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語言障礙家庭訓練方法——理論篇

2020-12-22 三個好媽媽

最近一段時間在《三個好媽媽》的社群裡很多家長在諮詢孩子說話晚,吐字不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各種問題。我決定給大家整理出關於兒童語言發育及家庭應對訓練方案的一篇文字說明。這篇文章有點枯燥,但是在準備給孩子做語言訓練之前,還是建議父母忍耐一下,把文章看完。因為堅持看完文章,可能更有利於您清晰科學的給孩子在家選擇適合孩子的家庭語言訓練遊戲。

兒童語言與言語發展的階段特徵:

一、前語言期

生命的第一年是整個生命歷程中生理和心理發展速度最快的一年,但是語言學研究表明,一歲前的嬰兒還不具備語言能力,通常把這一時期稱為語言發展的「前語言期。雖然前語言期的嬰兒沒有語言產生,但他們發展了語言產生所必需的各種能力,並且為該期期末(約一歲左右)語言的產生做了充分準備,所以,前語言期也被稱為語言發展的準備期。

在這個階段裡,嬰幼兒圍繞著語言最外在的實際顯現-語音,發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即前語言感知能力、前語言發音能力和前語言交際能力。

(一)前語言感知能力的發展

語言感知是指感知說話聲音是詞彙中的一部分的能力,包括兩個層次:

1、能夠區別說話聲音,即能將所聽到的詞彙區別至最小的語音單位。

2、能將區別的聲音分類在不同音韻類別的能力,對於任一兒童個體來說,前語言期感知語音的能力是他們獲得語言的基礎,普通兒童在這段時間內不僅能夠聽到聲音,而且還以某種能幫助自己語言學習的方式去感知語言。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妊娠中後期(5-8個月)的胎兒已有初步的聽覺反應和原始的聽覺記憶能力,能大致區分出樂音、噪音和語音,個剛胎兒還表現出對語音的辨別和記憶能力,而新出生的嬰兒能夠將語言進行知覺分類,並且對於音素的敏感範圍遠超過兒童和成人,國外學者研究表明,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天內,就能區分出並且喜歡他們本地語言的所有聲音模式而不喜歡其他語言的聲音模式。

例如表現出對語音特別是母親語音的明顯偏愛,當嬰兒繼續積極地聽周圍人的講話時,他們學會了集中聽那些有意義的聲音種類。他們能辨認出口語中相似的詞組,大一些的嬰兒也能覺察出句子中的長句和短句。

9個月左右的嬰兒擴大了對個別詞彙的敏感性,他們用自己語言中普遍的強調模式和語音次序來聽一些很長的言語流,並使用這些信號將言語流分成類他詞彙的小段。另外,大量研究還表明,9-12個月的嬰兒語音聽辨能力大大增強已經能辨別母語中的各種音素,能把聽到的音流切分為音位,並認識部分音節所代表的意義。

(二)前語言發音能力的發展

前語言發音是指兒童正式說話前的各種語音發聲,類似說話前的語音操練。

嬰兒發出語音比語音知覺發展得要晚。從出生到6周,嬰兒的發聲基本上屬於反射性的哭叫、打噴嚏和咳嗽。

從6周至6個月,嬰兒開始把這些聲音與咕咕聲、咯咯聲等類似語言的聲音結合起來。這些聲音與輔、元音有某種程度的類似,並且常常是對著照顧者說的。約4個月時,嬰兒的發音系統的形狀和結構已經成熟,開始發出各種類似語言的聲音。6個月前後嬰兒進入咿呀學語階段,發出一連串的聲音 (典型的是由一個輔音和一個元音組成), 而且是有節奏地及有語調地加以重複。

(三)前語言交際能力的發展

新生兒可以通過眼睛接觸開始交流並通過視線離開而終止交流。

4個月左右,他們開始注視與成人相同的方向,這個技巧使12~15個月的嬰兒溝通的準確性增加或變得更準確,成人也追隨嬰兒的視線,他們還經常評論嬰兒所看到的人與事物。

到3個月時,當嬰兒發出聲音的同時,母親也說話,這種情況可能會幫助嬰兒認識到其他人注意到了他們的言語。不久一種輪流模式出現了, 嬰兒說話反過來照料者也說話,等待回應,然後再說。

在6個月左右就出現了輪流遊戲(如躲貓翁),父母開始遊戲,而嬰兒只是一個迷惑的觀察者,但是到了12個月時,嬰兒就成了一個積極的參與者,他們和父母交換角色。當他們這樣做時,練習了人類會話的交流模式,也聽到了和他們所從事的行為相匹配的詞語。

在第一年末,當嬰兒能做出有目的的行為並且開始意識到能以多種方式影響其他人的注意力時,他們就利用前語言手勢的兩種形式影響其他人的行為。

在第二年早期,輪流交流和手勢交流一起出現,特別是在嬰兒的信息不能清晰地表達的情況下。當成人對嬰兒的觸摸及指向手勢做出反應並且也標識它們的時候,嬰兒就快速地得到使用語言可以導致的結果。不久,隨著手勢,嬰兒說出詞語,待手勢消退了,詞語就變成了主要的符號形式。

二、語言發展期

語音聽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綜合協調發展結果就是在兒童1歲左右出現了真正的語言。

研究表明,從1歲左右起,兒童便進入正式學習語言的階段,經過短暫的兩三年,兒童就能初步掌握所處文化背景下的主流語言。

下面將分別從語言的語音、語義、語法及語用四個要素陳述兒童語言發展期的語言行為特點。

(一)兒童語音能力的發展

語音即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符號系統的載體,它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負載著一定的語言意義、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它的社會功能,漢語語音包括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

兒童的語音發展從聲音的模仿逐漸進入有意義語音的模仿、學習與內化等階段。研究發現,兒童是以音位為單位來獲得語言的。隨著發音器官的成熟,發音機制開始穩定和完善。

從習英語兒童的構音發展資料顯示,55個月左右的兒童幾乎已經能夠正確掌握其母語或其居住地語言的全部語音,並達到發音基本正確度。

中國心理學工作者對3-6歲兒童語音的發展進行研究,總結出中國兒童語音發展的特點如下:

1、發音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提高

2歲半~4歲是語音發展的飛躍期,可持續到4歲半,4-5歲兒童的語音進步最明顯。

2、兒童發聲母比發韻母困難,錯誤較多

兒童對普通話中的韻母基本能發清楚,特別是4歲以後絕大部分兒童都能正確掌握,然而,兒童對聲母的發音正確率稍低。

學前兒童較難掌握的聲母是z.C.s,zh、ch,sh.rn1,其中zh、ch、sh容易與z、C.s相混。

3、兒童語音發展受到方言的幹擾與影響

通過比較兒童跟讀和背繞口令的研究發現:兒童跟讀成人發音的正確率高於兒童自動發音時的正確率,如兒童背繞口令的發音正確率為49.5%,而跟讀的正確率為84.7%。研究者把這種差異歸因為當地語言的發音習慣對學前兒童的正確發音產生了嚴重的障礙作用。

4、語音意識逐漸發展起來

2歲前的兒童尚未產生對語音的意識,還不能辨別自己與他人在發音方面的差異,主要依靠成人的言語強化來習得正確的發音。兒童到4歲左右,逐漸出現對語音的意識,並開始能夠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待語音。具體表現在他們對別人的發音很感興趣,喜歡糾正、評價別人的發音;對自己的發音很注意,積極努力地練習發音;常常迴避或歪曲難發的音,而且為自己申辯理由。

(二)兒童語義能力的發展

語義是語言組成的要素之一,主要是與語言的詞彙、詞組及句子的意義有關。在最基本的層面上,語言的應用就是依賴詞彙傳達溝通的意義或內容,事實上、兒童語言發展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新詞彙的習得,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約在11或12個月大時,會開始出現第一個有意義的表達性詞彙。之後,他們所習得的詞彙就會快速增加。3歲—5歲是兒童詞彙增長的高峰期。

一般來說,兒童詞彙的發展包括詞彙量、詞彙類別以及詞義理解能力三個層面:

1、詞彙量的發展

兒童早期詞彙量的增加呈現出階段性,各階段增加數量並不相同,增長速度有快有慢,其中,2歲是兒童詞彙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2歲之前,詞彙的發展緩慢,2歲之後,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兒童開始習得文法詞彙,詞彙量迅速增長,3歲和5歲為其詞彙量增長的高峰期。

1歲半兒童的詞彙最多為70個2歲為270個3歲為950個,3歲比2歲增加3倍多3-4歲為1730個4-5歲為2583個5-6歲為3562個2、詞彙類別的擴大

隨著詞彙數量的增加,兒童掌握詞彙類別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即主要表現在詞的類型和詞的內容兩方面。

3、詞義理解能力的發展

(三)兒童語法能力的發展

1、句長的發展

一般來說,兒童句長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4-5歲是句子長度發展比較明顯的時期。

2歲以前兒童句長以5字以下的為主(84,4%),沒有16字以上的句子;2歲後的句長以6-10字為最多(2歲至2歲半為53,3%, 2歲半至3歲為48%, 3歲至3歲半為55%, 3歲半至4歲為58%, 4歲至4歲半為54.796, 4歲半至5歲為57.39%, 5歲至5歲半為56.1%, 5歲半至6歲為50.7%, 並且有了16字以上乃至20字以上的長句子。兒童的句子平均長度,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增長。

2、句子結構的發展

然而句子長度只能反映量的變化,口語中常有省略形式,反而使句子簡潔,並不是任何時候都以說得長為好。因此只有句子結構的完整性、複雜性以及類型差別,才是衡量句法發展的重要標誌。

從兒童對各種類型單句、複句的掌握情況來看,漢語兒童句法發展的一般順序是:

3歲兒童說出的句子絕大多數為單句也有少量的複句(如並列句);4歲兒童開始出現少量的複句,如遞進句、轉折句等;5歲兒童複句明顯增多,句型也多種多樣6歲以後,簡單句的質量明顯提高。從兒童所講語句的完整性和複雜性程度,可將兒童句法結構的發展分為不完整句、完整單句和複合句三個階段。

(一)不完整句的發展階段

即句子結構不完整,但往往用來表達一句話的意思,包括單詞句、雙詞句和電報句三種。兒童在約滿1歲時,會講出一個詞表達一個句子的意思。

如兒童說「奶奶」,表達「奶奶幫我」。在說單詞句的後期,約1歲半時(有的兒童更早),兒童開始能說出由雙詞或三詞組合起來的句子,如"媽媽飯"就是媽媽要過來一起吃飯啦!再比如:媽媽、車車、買瓜瓜;就是:「媽媽騎車去買瓜瓜。」

(二)完整單句的發質展階段。

兒童約1歲半至2歲階段,在運用單詞句,電報句的同時,完整句也得到了發展。

1半到3歲兒童已有主—謂—賓句子。2-6歲兒童的句子研究發現, 2歲兒童出現有簡單修飾語的句子,如「馬路上一輛紅色的汽車」「老虎和熊貓都是動物」。2歲半出現兼語句,如"阿姨聽我們講故事"。3歲使用複雜連動結構(如"小朋友迷路了就找警察叔叔")。3歲半組使用複雜修飾語(如"我家在老遠老遠的地方」)的百外率比3歲組。幾乎增加一倍,並接近於較年長的其他三組,說明使用複雜修飾語的能力已開始顯著增強,使用兼語句的百分率也比3歲組有較大的增長。5~6歲組出現了有複雜結構和聯合結構的句子,如"我有空的時候就到潤潤他們家裡去玩…他的臉又胖又好玩、頭髮又短"。(三)複合句的發展階段。

兒童複合句的出現稍遲於簡單句,它是在兒童簡單句還不十分完善的時候出現的,複合句出現後與簡單句並行發展。

兒童2歲時開始說出數量較少的複合句。4-5歲時發展較快。2-6歲兒童的複合句大多為聯合複句,佔複句的76, 92%,其中聯合複句中出現最多的是並列複句,其次是連貫複句,還有補充複句。(四)兒童語用能力的發展

兒童語言運用是指兒童在學習和獲得語言的過程中不斷操作和使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現象。兒童在交往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語用能力,主要表現為兒童如何運用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交往傾向,如何運用適當的策略展開與他人的交談,如何根據不同情景的需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下一篇我們將給大家分享兒童語言訓練原則及訓練內容方法,希望大家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家庭訓練方法!(附:訓練卡)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這個原因往往被忽視,甚至有的父母聽到後,只是從字面上理解,會認為只是晚了一點嘛,再等等就好了,卻往往錯過了最佳幹預時間,那麼,我們下面就先了解一個專業名詞: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 兒童言語和語言障礙的研究現狀
    因此,對聽力障礙兒童幹預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最適宜的時間是在出生後 6個月以前。研究表明,出生後 6個月前即開始幹預的兒童,其語言發育商及社會適應能力好於 6個月後開始幹預的兒童。這種差異不受性別、家庭社會經濟狀況、語言康復治療形式的選擇等影響。如果在3歲前即已進行正確的幹預,患兒可望獲得較滿意的語言能力。同時,患兒的智力發育及潛能發展是否完好也有賴於早期的診斷及正確幹預。
  • 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
    教你用科學的方法學說話 ——我區推進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康複評估和治療工作謝薇薇治療師為患兒進行一對一顏色認知配對訓練。2—6歲的兒童當中有15—20%的人患有言語(語言)障礙因為自閉、腦癱、神經發育遲緩以及外傷,2—6歲的兒童當中有15—20%的人患有言語(語言)障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醫療手段的不斷提高,言語(語言)障礙被越來越多的父母、教育工作者發現和重視,科學的康復治療也越來越廣泛的被需要。
  • 自閉症兒童語言訓練應遵循的幾大要點
    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個人順利進入社會,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工具,同時語言也是人類接受知識的工具。自閉症兒童在語言方面有嚴重的障礙,因此對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障礙表現多樣,家長要根據不同的表現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我們準備了些實用的方法推薦給大家。
  • 促進兒童語言發展的6項訓練與4條建議
    又有多少孩子,明明沒有任何生理疾病或器質性病變,卻始終學不會說話,或者吐字不清,或者說話顛三倒四,語言組織能力弱於同齡孩子......孩子語言發育遲緩/障礙,已經成為當代兒童感統失調的重點表現之一,來向老嶽講感統指導老師諮詢的家長,十個有七個都會自述孩子的語言不太好。可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明明生活條件變好了,孩子們反而「落後」了,語言的發展越來越跟不上了?
  • 五種特殊類型的兒童語言障礙,媽媽注意預防千萬別放鬆警惕
    0~4歲兒童語言障礙約234萬人,發生率17%5~9歲兒童約語言障礙230萬人 發生率7.5%10~14歲兒童約語言障礙213萬人 發生率6%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我們身邊有著世界第一大語言障礙群體其中有哪些兒童語言障礙屬於疑難型,康復難度較大呢?下面為您介紹五種比較典型的兒童語言障礙類型:1、聽力損傷兒童語言障礙聽力障礙兒童相比於正常兒童要晚2-3年才能清晰的發音,甚至有的時間更晚,這與補償聽力的年齡和康復有關。
  • 成都兒童醫院語言矯正訓練怎麼樣?
    成都兒童醫院語言矯正訓練怎麼樣? 時間:2020-12-21 15:28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談到發音不準,我們首先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發音是一個非常精密而複雜的過程,需要很多發音器官相互配合才能保證每個人的說話發音。
  • 全國語言障礙研究與康復協作聯盟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立
    2018年6月30日-7月1日,兒童語言障礙研究與康復研討會暨專家諮詢會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北校區舉行。本次會議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外語研究與語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語言障礙與治療研究中心、英語語言文化學院共同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相關高校、醫療機構和特殊學校的百餘名專家學者,聚焦兒童語言障礙研究與康復這一主題,從學術理據、臨床診療和康復訓練等多學科角度展開了深入細緻的研討。
  • 西安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矯正中心-西安蓮湖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
    西安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矯正中心 時間:2021-01-13 16:36西安蓮湖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健康上的問題,其實在治療上應該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也應該要注意找到一些正規的機構,語言康復訓練是一個比較具有難度的事情,並非普通的家庭環境就能完成,那麼西安兒童語言康復訓練矯正中心怎麼樣
  • 天使症候群一般會出現智力低下,嚴重語言障礙,目前尚無治療方法
    主要表現為智力低下,嚴重的語言障礙,以及共濟失調,睡眠障礙和癲癇發作。患病率是1/40000~1/10000。該病不能治癒,但隨年齡增長症狀會減輕。一般是兒童易患的疾病。和遺傳因素有關。一般會有這些特徵:智障、嚴重的語言障礙、共濟失調、睡眠障礙、癲癇。這是由於15q11-q13ube3a基因表達不正常或功能不全造成的基因缺陷。
  • 學校不開學聾兒語言訓練怎麼辦,老師緊急制定了家庭訓練方案
    有對夫妻生了一對雙胞胎,但是天不作美,偏偏兩個寶寶都有聽力障礙,兩個孩子的耳蝸植入,給家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負擔,所以直到2年後,才開始進行系統的語言訓練,但是因為疫情無法入校學習,於是我們就在網上進行了指導。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訓練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自閉症有一定的了解,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這簡單概述一下,兒童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 聾兒言語康複方法二:言語語言訓練
    康複方法二:言語語言訓練1. 遵循孩子言語語言發展的自然規律。(1)要營造豐富的語言刺激環境,引導聽障兒童產生聽覺注意,強化語言聽覺積累;(2)引導、訓練聽障兒童在各種情境下準確理解語言的意義,完成相應要求;(3)在語音聽辨和語言理解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其言語能力、表達能力、溝通交往能力以及閱讀、書寫、拼音等更高級的語言技巧。
  • 教師手記 | 語言障礙兒童的溝通技巧
    語言障礙兒童的溝通技巧    當我們接觸到有語言障礙的孩子時往往都會把孩子交給特教老師,將「說話」這個重任交給老師,但其實家長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也同樣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那麼,我們家長可以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好更快的學習語言呢?
  • 2021年湖北自考特殊兒童早期幹預課程考試大綱
    (四)對學前視障兒童的教育幹預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教育、多感官協同、自然性、安全性、全面性、持久性等原則;特殊教育內容包括感知機能訓練、運動能力訓練、認知訓練、語言訓練、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培養;特殊教育方法包括綜合多種感官法、表象指導法、愉快學習法、試誤法、及時反饋法、實踐法等。
  • 受人之託,不得不寫的兒童教育經驗(理論篇)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問兒童教育,尤其英語教育的事情,因為問的人太多,所以我決定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寫來下,權當給大家做一個參考吧。我的分享分成兩篇,理論篇和實戰篇。為什麼這樣分呢?因為我覺得道理比實際操作重要,一定要知其然然後才能知其所以然,如果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把我的方法照搬過去,可能發現效果大相逕庭。但是很多朋友工作很忙,可能沒空看我的長篇大論嘮嘮叨叨,所以給這樣的朋友準備了實戰篇,也算是沒有辜負大家給我發那麼多文字,語音,甚至親自把孩子帶給我看的這份拳拳之心了!
  • 響片訓練理論篇(I)操作性制約
    響片訓練(Clicker Training)理論篇I.操作性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 關注閱讀障礙兒童,及早幹預治療
    近日,關注閱讀障礙兒童成長的系列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在央視熱播。紀錄片通過對3個閱讀障礙兒童家庭長達3年的系統追蹤跟拍,真實反映了閱讀障礙兒童的生存困境和成長變化。該片在講述主人公生命故事的同時,也引導公眾關注閱讀障礙症兒童這一群體。
  • 成都哪裡有語言訓練機構-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復禾疾病庫
    成都哪裡有語言訓練機構 時間:2020-12-11 15:10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兩歲多的孩子不說話,會是語言發育遲緩嗎?語言發育遲緩的成因有哪些?我們該如何避免人為導致的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 語言訓練有用嗎?
    準確來說,大舌頭應該叫做功能性構音障礙,指的是發音器官無缺陷,但存在各種形式發音吐字不準確的一種語言問題。不過大舌頭這個名字也很妥帖,很符合語言學上的「望文生義」。網絡上經常將大舌頭和其他的語言問題放在一起,比如構音障礙、舌系帶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