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債務水平攀升至140% GDP的歷史高位,對於美國政府違約的擔憂開始籠罩市場。自1800年以來,52個國家債務佔GDP比例超過130%的國家中,51個國家最終違約。
對衝基金Hirschmann Capital研究發現,自1800年以來,52個國家總債務佔GDP比例超過130%的國家中,51個國家最終違約。違約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重組、貨幣貶值、高通脹或直接債券違約等多種方式。
唯一的例外是日本,但該研究認為日本政府違約只是時間問題。
市場的焦點目前集中在美國政府上。IMF此前預計,到2020年底,美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將達到創紀錄的141%,Hirschmann Capital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美國政府最終也將加入違約大軍。
研究分析稱,自2008年以來,美聯儲一直通過發行短期債券來購買資產。通過借款購買收益率較高的政府、機構和公司債券,美聯儲實際上進行著高槓桿化的套利交易。
但研究指出,與普遍的看法相反,美聯儲不能通過印刷鈔票來償還美國政府的債務。印鈔最終會導致惡性通貨膨脹(例如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和今天的委內瑞拉)。因此美聯儲通過借款而不是印鈔為債券購買提供資金。
Hirschmann Capital表示,如果美國國債收益率因債務危機而飆升,美聯儲將陷入困境:隨著美國國債收益率的飆漲,美聯儲將不得不提高基準存款利率,不然銀行將贖回他們在美聯儲的存款,並將這部分資金投入經濟,這可能誘發惡性通脹;但如果美聯儲真提高了存款利率,其進行的高槓桿套利交易會流失大量現金,從而加劇債務危機。
有觀點認為,只要央行維持低利率,政府就不會違約。但Hirschmann Capital指出,哥倫比亞、阿根廷、厄瓜多等南美發展中國家血淋淋的教訓已經證明這並不可行。歷史經驗同時表明,發達國家也難逃違約:在1976年的英國、2008年的冰島,相關發達國家都最終違約。
更糟的是,目前包括巴西、日本、英國和歐元區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債務目前也處於危險水平。一個國家的政府債務危機最終可能引發一場全球性政府債務危機,這場「新海嘯」將使得2020年的新冠危機顯得「平淡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