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 | 天突穴——咳喘、咽痛、有痰,這都不是事兒!

2021-02-22 兒推盛世小兒推拿論壇

今天一出門,小寒風一吹,是不是感覺溫度明顯降了許多?

明明昨天穿棉襖逛街還有點小桑拿的感覺,今天就已經滿大街的羽絨服、帽子、圍巾齊上陣。

這溫度忽高忽低,整得人一臉懵,感冒啥的不來點都對不起這感人的天氣。

尤其昨晚狂風卷著霧霾,再次給我們脆弱的人類以暴擊,咳咳咳,嗓子幹、堵、痛,一下子又齊齊奔來。

管不住這奇葩的天氣,我們只能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

之前介紹過了止咳奇穴——肺腧穴、羶中穴,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穴位——天突穴,同樣平喘、止咳、祛痰有奇效。

天突穴為任脈、陰維任脈交會穴,仰靠坐位取穴,位於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天突位於胸廓之上,是氣機升降的重要通道,善於止咳平喘,具有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作用。《靈光賦》中記載道:「天突宛中治喘痰」,天突主要用於風寒犯肺、邪熱傷肺、痰濁阻肺之咳喘實證,通利氣道、化痰降逆,以治標為主。

天突穴可宣肺肅降,清熱化痰,理氣降逆。主要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嗽、扁桃體炎、咽喉腫痛、失語、呃逆、食管痙攣、甲狀腺腫大、梅核氣。

因而天突穴在中醫治療中比較常見,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天突穴的臨床應用。

掐天突穴可緩解風熱咳嗽

應用傳統小兒推拿手法選用運法、推法、揉法、掐法。

介質為滑石粉。

穴位配方:四大手法、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肺經、掐揉小橫紋、掐揉少商穴、掐揉列缺穴、揉天突穴。

如兼有口臭、大便乾結者加用清胃經、清大腸經、推下七節骨;如兼有小便黃者,加用清小腸經。

中藥貼敷天突穴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

中藥貼敷天突穴是以中醫學的「內病外治」及腧穴的近治作用為理論基礎,將藥物貼敷於體表穴位,使藥物從皮膚吸收並刺激經絡穴位,有利於解毒消腫,可快速緩解局部紅、腫、痛的症狀。

(另外中藥貼敷天突穴治療咳嗽也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止咳安肺帖在治療咳嗽時,輕度只需貼羶中穴,但重度咳嗽時可加貼天突穴。止咳安肺帖適用於一切咳嗽,有痰無痰皆可。)

天突穴能下氣祛痰

是主治咳嗽氣喘的主要穴位,其功用是利氣道,化痰濁,降逆氣,主治氣管、咽喉等肺系疾患。其能下氣祛痰,可治喉中痰咳不爽伴氣逆之咳嗽,亦可治哮喘之喘息不得臥。

 

《針灸歌》及《席弘賦》中記載天突穴可以治療喉閉與喉風。喉風又稱爛喉風,多因風熱搏結於外,肺胃之熱鬱結於內,致使痰火、風熱上攻所致,症見喉內紅腫,呼吸困難。喉閉即梅核氣,宜選用天突穴化痰降逆,理氣解鬱。

由上可見,天突穴治療咳嗽、哮喘、喉閉、喉風等證,均突出祛痰之功效,分別配合羶中或肺腧等穴聯合發揮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天突穴一般只用於實證,虛證不選用此穴。

天突穴可救治危急病症

針刺或按壓天突穴適宜於救治哮喘氣促、暈厥氣逆、痰壅阻塞、呃逆噎膈、咽喉腫痛等急性病症。

 

哮喘發作期刺激天突穴可降低肺內氣道阻力,使哮喘得以緩解;緩解期則可改善肺臟功能,並能鞏固其遠期療效。

 

天突穴有較強的宣肺化痰之功,實為祛痰之要穴,用於搶救急性喉阻塞立竿見影。中風閉證患者痰涎壅盛阻滯氣道,應儘早採用宣肺、利痰、開竅之法,挽救患者生命。一般用拇指或示指的指腹,用力點按天突,並向下、向後、向上稍用力壓迫滑刮氣管,使病人引起反射性嗆咳,痰去則陰陽順接,危患即可解除。

《百症賦》:「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凡熱鬱肺燥的乾咳、風伏於肺的頓咳、火熾水涸的夜咳都應從治肺入手,而肺俞在背部內應肺臟,是治療咳嗽氣喘的重要穴位。天突、肺俞二穴相配,以天突治其標,肺俞治其本,標本兼顧,前後相應,可協同增強療效。

講了這麼多,天突穴的知識你學會了嗎?

*文章資料部分來源於網絡,操作需謹慎。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穴:天井
    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故名天井。穴名解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故名天井。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處。《釋名·釋宮室》:「井,清也,水之清潔者也。」言經氣如井水之清淨,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陽實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陽,而上肢之經氣亦如井水之清淨也。手經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關節之上際,邊高中凹,為經氣深集之所,居腰以上,為天位,有天井之象。
  • 每日一穴:脾俞
    所屬部位背部定位標準定位: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一說「除脊各寸半」(《針灸資生經》)。取法快速取穴:肚臍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椎體處,往上推3個椎體,其上緣旁開2橫指處即是脾俞穴。穴位解剖脾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下後鋸肌、骶棘肌。
  • 【每日一穴】大杼穴
    大杼是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大為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此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織布的梭子。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水溼之氣在此吸熱快速上行。
  • 每日一穴:大杼
    穴名解大為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此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大,與小對言。杼,有長義。椎骨橫突,形秩整齊,有如織機之杆蓖,古稱椎骨為杼骨,上椎尤大,本穴在其旁,故名「大杼」。即岐伯所謂:「背中大腧在杼骨之端、」馬元臺謂:「大腧,大杼穴也。」古聖謂為穴在杼骨之端,為手足太陽及督脈三經之會。故先哲遵之為「大杼」。
  • 每日一穴:關衝
    取法俯掌,第4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沿角平分線方向)0.1寸,相當於沿爪甲尺側畫一直線與爪甲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取穴。快速取穴:沿手無名指指甲底部與側緣引線的交點處即是關衝穴。穴位解剖關衝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指甲根。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分布著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 每日一穴 | 天鼎穴:失音要穴
    二、治療失音之要穴  天鼎穴所處的位置因為靠近頸動脈,因此,就給其提供了充沛的能量來源。通常而言,失音是因為氣血無法上達滋養聲帶所致。  很多職業的人都容易失音,比如老師、演員、廣播員等需要經常用嗓者。  失音,又稱聲音嘶啞,甚至完全不能發出聲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又稱作「瘖 (yīn)」。
  • 寧傷其穴 莫傷其龍,天星湧突 必有真穴
    真龍、真穴、真砂、真水四真者,真龍、真穴、真砂、真水.。三法,高不鬥煞,低不犯冷,閃不離脈.。何為真龍?穴頂一線之脈,如絲如帶,若隱若現,滴落穴內.此真龍也。何謂真穴?葬口上下之間有毽,有筋如覆如仰,生氣融結,此真穴也.【如反如仰、生氣融結,入個字妙極。人立有穴場.止可言點.不可言現】何謂真砂?蟬翼、牛角是也。
  • 有一個特殊的穴位「感冒穴」,刺激它5分鐘,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
    有一個穴位叫感冒穴,它對普通的感冒有效,對流感也會有作用。男女老少感冒都管用。 感冒穴位於第三手指和第四手指的交匯骨縫處。兩手指最突出的骨頭中間凹陷處。
  • 每日一穴:厲兌穴
    厲兌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面腫、齒痛、咽喉腫痛、心腹脹滿等作用,厲兌穴的位置: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詳見本文圖解厲兌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極小的地部經水及大量的溼熱水氣。
  • 【每日一穴】三陰交:婦科通治
    三陰交,交是交匯的意思,有三條"陰"的經脈,交匯在一起,相交於三陰交穴的這3條經脈非常重要,都是屬陰的,在下肢部位分別是肝、脾、腎(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不過,要堅持才有效果哦,堅持每天按揉三陰交穴位,按揉一個月之後,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兩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夢了。
  • 每日一穴---行間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趾背側動、靜脈;腓神經的蹠背側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主治】月經過多,閉經,痛經,白帶,遺尿,疝氣,胸脅滿痛,呃逆,咳嗽,洞瀉,頭痛,眩暈,目赤痛,青盲,中風,癲癇,口喎。【操作】斜刺0.5~0.8寸。
  • 【會陰穴】 一穴開 百穴開
    此穴又稱會陰穴、陰蹺穴、生死竅、海底輪等。經解剖,在球海綿體的中央,有會陰淺和深橫肌;內有會陰動靜脈分支;布有會陰神經的分支。除了解剖學提供的有關知識外,海底還蘊藏著人體的許多奧秘,歷來為密宗和道家所重視。
  • 三百六十奇形怪穴歌
    白屋能生卿相子,雙巢自是有奇山,莫將龍虎穴頭安。天雄蜈蚣鉗重葳,魚腦弩圓並彈眼,馬面壽星居中央。兩畔一般無背反,此形若突頭安扦,利益真誠無有損。單巢單巢不可雙,天雄蜈蚣鉗重葳,魚腦弩圓並彈眼。馬面壽星居中央,,形象有鼻一邊轉,轉若作雙窠順一。兩邊鼻孔一邊雄,只處雄邊為氣本,大突之穴大突形。
  • 每日一穴:俠溪
    穴名解俠通「夾」,溪即溝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夾縫間,如處溝溪,故名俠溪。俠,通挾、夾。溪,同溪,有山澗、小川之義。穴屬膽經之滎穴,居足背第4、第5趾間的趾縫端之凹陷中,如谷俠兩旁,形似溪澗,故名俠溪。特異性俠溪是足少陽膽經五輸穴的滎穴,五行屬水。
  • 道醫穴解:足陽明胃經之足三裡穴
    如果從足三裡此穴的主治功能上來看,的確有調和天地人陰陽之妙用。此穴如果從《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看:「所謂三裡者,下膝三寸也。」這句話可以看出三裡特指膝下三寸。足三裡為胃之下合穴,在人為中。如同人位於天地之中,是為人和。
  • 人有十二井穴,1穴勝10穴,不灸太可惜!
    血氣在體內的情況,如同河流一樣,由小而大,由枝流匯成幹流,身上的穴位都是這些支流細流的一份子。井穴,則被認為是取水的源頭,經絡的源頭。《黃帝內經.靈樞 》記載:「以上下所出為井。」點刺出血3~5滴,使血由紫黑轉淡即可。扁桃體發紅腫大,導致喉中劇痛、咽水即感困難阻塞不通者,針刺出血後可以立即減輕症狀,能進飲食。
  • 一穴開,百穴開!
    經解剖,在球海綿體的中央,有會陰淺和深橫肌;內有會陰動靜脈分支;布有會陰神經的分支。除了解剖學提供的有關知識外,海底還蘊藏著人體的許多奧秘,歷來為密宗和道家所重視。    會陰穴的位置在陰部,男性在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在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 黃帝內經| 氣穴論篇(五十八)
    【翻譯】岐伯稽首拜了兩拜回答說: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太重要了,若不是聖帝,誰能窮究這些深奧的道理,因此請允許我將氣穴的部位都一一講出來。  【原文】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請言之,背與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與十椎及上紀,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背胸邪系陰陽左右,如此其病前後痛濇,胸脅痛而不得息,不得臥,上氣短氣偏痛,脈滿起,斜出尻脈,絡胸脅支心貫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
  • 豐隆穴,是一個化痰祛溼的穴位,從此,看到厚厚的苔你就要想到它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個豐隆穴,它是屬於一個我很常用的穴位,一般溼氣比較重的,我基本都會給它來一針,化化溼氣。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就是我們昨天講的上巨虛上一個手指寬,並往外一個手指寬。具體我們來看一下圖片上標的。
  • 【每日一穴】胸鄉穴——治療咳嗽、胸脅支滿、乳汁少等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胸部,從乳頭旁開2寸,再向上l肋間(第3肋間隙),按壓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在第3肋間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緣,前鋸肌中,下層有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第3肋間動、靜脈;布有第3肋間神經。    【局部解剖】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胸小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