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款處理器大亂鬥:AMD 對比 intel 10代酷睿

2021-01-18 騰訊網

AMD 銳龍5000系列桌面處理器發布之後,和多數有人一樣,我對於新一代處理器有驚喜也有好奇。

撇除各種諸如「3A平臺無能狂怒」的吐槽,AMD也確實拉低了我們升級PC的門檻。

這三年真的是消費級PC最為精彩的三年,何為精彩?

破曉這次借到了中高端系列Zen3 處理器),Zen架構誕生之初,intel就要出動i3 7350K來對拼它家的R7 1800X,可見前者的重視程度。

這三年可以說是消費級用戶最快樂的三年,本來已經半死的摩爾定律好像突然又行了。

▼ 另外intel和AMD的互飆,也加速了諸如視頻剪輯工作以及延伸行業(自媒體)的發展。

不止一個做工作室的朋友和我說,當時他起步就靠著一顆R7 1700,還不帶X。

▼ 如果一套現成的剪輯設備動輒20萬起步,我敢說你們熟悉的那些大V、up主絕大多數連出現的機會都沒有,這些事業可能會在10年後才醞釀成熟,但是錯過了時代,錯過了風口,那就是真錯過了。

▼ 與其說旗艦處理器如何如何強勢,不如說讓廣大消費者用上了定位基礎,但是性能強大的處理器,才是真正普惠的現實。

▼ 但話說回來,只有旗艦處理器的不斷迭代,才能讓普通的消費者用上更強的i5 和R5,這麼一想,好像i9和R9又變得有意義起來。

ZEN3的進步(這段可以不看)

這次AMD一共發布了4款Ryzen 5000系列CPU

它們分別是Ryzen9 5950X、Ryzen9 5900X、Ryzen7 5800X和Ryzen5 5600X。

根據發布會的資料:

1.相比起初代Zen架構,Zen 3架構每瓦性能提升了2.4倍,能效比是英特爾十代i9-10900K的2.8倍。

2.ZEN3,8核CCX設計可直接共享訪問的32MB L3緩存,相比上一代IPC有19%的顯著提升。

3. R9 5950X 在視頻剪輯等多核應用中超越i9 10900K,而且在遊戲表現上也小幅領先(不用猜,後者肯定是特選的遊戲和解析度)

4. R9 5900X單核心性能超過i9 10900K

5900X 12c24t 4.8GHz TDP105W 首發價格549美元

5800X 8c16t 4.7GHz TDP105W 首發價格449美元

5600X 6c12t 4.6GHz TDP65W 首發價格299美元

首發售價確實不怎麼YES,但相信未來會降下去的。

為什麼要測試:

1.單一的信息來源未必可信。這裡也給大家一個參考系,畢竟兼聽則明嘛。

2.發布會肯定是有水分的,不論是哪一家。

3.廠家也喜歡藉助媒體,用一堆信息轟炸消費者,把美化過的性能落實成思想鋼印,懂的都懂。

性能對比:

這次的測試有幾個參考系:

AMD陣營選手:

1. R9 5950X 2. R9 5900X

3. R7 5800X 4. R5 5600X

5. R9 3950X 6. R9 3900X

7. R7 3700X 8. R5 3600X

整整8顆,真 · 七個葫蘆娃帶個爺爺 / 飛機帶翅膀

intel陣營選手:

1. i9 10900K

2. i7 10700K

3. i5 10600K

省略了非K處理器和降頻的i9 10850K

注1:軟體為單項量化,不代表實際使用情況。

注2:任意單一的測試都不代表最終體驗。

注3:跨平臺對比,性能僅供參考。

CPU:R9 5900X等

主板:CVN X570M GAMING FROZEN

顯卡:Radeon VII

內存:ZADAK SPARK

硬碟:大華 C900 PRO

散熱器:超頻三 凌鏡 360

電源:Antec X850 Etreme

順便也介紹一下這次的測試平臺。

之前用的主板正好在維修,乾脆拆了一張客戶的七彩虹的CVN X570M GAMING FROZEN變成自用了。

▼ CVN X570M GAMING FROZEN定位千元級,比較便宜,本身又是白色主板,對於想組性價比白色主機的用戶而言,還是不錯的(我的那個客戶就是)

▼ 至於顏值,在這個價位裡我覺得還不錯,搭配R7 3700X等處理器,組個性價比平臺還是挺穩的:

▼ 散熱器為超頻三 凌鏡GI-CX360 ARGB

如果要穩定使用R9 5950X,建議散熱器240起步,360最好(當然你要是上厚排就更棒)

我選擇是凌鏡GI-CX360,換做壓制i9 10900K日常使用也是足矣,之前在其它的平臺上也使用過:

▼ 凌鏡GI-CX360的霧化RGB冷頭我比較喜歡,透光面積大,色彩過渡自然,關鍵是:價格也不貴:

▼ 電源則是安鈦克HCG X850 Extreme(850W版本日常無貨就很尷尬)

Antec HCG系列為海韻FOCUS+方案,十年保修。在此基礎上升級而來的HCG Extreme擁有更好的電氣性能。

HCG Extreme 操作溫度可達50度,代表電子零件需選用高一等級用料規格才能達到

+12V 雜訊降至30mV以下,比Focus+ 35mV更於優異

HCG Extreme 使用135mm FDB 風扇, 散熱效益高於120mm FDB ,更加靜音

▼ 內存選擇了ZADAK SPARK 8GB×2 4133MH,ZADAK是宇瞻的高端線,之前全球第一款華碩方案單根32GB的DDR4內存就是ZADAK推出的:

▼ SSD為目前剛測試完的國產品牌大華,型號為C900 PR0,R:3500MB/s,W:2000MB/s,主控為馬牌的旗艦Marvell 88SS1092,加南亞的緩存。

▼ 這款SSD的馬甲是在國產SSD中看到過最厚也最漂亮的,至於性能,想知道具體性能的可以等我的下一篇評測:

測試結果:

1.CINEBENCH R20

▼ 因為AMD堆核心的關係,導致intel的官方評測指南其實並不怎麼待見R20,但是在單核心上被AMD超越,可能尚屬首次。

2.CINEBENCH R15

▼ CINEBENCH R15其實已經不能代表目前主流的渲染流程,但用於測試有一定參考意義

3. CPU-Z

▼ CPU-Z的性能其實比較簡單,考慮到目前各種指令集的調度,CPU-Z的測試並不能完全反應處理器的性能,但作為參考還是有意義的。

此處R7 5800X還是略負於i9 10900K,這種差距,intel可以通過調價來應付。

4. 舊版魯大師

目前魯大師推出了新的測試機制,不過受眾一般。這裡為了照顧多數讀者的習慣,選擇了舊版進行測試。

其中性能最高的R9 5950X跑分接近39W,終於達到了某些高端顯卡的分數(不過橫向參照意義不大)

5. V-Ray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的渲染流程其實比R20更加貼近目前的真實使用情況,而且測試效率更高。

此時i9 10900K介於R7 5800K和R9 3900X之間,R9 5950X一枝獨秀。

6. 3D MARK Time Spy 物理分

3D MARK除了作為一款顯卡的測試軟體外,它本身也會為處理器的遊戲性能進行打分。

AMD發布會說新的R9是最強的遊戲處理器,看來對此3D MARK有不同的意見:第一仍為i9 10900K:

7. AIDA64 EXTREME FPU頻率

很多人都知道處理器標註的睿頻頻率大概率是單核,全核心滿載還會下掉,調動AVX2指令集後,隨著主板的AVX Offset頻率會進一步降低。

AMD也是支持AVX2的,只不過在Windows默認關閉,需要在高級屬性裡手動開啟(這麼一算又是一筆糊塗帳,那就按照默認來吧)

8. AIDA64 EXTREME FPU溫度:

因為某些工藝上的問題,RYZEN處理器會有積熱的現象,到了Zen3似乎並沒有解決:

遊戲測試:

遊戲測試中選擇了《刺客信條:奧德賽》,和《古墓麗影:崛起》,這兩款自帶Benchmark的遊戲也是我平時用於判斷顯卡性能的指標之一。

▼ 《刺客信條:奧德賽》全開最高,前二為intel的兩款處理器,但Zen3的表現相比上代確實進步了很多。

也就是說出於遊戲考慮,那麼同價位Zen3 的遊戲表現不至於成為黑點。另外,核心主頻確實對遊戲有非常直接的影響,i5 10600K竟然還是很有戰鬥力。

▼ 《古墓麗影:崛起》運行在DX12模式,特效全開,抗鋸齒TXAA:

前二依舊是intel的兩款處理器,但Zen3已經拉回了大量的差距

綜合以上,只要價格合適,Zen3確實非常值得入手,不過intel也在積極進行調價,具體入手哪一款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是否需要足3A平臺),以及最終價格。

總結:

1.單核心性能,Zen3反超這代intel,這肯定是intel非常不願意見到的。

2.AMD發布會說的,最強遊戲處理器,水分還是比較足的,可見AMD也知道自己的弱勢在哪裡,急於扭轉形象。

3.遊戲性能相比Zen2,這一代Zen3的進步明顯。

4.入手價格提升,入手時機自己把握。

寫在最後:

1. 理性消費,按需選購。

2. 當你想為AMD YES一下的時候,它的價格往上升了一點,所以企業畢竟不是做慈善的,對於商業行為還是理性看待。

3. 第二條並不影響我對AMD這3年表現的敬佩,從半死不活到拉高了行業的標準,值得鼓掌。

4.至於最強遊戲處理器之爭,我個人認為還是intel,也許在這部分發布會還是有點水分,(包括NV老黃,部分測試的項目都是精挑細選)。但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價格合適,一切都不是問題,大家會用腳投票的。

感謝閱讀,下篇見~

相關焦點

  • intel十代酷睿桌面級CPU型號有哪些?十代酷睿桌面CPU型號曝光
    ,不過型號並不是很全面,相信不少裝機用戶開始期待十代處理器的來臨,那麼intel十代酷睿桌面級CPU型號有哪些?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intel十代酷睿桌面CPU型號曝光,來看看吧。intel十代酷睿桌面CPU型號曝光預計在2020年上市的十代酷睿處理器來勢洶洶,代號為Comet Lake-S彗星湖的十代酷睿最高規格去到了10核20線程,同時Intel首次把Turbro BOOST 3.0下放到消費平臺,還引入新的睿頻機制Thermal Velocity Boost,十代酷睿旗艦i9-10900K最高睿頻竟然可以達到5.3GHz
  • Intel 9代酷睿處理器全部退役:30款一個不留
    Intel發布產品變更通知,代號Coffee Lake-S Refresh的第9代桌面級酷睿家族處理器全部進入停產退市進程,包括酷睿、奔騰、賽揚,包括盒裝版和散片,一個不留。
  • intel升級十代酷睿盒裝CPU散熱器,顏值大讚!但與AMD仍有距離
    intel 十代酷睿在過去的十年中,intel的盒裝CPU散熱器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無論是外形還是散熱器的底座我們都沒有看到有過任何重大改進,但是由於盒裝CPU的保修規則這又導致了用戶不得不保留著原裝盒裝
  • 十一代酷睿桌面處理器價格曝光!英特爾也漲價了,AMD仍是首選
    在CES大展上,Intel發瘋一般公布了50多款處理器,感覺的確是被AMD壓得太慘,終於有機會透口氣了!不過大家最關心的顯然還是桌面的十一代酷睿處理器,只不過Intel沒有公布具體的價格,也沒有公布上市的時間。
  • intel良心升級十代酷睿盒裝CPU散熱器
    intel 十代酷睿  在過去的十年中,intel的盒裝CPU散熱器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無論是外形還是散熱器的底座我們都沒有看到有過任何重大改進,但是由於盒裝CPU的保修規則這又導致了用戶不得不保留著原裝盒裝
  • 11代酷睿10核變8核!英特爾靠什麼和AMD叫板?
    2020年對於英特爾來說可謂艱苦的一年,10代酷睿CPU無論是在筆記本平臺還是桌面平臺都被AMD銳龍處理器壓制,而銳龍5000系列更是在單核性能上實現了超越,如今英特爾只能靠降價來應對,既然10代酷睿已經不夠打了,那麼能期待的就只有下一代的11代酷睿,但是從最近曝出的11代酷睿處理器的規格來看
  • 第11代酷睿處理器,全新MateBook D系列突破性升級
    華為首款搭載11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全面均衡輕薄本MateBook D系列正式發布,包括MateBook D 14和D 15兩款。全新升級的HUAWEI MateBook D擁有護眼全面屏、品質工藝和時尚外觀設計,除了採用第11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之外,更將華為分享、指紋電源鍵、雙天線Wi-Fi 6、疾速快充等創新基因一併加入其中。
  • Intel十代桌面酷睿26款型號全洩露!10核心高則125W、低則25W
    Intel即將推出代號Comet Lake-S的桌面版第十代酷睿處理器,還是14nm工藝和老架構,但是會升級到最多10核心20線程,並更換為新的LGA1200封裝接口,搭配新的400系列主板。現在猛料來了,桌面十代酷睿的全部26款型號,以及配套的6款晶片組,全部出現了。
  • 銳龍處理器 4800h遊戲測試表現如何?
    從去年到今年初,AMD與英特爾相繼推出了三代銳龍處理器和十代酷睿處理器。其實從英特爾還停留在第九代酷睿時代的時候,消費者就圍繞"銳龍和英特爾哪個好"的問題爭論不斷。英特爾近年來一直穩定發揮,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而AMD也是奮起直追,不斷優化自身,以高性價比贏得了許多消費者的心。
  • LG 新款 Gram 14/17發布:升級至16:10 IPS屏 搭載11代酷睿處理器
    IT商業新聞網12月17日訊 昨日,LG 新款 Gram 14/17 筆記本發布,兩款升級版筆記本全都升級至 16:10 屏,99% DCI-P3 色域,並搭載11代酷睿處理器。目前,LG Gram 20款14英寸款售價6999元:京東購買入口。
  • Intel 11代酷睿人見人愛系列曝光:少了一員猛將
    Intel這幾代桌面處理器中,F系列都大受歡迎,因為它屏蔽掉了經常有些雞肋的核顯,更有利於CPU部分發揮性能,而且價格往往比標準版便宜一些。
  • 5GHz的標壓十代酷睿酷斃了
    5GHz的運算頻率曾是筆記本處理器能力的一道門檻——但自從第十代智能英特爾酷睿高性能移動版處理器的到來,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去!性能躍升不卡頓 十代標壓酷睿來了!在新的十代智能酷睿移動版處理器上,英特爾實現了60%的處理器型號達到5GHz以上的睿頻能力,堪稱是「史詩級加強」。
  • Intel確認11/12代桌面酷睿發布時間:統統明年見
    所謂Tiger Lake-H,即11代酷睿中的標壓產品,功耗35~45瓦左右,主要面向高性能筆記本、工作站等平臺。 Rocket Lake即11代酷睿桌面型號,14nm,據說最高可選8核16線程,也就是沒有了10代的10核,CPU架構為Cypress Cove,和Willow Cove同源。GPU當然是Xe,EU單元規模或許比當前移動版最高96組更大些。
  • 小米筆記本Pro有望明年初推新品 採用35W 11代酷睿Tiger Lake處理器
    小米筆記本 Pro 的模具已經很久沒有更新了,最新的配置是 10 代酷睿和 MX 350 獨顯,很多米粉都在期待著小米筆記本 Pro 新品的出現。
  • 7nm Zen2來了,團滅九代酷睿?AMD第三代銳龍CPU首測
    顯示核心上,兩款處理器仍分別採用Vega 8、Vega 11顯示核心,其流處理器數量沒有變化。同時我們還將加入酷睿i9-9900K、酷睿i7-9700K兩款處理器進行對比,因為它們分別是銳龍9 3900X、銳龍7 3700X在市場上所瞄準的主要競爭對手。通過對比測試,我們將能了解這兩款第三代銳龍處理器能否戰勝對手,是否更值得購買。
  • 壹號本四代開啟全球內測招募 搭載11代酷睿處理器
    原標題:壹號本四代開啟全球內測招募,搭載11代酷睿處理器   根據壹號本官方公布,旗下商務本系列第四代
  • 第十代英特爾酷睿F系列處理器PPT截圖曝光:6款型號在列
    第十代英特爾酷睿F系列處理器PPT截圖曝光:6款型號在列 2020年02月21日 17:09作者:張帆編輯:張帆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LG Gram 16筆記本發布 搭載11代酷睿處理器約12850
    【CNMO新聞】日前,LG正式發布了LG Gram 16筆記本,該筆記本搭載了11代酷睿處理器,顯示屏尺寸為16英寸,比例為16:10,配備了2K屏。配置方面,LG Gram 16搭載了11代酷睿處理器,標配LPDDR4x 4266 MHz 8GB運存和256GB內存,機身內有一個M.2空插槽。
  • PC處理器市場在變天:Intel的王者寶座還能坐多久?
    其一Ryzen 7 4800U是AMD的低壓處理器,其跑分成績已經和Intel九代酷睿的筆記本標壓處理器相似;其二,目前採用Intel最新的十代酷睿低壓處理器Core i7-10710U(6核心、12線程),在UserBenchmark的用戶提交得分資料庫中,最頂尖的得分是143分/910分(所有用戶提交平均分115分/638分)[2]。
  • 英特爾 10 代酷睿「復仇者聯盟」版處理器停產
    IT之家 12 月 18 日消息 今年 8 月份,英特爾發布了《復仇者聯盟》收藏版十代酷睿,與原版相比只是包裝的不同。現在,英特爾宣布該系列酷睿處理器停產。據爆料,英特爾將在 CES 2021 上發布 11 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依舊採用 14nm 工藝,但採用了全新的架構。英特爾還將同步推出 500 系列主板,新的晶片組將支持 PCI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