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

2021-02-15 讀行者讀行


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

詩曰:

幾回奏捷建奇功,紂主荒淫幸女紅。

入國已無封諫表,到山應有淚江楓。

豈知魂夢烽煙絕,且聽哀猿夜月空。

縱有丹心成往事,年年杜字泣東風。

話說聞太師見赤精子拿出陰陽鏡,把麒麟一磕,跳出圈子外,往燕山下退去。赤精子也不來趕。太師氣得面黃氣喘,默默無言。辛環曰:「太師,兩條路既不容行,不若還往黃花山,進青龍關去罷。」太師沉吟良久,曰:「吾非不能遁回朝歌見天子,再整大兵,以圖恢復。只人馬累贅,豈可舍此身行!」只得把人馬調回,往青龍關大路而行。未及半日,見前邊一枝人馬駐紮咽喉之處,聞太師傳令:「安營。不意前有伏兵。」營不曾安定,只聽得一聲炮響,兩桿紅旗展動,哪吒腳踏風火輪,捻火尖槍,大呼曰:「聞太師!休想回去!此處乃是你歸天之地!」太師大怒,急得三隻眼中射出金光,罵曰:「姜尚欺吾太甚!此處埋伏著不堪小輩,欺藐天朝大臣!」提鞭縱麒麟,飛來直取,哪吒火尖槍急架相還,鞭槍並舉,一場大戰。只見:

陰霾迷四野,冷氣逼三陽。這壁廂旌旗耀彩,反令日月無光;那壁廂戈戟騰輝,致使兒郎喪膽。金鞭叱吒閃威風,神槍出沒施妙用。聞太師忠心,三太子赤膽。只殺得空中無鳥過,山內虎狼奔;飛沙走石乾坤黑,播土揚塵宇宙昏。

話說聞太師與鄧忠、辛環、吉立、餘慶把哪吒裹在垓心。哪吒那裡懼他,使開一條槍,怎見得利害,有贊為證,贊曰:

槍是鑌州鐵,煉成一段鋼,落在能工手,造成丈八長。刺虎穿胸連樹倒,降魔鋒利似秋霜。大將逢之翻下馬,衝營躧陣士俱亡。展放光芒天地暗,吐吞寒霧日無光。哪吒抖搜神威,酣戰五將,大叫一聲,把吉立刺於馬下。忙把風火輪登出陣來,取乾坤圈祭在空中,正中鄧忠肩甲,翻下鞍鞽,被哪吒復一槍,結果了性命:二道靈魂俱往封神臺去了。聞太師見又折了鄧忠、吉立二將,十分懊惱,不覺失措,無心戀戰,奪路而走。哪吒大殺一陣,截斷後面一半人馬,「願降者免死!」眾兵齊告曰:「願歸明主。」哪吒得獲全勝,回西岐報功。不表。

且說聞太師兵敗前行,至晚點扎殘兵,不足一萬餘人。太師升帳坐下,愧赧無地,自思曰:「吾自徵伐,未嘗挫銳。今日西徵,致有片甲無存之辱。」辛環在側曰:「太師且請寬慰,『勝負乃兵家之常』,何必掛心!俟回朝再整大隊人馬,以復此仇未遲。太師還當自己保重。」次日,起人馬望黃花山進發。行至巳牌時候,猛見前面紅旗招展,號炮宣天,見一將金甲紅袍,坐玉麒麟上,使兩柄銀錘,刺斜而來,大呼曰:「奉姜丞相令,等候多時!今兵敗將亡,眼見獨力難支,天命已定。此處不降,更待何時!」聞太師見黃天化阻住去路,大怒,罵曰:「好反叛逆賊,敢出此言欺吾!」催開墨麒麟,單鞭力戰黃天化。鞭錘相架,戰在山前。但見:

兩陣鳴鑼擊鼓,三軍吶喊搖旗。紅幡招展振天雷,畫戟輕翻豹尾。這一個捨命衝鋒扶社稷,那一個拼生慣戰定華夷。不是你生我死不相離,只殺得日月無光天地迷。

話說二人交鋒約有二三十合,有辛環氣衝牛鬥,餘慶怒髮衝冠,二將來助太師。黃天化見二將來助戰,把玉麒麟跳出陣外就走。餘慶不知好歹,隨後追來。黃天化掛下雙錘,取火龍標,回首一標打下,落馬而死:一魂進封神臺去了。辛環見餘慶落馬,大叫一聲:「吾來了!」肉翅飛來,錘鑽往頂上打來。辛環是上三路,黃天化錘是短兵器,招架上三路,不好擋抵,把玉麒麟跳出圈子就走。這玉麒麟乃是道德真君坐騎,足有風雲,速如飛電。辛環不見機,趕來,被黃天化將攢心釘發出,正中肉翅,辛環在空中吊將下來。聞太師見辛環失利,忙催動殘兵,望東南敗走。黃天化連勝二陣,也不追趕,領兵回西岐報功去了。

且言聞太師見後無襲兵,領人馬徐徐而行。又見折了餘慶,辛環帶傷,太師十分不樂,一路上思前想後。人馬行至晚間,有一座高山在前,但見山景悽涼,太師坐下,不覺兜底上心,自己吟詩嗟嘆。詩曰:

回首青山兩淚垂,三軍悽慘更堪悲。

當時只道旋師返,今日方知敗卒疲。

可恨天時難預料,堪嗟人事竟何之!

眼前顛倒渾如夢,為國丹心總不移。

話說聞太師作罷詩,神思不寧。三軍造飯,辛環整理次日回兵。將至二更,只聽得山頂上響聲大振,炮發如雷。聞太師出帳觀看,見山上是姜子牙同武王在馬上飲酒,左右諸將用手指曰:「山下聞太師敗兵在此。」太師聽說,性如烈火,上了墨麒麟,提鞭殺上山來。只見一聲雷響,一人也不見了。聞太師乃是神目,左右觀看,又不見影跡。太師咬牙深恨,立騎尋思。忽然山下一聲炮響,人馬勢如雲集,圍困山下,只叫:「休走了聞太師!」太師大怒,催騎殺下山來。及自至山下,一軍一卒俱無。太師喘息不定,方欲算卜,又見山頂上大炮響,子牙與武王拍手大笑而言曰:「聞太師今日之敗,把數年英雄盡喪於此,有何面目再返朝歌?」聞太師厲聲大罵:「姬發匹夫,焉敢如此!」縱騎復殺上山來。將至半山凹裡,猛然飛起雷震子。好兇惡!怎見得,有詩為證,

詩曰:

兩翅飛騰起怪風,發紅臉靛勢如熊。

終南秘授神仙術,輔佐姬周立大功。

聞太師只顧山上,未防山凹裡飛起雷震子,一棍照聞太師打來。太師措手不及,叫聲:「不好!」將身一閃,讓個空。不防那金棍正中墨麒麟後胯上,打得此獸竟為兩段。太師跌下地來,隨借土遁去了。辛環大呼曰:「雷震子不要走!吾來了!」肉翅飛起,來戰雷震子。不防楊戩暗祭哮天犬,一口把辛環的腿咬住了。雷震子一棍正打著辛環頂門,死於非命:也往封神臺去了。雷震子獲功回西岐去了。

且說聞太師失了坐騎,自思:「不好歸國。想吾三十萬人馬西徵,大戰三年有餘,不料失機,止存敗殘人馬數千,致有片甲無存之誚!連吾坐騎俱死,門人、副將俱絕。」又見辛環已死,隻影單形。太師落下土遁,默坐沉吟,半晌,仰天嘆曰:「天絕成湯!當今失政,致天心不順,民怨日生。臣空有赤膽忠心,無能回其萬一。此豈臣下徵伐不用心之罪也?」太師坐到天明,復起身招集敗殘士卒,迤邐而行。又無糧草,士卒疲敝之甚,俱有飢色。猛然見一村舍,有簇人家。太師沉吟:飢不可行,乃命士卒:「向前去借他一頓飯,你等充飢。」眾人向前觀看,果然好個所在。怎見得,有贊為證,贊曰:

竹籬密密,茅屋重重。參天野樹迎門,曲水溪橋映戶。道傍楊柳綠依依,園內花開香馥馥。夕照西沉,處處山林喧鳥雀;晚煙出灶,條條道徑轉牛羊。正是那:食飽(又鳥)豚眠屋角,醉酣鄰叟唱歌來。

話說軍士來至莊前,問:「裡面有人麼?」忽然走出一位老叟,見是些殘敗軍卒,忙問:「眾位至小莊有何公幹?」士卒曰:「吾等非是別人,乃是跟成湯聞太師老爺,因奉敕伐周,與姜尚交兵,失機而回。借你一飯充飢,後必有補。」那老人聽罷,忙道:「快請太師老爺來。」眾軍士回去,稟太師曰:「前有一老人專請老爺。」太師只得緩步行至莊前。老人忙倒身下拜,口稱:「太師,小民有失迎迓,望乞恕罪!」太師亦以禮相答。老人忙躬身迎請太師裡面坐,太師進裡面坐下。老人急收拾飯,擺將出來。聞太師用了一餐,方收拾飯與眾士卒吃了。歇宿一宵。次日,太師辭老叟,問曰:「你們姓甚麼?昨日攪擾你家,久後好來謝你。」老人曰:「小民姓李名吉。」聞太師分付左右記了。離了此間,同些士卒望青龍關大路而來。不覺迷蹤失徑,太師命軍士站住,觀看東、南、西、北,忽聽林中伐木之聲,見一樵人。太師忙令士卒,向前問那樵子。士卒向前問曰:「樵子,借問你一聲。」樵子棄斧在地,上前躬身,口稱:「列位有何事呼喚?」士卒曰:「我等是奉敕徵西的,如今要往青龍關去,借問那條路近些?」樵子用手一指:「往西南上不過十五裡,過白鶴墩,乃是青龍關大路。」士卒謝了樵子,來報與聞太師。太師命眾人往西行,迤邐望前而走。不知道這樵子乃是楊戩變化的,指聞太師往絕龍嶺而來。且說聞太師行過有二十裡,看看至絕龍嶺來。好險峻!但見:

巍巍峻岭,崒嵂峰巒。溪深澗陡,石樑橋天生險惡;壁峭崖懸,虎頭石長就雄威。

奇松怪柏若龍蟠,碧落丹楓如翠蓋。雲迷霧障,山巔直透九重霄;瀑布奔流,潺湲一瀉千百裡。真箇是鴉雀難飛,漫道是人行避跡。煙嵐障目,採藥仙童怕險;荊榛塞野,打柴樵子難行。胡羊野馬似穿梭,狡兔山牛如布陣。正是:草迷四野有精靈,奇險驚人多惡獸。話說聞太師行至絕龍嶺,方欲進嶺,見山勢險峻,心下甚是疑惑。猛抬頭,見一道人穿水合道服,認的是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聞太師慌忙上前問曰:「道兄在此何幹?」雲中子曰:「貧道奉燃燈命,在此候兄多時。此處是絕龍嶺,你逢絕地,何不歸降?」聞太師大笑曰:「雲中子,你把我聞仲當作稚子嬰兒!怎言吾逢絕地,以此欺吾!你我莫非五行之術,在道通知。你今如此戲我,看你有何法治我!」雲中子曰:「你敢到這個所在來?」太師就行。雲中子用手發雷,平地下長出八根通天神火柱,高有三丈餘,長圓有丈餘,按八卦方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聞太師站立當中,大呼曰:「你有何術,用此柱困我?」雲中子發手雷鳴,將此柱震開,每一根柱內現出四十九條火龍,烈焰飛騰。聞太師大笑曰:「離地之精,人人會遁;火中之術,個個皆能。此術焉敢欺吾!」掏定避火訣,太師站於裡面。怎見得好火,有贊為證,贊曰:

此火非同凡體,三家會合成功。英雄獨佔離地,運同九轉旋風。煉成通中火柱,內藏數條神龍,口內噴煙吐焰,爪牙動處通紅。苦海煮幹到底,逢山燒得石空,遇木即成灰燼,逢金化作長虹。燧人初出定位,木裡生來無蹤。石中電火稀奇寶,三昧金光透九重。在天為日通明帝,在地生煙活編氓,在人五臟為心主,火內玄功大不同。饒君就是神仙體,遇我難逃眼下傾。

話說聞太師掏定避火訣站於中間,在火內大呼曰:「雲中子!你的道術也只如此!吾不久居,我去也!」往上一升,駕遁光欲走。不知雲中子預將燃燈道人紫金缽盂磕住,渾如一蓋蓋定。聞太師那裡得知,往上一衝,把九雲烈焰冠撞落塵埃,青絲髮俱披下。太師大叫一聲,跌將下來。雲中子在外面發雷,四處有霹靂之聲,火勢兇猛。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一道靈魂往封神臺來,有清福神祇用百靈幡來引太師。太師忠心不滅,一點真靈借風徑至朝歌來見紂王,申訴其情。此時紂王正在鹿臺與妲己飲酒,不覺一陣昏沉,伏几而臥,忽見太師立於傍邊,諫曰:「老臣奉敕西徵,屢戰失利,枉勞無功,今已絕於西土。願陛下勤修仁政,求賢輔國,毋肆荒淫,濁亂朝政,毋以祖宗社稷為不足重、人言不足信、天命不足畏,企反前愆,庶可挽回。老臣欲再訴深情,恐難進封神臺耳。臣去也!」逕往封神臺來,柏鑑引進其魂,安於臺內。且說紂王猛然驚醒,曰:「怪哉!異哉!」妲己曰:「陛下有何驚異?」紂王把夢中事說了一遍。妲己曰:「夢由心作。賤妾常聞陛下憂慮聞太師西徵,故此有這個警兆。料聞太師豈是失機之士?」紂王曰:「御妻之言是矣。」隨時就放下心懷。且說子牙收兵,眾門人都來報功。雲中子收神火柱,與燃燈二人回山去。不表。

再講申公豹知聞太師絕龍嶺身亡,深恨子牙,往五嶽三山尋訪仙客伐西岐,為聞太師報仇。一日遊至夾龍山飛龍洞,跨虎飛來,忽見山崖上一小童兒跳耍。申公豹下虎來看,此童兒卻是一個矮子,身不過四尺,面如土色。申公豹曰:「那童兒,你是那家的?」土行孫見一道人叫他,上前施禮曰:「老師那裡來?」申公豹曰:「我往海島來。」土行孫曰:「老師是截教,是闡教?」申公豹曰:「是闡教。」土行孫曰:「是吾師叔。」申公豹問曰:「你師是誰?你叫甚麼名字?」土行孫答曰:「我師父是懼留孫。弟子叫做土行孫。」申公豹又問曰:「你學藝多少年了?」土行孫答曰:「學藝百載。」申公豹搖頭曰:「我看你不能了道成仙,只好修個人間富貴。」土行孫問曰:「怎樣是人間富貴?」申公豹曰:「據我看,你只好披蟒腰玉,受享君王富貴。」土行孫曰:「怎得能夠?」申公豹曰:「你肯下山,我修書薦你,咫尺成功。」土行孫曰:「老師指我往那裡去?」申公豹曰:「薦你往三山關鄧九公處去,大事可成。」土行孫謝曰:「若得寸進,感恩非淺!」申公豹曰:「你胸中有何本事?」土行孫曰:「弟子善能地行千裡。」申公豹曰:「你用個我瞧。」土行孫把身子一扭即時不見,道人大喜,忽見土行孫往土裡鑽上來。公豹又曰:「你師父有捆仙繩,你要去帶下兩根去,也成的功。」土行孫曰:「吾知道了。」土行孫盜了師父懼留孫的捆仙繩、玉壺丹藥,逕往三山關來。不知勝負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連結:

紅樓夢

三國演義

西遊記

水滸傳

進入公眾號,輸入「封神」、「封神榜」、「封神演義」可閱讀所有回目

點亮右下方在看分享本文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總回目(共100回,每日更新)
    封神演義總回目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第二回 賞州侯蘇護反商第叄回 姬昌解圍進妲己第四回 恩州驛狐狸死妲己第五回第四十七回 公明輔佐聞太師第四十八回 陸壓獻計射公明第四十九回 武王失陷紅沙陣第五十回 叄姑計擺天河陣第五十一回 子牙劫營破聞仲第五十二回 絕龍嶺聞仲歸天第五十叄回 鄧九公奉敕西徵第五十四回 土行孫立功顯耀第五十五回 土行孫歸服西岐第五十六回 子牙設計收九公
  • 封神演義中的聞仲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除了太師聞仲,任何人提任何朝政建議,輕者殺頭,重者炮烙;可以說,太師死,商紂亡;傳統上,我們認為聞仲是忠於大商朝的:北伐叛亂袁福通,東平叛亂平靈王,西伐西岐時,死在絕龍嶺;當然,這只是傳統上的認知。②十絕陣,每死一個天君,聞太師都「暴怒」一次,這情形比十天君其他人還暴怒;然而,九曲黃河陣拿住闡教十二金仙時,太師很淡定的問雲霄:「此陣拿去的玉虛門人怎生發落?」  按照剛才暴怒的樣子,不是應該直接拿去斬了嗎?③故意挑撥?全書第四十八回,聞太師算出趙公明被釘頭七箭書暗害,大驚曰:「術士陸壓將釘頭七箭書,在西岐山要射殺趙道兄,這事如何處?」
  • 封神演義:第一回 紂王女媧宮進香
    明日早朝發旨,卿且暫回。」隨即命駕還宮。畢竟 不知此後何如,且聽下回分解。附:《封神演義》介紹:《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全書共一百回。《封神演義》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紂平話》,可能還參考了《商周演義》、《崑崙八仙東遊記》,全書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歷史為框架,敘寫天上的神仙分成兩派捲入這場鬥爭,支持武王的為闡教,幫助紂王的為截教。雙方祭寶鬥法,幾經較量,最後紂王失敗自焚,姜子牙將雙方戰死的要人一一封神。《封神演義》是在神話式世界觀指導下,向人們訴說上古的民族之戰—商周戰爭。
  • 《封神演義》:姜太公斬將封神,人、仙、妖交織成驚心動魄、鬥智鬥勇的神魔大戰.篇幅宏大想像奇特,情節生動人物鮮活,法寶迭出奇幻無比
    《封神演義》是明代許仲琳(存在爭議)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
  • 常明:《封神演義》文本的形成(《封神演義源流考》之二)
    清籟閣刊本《封神演義》《封神演義》至今尚未有編年事跡,筆者不愧雕蟲,按照《封神演義》中的紀年進行編年,編年的依據包括:一、書中明確提到的年代,如第一回:「紂王七年春二月,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第二十九回:「(西伯)亡年九十七歲,後為周文王,時商紂王二十年之仲冬也」等;二、根據書中人物推算,如第三十回
  • 聞仲被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那雷震子去哪了?
    在《封神演義》中,聞仲是商朝太師,為紂王重臣,他為人剛正不阿、地位顯赫,就連殘暴的商紂王對他都敬畏三分。除了這些,聞仲本身還是截教門人,曾拜在金靈聖母門下,其法力高強,在凡間幾乎少有對手。聞仲是紂王父親帝乙的託孤重臣,他對商朝忠心耿耿,其一生南徵北戰、百戰不殆,他穩商朝江山、鎮商朝氣數,幾乎是以一已之力維護著商朝天下。不過雖然如此,最終是敵不過天數,商滅周興是大勢所趨,最終聞仲戰死於絕龍嶺。聞仲在商朝不僅地位顯赫,而且有著極其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和姜子牙,一個是太師、一個是丞相,可謂是地位相當的對手,論修為姜子牙不是聞仲的對手。
  • ​聞仲明知道自己逢絕必死,為何最後還是進入了絕龍嶺?
    聞仲是知道師傅金靈聖母給自己一生的批註,逢不得絕字。  既然明知道自己的結局,聞仲為何最後還是進入了絕龍嶺呢?  那麼小劉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闡教弟子把他逼入了絕龍嶺。  聞仲知道自己逢絕必死,可是闡教弟子也知道。  當時聞仲帶著殘兵敗將想要逃走,廣成子在桃花嶺拿番天印阻住聞仲不讓他過去。
  • 封神時聞仲拒絕下跪聽封,姜子牙只說了13個字,聞仲就接受了
    字數:2468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在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中,除了《西遊記》外,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封神演義》了。在殷商陣營這邊,以聞仲為首的截教門徒保商滅周。最終,闡教取得勝利,截教門徒大多身死道消。在封神臺上,聞仲對於姜子牙不屑一顧,拒絕下跪聽封。結果姜子牙說了13個字,他竟屈服了。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給大家慢慢道來。但是一到手機電話聯繫的時候。是詢問上次你們聊天的話題或者見面的場景。一定記得學以致用。雖然在銷量上奇瑞可能和吉利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下。
  • 《封神演義》中道教思想的體現——「闡教」「截教」
    1.闡教闡教在《封神演義》中以道教分支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封神演義》中,闡教與符篆派、南宗以及天師道之間為道教的一脈相承。這一教派的特點在《封神演義》中通過人物的言行便可以分辨出來。如姜子牙作為元始天尊的門徒,是個「火居道士」也就是屬於符篆派的道士。自從姜子牙從崑崙山學成下山到達朝歌之後,與「六十八歲黃花女」馬氏聯姻。
  • 《封神演義》中的神魔
    道教擁有眾多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說,其中很多故事經過文人的加工,成為不朽的文學經典,《封神演義》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 聞仲因封神與姜子牙結仇,念念不忘,在飛熊二轉世時終報此仇
    聞仲是商朝的太師,是個了不起的角色,在截教門徒中有著較高的威望。在封神中,聞仲敗在了以姜子牙為帥的西岐軍下,和姜子牙結下了不可調解的仇怨。在聽聞西岐大軍來襲,姜子牙發動對商軍總攻的時候。聞太師大怒曰:「吾不速拿姜尚報仇,誓不俱生!」當時的聞太師,心中很是不滿,甚是生氣。他把一切都歸罪於姜子牙,要拿姜子牙報仇。其實這怎麼能怪姜子牙呢?
  • 中國當代書籍插圖藝術欣賞 (五十八)《封神演義》黃柔昌插圖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七「封神傳」中云:昔有士人罄家所有,嫁其長女者,次女有怨色,士人慰之曰:「無憂貧也」。演為《封神演義》,以稿授女,後其婿梓行之,竟大獲利云云。以上四說中前兩說影響較大,但一般刊印《封神演義》還是署名為明人許仲琳。關於陸西星之說也值得重視和研究,張政烺、孫楷第先生對此說有精闢論述,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中也對此說頗為重視。
  • 維基百科:封神演義
    近來學者多認為《封神演義》為道士陸西星所著,而許仲琳可能是重編目次,修飾情節再度刊刻。《封神演義》中有十餘處引用道教經典《黃庭經》,作者應是道教人士。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全書共一百回。目前已知最早的《封神演義》版本是明代萬曆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雕版印刷),藏於日本內閣文庫。封神演義封神榜的插圖。左:比幹和聞仲;右:商紂和妲己作者許仲琳陸西星原名封神榜封神演義出版地中國(明朝)語言中文類型神魔小說、幻想、歷史虛構出版日期16世紀媒介印刷
  • 封神榜裡的聞仲,真是雷聲普化天尊嗎?今日雷祖誕,說說這個問題
    在封神榜故事裡,被姜子牙封為這個神位的是殷商太師聞仲。其手下共有二十四天君,包括興雲神、助風神、閃電神等,聞仲為天神八部的雷部首神。而在《西遊記》故事中多次提到雷部三十六天君,這多出來的十位又都是誰呢?先說雷聲普化天尊聞仲,這位在封神故事中,前期紂王三十六路討伐西岐的戰鬥中,是殷商最重要的人物。
  • 並無楊戩,封神演義中的三目神仙另有七人
    封神演義,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小說,或許在明代文學上地位不高,但是在中國文化上,有著獨特的貢獻。它基本確定和完善了中國神話譜系,與西遊記一起,確立了我國神話人物的定位和由來。封神演義中人物和角色眾多,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數百,其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和各種技能也有著各自的特點。
  • 盤點《封神演義》中的八大神獸坐騎,姜子牙的四不像僅排第三
    在《封神演義》中,坐騎雖然是不太起眼的的一個存在,卻也是主人勢力和地位的象徵,所以一頭好的坐騎,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現在來盤點下《封神演義》中的八大神獸坐騎
  • 《封神演義》中每人都有坐騎,這些上古神獸到底是什麼來頭?
    而殷商的聞太師則騎的是墨麒麟,此獸能夠飛行,霎時可至千裡,載著聞仲週遊天下。陪同主人東徵西討,戎馬一生的墨麒麟,在絕龍嶺被雷震子打成兩段,隨太師同歸黃泉,也不禁令人感佩。金睛獸似乎不屬於珍稀的品種,在《封神演義》中隨處可見。先是北嶽崇黑虎和哼將軍鄭倫都騎金睛獸出場,而後商營方面的餘化和哈將軍陳奇也一樣用得起。雖然在書中比比皆是,火眼金睛獸的真實樣貌卻始終撲朔迷離。
  • 勘破封神16、鴻鈞老祖為何定要滅商興周?(下)
    在整部《封神演義》中,有哪些商朝官員出身截教,哪些官員又出身闡教?  最為重要的,是商紂王即位之後,其國家最高權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掌握在太師聞仲手中。而聞仲,正是截教正宗三代弟子。  為何說掌握商朝最高權力的,是聞仲而不是商紂王呢?  聞仲在商朝的地位非常高。他本就是太師身份,身為百官之首,比首相商容,亞相比幹的地位還要高。在先帝歸天時,聞仲更是排名第一的託孤大臣。
  • 暗藏「玄機」的神仙傳奇——為《封神演義》「正名」
    而《封神演義》講了什麼?不就是「武王伐紂,姜尚封神」的故事麼?要抽出點「道理」來還真不好說,「演道法無邊,證邪不勝正」要算的話,聽著果然也不如前四者「發人深省」。其實談什麼「道理」不「道理」呢?《封神演義》的魅力,就在於其「故事性」。故事有意思,吊人胃口,就能惹人喜歡,所以,何必去爭那個「正宮」的位子呢?
  • 封神演義,太上老君和女媧娘娘,誰的地位更高
    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執行封神任務。而姜子牙手中的封神榜,就是當初三教共同籤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