我,一個是別人眼中的我。在飾演別人眼中的我的時候,我們總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比真實的我更好一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演的就很累,活的不夠真實。
小的時候,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父母經常跟我們說,有親戚來家裡的時候,要聽話,要懂禮貌。這些都是很正常不過的話。但其實也是教育我們,在一些特殊場合,我們要學會比平時的自己表現得更優秀一些。
這個想法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為人處事的方法。問題在於,這樣讓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我們需要把一個不真實的自我呈現在別人面前,這才是值得鼓勵和表揚的。而那個真實的自我,則是上不了臺面,見不得光的,應該遮蓋和隱藏。
一方面,飾演別人眼中的我的時候,別人會給予你鮮花和掌聲,我們心裡會沾沾自喜,精神受到了莫大的鼓舞,這種感覺也會讓人上癮。另一方面,其實我們內心很清楚,這個並不是真實的我,實際上自己可能是很喜歡偷懶並且喜歡找藉口逃避的人。
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我們經常聽說誰結婚之前挺好的,但結婚以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招聘招來一個人,當時看著很勤快,正式上崗以後,卻非常的懶惰,一點也不積極。
由此可見,偽裝出來的自己,終究不會長久,遲早要露餡。一旦被別人識破,自己的形象也會減分很多。
如果我們覺得真實的自我不夠完善,那就努力讓自己一點一點變得優秀起來,否則偽裝的也很辛苦。何必呢?
其實,這個社會,普遍都喜歡偽裝,那麼真實便是很難得的品質。以真實的面目示人,不必取悅他人,也沒有必要委屈自己。敢於暴露自己的缺陷,別人反而會認為你比較可靠,而自己也會活的輕鬆一些。
你的真實,不僅讓自己安全,也讓別人覺得安全。自己不用刻意去偽裝自己,這樣節省出更多的心力做自己喜歡的事,做最快樂的自己,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