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說:有院不栽荼蘼花?原因有2個,感覺是「強詞奪理」

2021-02-08 養花小嬌娘

古人在院子裡種花種草,都比較慎重,不像今天的我們,喜歡什麼種什麼。所以在古人流傳下來的說法中,很多花草樹木都不適合栽種在院子中,其中荼蘼花就是其中之一!為何古人說:有院不栽荼蘼花?原因有2個,感覺是「強詞奪理」,你覺得呢?

什麼是荼蘼花

荼蘼花又叫懸鉤子薔薇,是薔薇科的一種落葉或者半綠蔓性灌木,初夏開花,花後結果。荼蘼花有白色、酒黃、紅色三種,但最常見的就是白色,酒黃色偶爾見,紅色極少見。荼蘼花為羽狀複葉,有小葉5片,比薔薇小葉要大一些,葉脈豐富,葉面皺褶。在南方地區,荼蘼花是常綠灌木。在北方地區,荼蘼花是落葉灌木。荼蘼花喜歡溫暖、光照好的生長環境,耐旱能力強,怕水澇,常在山坡、路旁生長,不容不易被病蟲害侵襲。

有人覺得荼蘼花就是白花野薔薇,其實它和白花野薔薇還是不太一樣的,只不過都是薔薇科植物,看起來比較相似。白花野薔薇花期較短,花朵偏小,無香或者香味比較淡,觀賞價值差。荼蘼花花期長一些,花朵較大,香味比較好聞,花蜜很豐富,每根枝條開花數十朵,能開成一個白色的大花球。網上有人出售荼蘼花,實際可能是白花野薔薇,觀賞價值遠不及荼蘼本尊,在購買時要注意。

為何古人說:有院不栽荼蘼花

1、白色不吉利日常我們見到的荼蘼花,開花基本都是雪白色的,花量比較大,看上去白花花一片。古人覺得只有家裡有人去世,才滿園佩戴白花,家人健康,荼蘼花開時,滿目皆白花是一種很不吉利的象徵。另外,荼蘼花落時,白色花瓣翩翩飛舞,看起來也很悽美,完全不同於其他顏色的花朵凋謝。於是,就有了「有院不栽荼蘼花」的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其實不只是古人有院中不栽白花的說法,現在有些人依舊忌諱白花。上次有個花友說,她在院子裡栽種了一株白色藤本月季,養了三四年,每年都能開出無數朵花來,鄰居看著不順眼,讓她換,說院子中開那麼多白花不吉利。但有些人就很喜歡荼蘼這種白花,看起來清新素雅,韻味無窮。之前看到有人說太喜歡荼蘼花了,打算院子周圍都種上它。

2、荼蘼花寓意不好荼蘼花的花期在春末夏初,當它盛開時,就代表著春天即將要結束。所以,荼蘼花的花語是「末路之美」,有些傷感,它的綻放,往往預示著一年花季的終結。荼蘼花寓意青春即將消失,感情即將終結等,在古人看來,是一種不吉利的花,不適合栽種在院子裡,甚至都不適合栽種在家附近。這也是為什麼古代非常有名氣的荼蘼花,現在淪落到不常見,甚至不為人知的原因。

蘇軾有詩云:「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清楚地寫出了荼蘼盛開的時間。因為開花時間晚而斷定荼蘼花是一種不吉利的花,感覺是「強詞奪理」,有些花甚至是夏秋季節才開,也沒有說它不吉利。另外,荼蘼花盛開的時候,雖然春天已經結束,但也是夏天的開始,難道不是寓意新生?不過在很注重寓意的古代,因為生不逢時,荼蘼花不被人喜歡,就理所當然了。

荼蘼的現代用途

做籬笆荼蘼在古代雖然不能種在院子裡,但現在做院牆卻是極好的。荼蘼莖杆上有尖銳的倒鉤刺,栽種在院牆周圍,就是天然的防盜籬笆。荼蘼長滿院牆的時候,就算是小貓小狗,也難從外面溜進來。不過比起荼蘼來,現在更多人喜歡用藤本月季或者灌木月季做籬笆,花朵大,花期長,花色多,比起荼蘼來更容易打造出一面色彩繽紛的花牆。

觀賞荼蘼在古代是非常有名的植物,無數詩人寫過關於它的詩詞,在民間廣為傳唱,主要原因就是它開花時很美。在現代,依舊有不少人喜歡荼蘼,不被古人的說法束縛,精心栽種荼蘼,靜待花開。之前 有個花友說,老屋旁邊有一棵荼蘼,老屋要拆了,捨不得把那棵荼蘼砍掉,從小就看著它年年開花,有了感情。

為何古人說:有院不栽荼蘼花?原因有2個,感覺是「強詞奪理」!你喜歡荼蘼這種花嗎?要是喜歡,春天可以栽種一棵,夏天就能花滿枝頭了!覺得有用點個讚,關注我了解更多養花知識。(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話說的「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是什麼意思?
    (圖解)什麼地方栽什麼樹,民間很有講究。如: 門前一棵柳,珍珠瑪瑙往家走。門前有棵槐,金銀財寶往家來。門前植柳、槐為好。還有一句民諺云: 前槐棗,後杏榆,東榴金,西柿銀。最忌諱的是門前栽桑,院中植楊,屋後種柳。諺云:「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所謂的「鬼拍手」,即楊樹,民間又叫「呱噠手」等。颳起風來,楊樹葉子「譁譁」響,噪得人心煩,也易為盜者遮音,故此院中不可植此樹。
  • 柳五兒要進怡紅院,賈寶玉為何瞞著襲人?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
    賈寶玉:柳五兒要來怡紅院,襲人不知道,等以後再告訴她賈元春回家省親的前後,是寶玉與襲人的蜜月期,寶玉還曾去襲人家裡看過她。後來柳五兒要進怡紅院,寶玉卻瞞著襲人,這讓人覺得很奇怪,原因寶玉有些說不出口。柳五兒要進怡紅院,賈寶玉為何瞞著襲人?有一個說不出口的原因。
  • 「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其中有一句俗語是「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句俗話的意思大概就是院子裡面種了太多的樹把光線都擋住了,房間裡又陰又涼,家裡人居住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容易生病,加上舊時的醫療不發達,普通的疾病就有可能喪命。而女人、小孩的抵抗力又比較差,更容易受到影響,一旦病故,那真的就是妻兒難相見了。
  • 為什麼院中無法種植柏樹?除「墳頭樹」之外,還有三個原因
    為什麼院中無法種植柏樹?除「墳頭樹」之外,還有三個原因庭院種植一些花草,既美化了環境,淨化了空氣,又提升了居室的質感。但是中國人栽種的花草,都講究寓意,庭院裡種的花草,更要寓意好,美觀!還有一種樹,它的寓意本身是美好的,但不能種在院子裡,它是柏樹。為什麼院中無法種植柏樹?
  • 農村「旺宅樹」栽這類需謹慎,這3類很不錯,選樹也很有講究
    在咱農村人的生活中,其實我們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家居住環境優美舒適,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小時我們喜歡用爛臉盆、破水桶栽種一些花草的植物,有時大人們也不例外,不過大人們對家庭院落的美化,可沒咱小孩子想的那麼純粹。
  • 農村俗語:「客廳不掛先祖像,院中不栽『狼牙棒』」,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客廳不掛先祖像,院中不栽『狼牙棒』」。由於這句農村俗語有些晦澀難懂,因此,無論怎麼思索,我都沒有弄明白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孩子講不聽,還會強詞奪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時常碰到管教孩子時,父母無論怎麼說,孩子都不聽,不僅不聽,而且常常言語反擊,言辭相當激烈。孩子強詞奪理,善於給自己找藉口,把責任推到被人身上;父母就火冒三丈,繼而情緒爆發,施以責罵、教訓;要麼被孩子頂撞到南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1、父母囑咐過無數次,叫他不要做,小孩子就是不聽還要做,還大聲頂撞「別人都在做!」「別人都可以做。」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研究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研究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中國十大悽美之花花語及傳說:荼蘼花的花語和傳說
    誰比誰甜蜜,誰比誰容易,又有什麼了不起。」 王菲的一首《開到荼蘼》讓荼蘼這種潔白柔軟又略顯神秘花朵乍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這首歌是香港著名作詞人林夕寫的,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夠直指人心。將你一直想要表達卻無從訴說的感情一針見血地指出來,也許更能讓人心動,震撼。又有什麼了不起悽美的花草傳說故事排名第一的是荼蘼花。荼蘼花開,末路之美 … 。塵煙過 , 知多少?
  • 中國古人發明5萬個成語,為何近現代很少發明新成語了?有3個原因
    它一般由4個字組成,每一個成語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故事或典故,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千百年來影響深遠。據統計,中國約有5萬個成語,其中96%是四字成語。早在先秦時期,成語的應用就已十分普遍,而成語的發明也是在這一時期不斷壯大的。此後兩千年來,成語在不斷豐富,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漢語用詞的完善,新成語的發明也越來越少了。
  • 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 」到底啥意思?
    奶奶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農村俗語,「門前不栽耷拉樹,院中不掛紅白布」,這句俗語到底什麼意思呢 ?門前不栽耷拉樹,耷拉樹,就是一種橫向生長的樹木 ,有些樹木長著長著,橫向延伸 。在農村的山坡上,經常能看到一些橫向生長的樹木 ,這些樹木的枝幹橫向長過來 ,如果誰家的門前有這樣一棵樹 ,樹木橫向生長阻擋了門前的路 ,農民路過門口回家時 ,這樣的樹肯定礙手礙腳的 。
  • 古人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又有何講究?
    為何古代會有這樣的忌諱呢?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從我國的喝酒文化開始說起。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喜歡喝酒,特別是周末閒暇的時間,坐下來小酌兩杯很是有意境。隨著不斷的發展,現如今有了酒桌文化,大家普遍都了解的就是酒桌上的座次。
  • 為何有「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其實古人並不傻
    古代時候可不像是現在,那個時候各種條件比較差,所以說他們的壽命一般不如現在人長。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古代能夠活到70歲的人絕對是高壽了。而關於壽命古人則是流傳出來一句話。為何有「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古人智慧讓人很是服氣那麼這一句話是什麼呢?
  • 為什麼男性不喜歡「戴套」,有什麼原因?古人是如何避孕的?
    可能在我們印象中安全套是現今的產物的,但其實在古代也有類似的安全套,但是無論古今中外的男性都不喜歡使用安全套。在古代因為有著「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封建社會的環境下,對女性有著極大的束縛,無論是行為還是精神上都對女性產生了很多制約。感覺古代女性就應該做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遵守三從四德,在家相夫教子,孝順父母。
  •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到底是啥意思?
    在我國河南省開封一代的農村裡,有一首俗語流傳至今,那就是「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也可稱作呱噠手)。」桑樹、柳樹是常見的樹木,我們都認識,那麼俗語中提到的「鬼拍手」又是什麼呢?還有為什麼不能在屋前栽種桑樹呢?又為何不能在屋後種植柳樹呢?這「鬼拍手」又為什麼不能栽在門前?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身高」作為一項比較重要的體貌標準,從古至今都深受人們的重視。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一旦被人恥笑為「五短身材」,不僅會有一種特別傷自尊的感覺,而且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還會無地自容。
  • 古人有哪十種敬稱?有哪十種謙稱?古人為何不自稱「我」?
    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含義,比如說,古人們互相見面時,如何稱呼對方居然有十種敬稱,而自己稱呼自己也有十種謙稱,那麼,都有哪些稱呼呢?「敬稱」也叫「尊稱」,表示自己對對方很尊敬客氣的態度,主要有以下這些敬稱:1、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稱關羽為「武聖」等等。
  • 偌大怡紅院,小丫環們為何個個厭惡晴雯,只因她有一個致命缺點
    《紅樓夢》大觀園之怡紅院,乃是賈寶玉的住所,而在怡紅院中,人緣最差的要數晴雯,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有一處細節,晴雯不小心摔壞了扇骨,引得寶玉生氣,晴雯頂了幾句嘴,襲人前來勸慰,結果晴雯又將矛頭指向了襲人,寶玉一氣之下險些回明王夫人將晴雯給送走,當時情況緊急,卻沒有一個人主動站出來為晴雯求情,最終還是襲人恐怕事情鬧大,跪下來懇求寶玉:寶玉道:「我禁不起這麼吵
  • 農村院中栽樹有講究,俗話「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是啥意思?
    不論做什麼都是有講究的,農村的環境好,生活情景和諧,花草樹木讓空氣美好、生活舒服。然而農村的俗話卻說「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這一看就不是什麼好話,怎麼在院子中栽樹還不好嗎?聽我慢慢的到來。其實在農村,但凡是有院子的農家,基本上院子裡都會栽有不同數量的樹木,院子越大,樹木就越多。現在是冬天,樹木基本上都是光禿禿的。然而一到了春夏,院子裡就會生機盎然,縱然太陽直射,樹底下也還是比較的清涼。我們家院子裡就有一棵銀杏樹,這是我二十多年前親手栽的,其實一共栽了四棵,但只有一棵活了下來。
  •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古人為何這麼說?有何道理在古時候,經常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好男不養貓,好女不養狗」,這究竟是為何呢?難道男生就不能養貓咪了嗎,為啥女人不能養狗狗呢?古人之所以有男人不養貓的說法,是為了男人的性格不要受到貓的影響。其實,如今這種說法已經淡化,貓作為寵物,對人們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不論男女老幼都可以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治安條件和生活質量越來越好,貓狗的傳統作用已逐漸被取代,從古時候看家護院捉鼠守糧變成了與人們更為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