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承泣穴

2021-02-12 針推醫學網


承泣穴(胃經) chénɡ qì

別名:鼷穴,面髎穴,溪穴

取穴方法:
承泣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

穴位解析:
(1)承泣。承,受也。泣,淚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經體內經脈氣血物質由本穴而出。胃經屬陽明經,陽明經多氣多血,多氣,即是多氣態物,多血,血為受熱後變為的紅色液體,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熱。胃經的體表經脈氣血運行是由頭走足,為下行,與其構成無端循環的胃經體內經脈部分,氣血物質的運行則為散熱上行。本穴物質即為胃經體內經脈氣血上行所化,在體內經脈中,氣血物質是以氣的形式而上行,由體內經脈出體表經脈後經氣冷卻液化為經水,經水位於胃經之最上部,處於不穩定狀態,如淚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溝通陽明胃經體內與體表經脈,氣血物質內外相通。
(3)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本穴物質由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外出變化而來,胃經體內經脈氣血出體表後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溫熱之氣,氣血物質的陰陽相濟之性同於蹺脈,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此外,本穴的地部經水其性又同於任脈,可循地部別走任脈的承漿穴,故其又為任脈足陽明之會。
附註:足陽明經、陽蹺、任脈交會穴,承泣穴:陽蹺任脈足陽明之會。
承泣穴意義:足陽明胃經的氣血由本穴而出。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以及天部的溫熱之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地部層次下走任脈的承漿穴,溫熱之氣的濁重部分循胃經下行,陽熱之氣交於陽蹺脈。
功能作用:將體內胃經的物質營養及能源輸送頭面天部及任脈、陽蹺脈等。
主治疾病: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為: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當然需要採用其他相關穴位一同治療才能取得顯著效果。此穴是穴位療法中治療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目赤腫痛,流淚,夜盲,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
〖人體穴位配伍〗 配太陽穴治目赫腫痛,配陽白穴治口眼歪斜。
〖治法〗 寒則補之,熱則瀉之,無灸。
〖解剖位置〗 在眶下緣上方,眼輪匝肌中,深層眶內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動、靜脈分支,眼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經分支及動眼神經下支的肌支,面神經分支。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醫學視頻推薦:

中醫脈診-六四脈訣療法之左寸


附:針推協會近期中醫培訓課程安排表

相關焦點

  • 承泣穴|每日一穴
    往下翻翻文末有福利●承泣穴(胃經) chénɡ
  • 承 泣 穴
    承 泣 穴承泣穴屬足陽明胃經,也是陽蹻脈、任脈、胃經的交會穴;雙穴,可針可懸灸(進針要緩慢)。承即承接,泣指眼淚,此穴在目下,故名承泣。承泣位於面部,瞳孔直下,在眼球與眶下綠之間。承泣穴的功效與作用:承泣穴有散風清熱,明目止淚的乍用。
  • 每日一穴:脾俞
    穴名解脾即脾臟,俞即輸注,本穴是脾氣轉輸於後背的部位,故名脾俞。脾,是人體重要的貯藏血液的場所和最大的淋巴器官,五臟之一。《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載:「脾、胃…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內通脾臟,併合精氣,助胃化食。此穴為脾在背之俞穴,內應脾臟,是脾氣轉輸、輸注之所,治脾要穴,故名之。特異性脾之背俞穴。
  • 【每日一穴】大杼穴
    大杼是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大為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此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大杼。大杼。大,大也,多也。杼,古指織布的梭子。該穴名意指膀胱經水溼之氣在此吸熱快速上行。
  • 每日一穴:厲兌穴
    【穴名解說】【厲兌穴】經穴名。屬足陽明胃經。出《靈樞。本輸》。井(金)穴。(1)厲兌穴。厲,危岸也。兌,口也,八卦之中以兌為口。厲兌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回流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內庭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 後,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因此體表經水從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體內,經水的運行如從高處落入危險的深井一般,故名厲兌。(2)胃經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故為胃經井穴。(3)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的經水,其運行是從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
  • 每日一穴---行間
    【解剖】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趾背側動、靜脈;腓神經的蹠背側神經分為趾背神經的分歧處。【主治】月經過多,閉經,痛經,白帶,遺尿,疝氣,胸脅滿痛,呃逆,咳嗽,洞瀉,頭痛,眩暈,目赤痛,青盲,中風,癲癇,口喎。【操作】斜刺0.5~0.8寸。
  • 每日一穴:大杼
    大杼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刺節真邪》。
  • 每日一穴:俠溪
    俠溪為經穴名(Xiáxī GB4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少陽膽經。俠溪是足少陽膽經的滎穴,五行屬水。
  • 每日一穴:關衝
    關通「彎」,此指無名指,衝即衝要,此穴在無名指端衝要處,故名關衝。取法俯掌,第4指末節尺側指甲根角側上方(沿角平分線方向)0.1寸,相當於沿爪甲尺側畫一直線與爪甲基底緣水平線交點處取穴。快速取穴:沿手無名指指甲底部與側緣引線的交點處即是關衝穴。穴位解剖關衝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指甲根。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分布著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 每日一穴:曲澤
    曲澤為經穴名(Qūzé PC3)。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厥陰心包經。曲澤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合穴,五行屬水。
  • 每日一穴:天井
    天井為經穴名(Tiānjǐng TE10)。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手少陽三焦經。天井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合穴,五行屬土。
  • 每日一穴之 少澤
    少澤穴的名詞解釋少澤穴,經穴名。屬:手太陽小腸經。出《靈樞。本輸》。井(金)穴。穴位含義為,小腸經體內經脈的高熱水氣由此外輸體表。1、「少澤穴」:「少」,陰也,濁也。「澤」,沼澤也。該穴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溼熱水氣。
  • 每日一穴:心俞
    心俞為經穴名 。出《黃帝內經靈樞·背腧》。屬足太陽膀胱經。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心即心臟,俞即輸注,本穴是心氣轉輸於後背體表的部位,故名心俞。
  • 【每日一穴】三陰交:婦科通治
    【穴名解說】 三陰交穴,經屬:足太陰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注意:孕婦禁針。 人體穴位配伍:三陰交穴配足三裡穴治腸鳴洩瀉;三陰交穴配中極穴治月經不調;三陰交穴配子宮穴治療陰挺;三陰交穴配大敦穴治疝氣;三陰交穴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失眠。
  • 【每日一穴】胸鄉穴——治療咳嗽、胸脅支滿、乳汁少等
    【圖解胸鄉穴位的位置】    【胸鄉穴的位置】位於人體的胸外側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穴名解說】    【胸鄉穴】Xiongxiang (SP 19),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    【穴位含義】脾經之氣在此流散胸部。
  • 四白穴:近視眼選它要怎麼操作?為什麼三叉神經痛也選它?
    今天我們來講講眼睛直下方大概一個拇指頭那的一個穴位,叫做四白穴,是個治療眼睛不舒服、面部出現歪斜的穴位,一般配上一兩個其他的穴。它是屬於哪一條經脈的?上一篇講迎香穴的時候,我們已經說了,大腸經已經講完,這個四白穴是我們新講的一條經的第一個穴位,這條經就是足陽明胃經。本來四白不是第一個的,還有一個叫承泣穴,它在我們眼球下方,在眼眶裡,我考慮它太危險了,發出來,對大部分人都沒什麼機會去用到它,而且不能艾灸,只能針刺,不適合科普,就把它給去 了,我們從四白開始。
  • 每日一穴 | 天鼎穴:失音要穴
    二、治療失音之要穴  天鼎穴所處的位置因為靠近頸動脈,因此,就給其提供了充沛的能量來源。通常而言,失音是因為氣血無法上達滋養聲帶所致。  很多職業的人都容易失音,比如老師、演員、廣播員等需要經常用嗓者。  失音,又稱聲音嘶啞,甚至完全不能發出聲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症。又稱作「瘖 (yīn)」。
  • 每日一穴 | 天突穴——咳喘、咽痛、有痰,這都不是事兒!
    今天一出門,小寒風一吹,是不是感覺溫度明顯降了許多?
  • 「一針一穴」治療美尼爾氏症
    美尼爾綜合症為一突然發作的非炎性迷路病變,具有眩暈、耳聾、耳鳴及有時有患側耳內悶脹感等症狀的疾病。
  • 【會陰穴】 一穴開 百穴開
    道教龍門派千峰老人趙避塵所著《性命法訣明指》一書,則詳細介紹了開通奇經八脈的十個步驟,其每一步驟都圍繞海底為核心進行,使氣沿八脈上下、前後運轉,故稱海底為八脈之總根。如有不懂的請搜公號脈脈健康諮詢 關注,疾病搜索,醫生在線諮詢道家還認為海底是一扇鐵門,九箭難穿。只要開啟海底,展竅、開關也就不難了。方法是:凝神入氣穴,神光下照海底,忘形無我,使息息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