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戰爭電影《金剛川》上映不到四天票房直指四億,穩穩扛住了國產戰爭片大旗。這部集齊了今年最狠戰爭片管虎、中國最強科幻片郭帆、以及憑藉《繡春刀》系列電影名聲大振的路陽,三個王炸導演的年度「預定爆款」,自8月宣布開拍,就吊足了觀眾胃口。
再加上張譯、吳京、鄧超、魏晨、李九霄這幾個近年在國產戰爭、動作電影裡均塑造了深入人心的經典角色的演員加盟,使得這部歷時雖不到三個月,但是完成度驚人的電影「奇蹟」在上映後斬獲好評無數,成了妥妥的票房年冠種子選手。
金剛天團
下面來說說這部電影到底好看在哪裡。
《金剛川》的整體劇情並不複雜,講述的是在抗美援朝時期著名的金城戰役中,一座通往前線輸送兵力和物資的工兵橋一次次被炸毀又一次次再度修好的故事。
區別於一般戰爭片的宏大敘事,《金剛川》聚焦的視點避開了更為著名的金城戰役,而是挑選了一座志願軍到達前線的必經之橋,只有這座橋修好了,大部隊才能順利轉移到金城,這直接關係到抗美援朝戰場最後的勝利。
所以敵人為了破壞這條運輸線,接連進行空中轟炸,而志願軍面對敵人兇猛的攻勢,只有兩門高炮勉強應對,火力上的懸殊,加上凌晨5點前必須全部過橋的軍令,使得數個小時之內圍繞著這座橋屢炸屢修所發生的一切,顯得尤為扣人心弦。
最為特殊的還是《金剛川》三個王炸導演的組合出來的「三合一」拍攝手法。
影片效果並非是常規的相同主題、不同情節的獨立片段,而是同一場景下三個視點呈現的國產戰爭片新表達。
管虎、郭帆、陸陽在之前的作品中,風格、表達、情感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是迥異的三位導演,這次聚攏到一起「三合一」其實並沒有想像中有違和感。
在我看來,正式前期緊張感的鋪墊,中期渲染的敵我力量懸殊產生的被虐,使得第三part高炮班段落悍不畏死的犧牲精神格外有風骨感。
三個視點敘事讓故事更立體,人物更飽滿。
總體來說,瑕不掩瑜。
片段一
士兵
影片開頭,樹林草叢山地間無數隱蔽士兵潛伏移動的鏡頭,瞬間緊張感就上來了,轟炸聲悚然響起,血肉橫飛的鏡頭來的殘酷又突然,觀眾的心瞬間提起。
鏡頭拉遠,山腳下新建好的橋被炸毀了,這時鄧超飾演的高班長和李九霄飾演的士兵劉浩,接到了命令,要全力保證工兵橋的修建,滿懷鬥志想要上前線投入」真正戰場」為戰友報仇的李九霄,開始接受的不情不願,但隨即面臨了敵人戰鬥機轟炸不斷,在目睹了對面不知道姓名的高炮班戰友的犧牲和高班長為了護橋半截身子都炸沒了的強烈情感衝擊下,深刻的明白了所謂犧牲的意義。
片段二
對手
這一part,執導過《流浪地球》的郭帆導演因為特效方面的擅長所以主控美軍飛行員這一視點——從相對宏觀視角看戰鬥。
視角宏觀更要求在拍攝時捋清每一視點在發生轟炸的不同反應,對照第一部分,更get到更多細節,比如前面山地忽然被轟炸的原因,從飛行員對話看來是打偏了。
從高空視角也更加清楚的反映出幾次轟炸過程中敵我力量的懸殊,地面僅有的兩門不能交叉發射高射炮,和敵方主要麻煩製造者F4U戰鬥機以及被志願軍稱為喪門星的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之間的對決,這種高空俯瞰的視點更加突出了地面的無力感,有一種我方被美軍狂虐之感。
伴隨著戰鬥機呼嘯而過帶來的密集猛烈射擊,以及向地面傾瀉的兇猛火力,高燃高炸的視覺效果讓觀眾絕對值回票價。其中從美軍戰鬥機頭頂後方飛過的一排喀秋莎火箭炮猶如絢麗的煙火流星,鏡頭浪漫卻又殘酷。
拋下燃燒彈的B-29與普通戰鬥機大小鏡頭對比更加直觀,肉眼可見的殺傷力預警讓第三段地面橋面上烈焰熊熊的戰毀鏡頭顯得觸目驚心。
片段三
高炮班
這一 part放低了敘事高度,由擅長刻畫現實場景中小人物神韻的管虎導演操刀,影帝張譯和動作片大佬吳京這對「驚喜」cp共同演繹無畏犧牲的戰友情。
為了掩護戰友修橋,大部隊過橋,兩門高射炮一隱一露,暴露位置的高射炮說白了就是個為了吸引、分散敵人火力的活靶子。吳京飾演的關班長玩世不恭性格大咧,而張譯飾演的張飛是個妥帖謹慎的「老實人」。
第一部分看起來是為了搶C位的炮點之爭,在這一part也讓觀眾恍然大悟,兩人實則是要搶著先犧牲,看似強勢的關班長其實粗中有細,而張飛在目睹了班長瞬間被炸成血塊之後,激發出了「長坂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悍不畏死的血性,真真成了個「莽撞人」。
這一段落也是觀眾在整部電影裡印象最深,最為感動的一部分,尤其是張譯前後反差張弛有力的表演,直接將地面高射炮與美軍戰鬥機之間的猛烈炮火對決推向了一個悲壯氣氛的高潮。
這樣,一座橋、兩門炮、三個視點互為關照。《金剛川》雖然沒有多麼磅礴大氣的戰爭場面,但導演藉此為觀眾卡開了一個歷史小窗口,讓人得以瞥見其中一節。切口雖小,關照卻大。
而那些在炮火連綿中沒有留下名字、卻也鮮活生動士兵劉浩、關班長、張飛的故事,讓人更身歷其境的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戰場的戰役有多難打。正是大戰後面小的普通士兵的戰爭體驗,讓人更加明白了犧牲、勇氣和信仰在那個年代是多麼強烈單純。因而觀影過後憑添出了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