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1-7日是第29個世界母乳餵養周,主題為「支持母乳餵養,守護健康地球」。很多新科媽媽尤其是剛生完二胎的媽媽,並不是不願意母乳餵養,而是乳汁分泌較少甚至分泌不出來,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林翠萍護士長介紹說,除了乳房按摩促進乳汁排出之外,針對性的中醫穴位按摩也有助於催奶,這裡為大家介紹5個穴位。
1、羶中
位置: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隙,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取穴:仰臥,女子於胸骨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定取。
功能:羶中為心包絡經氣聚集之處,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又是宗氣聚會之處,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該穴具有調理人身氣機之功能,可用於一切氣機不暢之病變,具有寬胸理氣、通絡催乳的作用,經乳部,可調暢乳部氣血。
按摩方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紋面著力,定在羶中穴上,其餘四指輕扶體表或握空拳,腕關節輕輕擺動,或小幅度環旋轉動,使著力部分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作反覆不間斷地、有節律地輕柔緩和地迴旋揉動。
2、乳根
位置:人體的胸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功能:乳根穴是治療產後缺乳的要穴,按摩該穴有助於通經活絡,行氣解鬱,疏通局部氣血,促進乳汁分泌。
按摩方法:覆掌於乳房,大拇指在乳房上,其餘四指在乳房下, 用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稍微用力按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約3~5分鐘。
3、少澤
位置:在小指末節尺側(外側),距指甲角0.l寸。
功能:少澤為手太陽小腸經之穴,《黃帝內經》中記載小腸經是「主液所生病」,「液」包括乳汁、白帶、精液及現代醫學所稱的腺液等。所以,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刺激這個穴位,可以使經脈裡的水流動起來,乳汁也就順勢而出了。按摩這個穴位能夠調整局部氣血運行, 疏通局部經氣,加上少澤穴的清潤之性,兩者共同作用可以加強溫經通乳之效。
按摩方法:以手指指尖或指腹向下按壓,並做圈狀按摩。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一天2次。
4、足三裡
位置: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或者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餘4指向下,中指指尖處。
功能:根據中醫「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乳汁為氣血所化生」的理論,足三裡穴作為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有助於促進乳汁生成和分泌。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裡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即可。
5、期門
位置: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能:期門穴為足太陰、足厥陰、陰維三經之會。屬肝經,為肝之募穴。該穴有化瘀解鬱、通乳之功效,可治療乳痛、胸脅脹滿疼痛等。
按摩方法:按摩時取坐位或仰臥位,中指指腹按於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鐘,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
溫馨提示:第一次按摩請在婦產科中醫師或者護理專家指導下進行。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校對 蘇雲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