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十二井穴,1穴勝10穴,不灸太可惜!

2021-02-07 艾灸筆記

艾灸驗方(附穴位圖),身上重要的30個艾灸穴位

高清經絡循行動圖,人體穴位大全!

穴位配好對;治痛翻10倍!(最全收藏版)

九種體質的艾灸方案(非常全面)

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

艾灸配穴一覽表

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

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

【艾灸】常見病症的艾灸配穴

古人云,問好藥,必學中醫、學中醫,必學經絡、學經絡,必學穴位、學穴位,必了解五腧穴。五腧穴是人身上最重要的一部分穴位,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學習一下,五腧穴中的「井穴」。




我們知道,古人對天地的認知十分超前,認為人與天地相應,人就是一個獨立的小天地,通過觀察萬物的變化,用來反映人體的變化。


劃分經絡也是一樣,古人把身體比作大地,經脈就是大地上的江河,經脈中的血液比作河水。血氣在體內的情況,如同河流一樣,由小而大,由枝流匯成幹流,身上的穴位都是這些支流細流的一份子。


井穴,則被認為是取水的源頭,經絡的源頭。《黃帝內經.靈樞 》記載:「以上下所出為井。點刺出血3~5滴,使血由紫黑轉淡即可。扁桃體發紅腫大,導致喉中劇痛、咽水即感困難阻塞不通者,針刺出血後可以立即減輕症狀,能進飲食。



商陽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商陽為經脈氣血運行的源頭。


商陽穴又在食指末端直接聯繫著相表裡的肺經,而肺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皮毛,艾灸商陽穴可以同時激發肺經與大腸經氣。


凡外邪侵襲肌表發病時,可商陽開發皮膚之毛竅,疏洩外衛之陽,從而解表開鬱、退熱發汗。


比如便秘,多因腹內積熱、津液受灼、腸腑不通所致,通過點按或艾灸商陽,可使熱邪宣降得暢,氣機調理,水液下達濡潤腸道,促進排便。


《玉龍歌》:「中風之症疾非輕,中衝二穴可安寧,先補後瀉如無應,再刺人中立便輕」。

中衝為心包經的井穴,是陰陽經脈交接之處,針瀉中衝可糾正陰陽離決,調整陰陽平衡。心熱極盛,熱盛生風,風火相併,蒙蔽清竅所導致的中風,證見突然昏倒,不醒人事,應及時刺中衝醒神蘇厥。


救治氣厥、痰厥、暑厥,根據昏厥時間長短和程度輕重針刺深淺,昏厥時間短病情輕的可淺刺3~5mm,昏厥時間長病程重的可深刺入中指中節。


危急之時在中衝穴重力切掐,也多能促使患者清醒,收效迅速。肝經風熱或熱毒上擾眼瞼,致局部氣血瘀滯造成的麥粒腫,三稜針中衝擠壓出血5~10滴,一般1~3次即可消除眼目紅腫疼痛。


心火熾盛所致的舌體腫脹疼痛,亦可刺中衝穴放血以清心洩熱、涼血止痛。


《玉龍歌》記載:「三焦熱氣壅上焦,口苦舌幹豈易調,針刺關衝出毒血,口生津液病俱消」。關衝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之井穴,這個穴很小,除了艾灸,需要用指甲掐捏才能比較好的刺激到。但它用處巨大,是三焦經的出氣筒,人心裡堵悶,心煩意亂又說不出是哪兒難受的時候,就應多灸多捏關衝,把心中的氣放出去。


關衝穴還可以調理暈車,暈車的時候揉關衝穴通常管用,因為暈車是肚子裡有濁氣上來,讓人噁心,只要打幾個嗝,暈車就會大大緩解。關衝穴就是這樣的排氣口,刺激它能幫助把濁氣散一散,讓人舒服一點。除了這些像咽喉痛、急性咽喉炎,等疾病,艾灸或揉按關衝穴也有調理作用。



《內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經主要負責給心臟補充血液,然後讓心臟更好地推動周身的血液運行。少衝穴是心經的井穴,在五行屬木而為心之母穴,特點是清心除煩。《玉龍歌》記載:「膽寒心虛病如何,少衝二穴功最多,刺入三分不著艾,金針用後自平和」。現代人多心血不足,常有心虛之證,容易心悸怔忡、驚惕不安、健忘、多夢,或者呼吸急促心下暴痛等症狀,應該多灸少衝穴。



少澤為手太陽小腸經井穴,小指為小腸經、心經交接之處,刺既能調心氣、通血脈,又能調小腸、化精微,對婦女產後缺乳具有佳效。


《玉龍歌》:「婦人吹乳痛難消,吐血風痰稠似膠,少澤穴內明補瀉,應時神效氣調」。「吹乳」是「乳癰」的別稱,相當於現代的乳腺炎,多由肝氣鬱滯或胃熱壅盛,復感外邪,經絡壅滯結毒而成。


而刺激少澤穴可以清熱散結,宣暢乳絡疏通乳腺閉塞,使氣行血活,腫毒自消。


常灸少澤,既能疏洩肝氣的鬱結,又能瀉胃經之積熱,通經活絡,散瘀破結。以上就是人手上的6個井穴,每一個都是對應經絡的起始,活水的源頭,經常艾灸或者掐揉這些穴位,對於強化經絡功能,清熱安神,調理臟腑都有不錯的反饋,能幫助人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毛病和麻煩。

☞☞進【美容院從業者微信群】,與全國美業人交流學習!請點擊這裡

相關焦點

  • 艾灸的五步配穴法,從此配穴不求人!
    對於艾灸取穴配穴,問題最多的也是什麼病該怎麼灸,書本或資料中或者專業性太強,不容易學,或者籠統的說什麼病灸哪幾個穴位,又遠離了辨證施灸的基本原則,為了讓大家在艾灸的過程有跡可循,現將介紹簡單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取穴、配穴方法——五步配穴法,推薦給大家,只要大家能按這五個步驟去取穴、配穴,相信在大家進行艾灸的過程中會有很大的幫助。
  • 馬丹陽真人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鬥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腹瀉,腿腫膝胻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痛,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 《針灸大成》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用好十二穴,幾乎可以治療全身所有的疾病
    《黃帝內經》中記載,說人身上有十二經絡,以應十二個月,有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一歲,其實就是說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個。穴道數量在歷代的發展中,慢慢地累積,到明朝的《針灸大成》,就已經記載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 一穴開,百穴開!
    據筆者親身體驗:海底不開,任督難通。李時珍說:「此脈才動,百脈俱通」。海底一開,百穴皆開;中脈一通,百脈俱通。抓住海底的開啟,無疑是提高練功層次之捷徑,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保健要領】會陰穴會陰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會陰穴保健很重要,為人體長壽要穴。
  • 《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馬丹陽撰
    《黃帝內經》中記載,說人身上有十二經絡,以應十二個月,有三百六十五節,以應一歲,其實就是說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個。穴道數量在歷代的發展中,慢慢地累積,到明朝的《針灸大成》,就已經記載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個穴道,分布在十二條「正經」和任、督兩條脈上;每一個經絡上的穴道數量不一,例如膀胱經上最多,有六十七個穴道,心經、心包經最少,各有九個穴道。穴道的數量那麼多,臨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選用?       明朝的一位醫生因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發展了十二個穴道,在《針灸大成》中稱之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
  • 道家馬丹陽學派天星十二穴秘傳揭秘
    >主講人:曹慶林【時間】 2016.07.19-21日(19日全天報到)     【地點】遼寧.瀋陽(具體地點報名後統一通知)一、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特點:         1、現今,市面上流傳的天星十二穴針法介紹僅僅是外圍針法,沒有闡釋出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真正含義,體現不出天星十二穴針法的超強療效。為此,中醫萬裡行特意將道家馬丹陽學派的傳承人曹慶林老師邀請出來傳授馬丹陽學派真正的天星十二穴針法。
  • 天宗穴
    導讀:天宗穴歸屬手太陽小腸經,有豐胸美乳、治療肩膀酸痛、五十肩、氣喘等作用。
  • 曲差[cī]穴,像神經般彎彎曲曲的穴!
    我們是連載的形式,按照經絡把所有穴位串起來講完,幫助大家解決記憶穴位難的問題,熟悉了穴位之後,針灸艾灸如何取穴,今天給大家分享足太陽膀胱經-曲差穴。曲差穴在哪兒呢?標準定位:曲差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上。
  • 每日一穴:脾俞
    皮膚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分布。穴位對第十一肋間隙的結構。胸膜為一層薄而迤明的漿膜,富有神經末梢,被覆胸內筋膜的內面和肺的表面,兩層相互移行形成胸膜腔。腔有少量液體,呈負壓。壁胸膜的下界,在背部肩胛線上投影於第十二肋上,由該點向內作一水平線達第十二胸椎棘突;向外,在腋中線投影於第十肋骨;向前內,鎖骨中線上投影在第八肋,以上各點聯於第六胸肋關節既為胸膜壁下界在體表的投影。
  • 每日一穴:厲兌穴
    厲兌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面腫、齒痛、咽喉腫痛、心腹脹滿等作用,厲兌穴的位置: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詳見本文圖解厲兌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穴名解說】【厲兌穴】經穴名。屬足陽明胃經。出《靈樞。本輸》。井(金)穴。(1)厲兌穴。厲,危岸也。兌,口也,八卦之中以兌為口。厲兌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回流胃經的體內經脈。
  • 每日一穴:關衝
    關衝為經穴名(Guānchōng TE1)中衝穴的位置。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關衝是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五行屬金。
  • 針灸入門必備: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渾如湯潑雪,北鬥降真機,金鎖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1)三裡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腹瀉,腿腫膝胻酸,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2)內庭次趾外,本屬足陽明,能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癮疹咽喉痛,數欠及牙痛,瘧疾不能食,針著便惺惺。
  • 三伏灸此穴多重要,可惜你不知道!行氣活血、補中養胃健脾、祛寒溼!
    有一次,他正在家做艾灸,有個叫趙三翁的朋友來訪,那個大官就把自己的病情如實相告,趙三翁聽後就叫他把艾灸撤掉。當時也正值盛夏三伏天,趙三翁吩咐傭人打開屋頂天窗,再讓大官仰臥在床鋪上,在他肚子上鋪了滿滿的10多斤艾絨,讓日光直接照在艾絨上,曬到熱穿透了腹部,幾乎難以忍受,嘴巴鼻子裡都有濃濃的艾草味。再過一會,他肚子裡像雷鳴一般,同時洩瀉臭穢,才把肚子上的艾絨拿掉。
  • 每日一穴之 少澤
    少澤穴的名詞解釋少澤穴,經穴名。屬:手太陽小腸經。出《靈樞。本輸》。井(金)穴。穴位含義為,小腸經體內經脈的高熱水氣由此外輸體表。3、小腸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屬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為小腸經井穴。
  • 彭靜山獨特取穴大揭秘:一點二穴三線四面
    其他十二經中每一個穴都是左右對稱。每穴都是兩個,但只用一側的也叫「一點」。經外奇穴的四縫、八邪、八風都是八個點,十宣穴是十個點,十二井穴是十二個點。這都不在「一點」的範疇。若是只選用四縫、八邪、十宣、十二井裡的一個部位,仍然可以叫做「一點」。彭靜山獨特取穴大揭秘:一點二穴三線四面「二穴」,則是每次選用左右同名兩個穴,或不同名的兩個穴。
  • 每日一穴:天井
    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故名天井。穴名解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故名天井。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處。《釋名·釋宮室》:「井,清也,水之清潔者也。」言經氣如井水之清淨,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陽實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陽,而上肢之經氣亦如井水之清淨也。手經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關節之上際,邊高中凹,為經氣深集之所,居腰以上,為天位,有天井之象。
  • 道醫穴解:足陽明胃經之足三裡穴
    此穴臨床在所有穴位裡面應用最為廣泛,主治功能也最多,其因有二:一對應人體中和之氣的穴位,關於中和之氣,任督二脈上有神闕肚臍,肚臍以上為天,肚臍以下為地,肚臍者,氣交之分人之位焉;十二經脈五臟六腑裡面有胃經為後天中和,而胃合於三裡,故此穴亦為人之中氣所在。其二:《靈樞五味第五十六》:「胃者,五臟六腑之海,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秉氣於胃。」
  • 會宗穴(huì zōng)
    屬手少陽三焦經[1][2]。會宗是手少陽三焦經的郄穴[1][2][3]。會即會合,宗即集聚,此穴為本經的郄穴,是經氣會聚之處,故名會宗[2]。會宗穴主要用於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癲癇,上肢痺痛,氣滯喘滿,肘臂疼痛,現代多用會宗穴治療神經性頭痛,腮腺炎,前臂神經痛,臂痛,耳聾耳鳴,上肢肌膚痛等。4 出處《針灸甲乙經》:會宗二穴,手少陽郄,在腕後三寸空中。
  • 疑難雜症取穴120法
    著有《針灸治療雜病120法》、《少林秘傳傷科36穴方論》等。從學弟子20餘人。陳氏從學習內科入門,故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後從名師學習針灸、傷科手技,頗多不傳之秘。1.五勞七傷少藥醫,膏肓百勞灸三裡。上穴隔姜用艾灸七壯。2.氣喘咳嗽灸肺俞,羶中俞府豐隆炷。肺俞、羶中、俞府用米粒大艾炷平灸各三壯,豐隆隔姜灸五壯。3.氣急哮喘難履步,羶中氣海又俞府。羶中、氣海、俞府三穴用米粒大艾炷各灸三壯。4.寒熱往來潮如芳,膏肓身柱三裡詳。膏肓、身柱、足三裡穴各隔姜灸五壯。5.肩背瘙癢多纏綿,三角肌邊分肉間。用米粒大艾炷灸三壯。
  • 灸透一穴,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統統搞定!大多數人不知道!
    那時候也是腹痛檢查出來得了膽結石,膽結石發作的時候太疼了,疼的打滾,真的忍受不了。當時就恨不得馬上把膽囊拿掉,就不疼了。但是想想畢竟是自己身上的器官,拿掉就沒了。可是一次比一次疼,吃藥也只能緩解,最後沒辦法,只好切了。現在就覺得身上少了膽囊,很多東西都不敢吃。還經常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