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涉嫌施壓烏克蘭調查政敵的"電話門"案,內情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學者指出,電話門案和1974年讓時任總統尼克森黯然請辭的"水門案"愈來愈多相似之處,但川普試圖運用外國勢力對付政敵,有過之而無不及。
迫使尼克森下臺的水門案愈來愈常被拿來跟川普的電話門相提並論
1972年6月,五名嫌犯企圖潛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所在的華府"水門綜合大廈"安裝竊聽器,經調查後發現與白宮有關。
成功當選連任的尼克森以總統職權阻擋調查,並開除相關人員,但媒體追查、幕僚與檢方合作及法院下令白宮交出電話錄音帶,案情明朗且證據確鑿。1974年8月國會準備表決彈劾案,且幾乎確定會通過,尼克森在表決前宣布辭職。
研究水門案的權威、維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中心特別研究員休斯指出,川普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調查可能的總統候選人對手白登父子,和尼克森派"水管工"潛入民主黨總部有相似之處。
休斯說:"尼克森和川普的不同之處在於,尼克森的水管工行動是美國人執行的,但川普把任務外包到海外。"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與外國領袖進行的其他對話紀錄,被儲存在一個高度機密電腦系統中 ,且設定查看權限,包括他和俄羅斯總統普亭及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的通話記錄。
國土安全部前副助理部長羅森維格(Paul Rosenzweig),即使時隔45年,電話門案和水門案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他說:"尼克森的問題是利用總統權利保護自己及追求個人政治利益,川普也是,但他甚至利用政府機關遂行個人利益。"
羅森維格強調:"我們不曾見過有總統如此堂而皇之地利用外國力量,尼克森至少還是在國內行動。"
國會眾議院議長波洛西日前接受大西洋月刊專訪時說:"與尼克森相比,總統把無法無天變成這個國家的美德,他還試圖輸出這種手段。"
羅格斯大學政治學教授貝克表示:"(與現在相比)尼克森沒那麼狡猾,共和黨當時比較理智民主黨那時比較勇敢,當年的國會沒被總統恐嚇得那麼嚴重。記者比較不會因表面事物分心,而美國民眾對於選總統有更好的要求標準。"
休斯也指出,政治時程的考量也是水門案和電話門案不同之處。1974年8月,共和黨國會議員已結束初選,可以切割尼克森:現在的議員在初選必須面對川普的鐵粉,太早表態切割恐先讓自己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