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8日,滬深兩市共有743家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業績預告,「預披露」進入高峰期。實屬不易的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表現正逐步揭曉。
這743家公司中有346家預喜,佔比46.57%。有144家公司預計2020年淨利潤最大同比增幅不低於100%,其中40家公司預計同比增幅超過200%。分行業看,醫藥、新能源汽車、農林牧漁等板塊2020年預增明顯,成為A股業績增長的主力。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高瑞東:2020年以來,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是得益於中國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經濟快速復甦,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推進,使得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以及市場的信心不斷增強。
從業績預告也可以看出,「扭虧」成為2020年業績關鍵詞之一。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2020年,特別是一季度,企業營收壓力較大,但三季度業績就有所好轉。在此背景下,證監會公開的數據顯示,在去年那麼困難的一年,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總營收達到37萬億元,同比增長0.67%。
註冊制試點助推IPO融資額創十年新高
再來看A股IPO也就是首次公開募股的「成績單」,證監會數據統計顯示,2020全年共有396隻新股相繼登陸滬深市場,IPO融資額創十年新高。
2020年,A股共有396家企業完成首發上市,募資金額接近4700億元,為近10年來新高。其中,由科創板向創業板擴圍的註冊制試點提供了重要動力。年內募資規模排名前10位的IPO中,科創板佔7席。包括2020年8月24日集體登場的首批新股在內,註冊制下創業板新股上市超過60隻。大量新股給市場注入活水,證監會數據統計,2020年4140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79.72萬億元,較2019年的59.29萬億上漲20.43萬億,市值漲幅高達34.46%。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高瑞東:在募資規模增長的同時,資本市場更加聚焦服務、科技、創新,今年以來,科創板募資額近一半,而隨著未來註冊制在全市場推行,資本市場孕育創新經濟的功能將進一步完善。
市場持續「淨化」 退市股票創歷史新高
健康的市場需要優勝劣汰,股市也是如此,證監會數據顯示,退市「老大難」,股市「不死鳥」等頑疾在2020年有所改善。在數百隻新股亮相的同時,16隻老股黯然離場。這一數據也創下了A股史上強制退市數量的年度新高。
這些股票退市的原因不同。其中,千山藥機、金亞科技等6家公司因觸及財務類指標,也就是暫停上市後首個會計年度繼續虧損而退市。暴風集團因2019年度報告「難產」而觸及規範類指標引發退市。與此同時,被視為最市場化退市模式的「面值退市」開始試水,9家公司因觸及交易類指標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而被淘汰出市場。就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市場等待已久的滬深證券交易所退市新規雙雙落地。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退市難、退市慢一直是A股「頑疾」,一些垃圾公司死而不僵,市場甚至在一段時間熱衷「炒小、炒差」。新規裡面提到堅持「應退盡退」,意味著2021年,符合退市條件,特別是嚴重違法違規、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公司將被即刻出清。
監管持續加強 A股開出最大單筆罰單
A股「新陳代謝」加快,2020年另一個「歷史新高」同樣值得關注。統計顯示,2020年58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操縱市場、內幕交易而引發監管介入。2020年還開出了最大單筆罰單。
證監會官網顯示,全年累計作出行政處罰超過289份,罰沒金額合計40餘億元,集中力量查處一批市場高度關注、影響惡劣的重大案件。其中,康美藥業、獐子島、康得新等一批重大財務造假案件終落地。
另外,罰公司也罰個人。2020年,一對父女因涉嫌內幕交易而被證監會共同處以了36億元的高額罰款,成為證監會歷史上開出的最大單筆罰單。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目前股票市場投資者數量達到1.7億,資本市場「零容忍」是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2020年)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在我國資本市場30年的歷史上,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審議通過關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
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 楊德龍:監管要落地,要真罰,造假者才能敬畏市場。2020年,19家上市公司董事長或實控人涉及刑事案件。同時,我們看到推動民事訴訟,龐大集團、億晶光電的股民成功獲賠。這樣,行政處罰、民事維權和刑事懲戒力度不斷加大,逐步形成不敢違、不能違和不想違的市場氛圍。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