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之 少澤

2021-03-04 秋毫信息

少澤穴位位置圖

少澤穴位於人體的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

少澤穴的名詞解釋

少澤穴,經穴名。屬:手太陽小腸經。出《靈樞。本輸》。井(金)穴。穴位含義為,小腸經體內經脈的高熱水氣由此外輸體表。

別名:小吉穴、少吉穴。

1、「少澤穴」:「少」,陰也,濁也。「澤」,沼澤也。該穴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溼熱水氣。本穴因有地部孔隙連通小腸經體內經脈,穴內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的經水,經水出體表後氣化為天部的水溼之氣,如熱帶沼澤氣化之氣一般,故名「少澤」。

2、「小吉」、「少吉」:孝少,陰也、濁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氣化之氣為無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溼之氣。本穴物質雖為小腸 經體內經脈的外輸溼熱水氣,但因其從體內出體表後水液氣化散去了較多熱量,成為天部的水溼之氣後其溫度並不算高,無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對於天部中的金性之氣來說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3、小腸經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屬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為小腸經井穴。

4、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的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小腸經體內經脈外輸體表的水溼之氣,其運行變化為散熱冷疑縮合,表現出肺金的秋涼特性,故其屬金。

少澤穴的功效與作用

1、緩解治療頭痛、精神分裂症、腦血管病、昏迷等

2、緩解治療扁桃體炎、咽炎、結膜炎、白內障等

3、緩解治療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

4、功效:清熱利咽、醒腦開竅

少澤穴的療法及注意事項

1、【少澤穴的療法原則】:寒則點刺出血或通之,熱則瀉之。

2、【少澤穴的按摩療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少澤穴,每天堅持,可以緩解治療中風昏迷、熱病。

3、【少澤穴的艾灸療法】:用艾條雀啄灸5—20分鐘,每天一次,可以治療心痛。

4、【少澤穴的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3—5分鐘,隔天一次,可以緩解治療咽喉腫痛、心痛等。

5、【少澤穴的針灸療法】: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孕婦慎用。

少澤穴可治療手指疼痛

1、小指疼痛:是心臟或小腸有毛病。靠無名指一側的小指指尖有少衝穴,另一側有少澤穴。少衝與心臟有密切關係,所以心臟病發作時,用力按壓小指指尖,可使發作緩和些,少澤穴是小腸的經穴,小腸情況不佳時,可用力按壓此指尖。

2、無名指疼痛:是喉痛或頭痛時發生。在無名指的三焦經上有一個關衝穴,感冒發燒時揉此部位即可。

3、中指疼痛:因炎熱以致心臟不適時,這裡會感到疼痛。中指上有一個中衝穴,位於包圍心臟的心包經上,出現不適可按摩應急。

4、食指疼痛:食指上有與大腸相關的商陽穴,有便秘現象而壓這個手指深感疼痛者,大腸可能有問題。

5、拇指疼痛:拇指中的少商經穴,與肺息息相關。如肺有疾患壓這個部位時,會疼得跳起來。發現有這些徵兆要急時檢查。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穴:關衝
    出處《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三焦者,上合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穴名解關通「彎」,此指無名指,衝即衝要,此穴在無名指端衝要處,故名關衝。關,彎也。手之第4指稱無名指,不能單獨伸直,故一名環指。衝,即要衝。
  • 人有十二井穴,1穴勝10穴,不灸太可惜!
    商陽是手陽明大腸經的井穴,陽明經為多氣多血之經,商陽為經脈氣血運行的源頭。商陽穴又在食指末端直接聯繫著相表裡的肺經,而肺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皮毛,艾灸商陽穴可以同時激發肺經與大腸經氣。凡外邪侵襲肌表發病時,可商陽開發皮膚之毛竅,疏洩外衛之陽,從而解表開鬱、退熱發汗。
  • 每日一穴:脾俞
    穴名解脾即脾臟,俞即輸注,本穴是脾氣轉輸於後背的部位,故名脾俞。脾,是人體重要的貯藏血液的場所和最大的淋巴器官,五臟之一。《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載:「脾、胃…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內通脾臟,併合精氣,助胃化食。此穴為脾在背之俞穴,內應脾臟,是脾氣轉輸、輸注之所,治脾要穴,故名之。特異性脾之背俞穴。
  • 【每日一穴】大杼穴
    大杼是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大為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此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織布的梭子。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水溼之氣在此吸熱快速上行。
  • 每日一穴:厲兌穴
    本穴物質為內庭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 後,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因此體表經水從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體內,經水的運行如從高處落入危險的深井一般,故名厲兌。(2)胃經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故為胃經井穴。(3)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的經水,其運行是從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
  • 每日一穴:大杼
    別名背俞(《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大腧(《黃帝內經靈樞·背腧》),本神(《西方子明堂灸經》),百旁(《楊敬齋針灸全書》),風府(《醫心方》)。屬足太陽膀胱經。大杼是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大為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此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
  • 每日一穴---行間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趾背側動、靜脈;腓神經的蹠背側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主治】月經過多,閉經,痛經,白帶,遺尿,疝氣,胸脅滿痛,呃逆,咳嗽,洞瀉,頭痛,眩暈,目赤痛,青盲,中風,癲癇,口喎。【操作】斜刺0.5~0.8寸。
  • 每日一穴:俠溪
    俠通「夾」,溪即溝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夾縫間,如處溝溪,故名俠溪。穴名解俠通「夾」,溪即溝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夾縫間,如處溝溪,故名俠溪。俠,通挾、夾。溪,同溪,有山澗、小川之義。穴屬膽經之滎穴,居足背第4、第5趾間的趾縫端之凹陷中,如谷俠兩旁,形似溪澗,故名俠溪。特異性俠溪是足少陽膽經五輸穴的滎穴,五行屬水。
  • 【每日一穴】承泣穴
    >取穴方法: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在體內經脈中,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淚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溝通陽明胃經體內與體表經脈,氣血物質內外相通。(3)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
  • 每日一穴:曲澤
    曲澤為經穴名(Qūzé PC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曲澤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合穴,五行屬水。
  • 承泣穴|每日一穴
    溪穴取穴方法: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在體內經脈中,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淚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溝通陽明胃經體內與體表經脈,氣血物質內外相通。
  • 每日一穴:天井
    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故名天井。穴名解天即天空,喻上為天,井即水井,此穴在上肢鷹嘴窩,其陷如井,故名天井。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處。《釋名·釋宮室》:「井,清也,水之清潔者也。」言經氣如井水之清淨,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陽實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陽,而上肢之經氣亦如井水之清淨也。手經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關節之上際,邊高中凹,為經氣深集之所,居腰以上,為天位,有天井之象。
  • 每日一穴:心俞
    心俞為經穴名 。出《黃帝內經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心即心臟,俞即輸注,本穴是心氣轉輸於後背體表的部位,故名心俞。
  • 疑難雜症取穴120法
    著有《針灸治療雜病120法》、《少林秘傳傷科36穴方論》等。從學弟子20餘人。陳氏從學習內科入門,故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後從名師學習針灸、傷科手技,頗多不傳之秘。38.癢耳烘耳何穴治?耳門聽會足三裡,合谷聽宮及醫風,耳聾氣閉亦能醫。39.二臂麻木逆不仁,肩髃曲池合谷針,肩井列缺溫針刺,寒溼流行病是去。40.二臂酸痛何穴療?上廉下廉手三裡,肩井曲池經渠穴,針之溫針效定靈。41.二手筋緊閉拘急,皆因風溼內相纏,陽穀曲澤渚商裡,六經六穴瀉是安。42.手臂紅腫如赤疽,中渚液門曲池取,合谷上都並陽池,穴中具瀉妙法同。
  • 世界母乳餵養周,乳汁分泌不暢試試中醫這五個「催乳穴」
    取穴:仰臥,女子於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定取。功能:羶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該穴具有調理人身氣機之功能,可用於一切氣機不暢之病變,具有寬胸理氣、通絡催乳的作用,經乳部,可調暢乳部氣血。
  • 【每日一穴】三陰交:婦科通治
    【穴名解說】 三陰交穴,經屬:足太陰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注意:孕婦禁針。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2、太陰。太,大也。陰,陰之屬也。本穴物質為足三陰經氣血交會而成,位處足部,總體表現出較強的陰寒特性,故名太陰。 3、下三裡。下,下部也。三裡,穴內氣血場的範圍也。
  • 十四經穴歌
    手太陰肺經經穴歌(共11穴):  手太陰肺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訣,俠白之下是尺澤,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經渠與太淵,魚際少商如韭葉。,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及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衝穴,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連條口位,下巨虛穴上豐隆,解溪衝陽陷谷中,下行內庭厲兌穴,大趾次趾之端終。
  • 【每日一穴】胸鄉穴——治療咳嗽、胸脅支滿、乳汁少等
    【穴名解說】    【胸鄉穴】Xiongxiang (SP 19),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    【穴位含義】脾經之氣在此流散胸部。鄉,鄉村也,邊遠之處。胸鄉名意指脾經之氣由此輸散脾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天溪穴傳來的天部水溼之氣,水溼會含量較少,至本穴後,因受心室外傳之熱,水溼之氣進一步脹散並流散於脾經之外,如去到遠離脾經的鄉村之地,故名胸鄉。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由本穴輸散於脾經之外的胸部。外傳脾氣。    【功能作用】外傳脾氣。
  • 陳佩永治「疑難雜症」取穴120法
    著有《針灸治療雜病120法》、《少林秘傳傷科36穴方論》等。從學弟子20餘人。陳氏從學習內科入門,故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後從名師學習針灸、傷科手技,頗多不傳之秘。用針多自製,以銀質粗針為主,針刺手法亦別具風格,慣用拇、食指持針,施行直、橫、斜刺,進針快,行針靈活迅捷,針感強,常取效於頃俄。1. 五勞七傷少藥醫,膏肓百勞灸三裡。上穴隔姜用艾灸七壯。2.
  • 每日一穴 | 天鼎穴:失音要穴
    二、治療失音之要穴  天鼎穴所處的位置因為靠近頸動脈,因此,就給其提供了充沛的能量來源。通常而言,失音是因為氣血無法上達滋養聲帶所致。  很多職業的人都容易失音,比如老師、演員、廣播員等需要經常用嗓者。  失音,又稱聲音嘶啞,甚至完全不能發出聲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又稱作「瘖 (y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