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終有一天,
我能夠讓更多人理解我。
但是現在,
過有樂趣的人生,
比尋求理解更重要。」
—— 閃米特
閃米特
閃米特,其實名叫李華燦,
曾在珠海一家外企擔任電子工程師,
自從迷上了獨木舟,
他就辭職專心探險。
之所以取名「閃米特」,
是因為這個六千年前的古希伯來語,
意思是「善於攀山涉水」,
閃米特人可以說是探險的鼻祖,
他也期望能和古老的閃族人一樣,
勇敢探索未知的世界。
一人、一舟、一槳,
從北部灣始,
划過南海、東海、黃海、渤海,
穿過城市,
越過島嶼,
又駛向太平洋中繼續探索……
過去的15年,
閃米特曾獨自駕駛獨木舟,
完成了一次次的奇幻漂流,
也創造了諸多奇蹟。
他被稱為中國純人力無後援皮划艇橫渡瓊州海峽第一人,是中國海洋獨木舟探險紀錄保持者,同時也是世界首例單人黃河全程漂流者,還入選了今年美國《國家地理》全球十大探險家之一,是這項評選開展12年來,第一個入選的中國人。
在他的諸多戰績中,
最為人稱道的當屬「獨漂黃河第一人」。
從2015年5月1日到12月20日,
閃米特用234天漂完了黃河全程,
並寫下了30餘萬字的調研報告。
關於這趟黃河漂流
還要從2014年閃米特漂流珠江說起。
當他滿懷期待到達珠江源頭時,
竟發現漂著漂著水沒了。
閃米特形容那是讓人無法想像的
幾乎沒有一滴水的狀態,
河床的石頭都裸露在外。
閃米特說,自己去珠江之前,
他收集了很多資料,
卻沒在任何地方看到過相關的描述。
因此,眼前的場景讓他震驚和痛心,
他開始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
呼籲人們關注珠江水的汙染問題。
沒想到的是,當地政府很快
就通過微博對他進行了回復,
表示已對103公裡的河道進行了清理,
對沿岸企業違規排放問題進行了調查。
那一刻,閃米特心裡,
有種踏踏實實的喜悅,
「不過是隨手記錄了我的所見,
卻實實在在改變了珠江源頭的狀況。」
這趟黃河漂流挑戰,
全程沒有得到任何商業贊助,
閃米特拿出了家中30萬元的積蓄
和網上眾籌來的6.8萬元
作為此行全部的經費。
為了這次漂流,
原本在世界500強公司做高管的羚羊
也辭掉了工作,做他的後勤保障,
這一路,她成為了丈夫唯一的夥伴。
一車一船兩個人,
從海拔4500米的青海省
巴顏喀拉山的黃河源頭出發,
踏遍黃河九省流域,共計5464公裡。
這一趟漂流,
也讓閃米特親眼看到了
並不是全程都渾濁的黃河,
我們的母親河也有清澈湛藍的美貌。
有了前車之鑑,
閃米特開始把漂流看做一個橋梁,
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和文字,
揭開母親河的神秘面紗,
展現人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他和羚羊做了詳細的計劃,
一半時間在水上漂流,
一半時間在沿岸進行田野調查。
每到一個城鎮、鄉村,
他們都會四處走訪,
儘可能多地和當地人交談,
有時一待好幾天;
晚上回到幾十塊錢一宿的招待所,
再把白天的見聞整理、記錄下來,
定期發到網上與網友們分享。
他們發現黃河上遊的藏區深受包蟲病的困擾。許多閉塞的村民,不願求助現代醫療手段,甚至誤以為藿香正氣水就能防治包蟲病……
閃米特和羚羊依舊把他們的所見所聞發布在網絡上,很快引起了熱心網友的關注,有人就提供了線索讓他們與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樊海寧教授取得聯繫。
樊海寧是肝膽胰外科的專家,曾多次率義診團隊到當地進行包蟲病的篩查、治療工作。在之後的一次義診中,當地醫院成功對數百名患者進行了救治,並對其中26例重症患者實施了手術。
閃米特反覆強調,
並不是自己幫助了他們,
也沒覺得自己功德滿滿,
自己只能算是個牽線搭橋的,
真正救人的是醫療團隊。
當然,閃米特漂流的目的首先是探險。
他在黃河沿途做了許多探險之外的事,
但每天還要面對未知的險境,
更讓人感受到了此行的不易。
尤其是在漂流青海唐乃亥鄉一段30多公裡的水域時,讓所有關注他的人感到揪心。因為,早在1987年,我國首支黃河漂流探險隊,7位探險者在此地全部遇難,此後近30年,再無人踏足。
就在下水前,他們接到了當年漂流團隊前輩打來的電話,語氣十分激動地勸阻閃米特,「沒有人能活著過這一段,你是來漂流的,不是來玩命的。」這位前輩親歷了7名勇士落水,100多人的保障團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遇難。
正因為這個電話,
讓閃米特和羚羊多等待了一天。
兩人表面只討論了地勢和水流,
但他們心裡都清楚,
這是在考慮生和死。
最後,他拍著羚羊的肩膀,
很鄭重地說:
「我可以過這一段。」
羚羊一如既往地支持,
開車繞行200多公裡,在下遊匯合。
當時不怕,因為精神高度緊張,
我根本沒有思考和恐懼的時間。
當時正值6月底,
水流最快有每小時22公裡,
瞬間甚至達到33公裡,
足以把一輛卡車衝走。
經過那一段30多公裡的鬼門關,
閃米特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
沒有一絲力氣。
閃米特說,他並沒有多麼強大,
當身邊人都在反對他時,
他也很難做到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所以,他很感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今年,閃米特又開始了新的挑戰——純人力獨木舟環中國海岸線。5月15日,閃米特從廣西防城港市出發,沿中國海岸線漂流,全程約6000公裡,他需要在海上划行大半年。
他必須在10月中旬前抵達遼寧省丹東市,如果沒能按時到達,他可能就要提前放棄挑戰,因為10月寒流來襲,在冬季季候風來臨之後,獨木舟基本就無法在海上航行。
聯繫上閃米特的時候,他剛划過江蘇啟東,完成了整趟行程的60%。他完成了一天9個小時的划行,在一個小鎮裡歇下,而很多時候他只能在不知名的岸邊搭帳篷。
相對平穩的海岸線,
看起來遠不及
九死一生的黃河來得兇險,
但環中國海,
全程都在茫茫大海上。
一旦你划著獨木舟到海中間,
四周都是海水,孤立無援,
各種洋流和風都會引起暗流湧動。
一旦遇到什麼情況,
一個人、一葉無動力的小舟,
在沒外力的幫助下很難上岸。
所以,相對於黃河,
大海更加危險可怖。
閃米特曾被質問:「你的探險家頭銜是哪個官方機構認證的?」羚羊為此委屈地哭了,「沒有官方認證,無論你做了什麼,似乎都不會有光環。」
在入選《國家地理》的全球十大探險家之前,閃米特和那些共同入圍的國內知名探險家相比,他幾乎是默默無聞的。但他卻從中脫穎而出,不但讓很多人意外,甚至他自己也受寵若驚。
國內有很多探險獎,但從來沒有我的名字。這對我探險有影響嗎?我想,活著的時候應該沒什麼大影響。頂多是,遭遇危險時,沒有那麼多資源去搜救我而已。
羚羊一直很擔心
閃米特的安全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
她在《國家地理》邀請參選時,
提交了閃米特的材料。
今年43歲的閃米特
計劃的退休年齡是60歲,
但也不排除提前退休,
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閃米特十分清楚,
自己是探險,並不是送命。
我們這一代人的冒險,一般都是出於自由意志的選擇,不再是因為底氣不足的自卑而想要去證明什麼,也不再是為了莫名且虛幻的榮譽而摧殘和折磨自己。說實話,我心裡並沒有太多的哀傷。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年代,我們選擇自己的道路,我們選擇自己的歸宿。
有人留言給閃米特說,
看見你不斷追逐自己的夢想,
並一一達成,
就像另一個自己在路上。
「另一個自己」,
閃米特坦言,
這是他聽過的,
最有分量的鼓勵。
Q:有碰到過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危機四伏的狀況嗎?
A:2012年和一個搭檔一起橫渡馬六甲海峽,當時風和日麗,也沒有什麼浪,行進速度很快。我基本每隔一個小時就會用手機來確認自己的位置,結果劃了兩個小時後,發現自己的位置偏移得非常厲害。馬六甲海峽有五六十公裡,按此情況,在天黑之前無法靠岸,甚至無法預估會被水流帶向何處。我當即決定放棄,搭檔則不太能理解,依然以為行程非常順利。後來劃回去才發現,下水點和上岸點偏離了十多公裡,他才感覺到恐懼。所以,哪怕看似風平浪靜也不能掉以輕心,可能危險就在其中。
Q:至今十年的漂流經歷,下水還會感到恐懼嗎?
A:會,其實每次下水都要做好直接面對死神的打算。
Q:明知要面對死神為什麼還要繼續?
A:只要你不停下來,永遠都有風險,但我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熱愛大自然,希望看到更多風景,而挑戰對我來說是很有魅力的。這些因素都讓我不斷往前走。我知道,如果回到安逸而庸常的生活,死神的腳步聲會消失。但同時,我也不可能再聽到內心的回聲。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會和死神並肩而行。那時,我會帶著滿滿的回憶,與死神談笑風生。
延伸閱讀:
我釀有性格的酒,為什麼要標準化呢?
【熱愛】她用一本休學報告手工書,元氣滿滿地「離經叛道」
【遇見】你認為終將無法到達的夢幻,藏在他看過的大山大海
【熱愛】勸酒當歌,無事而飲,或自斟或對酌,她說,一切皆有時
【遇見】用火箭般的勇氣,瞄準離我內心出發點最近的東西
本文刊載於《生活周刊》1692期,轉載請聯繫,並註明「來自生活周刊,微信號lifeweekly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