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家鄉的那條竹林小徑(原創)十一

2021-02-06 鳳凰趙鳳寶

(第030期)

中篇小說︱家鄉的那條竹林小徑(原創)十一

作者:趙鳳寶

十一.

常豐隨廖敏來到房間內,一位氣質不凡的女人站在那裡,廖敏轉過身拉過來常豐說:「豐哥,這是我媽媽,媽媽,這是我的同學常豐。」常豐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說:「阿姨您好,我是常豐,我家是江西的,現在和廖敏是同班同學。」廖敏的媽媽,廖靜怡看著常豐笑了笑說:「天天聽廖敏嘮叨你,我的耳朵都快磨出繭子啦。孩子,不要拘謹,這裡就是你的家,坐吧。」廖靜怡喝了一口茶水繼續說:「小常,你家在江西哪裡?」常豐:「阿姨,我家居住在距離井岡山有二百多公裡的一個小山村裡,我的家鄉可美了,聽爺爺說,我的家鄉也是紅軍的駐地,我爺爺曾經是赤衛隊員。」廖靜怡:「原來是這樣啊!你爺爺還好嗎?」常豐:「阿姨,我爺爺在我十歲的時候就過世了……

那天從廖敏家裡出來,已經是夜裡八點多了,廖敏的爸爸和媽媽,問了常豐很多話,常豐都做了如實的回答,在廖敏的爸爸,問及常豐爺爺的時候,常豐看到了,廖敏的爸爸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深思。從廖敏家出來,常豐問廖敏:「廖敏,伯父怎麼啦?有點不高興的樣子。」廖敏:「爸爸回他的房間,我跟過去了,我問他怎麼啦?爸爸只是告訴我,想起了過去的一些事情。」廖敏把常豐送到大門外說:「回吧,明天學校見。」常豐:「廖敏,我們的事你還是在考慮考慮吧?因為你們家只有你這麼一個女兒,我看我們不太合適吧?」廖敏:「什麼不合適,你說說?是不是門不當戶不對?」常豐:「我,只是……廖敏打斷常豐的話說:「你只是什麼?我告訴你,我爸爸四十多歲的時候才有的我,不錯,我是爸爸媽媽的唯一女兒,他們的確都是高幹,可那又怎樣?我就是我,我愛你就行了,你一個現代青年,怎麼也有滿腦子的門第觀念!」常豐:「廖敏我只是……廖敏用手捂住常豐的嘴說:「你就知道說我只是我只是,你只是什麼?我告訴你,你常豐,只是我廖敏的愛人,你記住了,至於那位山竹妹妹,你知道該怎麼辦!」

廖敏走了,常豐一個人走在大街上,他來到公交車站臺。一股冷風襲來,常豐縮了縮脖子,緊裹了一下外衣,他感覺到臉上有一絲絲的涼意,下雪了,是下雪了,那翩躚的雪花,飄舞著,常豐站在飛雪之中,公交車還沒有來,常豐感覺到一陣悽涼,站臺上只有常豐一個人。常風感覺很冷,他在想,車來了就好了,公車會在學校門外停下來,那樣跑進學校就好了。而就在這時,身後有人給常豐批了一件軍大衣。常豐回身看到,是廖敏。常豐望著廖敏,廖敏也望著常豐,兩個人啥也沒說,一下子就擁抱在一起。此時,沒有話語,沒有表白,只是默默地相擁在風雪瀰漫的公交站臺……

滴滴、滴滴、滴滴,一陣陣汽車喇叭聲熄滅了激情的燃燒,公交司機,打開車門,常豐戀戀不捨一步三回頭地上了公交車。公交司機逗趣地說:「小夥子,這是末班車,你趕不上末班車怎麼辦?」售票員接過話茬說:「回大院啊,早晚的事,有些事不可以提前,有些是事可以提前的啊!」常豐裹緊了軍大衣,聳了聳肩小聲嘟囔著說:「狗拿……

常豐和廖敏確立了戀愛關係,自那以後,兩個人形影不離,恩恩愛愛卿卿我我。常豐似乎忘記了家鄉的山竹。而此時的山竹,並沒有忘記常豐。雖然再也沒能接到常豐的來信,可固執的山竹,還是每個月定期給常豐寄信,而這些信件,卻像泥牛入海從此杳無音信。而白天並沒有耽誤教學工作,每當深夜來臨,山竹常常一個人在院壩裡望著滿天的星鬥。那條竹林小徑,小徑深處那塊空地,也是山竹常來的地方。山竹第一次收到的那封信,早已被山竹翻閱的很多遍,而那封信山竹始終珍藏著,沒有一絲絲皺褶。

夕陽西下的時候,竹林小徑盡頭,傳來了一陣陣的採茶山歌:

茶米種在黃泥背,上春三月葉蓋蓋,

上春三月娘去採,採到一籃轉回來。

茶米種在黃泥山,上春三月葉青青,

上春三月娘去採,採到一籃轉回行。

茶米種在黃泥裡,上春三月葉細細,

上春三月娘去採,採到一籃轉回去。

山竹聽到了山歌,山竹知道,這是一首家喻戶曉得畲族的採茶山歌。這首山歌有一位男聲演唱,另有一番韻味。山歌傳來,哪有不對歌的道理:

新打戒指九連環,一個連環交九年;

九九還歸八十一,還愛相交十九年。

歌到人到,山竹的歌聲剛剛落下。一個背著行囊的小夥子,便來到了山竹的面前。小夥子放下行囊,拿出毛巾擦了擦汗喝了口水便和山竹說:「同志,你的山歌唱的真好聽!」山竹看了看小夥子說:「你是在誇你自己吧?你是哪的人,來到這裡幹什麼?」小夥子接著說:「姑娘,你不會就是山竹老師吧?對了,我是鄉教委派來的老師,我叫李陽。」山竹驚訝地說:「你就是李陽老師啊!早就聽說你要來了,在這裡和您相遇也許這就是緣分吧……

待續

 如果您喜歡,敬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篇小說︱家鄉的哪條竹林小徑(原創)
    (第021期)中篇小說︱家鄉的哪條竹林小徑(原創)作者:趙鳳寶四.
  • 中篇小說《深愛那條竹林小徑》
    (第019期)中篇小說《深愛那條竹林小徑》作者:趙鳳寶(二)不知過了多久,畢業典禮謝幕了。
  • 家鄉那片方竹林,始終令我難忘懷(李仕林)
    家鄉那片方竹林 始終令我難忘懷(李仕林)作者:李仕林遵義學習平臺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黃蓮鄉,那裡平均海拔1400米,有「天然氧吧,綠色畫廊,山珍世界,方竹之鄉雖然我沒有一直在家鄉生活,但是時常會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在我的記憶裡,家鄉的一花一草依舊是那麼清晰,然而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片茂密的方竹林。夏天的時候,我和夥伴們喜歡在竹林裡玩,進入竹海,霧氣飄蕩,如同置身於綠色的仙境裡。竹枝搖曳、竹葉婆娑,灑落在竹林間的陽光斑斑駁駁,地面就像平鋪了一層碎金子。
  • 原創散文:小徑茵茵
    小徑茵茵文字/香襲書卷詩人寫下:「到小徑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時候,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小徑春色,值得我們為它而去。踏青,踩在鬆軟的泥土上,腳步能夠感知到大地的溫柔。草莓在春天裡,結出紅紅的果子,藏在葉片下。
  • 駱正軍原創首發中篇小說《輪》第五章
    編按:經駱正軍老師授權,本平臺從今天開始連載駱老師的中篇小說《輪》,此小說為原創首發,任何平臺未經許可,不得洗稿,轉載,改編劇本,影視拍攝。如被發現以上行為,必追究法律責任。《輪》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 駱正軍原創首發中篇小說《輪》第八章
    編按:經駱正軍老師授權,本平臺從今天開始連載駱老師的中篇小說《輪》,此小說為原創首發,任何平臺未經許可,不得洗稿,轉載,改編劇本,影視拍攝。如被發現以上行為,必追究法律責任。《輪》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朋亡,得尚於中行。「噠、噠、噠」,傳來三下輕輕的敲門聲,把秦輪從回憶中驚醒。
  • 小徑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徑而下!
    雖然很冷,但風景別致,遊客少,有難得的清淨,只遊雲棲竹徑的話,1-2小時足矣,如果想順著五雲山到真跡寺(財神廟),則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了這麼多次,只有最後一次我倆爬上山,到了真跡寺,更大的驅動力是我想看看那顆大概文革時期被學生一把火燒掉又重新發芽生長的千年古樹,已經被圍欄圍起來了,上面掛滿人們祈福的紅色條條。下山可以選其他路線,能通向另外兩個景區,體力好可以考慮。
  • 那條僅只通往自己的小徑 | 戰斧《逆行》專輯樂評(1)
    「做回那最初的自己!」,在做到這件事情之前,要經歷一個複雜的過程,比如找到崎嶇來路上丟掉的靈魂碎片;比如仔細回憶一次次高朋滿座時,是如何忘掉了與自己的冷靜相處之道;再比如,和自己死磕又欺騙自己這種擰巴的事兒究竟是如何出現在一幫鐵血硬漢身上的。比如太多了,有這點時間舉這麼些個例子,不如把《最初的自己》再聽上個十遍八遍,順便想想,自己是怎麼玩兒著玩兒著就把自己玩兒丟了, 這件事情,什麼時候做都不晚!
  • 散文:家鄉的那條河
    我的家鄉有一條河,東岸叫東小屯,西岸叫西小屯。我家在東小屯,緊挨河岸,很多難忘的童年記憶都和那條河有關。那條河何時形成,村中已無人知曉,只記得橫跨河面的石橋很有年頭了,曾有三塊乾隆年間的建橋石碑立在橋頭,如今早已不知去向。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曾給我講過,年景不好的時候,夜間來村裡搶糧的「還鄉團」經常從石橋經過,嚇得村民紛紛在河岸邊找地方躲藏。這是我對那條河的最早記憶。
  • 每日一詩|竹風竹雨竹林裡, 半昏半醒半行詩. 嗅得茗香入雲去, 詩云仙者莫如此.
    竹林旁白楊福成 若能住在一片竹林裡,那是再美不過的事兒了。曾經很多次夢見竹林,曾經很多次遇見竹林。竹林裡有鳥鳴,有清風,有竹葉曼妙的吟唱,有竹枝道出物理的旁白,有陽光透過落了一地的淡淡的水墨趣兒。在這嘈雜的世上,愛竹人一定很多。一大早,二號樓的那位鄰居就在他的微信圈裡發了一片竹林。這片竹林雖然一看就是冬天的景象 ,可依然是蓊蓊鬱鬱,青翠的新葉探出頭來,在不停地召喚著即將到來的春天。
  • 家鄉的那條河——童年的灃河記憶!
    家鄉的那條河——童年的灃河記憶!
  • 北京不相信女人的眼淚 (中篇小說)連載之終結篇
    早先打工的那家鞋店老闆還欠她一個月工錢,馬四這邊也沒結帳。四梅說她如今在漷縣安平鎮,這裡是金三角,北京、天津、河北分分鐘就可到達。現在就缺進貨的款子,區區兩千元讓她告借無門。還有就是這個月12號,她去了和運城老鄉合租的屋子把自己的東西都拉來了。拉的時候老鄉並沒說什麼,可今天四梅用微信告他,將他老婆託自己網購東西的一百五十元貨款紅包轉帳時,老鄉卻說四梅在他那裡多住了四天,就算抵消了。
  • 《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發布,講述記錄時代的文學力量
    《十月》雜誌主編陳東捷介紹,《十月》雜誌創刊40多年來,始終以中篇小說為辦刊特色,致力於展示當代中篇小說創作最新成果,發表了《黑駿馬》《綠化樹》《臘月·正月》《高山下的花環》《蝴蝶》等眾多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作品。頒獎典禮《十月》年度中篇小說榜作為《十月》雜誌創辦的常設文學獎項,全方位關注當下中篇小說創作生態,每年獎勵最有建樹的優秀中篇小說作品。
  • (原創)家鄉的橡子樹
    這棵橡樹給那代人留下太多的快樂、歡笑和有趣的故事。過去澴潭鎮生意人挑挑趕河源店的冷節,河源店生意人挑挑趕澴潭鎮的熱集,他們都會在橡樹下歇歇,聊生意,聊人情世故。我們小孩總是事先爬在樹上藏著,把摘的橡子放在衣兜裡故意向下丟,落在生意人的頭上,生意人的挑子裡。
  • 中篇小說——那抹殘陽
    那腰子弓著。頭髮成了一縷縷,夾著厚厚的汙垢。我嘆了口氣。胡大嫂抬起了頭。那是一張焦黃、呆板、瘦削的臉,與以前紅潤白皙的臉判若兩人。一雙大眼睛塌陷很深,那勾人魂魄的直率,仿佛在嘲弄世間的殘酷。我不知道她當初是怎麼的悲哀。恨那喪盡天良的人販子,爾等掙的是多麼骯髒昧良心的錢財。更加憤怒胡大哥的殘忍,就算花了許多血汗錢,你買的是人,不是奴隸,更不是畜生!
  • 「詩詞原創」九張機~紙上相思憶流年
    一種是整曲十一首,有口號。本篇採用的十一首體例,謹以九張機,訴說痴人意:一寸春心一採薇,一張機就一魂摧。九篇訴盡相思意,化作流年彩蝶飛。一張機。落霞雲彩曼裙衣。紅塵紫陌緣初系。清顏若素,步如春絮,驚豔看花遲。夕陽西下,彩霞滿天。一襲紅裙,回眸一笑,驚豔少年心。輕盈步履,素顏如玉,伴隨著夕霞雲彩,翩躚入夢……兩張機。月華千裡嘆無依。情思萬縷愁何寄。
  • 秋夜 竹林 秋雨聲
    文/梁衛山秋夜有微風吹過倉聖公園的竹林,散步溜彎的人們隨風兒來到這諾大一片竹林,竹林的正中有一五柱涼亭,有五條林蔭小道通往這五柱涼亭。有人斜身依坐在五柱涼亭的聯椅上,任風兒輕悠悠地吹拂過竹林竹海時,也拂動著自己的臉頰。
  • 十一世班禪坐床25周年(三):寄語家鄉 貢獻智慧
    2020年12月,十一世班禪坐床25周年。當年身著黃色僧服、從容端坐在法座上的靈童,如今已經成長為年輕有為的大活佛。無論是閉門修行還是公開亮相,他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外界關注。 十一世班禪深愛家鄉,一直關注西藏的發展,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思考著如何推動藏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
  • 十一票房戰績:《姜子牙》輸3億,《家鄉》逆襲堪比《流浪地球》
    明天就是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每日至少瘋漲3個億票房的美好時光就要過去了,十一票房也不會再有太大變化了,此時也差不多可以總結戰績了!從目前的票房數據看,咱們的冠軍電影是《我和我的家鄉》,截止到7日下午1點半,票房已經近16億。
  • 十一 原創詩詞 慶詞
    感謝  原創詩詞  幕後老師們的大力支持小編在此祝大家十一快樂  合家幸福  七律,賀國慶文/張繼紅 又逢佳節九州歡笑看中華錦繡篇十月抒懷(徵稿)文/房照遠十月秋高氣爽豔陽高照時光的腳步輕輕的已進入了十月十月是收穫的日子茫茫的田野迎來了收穫的季節勤勞的人們臉上爬滿著喜悅揮舞著歡快的鐮刀朝著希望的田野走去十月也是讓人振奮的時刻舉國歡慶十一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