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馬戲之王imax版,上午場只有四五個觀眾,沒有一刷時的前排狂奔嚎叫兒童加後排談笑風生合家歡,左側愛聊天保潔阿姨加右側手機癮君子的密集打擾,太清爽了。依然從第一分鐘開始嗨,前三分之二淚點密集,停不下來,後三分之一稍弱,可能是為了上價值觀。劇作看似簡單,實際卻細密周詳,很多鋪墊是以畫面來完成的,讓我聯想到自己為小說插畫時提煉內容和選擇節點的方法,某種角度說有相似性,有跳躍感,但隱藏著輪廓,節奏處理相當高級,聲畫方面的講究程度明顯優於其他電影,在這幾年的電影院經歷中算是難以置信的體驗。比如開場熱鬧無比的馬戲表演後,男主一個人站在黑暗中,這種指向寂滅的明悟是直擊心靈的,比如童年時,男孩和女孩在舊屋裡,斑斑駁駁的光影已經是一出熱鬧的馬戲,比如男孩女孩離別,失手把布匹滑落,在腳下戲劇鋪開的彩色道路,比如男孩在街頭流浪,接過了一個畸零人的蘋果。這樣成長中蘊含的隱線,都是一筆帶過,點到即止的,人生很漫長,與其把電影的時長浪費在看似有說服力的過程,不如蜻蜓點水。
比如削鉛筆時,男主一眼望見對面的寫字樓和墓地並置,同樣整齊到毫無生氣,比如男主說服拇指將軍的嘴炮,其實是因為一腳踩到了玩具將軍,洞悉了對方藏在心底的渴望,這樣安排非常緊湊,看似不經意,輕舟已過萬重山。畸零人當然不可能都是身手靈活的舞蹈演員,這有點失去弱於常人的畸零本意,但人群和階級的描繪還是提供了一些真實感,他們並不被認同為社會底層的一員,而是同時遭到貴族、中產和底層的歧視,在社會中沒有歸屬感,幾次爆發都極具催淚效果。男主漫不經心的傷人之處,唯利是圖和弄虛作假,都是同時被體察又同時被原諒的。影片結尾,馬戲團的立意被拔高到了人性的狂歡,男主被升華成了畸零人的救世主,但當鬍子女孩按著他肩膀時,卻說出了這樣的臺詞:我不管你是只為掙錢,還是壓根就是個騙子,馬戲團提供給了我們一個家(大意)。這種一廂情願正是編劇的本意,電影賦予這個角色純真的理想主義,樸實到需要藉他人之口來拔高,不是為了闡述現實中的馬戲之王巴納姆。
最遺憾的是翻譯似乎遜色於預告片,比如女馬戲演員和男二的初次見面,男二說他不會表演,電影把她的回答翻譯成:這裡每個人都會表演。顯得冷漠和排外,仿佛下馬威一樣,但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這句臺詞恰恰體現了她的自尊和敏感,包容和善良,錯譯是非常遺憾的。女主有些敦厚,不怎麼迷人,瑞典夜鶯演唱時聲色俱厲,知行合一,令人印象深刻,男一雖然有騙子屬性,還是幾乎被塑造成了天才和聖人,但夜鶯歌喉響起時,和女馬戲演員暗自確認心意、十指相扣的男二才是人生贏家。甚至那種阻力帶來的酸楚滋味也最令戀愛中的人慾罷不能,炫目無比,從天而降,隨時脫手,難以把握,高貴和低賤合二為一的吉普賽女郎,仿佛不屬於人間的精靈啊,愛上女馬戲演員是每個男孩的夢想。
沒仔細看海報,並不知道Zac Efron也有參演。當看到hot as fuck的Zac跟狼叔第一次在酒吧合唱的時候我激動地在座位上小幅度搖頭晃腦。奶油小生出身,後來跟seth rogen拍了許許多多荒誕喜劇片。在我看來雖然路數有點離奇,可能是他為了擺脫high school musical的形象,但至少現在身材秀色可餐。這部片子裡有幾個獨唱片段,感覺菸酒對他嗓子saute過度,有點沙啞,但不影響我全程星星眼犯花痴。最後穿上戲服的時候,身高問題讓他無法撐起背後旋轉跳躍的馬戲團,替他流一滴淚。戲中的馬戲團是由一群奇形怪狀的人組成的,不被自己和大眾接受,最後突破了自己,影響了別人。有點過於政治正確的安排,讓我有些無感。
但似乎就如之前看到了一句評論:現在社會對於LGBT很多的理解和賦予的公平,軍功章上少不了踩著高跟鞋,畫著濃妝,揮著皮鞭和彩旗的酷兒們。最後看到鬍子姐姐帶著馬戲團大合唱,腦海中飄過X戰警裡的三個詞:mutant and proud. 歌曲很好,比LaLaLand勵志和雞湯更多。LaLaLand就是兩個年輕人的愛情歌,這部電影因為它的主題更廣一點,歌詞更容易與聽者產生共鳴。畢竟,大部分的人出了影院還是要被生活繼續蹂躪,可能還沒實現自甚至不曾擁有夢想,可能還是生活中的underdog,可能內心裡的枷鎖還沒打開。我猜大多數觀眾都會看電影後轉去音樂平臺搜索原聲帶,甚至在朋友圈分享This Is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